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是课程,意味着课程应向自我开放,尊重个人的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念,关注人的个人知识或自我知识,把学生看成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而不是知识与文化的被动接受者。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时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做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一、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1.情境创设的“多变化”。
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无限宽广的,教师要把学生的潜在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需要在平时教学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教师要细致钻研教材,发挥实验教材的优势。例如:在教学第一册“加和减(二)”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出这样的问题情境:有7只小白兔和5只小灰兔去采蘑菇,让学生求出一共有几只小兔子。学生列式7 5=12(只)。这样做,似乎已经把问题解决了。实际上“7 5=12(只)”是根据小兔子的颜色来列式的。还可以根据小兔子穿裙子的颜色来列式。其中8只穿粉色裙子,4只穿蓝色裙子,一共有8 4=12(只)。还可以根据小兔子提篮子的情况来列式:其中有6只小兔子提篮子,所以一共有6 6=12(只)。这样一道简单的求和问题,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算式的含义,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求知过程的“自主化”。
培养学生的个性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主体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形式,甚至自己确定学习的时间,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讨论等多种活动来参与对知识的探究、获取,努力实现求知过程的“自主化”,并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表现自我,体验成功。例如:在“梯形面积计算”的操作实验中,教师不暗示学生操作的方式、途径,仅提出实验目标:“你能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将梯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吗?”从而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3.问题解决的“多样化”。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问题解决是指学会在不同的条件下运用原则和法则去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目的。”在“问题解决”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学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我取出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学生借助一个装水的长方体容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布置个性化的作业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方面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指向。因此,教师应设计一种多梯级的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练习的数量上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选择,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1.定内容,让学生自选题目。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与技能,必须重视作业。如果用统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就会使学生要么吃不饱,要么吃不了。应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布置基本题与思考题。对中下等生,只要求掌握数学的基本要求,做好基本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既要做好基本题目,又要做好思考题。这样能使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练习成功的乐趣。
2.定范围,让学生自选内容。
这一类型的作业的着眼点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例如:教学“生活中的百分数”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数量自定,内容自定。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找到各种各样的百分数:关于体育的百分数、关于军事的百分数,关于经济的百分数……这种作业有弹性,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做到因材施“作”。
3.定目标,让学生自选方法。
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巩固的作业布置方式,为学生确定一个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去完成。例如:学习“圆柱的认识”后提出作业目标:掌握求圆柱表面积方法。可以布置让学生做一个自己满意的圆柱形模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布置书上的练习题,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圆柱体,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开展个性化的评价
评价应侧重对教学价值的判断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建构,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纵向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突出点滴进步,善意指出不足,通过评价达到融洽关系、沟通情感、促进交流的目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得到充实和升华,获得个性的自由发展。
1.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有效激励,进而激发起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多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包括语言激励、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激励等。个性化的评价语言,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如对外向型的学生可以说:“你敢于大胆发言,很勇敢。”对敢于创新的学生可以说:“你的想法别具一格,很有新意。”对于胆子很小,难得一次举手发言的学生可以说:“你讲得很好,再响亮地讲给大家听一遍好吗?”除语言激励外,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激励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个体存在价值。多样化的激励性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享受评价的快乐,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从而使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2.评价主体多元化。
师生共同参与,采用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构成应包含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等。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可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此外,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好方式,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一、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1.情境创设的“多变化”。
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无限宽广的,教师要把学生的潜在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需要在平时教学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教师要细致钻研教材,发挥实验教材的优势。例如:在教学第一册“加和减(二)”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出这样的问题情境:有7只小白兔和5只小灰兔去采蘑菇,让学生求出一共有几只小兔子。学生列式7 5=12(只)。这样做,似乎已经把问题解决了。实际上“7 5=12(只)”是根据小兔子的颜色来列式的。还可以根据小兔子穿裙子的颜色来列式。其中8只穿粉色裙子,4只穿蓝色裙子,一共有8 4=12(只)。还可以根据小兔子提篮子的情况来列式:其中有6只小兔子提篮子,所以一共有6 6=12(只)。这样一道简单的求和问题,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算式的含义,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求知过程的“自主化”。
培养学生的个性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强烈的学生主体意识,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形式,甚至自己确定学习的时间,设计活动方案,安排学习程序,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讨论等多种活动来参与对知识的探究、获取,努力实现求知过程的“自主化”,并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表现自我,体验成功。例如:在“梯形面积计算”的操作实验中,教师不暗示学生操作的方式、途径,仅提出实验目标:“你能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将梯形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吗?”从而将实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实验、交流,多角度地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3.问题解决的“多样化”。
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问题解决是指学会在不同的条件下运用原则和法则去解决问题,以达到最终目的。”在“问题解决”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学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后,我取出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学生借助一个装水的长方体容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布置个性化的作业
每个学生都有不同方面的学习优势,也有不尽相同的兴趣指向。因此,教师应设计一种多梯级的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练习的数量上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选择,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1.定内容,让学生自选题目。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与技能,必须重视作业。如果用统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就会使学生要么吃不饱,要么吃不了。应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布置基本题与思考题。对中下等生,只要求掌握数学的基本要求,做好基本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既要做好基本题目,又要做好思考题。这样能使不同的学生都体验到练习成功的乐趣。
2.定范围,让学生自选内容。
这一类型的作业的着眼点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例如:教学“生活中的百分数”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数量自定,内容自定。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找到各种各样的百分数:关于体育的百分数、关于军事的百分数,关于经济的百分数……这种作业有弹性,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做到因材施“作”。
3.定目标,让学生自选方法。
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巩固的作业布置方式,为学生确定一个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去完成。例如:学习“圆柱的认识”后提出作业目标:掌握求圆柱表面积方法。可以布置让学生做一个自己满意的圆柱形模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布置书上的练习题,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圆柱体,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开展个性化的评价
评价应侧重对教学价值的判断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建构,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纵向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突出点滴进步,善意指出不足,通过评价达到融洽关系、沟通情感、促进交流的目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得到充实和升华,获得个性的自由发展。
1.评价方式多样化。
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应注意有效激励,进而激发起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特别是多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包括语言激励、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激励等。个性化的评价语言,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如对外向型的学生可以说:“你敢于大胆发言,很勇敢。”对敢于创新的学生可以说:“你的想法别具一格,很有新意。”对于胆子很小,难得一次举手发言的学生可以说:“你讲得很好,再响亮地讲给大家听一遍好吗?”除语言激励外,情感激励和动作行为激励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个体存在价值。多样化的激励性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享受评价的快乐,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从而使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2.评价主体多元化。
师生共同参与,采用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构成应包含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等。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可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此外,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好方式,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