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7-0050-01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材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尝试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模式:创设情境,有效质疑——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双赢——反思回顾,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课堂的具体环节如下:
(一)创设情境,有效质疑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教材和实际,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需要入手,从社会生活现象入手,创设了三方面的教学情境:①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矛盾,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相关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产生要弄清未知的迫切需要,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②活动情境。从活动开始,提供与所要研究的新问题有关的材料,引导学生操作与观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形成动态性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增加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有效质疑提供诱因。③生活情境。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由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及热点问题入手,学生感到自然亲切。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如故事法、悬念法、实验法、紧扣题眼法、欣赏优美画面法等,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作好准备;要求教師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一切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料。如我们常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资料;要求教师设计材料要能符合学生口味,在教学中设计一个招聘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辩答等,激起学生迫切学习新知的心态。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情境中的矛盾时,就会产生疑惑。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基本思考方式。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本钱。”从质疑思考的方式来看,可分为以下几类:
复述,这类质疑着眼于对知识的巩固、复习,例如“有哪些”、“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概括,这一类质疑要求从已有事实中抽象出要领或原理,例如“有什么特点”“告诉我们什么”等问题;
分析,这类质疑着眼于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等,往往问“为什么”;
想象,这类质疑基于形象思维能力,一般采用想象、再现表象、填补空缺等方法,如“仿佛看到(或想到)什么”等问题。
创造,这类质疑往往是学生不经意中说出,甚至学生意识不到自己思维的独特,需要教师指出。例如“这里这样写可以吗?”“作者这样说是不是不太恰当,可不可以换成另外的形式?”
当然,在这一环节中,提何种形式的质疑,得针对质疑点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明确目标的操作通常做法是:
1.让学生把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提出来。
2.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或删除次要的,或将问题整理成几个有序的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就逐渐明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水平的把握,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学生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并非什么都需要教师教了才会,当学生投入到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去时,学生智慧的火花会不断地碰撞、开发。因此,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借鉴一些先进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摸索和总结出一套适于自己学习的方法,或自学看书、或操作发现、或观察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教师要面向全体同学,留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每一个学习者都“活动起来”,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思考和冷静地处理问题,从而获得体验和乐趣。
(三)合作探究,互动双赢
合作探究,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多通道的相互交流,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络式的立体交流体系。因为大家相互交流,又相互启发,每个人的思维都处于活跃、开放的状态,思维的不断碰撞将会形成“思想风暴”,激活学生的神经细胞,接通学生的神经联想,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迸发出各种独特的想法和见解。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互动互助”有效学习小组,不同层次学生搭配,指定组长,合理分配发言次序。在合作探究中我们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尊重,学会交流。
强化合作互助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问题进行合作互助学习时,有效互动,先由每生汇报对问题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交互作用,把个别的发现转化成共同的财富,丰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认识,然后提出个人在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供全体组员讨论。最后,对达到的共识以及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准备下阶段交流时发表见解,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进行有效合作探究。只有以合作的学习活动为纽带,才能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朦胧的意象变得清晰、具体、血肉充盈了。”
(四)反思回顾,总结归纳
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及时地指导学生反思与回顾。反思与回顾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内化,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加固。如指导全体学生默想学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指名学生初步总结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情况如何,由学生对个体小组情况做出评价,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出希望;另一方面则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让学生画知识结构图或画学习流程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学法,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获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悦,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自信的基础。
(五)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致,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和本课学习形成的技能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从创新实践的目的出发安排拓展。如课文学习结束后,结合课文内容,当场编一首热情洋溢的小诗,创作一个精彩的儿童故事,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说说自己的肺腑之言;课后有效地组织学生编排小报、表演课本剧,进行辩论、开展一次社会调查……这些活动有效地巩固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也培养了探究未知世界的良好心理品质。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材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尝试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模式:创设情境,有效质疑——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双赢——反思回顾,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课堂的具体环节如下:
(一)创设情境,有效质疑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教材和实际,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需要入手,从社会生活现象入手,创设了三方面的教学情境:①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矛盾,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相关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产生要弄清未知的迫切需要,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②活动情境。从活动开始,提供与所要研究的新问题有关的材料,引导学生操作与观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形成动态性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和想象,增加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有效质疑提供诱因。③生活情境。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由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及热点问题入手,学生感到自然亲切。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如故事法、悬念法、实验法、紧扣题眼法、欣赏优美画面法等,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作好准备;要求教師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一切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料。如我们常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资料;要求教师设计材料要能符合学生口味,在教学中设计一个招聘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辩答等,激起学生迫切学习新知的心态。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情境中的矛盾时,就会产生疑惑。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基本思考方式。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本钱。”从质疑思考的方式来看,可分为以下几类:
复述,这类质疑着眼于对知识的巩固、复习,例如“有哪些”、“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概括,这一类质疑要求从已有事实中抽象出要领或原理,例如“有什么特点”“告诉我们什么”等问题;
分析,这类质疑着眼于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等,往往问“为什么”;
想象,这类质疑基于形象思维能力,一般采用想象、再现表象、填补空缺等方法,如“仿佛看到(或想到)什么”等问题。
创造,这类质疑往往是学生不经意中说出,甚至学生意识不到自己思维的独特,需要教师指出。例如“这里这样写可以吗?”“作者这样说是不是不太恰当,可不可以换成另外的形式?”
当然,在这一环节中,提何种形式的质疑,得针对质疑点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明确目标的操作通常做法是:
1.让学生把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提出来。
2.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或删除次要的,或将问题整理成几个有序的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就逐渐明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水平的把握,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学生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并非什么都需要教师教了才会,当学生投入到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去时,学生智慧的火花会不断地碰撞、开发。因此,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借鉴一些先进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摸索和总结出一套适于自己学习的方法,或自学看书、或操作发现、或观察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教师要面向全体同学,留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每一个学习者都“活动起来”,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思考和冷静地处理问题,从而获得体验和乐趣。
(三)合作探究,互动双赢
合作探究,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多通道的相互交流,是一种错综复杂的、网络式的立体交流体系。因为大家相互交流,又相互启发,每个人的思维都处于活跃、开放的状态,思维的不断碰撞将会形成“思想风暴”,激活学生的神经细胞,接通学生的神经联想,从而产生创造性思维,迸发出各种独特的想法和见解。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成“互动互助”有效学习小组,不同层次学生搭配,指定组长,合理分配发言次序。在合作探究中我们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尊重,学会交流。
强化合作互助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问题进行合作互助学习时,有效互动,先由每生汇报对问题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交互作用,把个别的发现转化成共同的财富,丰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认识,然后提出个人在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供全体组员讨论。最后,对达到的共识以及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准备下阶段交流时发表见解,并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进行有效合作探究。只有以合作的学习活动为纽带,才能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朦胧的意象变得清晰、具体、血肉充盈了。”
(四)反思回顾,总结归纳
在课堂教学中,还需及时地指导学生反思与回顾。反思与回顾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知识本身的小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内化,促进新知识结构的形成与加固。如指导全体学生默想学了哪些知识以及知识是怎样形成的,指名学生初步总结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情况如何,由学生对个体小组情况做出评价,教师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出希望;另一方面则对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与回顾,让学生画知识结构图或画学习流程图。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我反思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学法,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获取一次次心理上的愉悦,为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奠定自信的基础。
(五)拓展延伸,创新实践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致,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和本课学习形成的技能去解决生活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从创新实践的目的出发安排拓展。如课文学习结束后,结合课文内容,当场编一首热情洋溢的小诗,创作一个精彩的儿童故事,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说说自己的肺腑之言;课后有效地组织学生编排小报、表演课本剧,进行辩论、开展一次社会调查……这些活动有效地巩固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也培养了探究未知世界的良好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