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走出高三数学讲评课的教学误区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go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心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心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进入高三,讲评课成为主要课型之一。教师通过及时有效的讲评,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使教师及时了解自己教学的效果并及时改进。
  同样的一张试卷,往往有着不同的讲评效果,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差异。高三教师要充分重视对讲评课的教学效益的研究,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走出对讲评课的认识和行为上的几个误区,使之成为高三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误区一:讲评课不需要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及归宿,它具有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等诸多功能,规范着课堂教学的运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就会失去方向。但是纵观现在的高三讲评课,教师往往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制定,讲评带有随意性,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索然无味。
  新课程强调教学目标应该是“三维”的,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建立在认真分析的前提下,教师应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并依此设计教学环节、展开教学活动。
  讲评课的教学功能绝不仅仅限于纠错,综合一张试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可以制定有所侧重的教学目标。当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讲课便会主线分明、重点突出,学生的学习也就会有的放矢、目标明确。
  
  误区二:讲评课有着统一固定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了传统的教和学的方式,强调以问题情境引入课堂,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合作学习。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了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探究活动中驰骋。但是高三的讲评课似乎游离于新课程之外,教师往往认为“批改—统计—通过讲评纠错”是讲评课的固定形式。久而久之,对于这种千篇一律的讲评模式,不仅学生感到厌烦乏味,而且教师也觉得索然无趣。尤其是高三学生,如果每次试卷的讲评都是统一模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就很难得到提升。
  当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教师应该有目的地设计讲评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目标,确定讲评的主要线索,精心设计讲评课的教学环节。一般数学讲评课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1.以知识为线索。
  教师可以把试卷中的题目按照不同的知识重新组合、分类讲评,如分为数列问题、解析几何问题、离心率问题、三角问题等。这样的组合能使学生对同类问题的相同或不同解法进行分类比较,从中归纳总结。
  2.以数学思想、方法为线索。
  教师可以将试卷中涉及同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技巧的题目归类评讲,如数形结合思想、函数和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教师也可用待定系數法、换元法等数学方法进行解题。这样能使学生从题海中跳出来,站在更高的位置来审视数学问题,领悟数学的本质。
  3.以错误原因、错误类型为线索。
  学生解题常犯的错误有:审题不清、数学不规范、数学三种语言(符号、图形、文字)转化有困难、解题不规范、运算错误等。教师可重点揭示学生在解题中数学思维不严密的缺陷,如等比数列求和中忽略了q能否为1的讨论,直线方程中k是否存在的讨论,用导数求切线方程时忽略了对已知点是否在曲线上的情况的讨论,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同样的思维缺陷,教师归类讲评,就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在平时做题时养成严谨的态度。
  
  误区三:得分高低成为评讲题目的主要依据
  
   讲评课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反馈信息的准确,奥苏贝尔指出:“影响学生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教师讲评必须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所谓“重点”并非只是错误率高的题目。一份卷子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因此,教师应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精心备课,将课上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问题最突出、最主要和学生最想知道的内容上来,为学生解惑、释疑,引导学生探究。
  在试卷讲评之前,教师要准确提取和分析试卷中反映出来的信息,尤其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和仍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师事先统计和分析各知识点的得分率,固然能够借此发现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但是只凭得分率来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是片面的,因为数据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情况,尤其是客观题只有结果缺乏过程,掩盖了学生丰富而个性化的思维过程,常常会误导教师的教学。
  误区四:讲评课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和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重新选择和加工的主体。每个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各自在原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样的过程是别人无法替代的。
  但是在很多高三的讲评课中,“讲”和“评”往往以教师为主角,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大大减弱。这种讲评看似有效,其实低效甚至无效,因为教师对题意的分析、解题途径和方法的讲授,虽然对学生有引导、启发的作用,但终究无法代替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应在批改、统计、分析好试卷后尽早地将试卷发给学生,让他们独立纠错,通过思考或与同学交流,将错误分类,对概念不清、解题不规范、审题不清的错误进行自行纠错。这一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探究能力,以及同学间的合作交流精神。
  2.师生共同分析探究,教师切不可图省事而直接把答案和方法灌输给学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站在学生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和他们共同分析探究。
  3.教师尽量提供给学生自己总结、自行讲评解法和思路的机会,让讲评课成为大家交流数学思想,并相互评价思想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并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教师试卷讲评中不能就题论题,而应该让学生不断将思维深入下去。正如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书中指出:“一个好的教师应当懂得并且传授给学生下述看法,没有任何问题是可以解决得十全十美的,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的探讨和钻研,我们总能提高自己对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教师可以让学生形成课后总结整理不同解法和对同类问题进行归纳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反思的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讲评课也应该突破形式单一、固定僵化的传统模式。教师应将新课程理念运用于高三讲评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处理好评与讲的关系,从
  而真正提高讲评课的课堂效益。
其他文献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课堂教学中
中小学语文教材涉及古代作品共100余篇,其中诗歌篇数占一半以上。由于古代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和愉人效果,能极有力地陶治学生的情操,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如何教学古代诗歌是每一个中小学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积累古诗教学经验,势在必行。    一、认识古诗,掌握其特性    教学古诗,不能为教古诗而教古诗,教古诗重要的是传授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即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古诗的基本特征,是学
动机是维持人活动的心理动因,而成就动机则是动机的一种表现形式。人在社会生活和实践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成就愿望,就会积极去完成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大凡伟大的科学家,其成就动机都比较强烈。實践也证明,成就动机比较强的学生一般取得较好乃至于更好成就的也比较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小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具备强烈的成就动机。语文教学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尤其必须充分利用语文学
从某种角度来说,作文水平可以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被放置在一个最突出的、最重要的位置。但事实上,不可否认,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经过多年的研究,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目前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严重不足。    一、作文教学没有固定的课时,缺乏系统的教材和训练的系统。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来,高中作文教学呈现出大面积的“无序”状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呼唤创新型人才。综合国力的竞争需要创新型人才,民族的进步需要创新型人才,所以现代教育必须培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课程改革的方向。2006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中曾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为当今教育指明了方向,教师要实施创新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着重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数学思维的能力取决于数学思维的品质,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維品质是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课本是教师的主要依据,所以我注意深钻教材,充分发挥教材潜在的智能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意识又叫数学观念,简单地说就是对数学的作用和运用的看法。数學意识指对“数学有用”的认识和“用数学”的程度,它是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教育不但重视数学理论的教学,而且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注重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身心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的双边活动的过程,长期以来教师一直热忠于思维方式对数学教学的影响,忽略了数学教学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