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新闻出版行业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大多数经营性出版单位已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出版业改革开放全面推进。面对出版业的全面转型,传统市场秩序和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行业资源的重组整合正在向纵深推进,市场化、集团化、产业化的改革效应逐渐显现。面对新体制下的市场竞争,大学出版社在教材建设方面制定需制定一些长期发展方略。现以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为例,谈谈大学出版社教材建设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教材建设的长期战略
坚定不移地推行“以教材建设为主体”的发展战略。教材建设可谓是大学出版社立社和强社的根基。从战略层面,大学社应当长期坚持“以教材建设为主体”的发展战略,立足于为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以严谨、笃实的出版精神开发精品教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也才能充分地体现出大学出版社的教学服务功能和社会价值。
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必须与教育教学目的相匹配,与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才能开发出学生爱学、老师爱教、考试好用的高质量教材。“十二五”以来,医学高等院校的教育转型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性”向“复合型”、“学术型”向“学术应用型”转变。所以,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教材,也将紧紧跟随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积极挖掘与教改相适应的创新型选题,不断推动医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进一步稳固扩大职业教育教材市场,并逐步扩大本科教材市场。职业教育市场是目前出版界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对于中小规模的大学出版社而言,也是较易介入和驾驭的领域。所以,从立社的层面而言,大学社应当在教育部、卫生部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的新路子,不断地开拓和稳固市场。从强社的层面讲,大学社也应当在本科教材市场上有更多的建树,以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契机,不断打开创新性本科教材的市场。
积极发展多元化、数字化、网络化教材。“十二五”期间,数字出版将是很多大学出版社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出版社应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拓展立体化教材出版业务,竭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教材出版“蓝海”。近年来,四医大出版社在教材立体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配备了专业的技术和美工人员协同编辑共同构筑教材的数字化服务,除了电子书和纸质书同步出版外,还制作了相配套的教学课件、试题库等。
二、创新教材的出版策略
目前,有很多教材的出版是以共同参编共同使用为契机进行编写和推广,于是市场同质教材比比皆是,造成学校用书版本每年都变,教师备课、授课麻烦,学生用书有时不能按时保证。造成此类情況的最大主因是短平快的相互抄袭出版,有想法的老师意见不能落实,具有创新性的东西太少,而与教改相配套的实操型教材更加匮乏,一些使用较少的小专业教材由于用量限制而存在空挡。
鉴于此,教材出版首先应当考虑创新性。目前市场上的教材编写模式往往大同小异,内容也多有雷同。建议大学社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当融入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的内容,增加丰富的案例和编者自身的评论、展望,在写作思路上要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大胆借鉴国外教材编写的优秀做法,充分凸显创新性。
所谓“创新教材”很多时候是以“是否与教改相适应”为标准来衡量的。在这方面,四医大出版社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我社高职护理教材、中职“双证书”教材的出版,就算紧跟护士执考大纲变化、教学发展、单位用人要求,综合各方情况精心打造而成。同时,根据授课老师意见,配套制作课件、同步练习题、实验教材、考试题库、执业资格考试冲刺题等教学资源出版,得到众多院校的认可,市场维护和开拓较好。
但是改革的步伐也不易太大、太快。具体来讲,就是编写的教材满足现阶段教和学的实际,符合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要保证使用该教材首先能通过国家相关资格考试,同时在毕业后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临床医学教学来说,很多专家国外考察回来,都讲应该按系统教学,与国际接轨,这是好事,事实上我们的老师能够做到吗·有些院校尝试出现了,一门课程有4个不同的老师讲,往往是前后衔接不畅,学生难学老师难教,效果差强人意。所以改革创新是必须的,但也应当循序渐进,符合院校当前的发展状况。
三、教材的营销策略
伴随出版社改制的进一步发展,有固定用量的教材出版成为众多出版社的争夺焦点。要想能使自己的教材获得各院校的认可,不得不重视特色营销方式。
一是深入推行编发结合的全程营销模式。编发结合的教材营销方式系我社首创。四医大出版社从2007年开始推行这一做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法。具体操作是在重要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编辑和发行人员充分融合,“一编”“一发”结成对子,共同参与项目实施和推广,实行从前期的选题论证、市场调研到后期的营销推广、院校回访的全程营销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在搜集院校信息方面,编辑可以通过已有的作者人脉搭建关系,而发行则从经销商的渠道获取更多的资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院校走访过程中,编辑可以从专业角度介入,深入探讨“如何做好教材”,发行则从营销和市场层面了解院校的需求,明确“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由此出版社的信息收集更加全面、深入,院校也获得了全方位的关怀,对于教材推广和院校维护所产生的积极效益自不待言。因而,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推行并完善这种编发结合的全程营销模式,使其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强终端营销。在很大程度上,终端营销的效果直接决定着教材的市场占有率和出版社在院校中的口碑,从某种意义上讲,赢得了学生、教师和校方这几个终端的信任,就赢得了市场。因而,大学社应当加大力度推行终端营销,密切关注学生和教师对教材的评价和意见,也重视校领导对出版社的看法和评判。举例来讲:一直以来,人卫社的西医教材在很多校领导心目中无可撼动,中国中医药社的中医教材在中医院校领导的认可度极高。我们遇到过个别学校,就认这几家社的教材,其他社的“编写可以,使用不行”,所以即便编书的老师很想用书,迫于校方政策,我社的教材也很难被选用。在注意到这个问题后,我们的营销人员多次与校方充分沟通,把出版的国内外情况及改制的情况说明,从思想上纠正这些校领导的误识,最终使这些院校从“不参加三大社外的教材编写”转变为向同行推介“你们使用四军大社教材吧,他们教材质量不错”,而我们的优秀教材也更多地走入了学生的课堂。所以,做好终端工作可以为出版社赢得更多的商机。
一、教材建设的长期战略
坚定不移地推行“以教材建设为主体”的发展战略。教材建设可谓是大学出版社立社和强社的根基。从战略层面,大学社应当长期坚持“以教材建设为主体”的发展战略,立足于为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学科建设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以严谨、笃实的出版精神开发精品教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也才能充分地体现出大学出版社的教学服务功能和社会价值。
教材作为教学的载体,必须与教育教学目的相匹配,与教育教学改革相适应,才能开发出学生爱学、老师爱教、考试好用的高质量教材。“十二五”以来,医学高等院校的教育转型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性”向“复合型”、“学术型”向“学术应用型”转变。所以,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教材,也将紧紧跟随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积极挖掘与教改相适应的创新型选题,不断推动医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进一步稳固扩大职业教育教材市场,并逐步扩大本科教材市场。职业教育市场是目前出版界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对于中小规模的大学出版社而言,也是较易介入和驾驭的领域。所以,从立社的层面而言,大学社应当在教育部、卫生部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教育改革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教材出版的新路子,不断地开拓和稳固市场。从强社的层面讲,大学社也应当在本科教材市场上有更多的建树,以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契机,不断打开创新性本科教材的市场。
积极发展多元化、数字化、网络化教材。“十二五”期间,数字出版将是很多大学出版社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出版社应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拓展立体化教材出版业务,竭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教材出版“蓝海”。近年来,四医大出版社在教材立体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配备了专业的技术和美工人员协同编辑共同构筑教材的数字化服务,除了电子书和纸质书同步出版外,还制作了相配套的教学课件、试题库等。
二、创新教材的出版策略
目前,有很多教材的出版是以共同参编共同使用为契机进行编写和推广,于是市场同质教材比比皆是,造成学校用书版本每年都变,教师备课、授课麻烦,学生用书有时不能按时保证。造成此类情況的最大主因是短平快的相互抄袭出版,有想法的老师意见不能落实,具有创新性的东西太少,而与教改相配套的实操型教材更加匮乏,一些使用较少的小专业教材由于用量限制而存在空挡。
鉴于此,教材出版首先应当考虑创新性。目前市场上的教材编写模式往往大同小异,内容也多有雷同。建议大学社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当融入更多的具有创新思维的内容,增加丰富的案例和编者自身的评论、展望,在写作思路上要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大胆借鉴国外教材编写的优秀做法,充分凸显创新性。
所谓“创新教材”很多时候是以“是否与教改相适应”为标准来衡量的。在这方面,四医大出版社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如我社高职护理教材、中职“双证书”教材的出版,就算紧跟护士执考大纲变化、教学发展、单位用人要求,综合各方情况精心打造而成。同时,根据授课老师意见,配套制作课件、同步练习题、实验教材、考试题库、执业资格考试冲刺题等教学资源出版,得到众多院校的认可,市场维护和开拓较好。
但是改革的步伐也不易太大、太快。具体来讲,就是编写的教材满足现阶段教和学的实际,符合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要保证使用该教材首先能通过国家相关资格考试,同时在毕业后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以临床医学教学来说,很多专家国外考察回来,都讲应该按系统教学,与国际接轨,这是好事,事实上我们的老师能够做到吗·有些院校尝试出现了,一门课程有4个不同的老师讲,往往是前后衔接不畅,学生难学老师难教,效果差强人意。所以改革创新是必须的,但也应当循序渐进,符合院校当前的发展状况。
三、教材的营销策略
伴随出版社改制的进一步发展,有固定用量的教材出版成为众多出版社的争夺焦点。要想能使自己的教材获得各院校的认可,不得不重视特色营销方式。
一是深入推行编发结合的全程营销模式。编发结合的教材营销方式系我社首创。四医大出版社从2007年开始推行这一做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营销方法。具体操作是在重要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编辑和发行人员充分融合,“一编”“一发”结成对子,共同参与项目实施和推广,实行从前期的选题论证、市场调研到后期的营销推广、院校回访的全程营销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在搜集院校信息方面,编辑可以通过已有的作者人脉搭建关系,而发行则从经销商的渠道获取更多的资源,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院校走访过程中,编辑可以从专业角度介入,深入探讨“如何做好教材”,发行则从营销和市场层面了解院校的需求,明确“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由此出版社的信息收集更加全面、深入,院校也获得了全方位的关怀,对于教材推广和院校维护所产生的积极效益自不待言。因而,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推行并完善这种编发结合的全程营销模式,使其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强终端营销。在很大程度上,终端营销的效果直接决定着教材的市场占有率和出版社在院校中的口碑,从某种意义上讲,赢得了学生、教师和校方这几个终端的信任,就赢得了市场。因而,大学社应当加大力度推行终端营销,密切关注学生和教师对教材的评价和意见,也重视校领导对出版社的看法和评判。举例来讲:一直以来,人卫社的西医教材在很多校领导心目中无可撼动,中国中医药社的中医教材在中医院校领导的认可度极高。我们遇到过个别学校,就认这几家社的教材,其他社的“编写可以,使用不行”,所以即便编书的老师很想用书,迫于校方政策,我社的教材也很难被选用。在注意到这个问题后,我们的营销人员多次与校方充分沟通,把出版的国内外情况及改制的情况说明,从思想上纠正这些校领导的误识,最终使这些院校从“不参加三大社外的教材编写”转变为向同行推介“你们使用四军大社教材吧,他们教材质量不错”,而我们的优秀教材也更多地走入了学生的课堂。所以,做好终端工作可以为出版社赢得更多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