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世界各国积极发展海外事业的国际背景下,文章通过收集中国上市企业集团的FDI相关数据,对母公司治理结构与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实证检验了所有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对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影响,且证实了母公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者和董事的政治关联性对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股权进入模式;所有权结构;政治关联
一、 引言
为了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于1999年12月16日于在德国柏林成立了20国集团,又称G20。中国作为20国集团的创始成员,对其跨国企业母公司治理结构与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这一战略决策之间的关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 母公司治理结构与股权进入模式的选择
1. 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选择。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进入模式的定义不同,已有研究也早已证实不同的所有权结构(股权结构)会导致不同的控制能力;Killing认为母公司对子公司直接的所有权控制机制比非所有权控制机制效率要高。Anderson和Gatignon(1986)从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掌握的控制权的角度出发,将进入模式进行了定义和划分。他们把海外进入模式看作是使企业能够控制其境外业务的治理结构,将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各种形式安排从高到低进行控制的连续统一体。他们根据进入者控制水平对进入模式进行分类:(1)高控制模式——绝对控股、全资子公司;(2)中等控制模式——对等权益、较大权益、等权益(50/50股权)、契约式合资公司、管理合同、限制性排他合同、特许经营、非排他吐限制合同、排他性非限制合同;(3)低控制模式——分散权益、非排他性非限制合同(如集中分销、某些许可经营)、小股东。而Pan和Tse提出的市场进入模式层次模型,首先将进入模式视为股权与非股权两种,其次股权进入模式又分为全资经营和合资,而非股权进入模式则分为契约合同和出口。本研究将强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所有权控制,因而研究海外子公司的股权进入模式的选择。
2. 公司治理结构对股权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广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债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根据以往对公司治理的研究(La Porta et al.,1999;Mallin,2004),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公司治理特征在于公司所有权及其控制权,即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
Lien等(2005)的研究表明:在企业中,决策能力的基础主要来源于高管和董事会成员所持有的股权。Claessens等(2000)则研究认为上市的企业股份广泛持有,或者被金融机构持有。最近的一些学者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会对企业战略(包括国际化)产生不同的影响(Hoskisson et al.,2002;Tihanyi et al.,2003)。特别是Douma等(2006)的研究表明境内金融机构持股与境外金融机构持股相比,对企业绩效具有负面影响,而且境内金融机构往往通过复杂的非正式关系网络与家族企业产生联系。此外,境外机构投资者则与企业投资组合公司没有强业务联系,因而企业更有可能鼓励高风险、高承诺的FDI决策,即高股权进入模式;而境内金融机构则更可能与规避风险的家族企业、母公司股东和业内人士形成联盟,进而支持低承诺进入模式,即低股权进入模式。
此外,企业FDI的战略决策将由董事会成员共同作出,同时监事会负责监督。而且越来越多的战略性研究已经意识到了公司治理因素在决策过程中的战略作用,不仅仅包括董事会的规模,还包括在决策过程中对董事会进行监督的监事会规模,以及政治关联等因素。因而,在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母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境内金融机构、境外金融机构)、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和政治关联等因素对其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 假设提出
1. 所有权结构对股权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来看,机构投资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股东。一些学者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的已经验证了这一观点,即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对公司治理具有促进作用,并且深刻影响着公司的战略选择。(Filatotchev et al.,2001;Hoskisson et al.,2002;Lien et al.,2005)。
一些学者将投资者(如Brickley et al.,1988;Kochhar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股权进入模式;所有权结构;政治关联
一、 引言
为了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于1999年12月16日于在德国柏林成立了20国集团,又称G20。中国作为20国集团的创始成员,对其跨国企业母公司治理结构与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这一战略决策之间的关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 母公司治理结构与股权进入模式的选择
1. 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的选择。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进入模式的定义不同,已有研究也早已证实不同的所有权结构(股权结构)会导致不同的控制能力;Killing认为母公司对子公司直接的所有权控制机制比非所有权控制机制效率要高。Anderson和Gatignon(1986)从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掌握的控制权的角度出发,将进入模式进行了定义和划分。他们把海外进入模式看作是使企业能够控制其境外业务的治理结构,将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各种形式安排从高到低进行控制的连续统一体。他们根据进入者控制水平对进入模式进行分类:(1)高控制模式——绝对控股、全资子公司;(2)中等控制模式——对等权益、较大权益、等权益(50/50股权)、契约式合资公司、管理合同、限制性排他合同、特许经营、非排他吐限制合同、排他性非限制合同;(3)低控制模式——分散权益、非排他性非限制合同(如集中分销、某些许可经营)、小股东。而Pan和Tse提出的市场进入模式层次模型,首先将进入模式视为股权与非股权两种,其次股权进入模式又分为全资经营和合资,而非股权进入模式则分为契约合同和出口。本研究将强调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所有权控制,因而研究海外子公司的股权进入模式的选择。
2. 公司治理结构对股权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广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债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根据以往对公司治理的研究(La Porta et al.,1999;Mallin,2004),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公司治理特征在于公司所有权及其控制权,即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结构。
Lien等(2005)的研究表明:在企业中,决策能力的基础主要来源于高管和董事会成员所持有的股权。Claessens等(2000)则研究认为上市的企业股份广泛持有,或者被金融机构持有。最近的一些学者研究认为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会对企业战略(包括国际化)产生不同的影响(Hoskisson et al.,2002;Tihanyi et al.,2003)。特别是Douma等(2006)的研究表明境内金融机构持股与境外金融机构持股相比,对企业绩效具有负面影响,而且境内金融机构往往通过复杂的非正式关系网络与家族企业产生联系。此外,境外机构投资者则与企业投资组合公司没有强业务联系,因而企业更有可能鼓励高风险、高承诺的FDI决策,即高股权进入模式;而境内金融机构则更可能与规避风险的家族企业、母公司股东和业内人士形成联盟,进而支持低承诺进入模式,即低股权进入模式。
此外,企业FDI的战略决策将由董事会成员共同作出,同时监事会负责监督。而且越来越多的战略性研究已经意识到了公司治理因素在决策过程中的战略作用,不仅仅包括董事会的规模,还包括在决策过程中对董事会进行监督的监事会规模,以及政治关联等因素。因而,在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股权进入模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母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境内金融机构、境外金融机构)、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和政治关联等因素对其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 假设提出
1. 所有权结构对股权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来看,机构投资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股东。一些学者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研究的已经验证了这一观点,即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对公司治理具有促进作用,并且深刻影响着公司的战略选择。(Filatotchev et al.,2001;Hoskisson et al.,2002;Lien et al.,2005)。
一些学者将投资者(如Brickley et al.,1988;Kochh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