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孩子眼中只有自己,越来越没感情,变得冷漠而自私。”在这句社会性评价中,我们可解读到多少信息?中学生正处于一种情感迷茫状态,这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客观现实。孩子的这种消极情感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标更是明确地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标准之一。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文学作品饱含情感和人文性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适时地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充分体验情感,自由抒发情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世界。
当然,我们所说的情感教育绝不等同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如:爱亲人、关心朋友、同情弱小,以及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和平,追求公平、正义和美好,痛恨暴力,等等。实施情感教育意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完善。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进行情感教育。
一、以爱获取爱,唤醒情感
现实生活诸多的复杂因素导致孩子的消极情感占了上风,甚至形成习惯,积极的情感却日益静默、沉睡。因此,情感教育的第一步便是唤醒情感、激发情感。
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没有教育者的真诚投入,便没有学生的真诚回报。爱你的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理解学生的心理,不因他们过激或错误的行为而鄙视、讥讽;宽待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在爱的芳香里不知不觉地喜欢你,走近你。你以身作则,处处为学生着想;你正直、善良、坚强、诚恳、高尚的人格,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喜爱、亲近这样的老师,打心底里佩服、爱戴这样的老师。师生情意相投,彼此亲近,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细微的情感交流如汩汩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只有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用满腔的热情和诚挚的爱,浇灌学生心中的“盐碱地”,才能唤醒他们的情感,在感受关爱中学习爱。如此,在不久的将来,语文的田园中一定会硕果累累,鸟语花香。
二、利用课本资源,陶养情感
情感往往依附可感知的事物而存在,情感的發生总是同一定的外界刺激相联系的,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创设和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可以触动、引起或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教学《春》、《济南的冬天》,我带他们出教室,感受绿树红花,鸟语花香,体会寒风袭人,冰天雪地,让他们感受自然之美,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教学《小巷深处》、《背影》,我带他们透过文字品读人性之美,展示母爱的圣洁,父爱的伟大;用摄像机拍录爸爸妈妈的生活片段,让他们感受平凡的生活中被忽略的爱,引导他们感受亲情,并鼓励他们把自己对父母的爱用语言或行动表达出来。通过观看电影、排练课本剧等形式,带他们走近《孔乙己》,进入《茶馆》,去感受人间百态,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发展,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启发他们同情弱小、憎恶不公、反抗压迫的社会感情。
三、创设情境,抒发情感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时,随着情感蓄积而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抒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多种,其目的在于感染、铺陈后把学生带入与文本相应的特定情境,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暗示和启迪,从而唤起学生自身潜在的生活经验,唤醒心中沉睡的情感。如果说情感是深埋的种子的话,情境就是催发万物的春风,当春风吹拂时,种子自然苏醒,破土而出。
初中语文版九年级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感人的诗,我为学生配上音乐或是剪辑一些影片,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心中涌动着对妈妈的爱。此时是训练学生抒发情感的最佳时机。我让学生真诚地对妈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把课前积累的赞颂妈妈的小诗或文章饱含深情地读给妈妈听,学着课文的样子仿写一首小诗送给妈妈。有位学生深情地说道:“妈妈/给您一杯浓浓的热茶/这是女儿对您浓浓的爱/给您一个大大的拥抱/希望您每天过得很好……”就这样,课堂上有了心灵的体验、思想的碰撞、精神的对话,有了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这些话语流淌在学生嘴边,升华在学生内心,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这种教育应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营造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下得到真正完善的发展。
当然,我们所说的情感教育绝不等同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如:爱亲人、关心朋友、同情弱小,以及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和平,追求公平、正义和美好,痛恨暴力,等等。实施情感教育意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完善。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进行情感教育。
一、以爱获取爱,唤醒情感
现实生活诸多的复杂因素导致孩子的消极情感占了上风,甚至形成习惯,积极的情感却日益静默、沉睡。因此,情感教育的第一步便是唤醒情感、激发情感。
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教育是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共鸣,没有教育者的真诚投入,便没有学生的真诚回报。爱你的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理解学生的心理,不因他们过激或错误的行为而鄙视、讥讽;宽待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在爱的芳香里不知不觉地喜欢你,走近你。你以身作则,处处为学生着想;你正直、善良、坚强、诚恳、高尚的人格,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一生。学生喜爱、亲近这样的老师,打心底里佩服、爱戴这样的老师。师生情意相投,彼此亲近,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细微的情感交流如汩汩清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只有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用满腔的热情和诚挚的爱,浇灌学生心中的“盐碱地”,才能唤醒他们的情感,在感受关爱中学习爱。如此,在不久的将来,语文的田园中一定会硕果累累,鸟语花香。
二、利用课本资源,陶养情感
情感往往依附可感知的事物而存在,情感的發生总是同一定的外界刺激相联系的,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从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创设和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可以触动、引起或唤醒学生的某种情感。教学《春》、《济南的冬天》,我带他们出教室,感受绿树红花,鸟语花香,体会寒风袭人,冰天雪地,让他们感受自然之美,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教学《小巷深处》、《背影》,我带他们透过文字品读人性之美,展示母爱的圣洁,父爱的伟大;用摄像机拍录爸爸妈妈的生活片段,让他们感受平凡的生活中被忽略的爱,引导他们感受亲情,并鼓励他们把自己对父母的爱用语言或行动表达出来。通过观看电影、排练课本剧等形式,带他们走近《孔乙己》,进入《茶馆》,去感受人间百态,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发展,并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启发他们同情弱小、憎恶不公、反抗压迫的社会感情。
三、创设情境,抒发情感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或被人物精神所感染,或被优美景观所陶醉时,随着情感蓄积而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抒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多种,其目的在于感染、铺陈后把学生带入与文本相应的特定情境,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暗示和启迪,从而唤起学生自身潜在的生活经验,唤醒心中沉睡的情感。如果说情感是深埋的种子的话,情境就是催发万物的春风,当春风吹拂时,种子自然苏醒,破土而出。
初中语文版九年级上册《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感人的诗,我为学生配上音乐或是剪辑一些影片,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心中涌动着对妈妈的爱。此时是训练学生抒发情感的最佳时机。我让学生真诚地对妈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把课前积累的赞颂妈妈的小诗或文章饱含深情地读给妈妈听,学着课文的样子仿写一首小诗送给妈妈。有位学生深情地说道:“妈妈/给您一杯浓浓的热茶/这是女儿对您浓浓的爱/给您一个大大的拥抱/希望您每天过得很好……”就这样,课堂上有了心灵的体验、思想的碰撞、精神的对话,有了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这些话语流淌在学生嘴边,升华在学生内心,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这种教育应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营造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下得到真正完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