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心理专家肯定地指出:不会合作就没有成功。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实践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合作学习对小学生而言,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又是小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全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策
对于小学数学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虽然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我们还必须认真探究,找出有效的对策来优化它的教学,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以人为本,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让大家统计一下1分钟内经过我们校门口公路上各种车辆的情况。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校门口车辆通过的视频,然后提问:请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结果没有人做出来,学生说的原因是视频播放的太快,来不及数每辆车,希望老师重播视频。重新播放这段录像再提问:谁来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同学们还是没有完成。那怎么办呢?能不能想想办法?有的同学谈到分组合作,再重新播放,结果有了正确的统计结果。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使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出色的完成某些工作或者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内化,并在整个小组学习中保持积极性。对此,我们在考虑学生分组时,不能简单僵化地套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硬是把优中差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性格特征和人际关系,具体到小学数学学科,有时候把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组合到一块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学力较强的学生分到一组后可以就某些思考题进行讨论,当然也要考虑帮带等总体学习效果。
二、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学
在教授小学数学《9加几》时,先让前后座为基础的小组进行讨论有几种算法,结果发现小组内有的同学很快就说出了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等若干种方法,而其他同学还一无所知,其实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设置及任务给定过于简单,和让同学单独思考的效果相差不大。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应该将这种单纯的过于偏向组内成员竞技的做法变为组内成员合作性的项目。例如在引入分数的概念并进行强化时,可以让把小组内所有成员的铅笔算作一个整体,然后让其中一位成员拿出其中的几只,让其他同学回答拿出的笔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合作性,少了些组内成员间的竞争性,形式上更加灵活,还是值得一试的。
三、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四、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五、开展互助式和探究式合作学习
就互助式合作学习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式学习,优秀学生帮助困难学生,实现共同进步。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合作小组,设计不同的学习结构,同时为学生选择相应的合作学习方式,以实现互助式学习。在这种合作式学习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学生之间的互助,同时帮助学生让其优点得到最大发挥,而不足之处又可以在同学的帮助下得以克服。另一种,以攻克重难点为主要目的探究式合作学习。这主要是讲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在备课过程中事先设计好小组合作的任务,让各个小组依据任务有效预习。进而在学生预习了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提问,在组内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获得启发,同时攻克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的。这种合作方式,在学生讨论后,需要学生将各组所讨论的结果通过个人阐述,或者是全组合作的方式将讨论的结果反馈给教师,进而实现知识的巩固。以便教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补救。这中学习方式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黄红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学习,2012(2)
[2]王俊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读写算,2013(04)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策
对于小学数学的合作学习模式来说,虽然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但我们还必须认真探究,找出有效的对策来优化它的教学,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以人为本,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让大家统计一下1分钟内经过我们校门口公路上各种车辆的情况。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校门口车辆通过的视频,然后提问:请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结果没有人做出来,学生说的原因是视频播放的太快,来不及数每辆车,希望老师重播视频。重新播放这段录像再提问:谁来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同学们还是没有完成。那怎么办呢?能不能想想办法?有的同学谈到分组合作,再重新播放,结果有了正确的统计结果。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使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了出色的完成某些工作或者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互相帮助,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使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内化,并在整个小组学习中保持积极性。对此,我们在考虑学生分组时,不能简单僵化地套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硬是把优中差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的性格特征和人际关系,具体到小学数学学科,有时候把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组合到一块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学力较强的学生分到一组后可以就某些思考题进行讨论,当然也要考虑帮带等总体学习效果。
二、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学
在教授小学数学《9加几》时,先让前后座为基础的小组进行讨论有几种算法,结果发现小组内有的同学很快就说出了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等若干种方法,而其他同学还一无所知,其实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设置及任务给定过于简单,和让同学单独思考的效果相差不大。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应该将这种单纯的过于偏向组内成员竞技的做法变为组内成员合作性的项目。例如在引入分数的概念并进行强化时,可以让把小组内所有成员的铅笔算作一个整体,然后让其中一位成员拿出其中的几只,让其他同学回答拿出的笔占总数的几分之几,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合作性,少了些组内成员间的竞争性,形式上更加灵活,还是值得一试的。
三、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四、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五、开展互助式和探究式合作学习
就互助式合作学习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式学习,优秀学生帮助困难学生,实现共同进步。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合作小组,设计不同的学习结构,同时为学生选择相应的合作学习方式,以实现互助式学习。在这种合作式学习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学生之间的互助,同时帮助学生让其优点得到最大发挥,而不足之处又可以在同学的帮助下得以克服。另一种,以攻克重难点为主要目的探究式合作学习。这主要是讲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在备课过程中事先设计好小组合作的任务,让各个小组依据任务有效预习。进而在学生预习了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提问,在组内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获得启发,同时攻克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的。这种合作方式,在学生讨论后,需要学生将各组所讨论的结果通过个人阐述,或者是全组合作的方式将讨论的结果反馈给教师,进而实现知识的巩固。以便教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补救。这中学习方式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黄红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学习,2012(2)
[2]王俊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读写算,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