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质量是企业和行业生存之本,立足之基,实力所在,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质量问题,也能相对的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质量 产品 管理
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对质量管理的解释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的总和。当今,质量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语言,是全球追求的目标。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更好的发展,除了需要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以满足社会的新需求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扩大产品国内外市场份额。没有优质的产品,企业就会失去竞争的优势,甚至无法进入市场。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产品质量是超越所有其他竞争手段的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武器。因此,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重要的支柱,质量管理也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质量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强,产品质量的高低是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提高产品质量是保证企业占有市场,从而能够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想做大做强,在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是重要的辅助手段。据统计,一个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年,那些被市场无情淘汰的企业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内部管理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恶化的问题,但毋庸置疑,许多企业是栽在了不注重产品质量这个环节,比如有80多年历史的著名品牌南京冠生园在2001年因为用陈年馅料做新月饼被中央电视台曝光,使得冠生园品牌受到消费者的唾弃,销量一落千丈,也使公司最终倒闭(公司在2005年宣布复出,声称要把质量管理放在首位)。质量在今天之所以变得比过去更加重要,是因为市场环境同商品紧缺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要能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的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IBM高层管理人员认识到低劣的质量是它面临的主要问题时,推出了“市场驱动质量”的质量项目,IBM的一个前主席认为,质量改进是当今关系企业生存的问题。努力满足顾客对质量的期望,在美国一些人称这种提高质量的推动力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我国的知名国际品牌海尔从创业早期开始,就把质量当做公司生死攸关的大事,海尔的总裁张瑞敏曾于1985年在海尔当时还很困难的情况下,砸了59台不合格冰箱,而每台冰箱的价值相对于当时一个工人的一年半工资,这个事件使海尔的员工彻底改变了产品的质量观念,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这个事件被很多海尔人认为是他们创业20年来最伟大的事情,也成为许多商学院的经典案例。
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质量是企业和行业生存之本,立足之基,实力所在。质量高则兴,质量低则亡。对于企业和行业,可以说"质量即命运"。
电视台“三鹿奶粉”事件固然给消费者家庭、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但害人者必害己,损人者必损己。始作俑者正在受到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国家法律的严厉制裁;生产厂家由红红火火的发展变成了冷冷落落的停产整顿,全国奶产业的生产受到了很大冲击,严重影响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根本。
在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质量管理思路已发生了质的转变,从产品质量有“检验”到“预防”,由“堵”到“疏”,再到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我们不难看出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要求与质量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现在很多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已以更高的起点,与国际质量管理模式接轨,全面导入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理念,建立独立于生产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在解决产量、成本、质量发生冲突时,从根本上杜绝牺牲质量的思想痼疾,实现了质量管理理念的转变。
质量管理应由事后质量检验把关控制转变为“预防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质量管理如同医生看病,治标不能忘治本,许多企业虽然高悬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标语,而现实中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重结果轻过程”质量管理误区。为了彻底走出“事后控制”的误区,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执行力,企业必须在质量管理中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层层把关,人人负责,才能使质量控制在每一个产生的源头。
质量问题的处理“由堵向疏”的转变。由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和结果考核,向原因分析、持续推行质量改进的转变。质量问题的发生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如果一味追究责任和进行经济处罚,会导致隐瞒小问题,最终集结成大质量事故,为此倡导提出问题,商讨改进和预防措施,避免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采用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的方式,通过“头脑风暴法”,对产生的或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成立QC专题攻关小组,研究制定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
由于现实竞争中对于价格的竞争尤为激烈,在制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成本,且需要每一个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对于自己所用的辅助材料价格怎么样,成本怎样算都应该去了解,这样,才知道应该怎样去控制,从那个方面去控制,鼓励持续改进,不断对所有细节问题进行改进,降低所有能够降低的生产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质量问题,也能相对的降低生产成本。
质量管理没有永恒的答案,只有永远的问题,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就是在持续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规范起来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企业力求卓越的质量意识;打造著名品牌,奉献精品产品,是企业生产永恒的追求。
产品质量问题,其实也就和治水一样,堵塞始终都不是根本办法,还是应该从管理与精神上去疏导,这样,才能够真正解决中国产品质量问题。
关键词:质量 产品 管理
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对质量管理的解释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的总和。当今,质量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语言,是全球追求的目标。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更好的发展,除了需要不断采用高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以满足社会的新需求外,更重要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扩大产品国内外市场份额。没有优质的产品,企业就会失去竞争的优势,甚至无法进入市场。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产品质量是超越所有其他竞争手段的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武器。因此,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重要的支柱,质量管理也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质量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强,产品质量的高低是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提高产品质量是保证企业占有市场,从而能够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想做大做强,在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是重要的辅助手段。据统计,一个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年,那些被市场无情淘汰的企业可能存在各种各样的内部管理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恶化的问题,但毋庸置疑,许多企业是栽在了不注重产品质量这个环节,比如有80多年历史的著名品牌南京冠生园在2001年因为用陈年馅料做新月饼被中央电视台曝光,使得冠生园品牌受到消费者的唾弃,销量一落千丈,也使公司最终倒闭(公司在2005年宣布复出,声称要把质量管理放在首位)。质量在今天之所以变得比过去更加重要,是因为市场环境同商品紧缺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只要能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成功的企业无一例外的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IBM高层管理人员认识到低劣的质量是它面临的主要问题时,推出了“市场驱动质量”的质量项目,IBM的一个前主席认为,质量改进是当今关系企业生存的问题。努力满足顾客对质量的期望,在美国一些人称这种提高质量的推动力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我国的知名国际品牌海尔从创业早期开始,就把质量当做公司生死攸关的大事,海尔的总裁张瑞敏曾于1985年在海尔当时还很困难的情况下,砸了59台不合格冰箱,而每台冰箱的价值相对于当时一个工人的一年半工资,这个事件使海尔的员工彻底改变了产品的质量观念,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形象,这个事件被很多海尔人认为是他们创业20年来最伟大的事情,也成为许多商学院的经典案例。
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质量是企业和行业生存之本,立足之基,实力所在。质量高则兴,质量低则亡。对于企业和行业,可以说"质量即命运"。
电视台“三鹿奶粉”事件固然给消费者家庭、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但害人者必害己,损人者必损己。始作俑者正在受到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国家法律的严厉制裁;生产厂家由红红火火的发展变成了冷冷落落的停产整顿,全国奶产业的生产受到了很大冲击,严重影响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根本。
在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质量管理思路已发生了质的转变,从产品质量有“检验”到“预防”,由“堵”到“疏”,再到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我们不难看出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要求与质量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为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现在很多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已以更高的起点,与国际质量管理模式接轨,全面导入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理念,建立独立于生产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加强产品实现过程的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在解决产量、成本、质量发生冲突时,从根本上杜绝牺牲质量的思想痼疾,实现了质量管理理念的转变。
质量管理应由事后质量检验把关控制转变为“预防式”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质量管理如同医生看病,治标不能忘治本,许多企业虽然高悬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标语,而现实中存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重结果轻过程”质量管理误区。为了彻底走出“事后控制”的误区,提高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执行力,企业必须在质量管理中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层层把关,人人负责,才能使质量控制在每一个产生的源头。
质量问题的处理“由堵向疏”的转变。由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和结果考核,向原因分析、持续推行质量改进的转变。质量问题的发生必然有其产生的原因,如果一味追究责任和进行经济处罚,会导致隐瞒小问题,最终集结成大质量事故,为此倡导提出问题,商讨改进和预防措施,避免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采用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的方式,通过“头脑风暴法”,对产生的或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成立QC专题攻关小组,研究制定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预防措施。
由于现实竞争中对于价格的竞争尤为激烈,在制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成本,且需要每一个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对于自己所用的辅助材料价格怎么样,成本怎样算都应该去了解,这样,才知道应该怎样去控制,从那个方面去控制,鼓励持续改进,不断对所有细节问题进行改进,降低所有能够降低的生产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质量问题,也能相对的降低生产成本。
质量管理没有永恒的答案,只有永远的问题,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就是在持续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规范起来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企业力求卓越的质量意识;打造著名品牌,奉献精品产品,是企业生产永恒的追求。
产品质量问题,其实也就和治水一样,堵塞始终都不是根本办法,还是应该从管理与精神上去疏导,这样,才能够真正解决中国产品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