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在向纵深发展,在儿童阶段尤其要重视科学素质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动手劲头足,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他们是一群可塑性极强的群体。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科学 素质教育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是否还存在应付思想,是否还是用老办法看看课本简单应付了事?如果在小学阶段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科学潜能,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那么,就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兴趣和方法。所以,我们教师要重视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把小学科学课上好。
一、新课程改变观念,重视科学课的教学
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落后地区,往往不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在他们的观念里,小学的主要课程就是语文、数学,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他们往往是以应付的态度来对待的。配备的科学课的教师不是专业的,有的是兼职;课堂上照本宣科,毫无课堂艺术之感,更别说学生是收获有多少了。还有的干脆就不开科学课,学生发下的科学课本只有自己简单看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得不到这个阶段应有的教育,是孩子在开发智力和潜能的重要时段得不到开发,使孩子在以后真正的接触到自然、物理、化学等学科到时候,觉得无所适从,很陌生的感觉,当然学起来会更加的吃力。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开发,造成对他们思维的一种禁锢,虽然他们在以后努力的学习,可是他的思维观念、他的创新高度已然无法达到所期望的那个顶点。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无一不是有一个很注重开发智力、重视科学的童年。所以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这个问题,一个关乎千秋百代的重要命题。
二、改变传统教学,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成绩的评价者,是一言堂。即使让学生说、讨论,也是走形式,始终按老师的思路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亲密的伙伴,在科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应给予理解和尊重,要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应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要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运用者,学习的探究者。学生不是留声机和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师生互动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设问,比如说,这个问题你看怎样?你认为怎样做比较好?你说呢?这样亲切而激励的语言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所发现。另外,教师的角色是多重性的,可以成为二传手,也可以成为引路人。要根据学生在探究研讨活动中的进程,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同时,也应该是良好氛围、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矛盾的挑起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要在背后帮助学生,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三、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也就能更好的学习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正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学生本身就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所以科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自己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讲解更有效。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下,丰富他们学习的经历,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范围和生活经验,这种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其实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碰撞出师生情感的火花,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深入学生、深入生活,善于发现,精于设计,就能使我们的课堂生机无限,也能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
四、精心备课,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本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猜谜语、故事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所以教师要精心备课,专研教材。教材是提供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但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圣经来念。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尤其是科学课的教学,更要认真备课。因此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由于课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是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学過程也并不是对教案原封不动的执行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
此外,在备课阶段要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有更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资源,教师在备课时要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念,除了教材还要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资源。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情境人手,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有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创新的学生,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备课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科学素养的形成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结果,仅靠单一接受式教学模式是难以奏效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要通过做,通过体验来养成,所以教师要加强探究性学习的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而创新靠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所以,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培养。只有我们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我们的国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更科学,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科学 素质教育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们是否还存在应付思想,是否还是用老办法看看课本简单应付了事?如果在小学阶段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科学潜能,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那么,就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兴趣和方法。所以,我们教师要重视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把小学科学课上好。
一、新课程改变观念,重视科学课的教学
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落后地区,往往不重视科学课的教学,在他们的观念里,小学的主要课程就是语文、数学,其他的都不重要,所以他们往往是以应付的态度来对待的。配备的科学课的教师不是专业的,有的是兼职;课堂上照本宣科,毫无课堂艺术之感,更别说学生是收获有多少了。还有的干脆就不开科学课,学生发下的科学课本只有自己简单看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得不到这个阶段应有的教育,是孩子在开发智力和潜能的重要时段得不到开发,使孩子在以后真正的接触到自然、物理、化学等学科到时候,觉得无所适从,很陌生的感觉,当然学起来会更加的吃力。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他们的潜能没有得到开发,造成对他们思维的一种禁锢,虽然他们在以后努力的学习,可是他的思维观念、他的创新高度已然无法达到所期望的那个顶点。历史上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无一不是有一个很注重开发智力、重视科学的童年。所以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这个问题,一个关乎千秋百代的重要命题。
二、改变传统教学,增加课堂的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成绩的评价者,是一言堂。即使让学生说、讨论,也是走形式,始终按老师的思路走,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亲密的伙伴,在科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表现应给予理解和尊重,要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应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要使学生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运用者,学习的探究者。学生不是留声机和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师生互动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设问,比如说,这个问题你看怎样?你认为怎样做比较好?你说呢?这样亲切而激励的语言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所发现。另外,教师的角色是多重性的,可以成为二传手,也可以成为引路人。要根据学生在探究研讨活动中的进程,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同时,也应该是良好氛围、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矛盾的挑起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要在背后帮助学生,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三、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也就能更好的学习科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正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学生本身就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所以科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自己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讲解更有效。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下,丰富他们学习的经历,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范围和生活经验,这种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其实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而碰撞出师生情感的火花,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深入学生、深入生活,善于发现,精于设计,就能使我们的课堂生机无限,也能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
四、精心备课,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本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猜谜语、故事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所以教师要精心备课,专研教材。教材是提供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但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圣经来念。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尤其是科学课的教学,更要认真备课。因此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由于课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是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所以教学過程也并不是对教案原封不动的执行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
此外,在备课阶段要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使学生的科学学习有更广阔的智力背景。科学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资源,教师在备课时要树立开放的课程资源观念,除了教材还要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资源。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情境人手,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学习,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有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创新的学生,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备课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科学素养的形成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结果,仅靠单一接受式教学模式是难以奏效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要通过做,通过体验来养成,所以教师要加强探究性学习的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而创新靠的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所以,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培养。只有我们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我们的国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更科学,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