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善用多媒体,让孩子感性地走进大师的世界
我们说美术是视觉艺术,是通过视觉形象来传递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而多媒体技术在大师欣赏课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技术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影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如我曾给学生上的一节欣赏课《走近大师——在梵高的星空下》,导入部分我精心挑选了梵高关于表达自己生活故事的画面,配合音乐制成了flsh短片。学生一边感受梵高的超凡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的画作,一边听我讲述梵高的生平故事,配合着感人的音乐,孩子们一下子进入梵高的画境中,伴随《starry starry night》音乐响起,情绪感染推向高潮,这首歌曲灵感源自梵高的名作星空,散发出淡淡忧伤的旋律,表达了梵高内心的苦楚,词作如画般唯美,让人永远感动,永远怀念,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梵高的《星空》。虽然短片只是几分钟,此时此刻孩子们都完全沉浸在梵高的艺术世界里,进入美的意境中。这里,我透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像,音乐,文字的多元体验,让学生打开多重感官,感性地走进大师的世界,让学生对梵高的认识获得一个丰富,立体的人文知识。学生不但欣赏到梵高的艺术作品,也对他怀才不遇的生活经历深感痛惜,同时也感受到大师的艺术精神,即便生活对他重重打击他,但他依然对艺术充满执着与热爱。因此,在大师欣赏课中,应充分运用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欣赏视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和精神的熏陶。
二、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投入到大师的画境中
情境教学法在美术欣赏课中应用研究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图片,声音,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依据美术课直观性原则,审美要求,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把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以达到美术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与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给四、五年级学生讲授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我把课题命名为《梦的旅程——马格利特》,以追梦的方式引入情境短片,一下子抓住孩子们对梦境的好奇心,我把马格利特的《女骑士》制成动态画面,配合着马蹄声,我跟孩子们说“现在我们一起跟随女骑士进入梦境之旅,来一次超现实主义的探险,你们准备好了吗?”利用这样一个情境导入,孩子们瞬间学习热情高涨都以期盼的眼神看着我齐声说“好!”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超现实主义的画境中,我让孩子们充当小侦探发现画面当中不对劲的地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画家为什么这样表现?画家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孩子们面对奇特的画面都很感兴趣,透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大胆表达内心的感受。透过他们相互讨论往往会产生很多让人惊喜、具有创意的答案,也表达了他们的真情实感。
三、与大师对话,让艺术滋养心灵
透过与大师作品的的对话,师生、学生之间的启发与交流,深入理解大师作品的内涵,才能提升审美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果美育能深入心灵,我相信能改变孩子的性情,使他更懂得热爱生活,成为一个真善美的人。我相信受过丰富人文艺术陶冶的孩子长大后,遇到人生波折、逆境也能坦然面对、勇往直前。如《走进大师——在梵高的星空下》一课中,让孩子们欣赏梵高的《星空》作品,我先问孩子大师作品中的线条、笔触、色彩是怎样的,让孩子们从画面中直观感受;再问从画面的星空表现来看,你觉得大师的作画心情是如何的?这时有位孩子说从疯狂的笔触中,觉得画家心情有点忧郁、甚至是愤怒的,然后我跟孩子们说其实当我们心情感到难受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画画进行表达,因为画画是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宣泄情绪的;还有天空用了什么色彩,整体感受是怎样的?透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之间的讨论,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了孩子们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艺术词汇,增强了自信心;最后让孩子们讨论你觉得梵高叔叔是怎样的人?当孩子们透过对大师作品的对话,观察与深入体会,学会表达画中意境,表达个人的思考与理解,在大师欣赏课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孩子们与大师作品直接对话是最珍贵的财富,美育不仅仅是美术技能,还应沉淀在学习过程中,提升生命质量的精神,学艺术的孩子在生活中应该更懂得美,发现美,感受美,成为对生命充满热情的人。
四、注入艺术家的思维,让孩子们的笔下开出花
一直认为欣赏大师的作品并不是照着葫芦画瓢,因为在艺术的世界里1加1等于任何的可能性,所以欣赏大师的作品最终目的并不是学会模仿而是学会表现与创造。儿童的童心和无拘无束的想象力是天然的艺术因子,欣赏大师作品的同时应当如何培养与呵护儿童的艺术天赋尼?在教学实践中,我跟孩子们一起讨论大师作品的构图、色彩、造型,以及运用了什么艺术语言,感受大师的艺术风格,分析运用什么创意手法,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天性,结合自己内在的生活经验与想象表现画面。希望看到大师痕迹的同时,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更加开阔的艺术世界。如在《梦的旅程——马格利特》中,透过讨论,以连线题的方式总结马格利特到底用了什么创意手法让他的画面看起来奇怪又有趣?透过连线题图文并茂的方式,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答案,孩子们从中能直观理解与感受各种创意的手法,如颠倒大小比例、局部准换、出乎意料的背景及同中求异的方法,我们运用这些创意手法,孩子们自己也可以当一回超现实主义大师。最后,孩子们呈现出来的作品让人非常惊喜,他们完全脱离了成人世界中的条条框框,创造出非常有趣的画面,透过画作发现他们另一个内心世界。
我想在课堂中教师创意地教,学生创意地学,才能让美术课堂魅力绽放。以上是我在大师欣赏课教学中的一些总结与发现,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才能把大师欣赏课推上一个新的高度。艺术的使命之一就是引领学生成为真善美的人,扩大艺术视野,增强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广阔的文化情境,我想让学生真正走进大师的世界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之一。正如罗克韦尔。肯特曾所说:“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懂得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我们说美术是视觉艺术,是通过视觉形象来传递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而多媒体技术在大师欣赏课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技术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影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如我曾给学生上的一节欣赏课《走近大师——在梵高的星空下》,导入部分我精心挑选了梵高关于表达自己生活故事的画面,配合音乐制成了flsh短片。学生一边感受梵高的超凡感染力与视觉冲击力的画作,一边听我讲述梵高的生平故事,配合着感人的音乐,孩子们一下子进入梵高的画境中,伴随《starry starry night》音乐响起,情绪感染推向高潮,这首歌曲灵感源自梵高的名作星空,散发出淡淡忧伤的旋律,表达了梵高内心的苦楚,词作如画般唯美,让人永远感动,永远怀念,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梵高的《星空》。虽然短片只是几分钟,此时此刻孩子们都完全沉浸在梵高的艺术世界里,进入美的意境中。这里,我透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像,音乐,文字的多元体验,让学生打开多重感官,感性地走进大师的世界,让学生对梵高的认识获得一个丰富,立体的人文知识。学生不但欣赏到梵高的艺术作品,也对他怀才不遇的生活经历深感痛惜,同时也感受到大师的艺术精神,即便生活对他重重打击他,但他依然对艺术充满执着与热爱。因此,在大师欣赏课中,应充分运用这种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开阔学生的欣赏视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和精神的熏陶。
二、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投入到大师的画境中
情境教学法在美术欣赏课中应用研究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图片,声音,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依据美术课直观性原则,审美要求,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把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以达到美术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与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给四、五年级学生讲授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我把课题命名为《梦的旅程——马格利特》,以追梦的方式引入情境短片,一下子抓住孩子们对梦境的好奇心,我把马格利特的《女骑士》制成动态画面,配合着马蹄声,我跟孩子们说“现在我们一起跟随女骑士进入梦境之旅,来一次超现实主义的探险,你们准备好了吗?”利用这样一个情境导入,孩子们瞬间学习热情高涨都以期盼的眼神看着我齐声说“好!”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超现实主义的画境中,我让孩子们充当小侦探发现画面当中不对劲的地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画家为什么这样表现?画家的创作意图是什么?孩子们面对奇特的画面都很感兴趣,透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大胆表达内心的感受。透过他们相互讨论往往会产生很多让人惊喜、具有创意的答案,也表达了他们的真情实感。
三、与大师对话,让艺术滋养心灵
透过与大师作品的的对话,师生、学生之间的启发与交流,深入理解大师作品的内涵,才能提升审美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果美育能深入心灵,我相信能改变孩子的性情,使他更懂得热爱生活,成为一个真善美的人。我相信受过丰富人文艺术陶冶的孩子长大后,遇到人生波折、逆境也能坦然面对、勇往直前。如《走进大师——在梵高的星空下》一课中,让孩子们欣赏梵高的《星空》作品,我先问孩子大师作品中的线条、笔触、色彩是怎样的,让孩子们从画面中直观感受;再问从画面的星空表现来看,你觉得大师的作画心情是如何的?这时有位孩子说从疯狂的笔触中,觉得画家心情有点忧郁、甚至是愤怒的,然后我跟孩子们说其实当我们心情感到难受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画画进行表达,因为画画是可以表达情感也可以宣泄情绪的;还有天空用了什么色彩,整体感受是怎样的?透过问题的层层深入,学生之间的讨论,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强了孩子们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艺术词汇,增强了自信心;最后让孩子们讨论你觉得梵高叔叔是怎样的人?当孩子们透过对大师作品的对话,观察与深入体会,学会表达画中意境,表达个人的思考与理解,在大师欣赏课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孩子们与大师作品直接对话是最珍贵的财富,美育不仅仅是美术技能,还应沉淀在学习过程中,提升生命质量的精神,学艺术的孩子在生活中应该更懂得美,发现美,感受美,成为对生命充满热情的人。
四、注入艺术家的思维,让孩子们的笔下开出花
一直认为欣赏大师的作品并不是照着葫芦画瓢,因为在艺术的世界里1加1等于任何的可能性,所以欣赏大师的作品最终目的并不是学会模仿而是学会表现与创造。儿童的童心和无拘无束的想象力是天然的艺术因子,欣赏大师作品的同时应当如何培养与呵护儿童的艺术天赋尼?在教学实践中,我跟孩子们一起讨论大师作品的构图、色彩、造型,以及运用了什么艺术语言,感受大师的艺术风格,分析运用什么创意手法,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天性,结合自己内在的生活经验与想象表现画面。希望看到大师痕迹的同时,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更加开阔的艺术世界。如在《梦的旅程——马格利特》中,透过讨论,以连线题的方式总结马格利特到底用了什么创意手法让他的画面看起来奇怪又有趣?透过连线题图文并茂的方式,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答案,孩子们从中能直观理解与感受各种创意的手法,如颠倒大小比例、局部准换、出乎意料的背景及同中求异的方法,我们运用这些创意手法,孩子们自己也可以当一回超现实主义大师。最后,孩子们呈现出来的作品让人非常惊喜,他们完全脱离了成人世界中的条条框框,创造出非常有趣的画面,透过画作发现他们另一个内心世界。
我想在课堂中教师创意地教,学生创意地学,才能让美术课堂魅力绽放。以上是我在大师欣赏课教学中的一些总结与发现,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才能把大师欣赏课推上一个新的高度。艺术的使命之一就是引领学生成为真善美的人,扩大艺术视野,增强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广阔的文化情境,我想让学生真正走进大师的世界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之一。正如罗克韦尔。肯特曾所说:“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懂得生活,进而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