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校服更舒适更漂亮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efe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设计中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三类调查问卷,采集832份数据样本,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调研河北省中学生校服的现状与改良方向。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认可校服的重要作用。但对目前的校服款式和面料工艺满意度较差。期待穿着合体、款式大方、凸显校园文化的校服出现。从挖掘校服的文化价值、注重款式设计、改进色彩面料、提升工艺水平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校服管理:中学生校服:校服标准:制式校服:运动式校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2-2384(2017)04-0045-03
  舒适合体、美观大方的校服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传播平等精神的有益方式。教育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曾于2015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5]3号),指出“校服是中小学生的‘第二层皮肤’,其质量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款式影响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
  为深入了解目前中学生校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河北省中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三大群体近千人的问卷调研。及对相关学校领导和校服厂商的走访座谈,从对校服的认知、评价和需求三个方面分析出学生和家长的需求点和社会群众的关注点,希望为今后的中学生校服设计与工艺改进提供参考数据。并且为其他地区的校服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与思路。
  一、研究设计:调研三类社会群体,采集近千份数据样本
  据初步调查。河北省全省范围内有将近90.0%的学校会为学生定做校服。省内中学生校服主要以运动式校服为主,且款式类似,只有个别学校出现定制的制服套装。此外为控制成本,企业在校服面料选取方面较少考虑学生穿着的舒适度,导致学生对当前的校服满意度不高。
  基于对现状的初步了解。我们在调研问卷的设计中主要考虑几方面内容:—方面要了解中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对校服的重视度及满意度,并详细了解他们不满意的原因;另一方面了解三大群体对校服的主要需求,尤其在校服款式方面的意见倾向。此外,对中学生问卷另设一道主观题。主要了解中学生如何看待校服及对未来校服改良的期待方向。用于弥补前面客观题的不足。
  在调研对象的选取和数量方面。针对河北省中学层次差异。样本选择包括省重点中学2所和市重点中学3所。共发放中学生群体调查问卷440份。回收有效问卷424份,其中男生占44.9%,女生占55.1%;共发放家长群体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其中男性家长占35.7%。女性家长占64.3%。另外。通过在市区内对社会群众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社会群体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社会群体包括工人、白领、机关人员等多个职业,年龄跨度从16岁到70岁,涉及范围广泛。全部问卷共发放870份,回收有效问卷832份。回收率达95.6%。
  问卷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用绝对数和相对数(%)表示,采用R×C列联表的X2检验。多个独立样本的两两比较采用卡方分割法;有序变量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研究分析:校服受到普遍重视,但总体满意度较低
  结合对调研问卷的汇总分析,目前河北省中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在对校服的认知、评价和需求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认知方面:校服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首要作用是“减少学生攀比心理”
  在对“中学生穿着校服是否必要”的调研结果分析中,中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三组群体选项倾向一致。在832份问卷里,有570份问卷认为穿着校服有必要,占68.5%;有168份问卷认为穿着校服没有必要,占20.2%:有94份问卷持无所谓态度,占11.3%。
  通过表1可知,在选择“穿校服是必要的”这570人中,中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都把“穿着校服可以减少学生的攀比心理”“穿着校服能够约束学生的行为举止”排在前两位。某中学校长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也认为。学生穿着校服非常必要。可以使他们减少在穿衣打扮上花费的时间,更加专注于学业发展。通过表2可知,在168份认为“穿着校服不必要”的问卷中。三个群体主要考虑几方面因素:一是现在的校服款式不美观,设计感差;二是校服限制了学生的穿衣风格,无法表达中学生个性;三是现在的校服没有体现学校文化。
  通过对中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对校服的重视度调查。说明人们普遍认可校服的重要性,但由于目前的校服整体设计不美观,缺乏能够引导学生行为的文化内涵。让一部分中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众对校服持观望态度。
  2.评价方面:仅占13.3%的人对校服满意,主要对款式和面料不满意
  在“对校服是否满意”的832份问卷调研分析中。表示不满意的有253人,占比30.4%:表示满意的只有111人,占比13.3%;还有468人对校服持一般态度,占比56.3%。另外,在对校服改良方面的调研分析中,三组群体对校服中最需要改良的方面倾向不同:社会群众(48.9%)和中学生(43.6%)都认为当前校服款式重复单一,不能体现学校特点和中学生应有的精神面貌:而中学生家长(45.9%)主要认为目前校服面料不够天然,穿着不舒适。结合学生的主观题。中学生认为当前的校服穿着不舒适:一是服装不合体,过于肥大:二是校服面料易产生静电。吸汗吸湿性差。夏天穿着闷热不透气。此外,中学生还认为校服应区分男女款式。
  3.需求方面:校服要“体现校园文化”,运动式 制服式成“新宠”
  在對“校服是否应是校园文化的体现”的调查分析结果中,三组群体选项倾向一致,在832份问卷中,有585份问卷认为校服应是校园文化的体现。占比70.3%。
  除了对校服缺点的看法外。社会群众主要关注校服的款式方面(42.6%),期望校服能够得体大方,展现学生的青春活力,在设计上突出校园文化特点:中学生家长(32.1%)最关注校服面料的亲肤度。结合学生的主观题。中学生一是关注校服款式是否美观(37.0%);二是关注校服的面料和功能性(26.9%),期望有穿着舒适、款式新颖的校服出现。   在校服款式选择上,三组群体选项倾向一致,绝大多数人选择运动休闲式校服,或者运动休闲式结合制服套装式。说明在学生的日常锻炼中需要穿着方便舒适的运动式校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意识到制式校服的规范与美观,运动式校服结合制服式校服将是未来中学生校服改良的方向。
  三、改进建议:应综合考虑穿着体验和文化内涵
  结合目前河北省中学生校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改良。
  1.转变思想观念,深入挖掘校服的文化价值
  目前多数学校和家长、学生对校服的认识观念依然陈旧。学校更多考虑到运动功能和价格因素。对校服的改良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如某中学校长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提到。引进制式校服可能会造成校服价格上涨,学生家长对此又比较敏感。所以学校有所顾虑。正因如此。有些学校虽然也定做了制式校服,但规定只有在对外交流或电视访谈这些特殊场合才能穿着。导致制式校服的利用率非常低。
  而學生和家长也仅从美观角度期待制式校服的普及,对其所能承载的文化价值理解不深刻。因此,相关群体需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制式校服的美育作用,及其在培育和凸显校园文化方面的重要价值,在校服设计中充分挖掘本校乃至本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元素,凸显学校文化甚至是当地文化的特色。
  2.注重款式设计,发挥不同校服的不同功能
  目前河北省中学生校服有制式校服和运动式校服两种,运动式校服宽松肥大,上下身服装比例不协调:制式校服舒适度不强,欠缺配饰,缺乏文化含义,且男女款式没有做很好的区分。无法起到良好的教育美化作用。由于缺少专业从事校服设计与制作的团队,校服生产制作企业缺乏对校服市场上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的认知能力,对学生的需求了解不深入,因此在校服设计上只追求工艺制作的简单。对此,学校应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引导专业设计人员或学生参与校服款式设计。对校服进行合理分类。例如:常服可以采用制式校服。运动则可以采用运动式校服,同时对男女生校服进行有效区分。对此,某校服厂商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也表示,现在随着校服厂商的增多,以及学校在校服设计理念上的不断更新。能否生产合体美观的制式校服、开发多种校服系列成为厂商的竞争焦点所在,他们也开始聘请专业的服装设计师根据每所学校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3.改进色彩面料,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
  目前河北省中学生校服的色彩设计没有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经常选用高纯度色彩。色彩搭配也不美观。例如:运动式校服多是大红色、砖红色、蓝紫色配深蓝色或黑色;制式校服不分男女,也大多是深色外套,有的配以红色领结。此外,在校服的面料选择方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曾于2015年发布国家标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要求校服中的甲醛和其他有害物质都要符合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但对面料舒适度没有更详细的要求。目前河北省中学生校服主要是合纤面料和经编面料。虽然色泽多样、易洗快干。但吸湿和透气性差。因此,考虑到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学校在今后的校服设计中应该更加注重色彩搭配和面料的选用。
  4.提升工艺水平,提高校服舒适度
  通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价格并不是制约家长选择校服的重要因素。如果提高面料品质与工艺水平。那么家长可以接受相应提高些的校服价格。在工艺方面。应保证校服在出厂前接受纤维检验,确保穿着安全。此外,在运动式校服上,可以针对领口、袖口进行耐磨设计,在功能上增加内带、安全扣、反光条等设计元素。在制式校服上,可以采用微弹性面料,既能保证穿着舒适性,又能实现良好的外观效果。
  (编辑 王淑清)
其他文献
在一些学校,因种种原因,少数教师游离于集体核心之外,成为学校发展中的“边缘人”。学校管理者往往认为,他们不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主力队员”,从而任其在集体的边缘上“自由行走”。笔者认为,校长应努力改变“边缘人”现有的游离状态和行走方式。  究竟哪些教师容易走向边缘或处在边缘上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类:(1)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他们专业思想不够稳定,教学业务不够熟悉,又容易受社会多元价值的影响,如果
2018年2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华应龙出版了他的新书《我不只是数学》。从2009年的《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到2018年的《我不只是数学》,这本书不仅体现了华应龙老师对数学教学的再认识与超越,也体现了他近十年来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深刻理解与践行。在这本书中,华应龙老师向读者呈现了11节经典课例,每一节课例分为“课前慎思”“课中笃行”“课后明辨”三部分。这些经典,如同从心灵里盛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我相信,中国的教育人因此有了一篇永远也不会磨灭的共同的日记——  什邡龙居小学21岁的英语老师向倩被人发现时,身体己被砸成三段,但她的双手依然紧紧地将3名学生搂于胸前,向债的父亲向忠海现任什邡南泉小学副校长。当他看见独生女儿的遗容时,悲痛欲绝的他反复念叨的却是“理解”,“作为教师,应该这样!应该这样!”  山摇地动的时候,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
本刊讯 2017年9月底,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儿童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儿童教育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儿童事业主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大中小学校、教育企业、国际组织及相關媒体的领导与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研究新时期儿童教育与儿童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闵维方教授为儿童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儿童专委会”)授牌。闵维方会长指出,儿童是人类的未来
2008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令世界瞩目。5月下旬,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召开会议强调:要尽快组织力量对灾区所有学校建筑进行安全评估和鉴定,确保复课学生安全。教育部下发了《教育系统关于做好灾区师生安置和恢复重建准备工作的方案》,其中第八条是:“积极做好灾区学校恢复重建准备工作。”6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通知,要求“灾区重建学校优先”,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建筑的场地选址必须满足安全的要求。
林砺儒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高师附中主任(即校长)、中山大学教授兼教务长,筹办过勷勤大学,并任教务长兼该校教育学院院长,曾任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后改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院长、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教授兼教务长、厦门大学教授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林砺儒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兼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央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  林砺儒早年目睹中国教育的
摘要对东部某市10所中小学300余名教务工作相关人员(教务人员、学科教师及校长)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结果表明,当前中小学教务工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诊断学校教学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能力欠缺,二是在指导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队伍建设方面组织管理比较薄弱,三是在教师队伍培训与评价方面针对性、客观性等不足。建议通过建立教务人员聘用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教务人员专业理论和实务培训,完善对教务部门及其人员的
摘要在全国教育管理学科学术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上,与会学者围绕“教育管理研究的规范化与多元化”主题形成诸多共识。教育管理研究正在从实证范式转换到后实证范式,进入研究范式多元化时代。教育管理研究要坚持规范化与多元化共进,一方面在各种研究范式的方法论、认识论、本体论的“基本框架”下,探索能够落实这些范式的具体研究方法、技术和策略;另一方面,基于新的研究问题、研究技术,探索新的研究范式。实地研究
一、教育科长的专业发展势在必行    在我国区县教育行政体制中,科长们对上联系教委主任,对下联系各校校长,在教育行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区县一级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能已从过去的单纯执行上级教育部门的决策,转变到必须独立面对辖区内的教育问题,教育行政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教育行政干部需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专业水平。但在当前的教育发展中,很少有人关注教育科长的专业
2017年,伴随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的持续热播,人们对朗诵的热情再次被点燃;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也在相关文件或工作要点中,对诵读艺术进校园做出了明确规定。对中小学师生来说,朗诵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力,而且在传承经典文化、陶冶性情、滋养心灵等方面发挥著重要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朗诵水平,让朗诵有品有味?当下学校的朗诵教学中还存在哪些有待改进的问题?……萨着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