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教授学生基本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另一个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提升自身的修养。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可以说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情境;小组活动;课外阅读
2018年的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67本,远远低于其他的发达国家。而初中生的阅读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学生忙于应付各种补习班、考试,没有时间去读书,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指导,面对市面上充斥着的各式各样的书籍,学生不知道怎样选择。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努力探索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仍有不足之处,于此,本文将简要地谈一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真、高效完成任务的有效前提。学生有了兴趣,就有动力,就能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且时间久了,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压抑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于是,创设教学情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而且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科的教学当中。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创设一种学生熟悉或者生动有趣的教學环境,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或者促进学生对教学文本的理解。
比如,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威尼斯商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分配角色,排演话剧。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可以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促进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感受人物形象,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话剧演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辩论赛,让学生分别以正反两方的方式,结合中国的现状,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消除传统教学中沉闷的气氛,还能促使学生注意时事,关注国家的发展。创设教学请境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切实地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开展小组活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标一直强调要以学生为主,希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知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明确阅读是学生个人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不应当以自己的分析理解代替学生的思考,而应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尽量给学生留出一些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在开展小组活动的时候,要明确小组活动的目标,保证小组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比如,在进行《我的叔叔于勒》这篇短篇小说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段落分析。让学生思考菲利普夫妇前后态度的变化,以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然后再引导学生对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和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让他们有机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能增加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大家一同学习,共同进步,所以教师要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是要想培养初中生的阅读习惯,仅仅依靠教材里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必须督促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但是由于现代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留给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导致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在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教学的要求,也要考虑的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切入点,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进而多读书。
比如,在教学《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呐喊》等有关的课外读物,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以课外促进课内教学,另一方面,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精神,促进学生精神品质的提升。而且现在的部教版每一学期都有两部的名著导读,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健康成长,也促使学生养成终身读书的好习惯。
总之,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做到与时俱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孟宪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26):133.
[2]杨海军.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25):122.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情境;小组活动;课外阅读
2018年的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4.67本,远远低于其他的发达国家。而初中生的阅读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一方面是学生忙于应付各种补习班、考试,没有时间去读书,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指导,面对市面上充斥着的各式各样的书籍,学生不知道怎样选择。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在积极努力探索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仍有不足之处,于此,本文将简要地谈一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真、高效完成任务的有效前提。学生有了兴趣,就有动力,就能自主地进行阅读活动。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阅读欲望,而且时间久了,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压抑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对于新型人才的需求。于是,创设教学情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而且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科的教学当中。创设教学情境是指创设一种学生熟悉或者生动有趣的教學环境,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或者促进学生对教学文本的理解。
比如,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威尼斯商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分配角色,排演话剧。开展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可以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促进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感受人物形象,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话剧演练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辩论赛,让学生分别以正反两方的方式,结合中国的现状,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消除传统教学中沉闷的气氛,还能促使学生注意时事,关注国家的发展。创设教学请境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切实地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开展小组活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标一直强调要以学生为主,希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一味地接受知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明确阅读是学生个人进行情感体验的过程,不应当以自己的分析理解代替学生的思考,而应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尽量给学生留出一些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还能提高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在开展小组活动的时候,要明确小组活动的目标,保证小组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比如,在进行《我的叔叔于勒》这篇短篇小说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段落分析。让学生思考菲利普夫妇前后态度的变化,以及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然后再引导学生对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和小组讨论得出的结论,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让他们有机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能增加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大家一同学习,共同进步,所以教师要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是要想培养初中生的阅读习惯,仅仅依靠教材里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必须督促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但是由于现代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诱惑,留给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导致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在给学生推荐课外读物的时候,既要考虑到教学的要求,也要考虑的学生的兴趣,以兴趣为切入点,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进而多读书。
比如,在教学《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呐喊》等有关的课外读物,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以课外促进课内教学,另一方面,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精神,促进学生精神品质的提升。而且现在的部教版每一学期都有两部的名著导读,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环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在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健康成长,也促使学生养成终身读书的好习惯。
总之,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做到与时俱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孟宪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26):133.
[2]杨海军.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9(2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