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4月19日晚,台灣著名媒體人陳文茜做客南京大學的趨勢科技文化論壇,向南大學子奉獻了一場精彩的演講。在演講中,她主要關注了地球的氣候變化、中美經濟實力的變化以及兩岸關係的發展,親切中透露著辛辣,展現了她靈活的思維和廣博的知識,既有強烈的歷史縱深感,也有對當代世界的橫向比較觀;既有對年青學子的期許,也有對年青一代將來面對環保問題的憂慮。而對於兩岸關係的未來,她充滿了樂觀。
一、地球的溫度:±2°C
陳文茜在演講前,先給在場的學生們播放了她自製的《±2°C紀錄片——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然後圍繞地球氣候的變化切入主題。陳文茜說,1990年是地球和人的關係發生改變的一年,此後1998年長江發生洪水,到現今各種自然災害層出不窮,貴州幹旱、洞庭湖幹旱、美國兩天內50個龍卷風……世界氣候極端現象已經頻繁到連新聞都來不及播報。專家預測,2020~2030年間的某一個夏天,地球北極的冰川和格陵蘭上層的冰層會全面融化,世界各地的海平面和溫度不斷攀升,導致南極融冰的發生,屆時人類的生存狀況將十分嚴峻。未來如果海平面上升,最嚴重、最危險的區域是法國羅納河出口的地方,其次荷蘭有1/3的國土會被淹沒,英國的泰晤士河、倫敦城會被去掉一半。依靠航海貿易而崛起的城市,例如上海,將會首當其沖地面對災難的挑戰,大海給了她們機會,她們也會因為大海而被吞沒。
陳文茜說,現在的年青一代站在了中國歷史的中軸線上,是最幸運的一代,面對很多機遇。但是2030年,當他們的生活正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這些年青的一代也將迎來生命中的拐點,經受嚴峻的考驗。陳文茜說,「這次侵略你們的不叫八國聯軍,而叫做全球的氣候變遷。」時下各類「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自然災害不絕於耳,專家說,汶川大地震是100年才會遇到一次的地震,日本宮城海嘯要300年才會遇到一次……但這些災害都不幸地發生在我們身邊,由此,陳文茜十分擔心現在的年青一代長大後,中國會是什麼樣的?生態環境會是什麼樣的?
面對環境問題,陳文茜有些自嘲又有些戲謔地說,「老」,在未來世界恰恰是一種幸福指數,它意味著不需要太嚴峻地面對氣候變遷的問題,而年青在現在不是本錢,它是一個危險指數。只有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人類才能更持久地生存,所以陳文茜呼籲人們要支持新能源政策,尤其是南京大學的同學們,希望他們能在新能源的研發上做出貢獻,以此來看世界的改變。
她說,哥本哈根大會後,世界上對於哥本哈根的減排承諾有深刻體驗的國家,除了少數歐洲國家之外,就是中國大陸,這是由於中國大陸自身面臨了較為嚴峻的生態困難。陳文茜呼籲,「如果中國還有夢,年青的一代還有夢,對中國來說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遠見,就是中國的煤。」,投資和發展清潔煤的技術。與石油、天然氣不同,煤作為能源的世界儲量還有兩百年,當石油、天然氣的儲量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時,煤將會成為世界的主要能源。現今煤不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是排碳量太高,但這是可以解決的,只是解決該問題的技術造價太高。陳文茜認為,中國大陸的煤全世界產量第一,如果中國願意為清潔煤的技術做非常大的科技投資,就會獲得非常大的財富,中國在國際經濟中就會變成「煤老板」,即現在所謂的「沙特」。與此同時,世界二氧化碳、氣候等問題雖然還會持續,但至少不會惡化。
二、中國必定超越揮霍的美國
「再過20年,中國會不會超越美國?」陳文茜表示,很多美國人自己認為,2030年美國將不再是美國。1830年以前,世界貿易處於相對均衡狀態,中國貿易占世界的20%左右,阿拉伯世界也占20%左右,直到大英帝國的出現,才改變了世界貿易的均衡狀態。「到了2030年不是中國超越美國,而是全世界的經濟回到一個均衡的狀況」,2008年的金融危機沒有1929年的大危機破壞力強,也是因為當今世界的經濟並非美國一枝獨秀,全球的貿易正在回到一個較為均衡的狀態。到了2030年「不是中國會變得很好,而是美國會變得很糟,美國會自己摧毀自己」,金融海嘯就是很好的例子,它是美國人不斷揮霍的結果,卻讓全世界為其買單。
2008年以前沒有真正的G20,中國被認為是「廉價的製造者」,無法參加世界上的重要會議。金融海嘯後,美國政府委託200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組成經濟學家智庫,以解決金融海嘯造成的全球經濟大衰退。斯蒂格利茨提出報告,認為全世界過去由西方主導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因為這些西方國家在金融海嘯中都是危機重災區,所以必須用G20取代G7,以解決全球問題。2009年4月,G20在倫敦召開了高峰會議,許多過去被西方國家漠視的發展中國家也成為會議的重要一員,人類歷史從西方走到了G20,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機遇。
在回答中國會不會超越美國這個問題時,陳文茜說,「我不知道中國能不能超越美國,但是美國絕對無法超越她自己,她只會往下走,因為美國有自我毀滅的傾向。」陳文茜認為,「當一個國家像美國一樣覺得自己一定是永遠的強國、理所當然的帝國,她就真的會衰落下去;當一個國家不斷地批判自己,而且看到她的不足,每天在想自己還輸別人什麼、該學習人家什麼,就會越來越好。」以上海世博為例,上海市長說過,上海世博不是想向世界展現什麼,而是要向世界學習,因為中國和世界的差距還很大。所以上海世博是給中國人自己看的,尤其是給各省的領導、校長、各區的人看的,希望他們更多地了解綠色科技、了解外部世界。
所以,中國和美國在心態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陳文茜調侃道,「美國很像台灣的小馬哥,英俊、形象良好、自我感覺更好,而中國大陸覺得自己是個醜八怪。」中國大陸會崛起很大的原因就是,這一代的中國領導人知道,中國等了兩百年才等到這個機會,我們不能失去她。如果中國大陸一直在正確的道路上走下去,每天檢討自己,扛起自己的歷史責任,中國是可以爬起來的;如果美國依然像現在這樣揮霍,美國當然會失去她的機會,就像18世紀的中國乾隆皇帝在盛世時期把中國的未來葬送掉一樣。
大陸現在的年青人是幸運的一代
陳文茜認為,現在的年青一代生在中國大陸何其有幸,而現在台灣的年青人何其不幸。因為台灣經濟已經過了高速發展的年代,經濟成長開始減緩,這是符合經濟發展定律的。1985年台灣的經濟增長率是12%,現在不足4%,而現在的大陸年青人趕上了經濟雙位數字成長時代,面臨了更多的機遇,是十分幸運的。陳文茜感歎,「大陸年青人有現在的時代,是前輩等了兩百年都等不到的機會」,她寄語大陸的年青人,「年青的時候任何的嘗試、任何的學習都不是平白無故的。我學了那麼多、經歷那麼多事,就是要完成一部紀錄片,看到世界會往哪裡走、人類會怎麼改變、地球將要如何,如何用更深刻的歷史的縱深往前看、往後看、往自己身上看,找出每個人自己的人生定位。」年青人需要多嘗試,多經歷,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台獨」沒有條件
面對來自台灣的著名媒體人,南大學子自然十分關心兩岸關係的發展問題。當被問到「台灣會不會統一」這個敏感問題時,陳文茜從容地說,台灣和大陸之間的關係是由大陸決定的,不是由台灣決定的。台灣沒有任何的國際空間,也沒有任何一個民主進步黨人當上台灣領導者後有任何國際空間讓其宣佈台獨,所以「沒有『台獨』這件事,只有『台獨』的口號、『台獨』的選舉訴求、『台獨』的文章論述,沒有實踐『台獨』的這件事。」她認為,兩岸能不能統一也是由大陸決定的,如果大陸經濟一直崛起、言論自由、政治法律制度越來越完善,各方面越來越好,統一就不會太遙遠。
一、地球的溫度:±2°C
陳文茜在演講前,先給在場的學生們播放了她自製的《±2°C紀錄片——台灣必須面對的真相》,然後圍繞地球氣候的變化切入主題。陳文茜說,1990年是地球和人的關係發生改變的一年,此後1998年長江發生洪水,到現今各種自然災害層出不窮,貴州幹旱、洞庭湖幹旱、美國兩天內50個龍卷風……世界氣候極端現象已經頻繁到連新聞都來不及播報。專家預測,2020~2030年間的某一個夏天,地球北極的冰川和格陵蘭上層的冰層會全面融化,世界各地的海平面和溫度不斷攀升,導致南極融冰的發生,屆時人類的生存狀況將十分嚴峻。未來如果海平面上升,最嚴重、最危險的區域是法國羅納河出口的地方,其次荷蘭有1/3的國土會被淹沒,英國的泰晤士河、倫敦城會被去掉一半。依靠航海貿易而崛起的城市,例如上海,將會首當其沖地面對災難的挑戰,大海給了她們機會,她們也會因為大海而被吞沒。
陳文茜說,現在的年青一代站在了中國歷史的中軸線上,是最幸運的一代,面對很多機遇。但是2030年,當他們的生活正變得越來越好的時候,這些年青的一代也將迎來生命中的拐點,經受嚴峻的考驗。陳文茜說,「這次侵略你們的不叫八國聯軍,而叫做全球的氣候變遷。」時下各類「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自然災害不絕於耳,專家說,汶川大地震是100年才會遇到一次的地震,日本宮城海嘯要300年才會遇到一次……但這些災害都不幸地發生在我們身邊,由此,陳文茜十分擔心現在的年青一代長大後,中國會是什麼樣的?生態環境會是什麼樣的?
面對環境問題,陳文茜有些自嘲又有些戲謔地說,「老」,在未來世界恰恰是一種幸福指數,它意味著不需要太嚴峻地面對氣候變遷的問題,而年青在現在不是本錢,它是一個危險指數。只有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人類才能更持久地生存,所以陳文茜呼籲人們要支持新能源政策,尤其是南京大學的同學們,希望他們能在新能源的研發上做出貢獻,以此來看世界的改變。
她說,哥本哈根大會後,世界上對於哥本哈根的減排承諾有深刻體驗的國家,除了少數歐洲國家之外,就是中國大陸,這是由於中國大陸自身面臨了較為嚴峻的生態困難。陳文茜呼籲,「如果中國還有夢,年青的一代還有夢,對中國來說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遠見,就是中國的煤。」,投資和發展清潔煤的技術。與石油、天然氣不同,煤作為能源的世界儲量還有兩百年,當石油、天然氣的儲量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時,煤將會成為世界的主要能源。現今煤不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是排碳量太高,但這是可以解決的,只是解決該問題的技術造價太高。陳文茜認為,中國大陸的煤全世界產量第一,如果中國願意為清潔煤的技術做非常大的科技投資,就會獲得非常大的財富,中國在國際經濟中就會變成「煤老板」,即現在所謂的「沙特」。與此同時,世界二氧化碳、氣候等問題雖然還會持續,但至少不會惡化。
二、中國必定超越揮霍的美國
「再過20年,中國會不會超越美國?」陳文茜表示,很多美國人自己認為,2030年美國將不再是美國。1830年以前,世界貿易處於相對均衡狀態,中國貿易占世界的20%左右,阿拉伯世界也占20%左右,直到大英帝國的出現,才改變了世界貿易的均衡狀態。「到了2030年不是中國超越美國,而是全世界的經濟回到一個均衡的狀況」,2008年的金融危機沒有1929年的大危機破壞力強,也是因為當今世界的經濟並非美國一枝獨秀,全球的貿易正在回到一個較為均衡的狀態。到了2030年「不是中國會變得很好,而是美國會變得很糟,美國會自己摧毀自己」,金融海嘯就是很好的例子,它是美國人不斷揮霍的結果,卻讓全世界為其買單。
2008年以前沒有真正的G20,中國被認為是「廉價的製造者」,無法參加世界上的重要會議。金融海嘯後,美國政府委託200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組成經濟學家智庫,以解決金融海嘯造成的全球經濟大衰退。斯蒂格利茨提出報告,認為全世界過去由西方主導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因為這些西方國家在金融海嘯中都是危機重災區,所以必須用G20取代G7,以解決全球問題。2009年4月,G20在倫敦召開了高峰會議,許多過去被西方國家漠視的發展中國家也成為會議的重要一員,人類歷史從西方走到了G20,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對中國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機遇。
在回答中國會不會超越美國這個問題時,陳文茜說,「我不知道中國能不能超越美國,但是美國絕對無法超越她自己,她只會往下走,因為美國有自我毀滅的傾向。」陳文茜認為,「當一個國家像美國一樣覺得自己一定是永遠的強國、理所當然的帝國,她就真的會衰落下去;當一個國家不斷地批判自己,而且看到她的不足,每天在想自己還輸別人什麼、該學習人家什麼,就會越來越好。」以上海世博為例,上海市長說過,上海世博不是想向世界展現什麼,而是要向世界學習,因為中國和世界的差距還很大。所以上海世博是給中國人自己看的,尤其是給各省的領導、校長、各區的人看的,希望他們更多地了解綠色科技、了解外部世界。
所以,中國和美國在心態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陳文茜調侃道,「美國很像台灣的小馬哥,英俊、形象良好、自我感覺更好,而中國大陸覺得自己是個醜八怪。」中國大陸會崛起很大的原因就是,這一代的中國領導人知道,中國等了兩百年才等到這個機會,我們不能失去她。如果中國大陸一直在正確的道路上走下去,每天檢討自己,扛起自己的歷史責任,中國是可以爬起來的;如果美國依然像現在這樣揮霍,美國當然會失去她的機會,就像18世紀的中國乾隆皇帝在盛世時期把中國的未來葬送掉一樣。
大陸現在的年青人是幸運的一代
陳文茜認為,現在的年青一代生在中國大陸何其有幸,而現在台灣的年青人何其不幸。因為台灣經濟已經過了高速發展的年代,經濟成長開始減緩,這是符合經濟發展定律的。1985年台灣的經濟增長率是12%,現在不足4%,而現在的大陸年青人趕上了經濟雙位數字成長時代,面臨了更多的機遇,是十分幸運的。陳文茜感歎,「大陸年青人有現在的時代,是前輩等了兩百年都等不到的機會」,她寄語大陸的年青人,「年青的時候任何的嘗試、任何的學習都不是平白無故的。我學了那麼多、經歷那麼多事,就是要完成一部紀錄片,看到世界會往哪裡走、人類會怎麼改變、地球將要如何,如何用更深刻的歷史的縱深往前看、往後看、往自己身上看,找出每個人自己的人生定位。」年青人需要多嘗試,多經歷,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台獨」沒有條件
面對來自台灣的著名媒體人,南大學子自然十分關心兩岸關係的發展問題。當被問到「台灣會不會統一」這個敏感問題時,陳文茜從容地說,台灣和大陸之間的關係是由大陸決定的,不是由台灣決定的。台灣沒有任何的國際空間,也沒有任何一個民主進步黨人當上台灣領導者後有任何國際空間讓其宣佈台獨,所以「沒有『台獨』這件事,只有『台獨』的口號、『台獨』的選舉訴求、『台獨』的文章論述,沒有實踐『台獨』的這件事。」她認為,兩岸能不能統一也是由大陸決定的,如果大陸經濟一直崛起、言論自由、政治法律制度越來越完善,各方面越來越好,統一就不會太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