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人不希望被抬举。
因为被人“又抬又举”的感觉实在美妙,胜过坐竹轿子上峨眉山的那种晃晃悠悠的感觉。
所以,本该被抬举的时刻反倒被压制了,那心情,真是郁闷——我们都体验过吧。不要不承认,大家都是俗人,哪有不希望被赞美、被夸奖的,哪怕赞誉有些夸张,哪怕有些言过其实。
常常是这样,被抬举的希望落空了,甚至还被数落了一番,难免耿耿于怀,便也吝啬抬举他人了。这个怪圈,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人与人之间谁也不抬举谁,谁也不待见谁,没有赞不绝口,只有“绝口不赞”,抑或恶语相迎,最后演变成柏杨先生笔下的“窝里斗”。
有必要吗?
没有。
那么,我们有必要好好认识一下“举”字了。
甲骨文之“举”:高拔挺立,如同下面的大人正用双手托举一个孩子。
金文之“举”,“人”的形象消失了,四只“手”两两相对,也似抬举之意。
《说文解字》说“举”是“对举也”,无疑符合先民造“举”的真实想法。
“举”,对举也,说明大家相互协力,彼此照应。古时如此,当今亦应如此。
凡人都有十指,十指皆有短长。如果总是死死盯着对方的“短板”不放,动辄打击挖苦,讽刺为乐,则职场俨如冰窖;反之,彼此褒扬对方“优势”,相互提携,分享进步,关键时刻抬举对方,让对方的长处得到更大的发挥,这样形成一个和谐互助的“气场”,协力同心,其乐融融,何愁干不来一番大事。
这种抬举就是一种舒畅的氛围——例如,同事有个晋升的机会,你马上对领导说:他要是不行,就没有谁能行了,我愿意配合他的工作。
这种抬举就是真诚的祝福——例如,同事获得奖励,你马上过去祝贺:别谦虚了,这块唐僧肉就该属于你,白骨精都抢不去的。
这种抬举将一切赞誉都扔到桌面上,叮当山响,毫不遮掩,绝没有帷幕背后的暗箭冷枪。
当然,我们在抬举别人时,可以有些搞笑、装傻、恶作剧,但必须有绝对的真诚在里面,不可有虚假的成分,更不可有虚情假意的吹捧、没有分寸的戴高帽,若是把武大郎“抬举”成了姚明——那可真是“要命”了。
能不能抬举他人,是态度问题。
会不会抬举他人,却是个技术活儿。
态度关乎一个人的品性,技术可以熟能生巧。常常抬举他人的人,不论工作还是学习,都能积极、乐观、合作、助人,这是一种坦荡的姿态。
如果,你实在不喜欢抬举别人,也不希望别人抬举自己,也好,那就继续洁身自好,但别拆台。不拆台,有的时候,可以说已是抬举了。
专:特点就是竞争力
多面手——常让有些人备感亢奋,仿佛走上一个偌大的舞台,既可以扮演成富翁,又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乞丐,还可以乔装成窈窕淑女,更可以似英雄般攻城拔寨,抱得美人归……是啊,谁都想在职场上四面出击,风光无限。
但,梦里的烧饼不能充饥。
在今天,“多面手”越来越不是所要寻求的方向。“专一”、“专注”,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才是正确的职业生涯设计。
一来,“多面手”之路,路口太多,迂回曲折,不如“专一”的一条直线走起来经济。
二来,“专业化”越来越细,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探究,方可在其领域里,做深、做精、做透。
其实,道理很简单——“多面手”之路风险太大。
我们的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精力旺盛,兴趣广泛,什么事情都去鼓捣一点,而又浅尝辄止,泛泛而知,略通皮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还哪有事哪到,又派不上大用场。这样的“多面手”,时间长了,就是个跑龙套的,渐渐地在他人眼里,成了“鸡肋”。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得极为委婉:“凡花色之娇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层者,多不结实。”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写给诸弟的信中倒是说得明确:“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不错,“艺多不养身”,即使是“瓣之千层”,怕是哪个花瓣也不结实和香艳吧。
先民造“专”,启示颇好。
甲骨文之“专”,形态清晰:一只手,好像在转动一个纺线的纺锤样的东西。用意很明确——掌握一种技术,才可谓“专”。
“专”了,就是一技之长,如果做到了足够“长”,那就是一招鲜吃遍天。
当然,“专”未必就是“专门”做深奥的研究、搞大项目,只要“专”的事物是有需求的,这个供给又是独一份,那竞争力就是不可拷贝的,价值巨大。
有个女孩,在一家软件公司做前台接待的时候,喜欢做PPT,用心研究各种PPT的模板以及相关技术,做出来的PPT,播放快捷,色彩和谐,赏心悦目。后来,她的专长被大家发现了,客服的、销售的、行政的……各个部门的同事,都来向她请教。她也耐心地做好辅导,有求必应,不厌其烦。最后,总经理的培训课件、年终总结,还有向大老板汇报的PPT,统统交给她来做最后的完成。这样,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她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理解了总经理的经营思路和工作计划,在把接待、文书工作做好的同时,女孩也开始思考公司的一些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适当的时候,还会向有些部门提出建议。后来,当公司需要一个客服助理的时候,大家一致想到了这个做PPT的女孩。现在,这个女孩已经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了。
专一,就这样改变了一个女孩的职场生涯。
那么,不专的结果会是怎样?
还是曾国藩,还是在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写给诸弟的信中把教训阐明得清清楚楚:“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专一”就是专长,就是与众不同,就是差异化,就是价值所在,就是核心竞争力。
因为被人“又抬又举”的感觉实在美妙,胜过坐竹轿子上峨眉山的那种晃晃悠悠的感觉。
所以,本该被抬举的时刻反倒被压制了,那心情,真是郁闷——我们都体验过吧。不要不承认,大家都是俗人,哪有不希望被赞美、被夸奖的,哪怕赞誉有些夸张,哪怕有些言过其实。
常常是这样,被抬举的希望落空了,甚至还被数落了一番,难免耿耿于怀,便也吝啬抬举他人了。这个怪圈,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人与人之间谁也不抬举谁,谁也不待见谁,没有赞不绝口,只有“绝口不赞”,抑或恶语相迎,最后演变成柏杨先生笔下的“窝里斗”。
有必要吗?
没有。
那么,我们有必要好好认识一下“举”字了。
甲骨文之“举”:高拔挺立,如同下面的大人正用双手托举一个孩子。
金文之“举”,“人”的形象消失了,四只“手”两两相对,也似抬举之意。
《说文解字》说“举”是“对举也”,无疑符合先民造“举”的真实想法。
“举”,对举也,说明大家相互协力,彼此照应。古时如此,当今亦应如此。
凡人都有十指,十指皆有短长。如果总是死死盯着对方的“短板”不放,动辄打击挖苦,讽刺为乐,则职场俨如冰窖;反之,彼此褒扬对方“优势”,相互提携,分享进步,关键时刻抬举对方,让对方的长处得到更大的发挥,这样形成一个和谐互助的“气场”,协力同心,其乐融融,何愁干不来一番大事。
这种抬举就是一种舒畅的氛围——例如,同事有个晋升的机会,你马上对领导说:他要是不行,就没有谁能行了,我愿意配合他的工作。
这种抬举就是真诚的祝福——例如,同事获得奖励,你马上过去祝贺:别谦虚了,这块唐僧肉就该属于你,白骨精都抢不去的。
这种抬举将一切赞誉都扔到桌面上,叮当山响,毫不遮掩,绝没有帷幕背后的暗箭冷枪。
当然,我们在抬举别人时,可以有些搞笑、装傻、恶作剧,但必须有绝对的真诚在里面,不可有虚假的成分,更不可有虚情假意的吹捧、没有分寸的戴高帽,若是把武大郎“抬举”成了姚明——那可真是“要命”了。
能不能抬举他人,是态度问题。
会不会抬举他人,却是个技术活儿。
态度关乎一个人的品性,技术可以熟能生巧。常常抬举他人的人,不论工作还是学习,都能积极、乐观、合作、助人,这是一种坦荡的姿态。
如果,你实在不喜欢抬举别人,也不希望别人抬举自己,也好,那就继续洁身自好,但别拆台。不拆台,有的时候,可以说已是抬举了。
专:特点就是竞争力
多面手——常让有些人备感亢奋,仿佛走上一个偌大的舞台,既可以扮演成富翁,又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乞丐,还可以乔装成窈窕淑女,更可以似英雄般攻城拔寨,抱得美人归……是啊,谁都想在职场上四面出击,风光无限。
但,梦里的烧饼不能充饥。
在今天,“多面手”越来越不是所要寻求的方向。“专一”、“专注”,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才是正确的职业生涯设计。
一来,“多面手”之路,路口太多,迂回曲折,不如“专一”的一条直线走起来经济。
二来,“专业化”越来越细,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探究,方可在其领域里,做深、做精、做透。
其实,道理很简单——“多面手”之路风险太大。
我们的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精力旺盛,兴趣广泛,什么事情都去鼓捣一点,而又浅尝辄止,泛泛而知,略通皮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还哪有事哪到,又派不上大用场。这样的“多面手”,时间长了,就是个跑龙套的,渐渐地在他人眼里,成了“鸡肋”。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得极为委婉:“凡花色之娇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层者,多不结实。”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写给诸弟的信中倒是说得明确:“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不错,“艺多不养身”,即使是“瓣之千层”,怕是哪个花瓣也不结实和香艳吧。
先民造“专”,启示颇好。
甲骨文之“专”,形态清晰:一只手,好像在转动一个纺线的纺锤样的东西。用意很明确——掌握一种技术,才可谓“专”。
“专”了,就是一技之长,如果做到了足够“长”,那就是一招鲜吃遍天。
当然,“专”未必就是“专门”做深奥的研究、搞大项目,只要“专”的事物是有需求的,这个供给又是独一份,那竞争力就是不可拷贝的,价值巨大。
有个女孩,在一家软件公司做前台接待的时候,喜欢做PPT,用心研究各种PPT的模板以及相关技术,做出来的PPT,播放快捷,色彩和谐,赏心悦目。后来,她的专长被大家发现了,客服的、销售的、行政的……各个部门的同事,都来向她请教。她也耐心地做好辅导,有求必应,不厌其烦。最后,总经理的培训课件、年终总结,还有向大老板汇报的PPT,统统交给她来做最后的完成。这样,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她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理解了总经理的经营思路和工作计划,在把接待、文书工作做好的同时,女孩也开始思考公司的一些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适当的时候,还会向有些部门提出建议。后来,当公司需要一个客服助理的时候,大家一致想到了这个做PPT的女孩。现在,这个女孩已经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了。
专一,就这样改变了一个女孩的职场生涯。
那么,不专的结果会是怎样?
还是曾国藩,还是在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写给诸弟的信中把教训阐明得清清楚楚:“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专一”就是专长,就是与众不同,就是差异化,就是价值所在,就是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