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它是精神文明体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校园内,德育工作只有与高中的办学目标相结合,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并开辟新的道路,才能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在文章中,笔者将以德育的基本原则为根本,深入分析加强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中;德育;实效性
一、高中德育的基本原则
(一)与马克思主义观点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道德是调节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高中阶段的德育是一种道德教育,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对于当前的高中学生来说,因他们面对高考的压力和其他各种因素,对马克思主义所包含的世界观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他们并不能正确的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所蕴含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认识,也很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目前德育工作,要把重点内容放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的学习上。另外,还需要注意,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时并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真正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理论品质,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
(二)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相结合
对于高中德育工作来说,它的终极目标并不仅仅是建立一种道德理论,而是要通过这一理论所表现出来一定的道德行为,这也是衡量德育是否成功的基本条件。所以,如果我们想要了解某一个人的某种道德行为,就一定要透彻分析产生这种行为的动机,也就是人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但包含学生自身的需要,还包含社会的需要。所以,一定要先关注高中学生的自身需求,分析其自身需求的心理源泉,从而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更好的为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理想。
(三)与学生情感教育相结合
学生不仅是德育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德育的归宿点。而对学生情感的关心既是教师的工作任务,也是对德育的全面补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最好的催化剂。所以,道德建设的主要渠道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二、提高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十分重要,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手段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要想构建出良好的校园氛围,主要从营造校园文化开始着手,校园文化的营造不仅包含精神上的也包含特有的文化氛围,例如校园的绿化、校园的风气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创造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提高学校自身品质和实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良好的物质校园建设。我们都清楚,一所学校如果只有高档的教学楼和办公楼,那么往往会给人一种高大、气派的印象,但是学校自身的内涵却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所以,学校在建设各种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要彰显其文化环境,这样可以给学校带来更好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该校的综合实力。第二,要想使校园内的文化更加富有激情,就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状况,从而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有关的文明标语,这样可以达到随时提醒学生的目的,激发学生不断超越自己,最终体现出良好的德育功效。
(二)不断挖掘各种德育因素
就当前高中阶段的教材内容来说,里面大多都会蕴含各种德育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教师可运用各种方法将其充分的挖掘出来。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渗透性的课堂教育,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励志信息,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够达到提高学生优良品质的功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希望和理想。其次,教师在授课期间,可以使用情感教育等方法达到育人的目的。事实上,在提高学生德育水平中除了生活影响外,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是重要环节,情感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转变学生的人生態度,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中,朱自清的《背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整篇文章的内容能够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从而感动学生,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校内接受教育,主要目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即使学生离开学校,也会从各个方面接受更多的教育,不仅如此,学生还要进行自我教育,主要目的仍然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各种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实践,促使学生在提高自身自信心的基础上还能够上升到一种更高的境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主要在于指导和训练,而训练则要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不断指导并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真听讲,并学会所讲内容时,教师不但要用准确的词语向学生传递信息,还要用丰富的表情和眼神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课下,教师要把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对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习惯的训练上。
(四)以师为范
在学校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在每一位学生的面前体现出来,并对他们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自身的各种行为习惯,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教师要用良好的师德来引导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要想让学生养成一种时间观念,不迟到不早退,教师就要遵守上下课的时间;要想让学生讲卫生,教师就一定要穿着整洁。教师要在校园内时刻做到以身作则,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引导并影响每一位学生。
结 语
总而言之,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对高中学生的教育更是如此。因此,要想加强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具有区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只有在心理上强化认识,才能够在行动上做到一致,从而才能够真正实现德育。
参考文献:
[1]孙传新,陈锋,杨洋,佟晓辉.试论生活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以生活德育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10).
[2]王南甫,贾佳,王永亮.研究生德育工作状况及实效性路径思考——以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为调查样本[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
【关键词】高中;德育;实效性
一、高中德育的基本原则
(一)与马克思主义观点相结合
我们都知道,道德是调节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高中阶段的德育是一种道德教育,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对于当前的高中学生来说,因他们面对高考的压力和其他各种因素,对马克思主义所包含的世界观的理解并不深刻,所以他们并不能正确的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所蕴含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认识,也很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目前德育工作,要把重点内容放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的学习上。另外,还需要注意,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时并不能死记硬背,而是要真正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方法,这样才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理论品质,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
(二)与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相结合
对于高中德育工作来说,它的终极目标并不仅仅是建立一种道德理论,而是要通过这一理论所表现出来一定的道德行为,这也是衡量德育是否成功的基本条件。所以,如果我们想要了解某一个人的某种道德行为,就一定要透彻分析产生这种行为的动机,也就是人的需要。这种需要不但包含学生自身的需要,还包含社会的需要。所以,一定要先关注高中学生的自身需求,分析其自身需求的心理源泉,从而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更好的为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理想。
(三)与学生情感教育相结合
学生不仅是德育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德育的归宿点。而对学生情感的关心既是教师的工作任务,也是对德育的全面补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最好的催化剂。所以,道德建设的主要渠道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二、提高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高中阶段的德育工作十分重要,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手段来提高工作的实效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要想构建出良好的校园氛围,主要从营造校园文化开始着手,校园文化的营造不仅包含精神上的也包含特有的文化氛围,例如校园的绿化、校园的风气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创造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提高学校自身品质和实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良好的物质校园建设。我们都清楚,一所学校如果只有高档的教学楼和办公楼,那么往往会给人一种高大、气派的印象,但是学校自身的内涵却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所以,学校在建设各种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要彰显其文化环境,这样可以给学校带来更好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该校的综合实力。第二,要想使校园内的文化更加富有激情,就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状况,从而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情感氛围。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有关的文明标语,这样可以达到随时提醒学生的目的,激发学生不断超越自己,最终体现出良好的德育功效。
(二)不断挖掘各种德育因素
就当前高中阶段的教材内容来说,里面大多都会蕴含各种德育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教师可运用各种方法将其充分的挖掘出来。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渗透性的课堂教育,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励志信息,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能够达到提高学生优良品质的功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希望和理想。其次,教师在授课期间,可以使用情感教育等方法达到育人的目的。事实上,在提高学生德育水平中除了生活影响外,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是重要环节,情感的合理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转变学生的人生態度,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中,朱自清的《背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题材,整篇文章的内容能够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从而感动学生,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信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德育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校内接受教育,主要目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即使学生离开学校,也会从各个方面接受更多的教育,不仅如此,学生还要进行自我教育,主要目的仍然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培养学生各种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实践,促使学生在提高自身自信心的基础上还能够上升到一种更高的境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主要在于指导和训练,而训练则要始终贯穿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不断指导并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真听讲,并学会所讲内容时,教师不但要用准确的词语向学生传递信息,还要用丰富的表情和眼神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课下,教师要把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对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习惯的训练上。
(四)以师为范
在学校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在每一位学生的面前体现出来,并对他们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自身的各种行为习惯,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教师要用良好的师德来引导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从点滴小事做起,要想让学生养成一种时间观念,不迟到不早退,教师就要遵守上下课的时间;要想让学生讲卫生,教师就一定要穿着整洁。教师要在校园内时刻做到以身作则,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引导并影响每一位学生。
结 语
总而言之,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又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对高中学生的教育更是如此。因此,要想加强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具有区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只有在心理上强化认识,才能够在行动上做到一致,从而才能够真正实现德育。
参考文献:
[1]孙传新,陈锋,杨洋,佟晓辉.试论生活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以生活德育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10).
[2]王南甫,贾佳,王永亮.研究生德育工作状况及实效性路径思考——以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为调查样本[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