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全球兴起一股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孔子曰”正演变成“中国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一大批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的精英们正在为实现这一使命而努力地释放着中国能量。本刊记者通过积极沟通,与中国驻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杨兆宇教授达成了对话。
走进杨院长在国内的工作室,左边是三个大书架,右边的长案上放置着笔墨纸砚、茶具杯皿,墙面上有书法、人物肖像、风景油画等,整个房间内处处流露出他对待生活的精致态度,同时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这样一位儒雅、大气、颇具中国气韵的教授在罗马尼亚这片东欧大地上,演奏出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友好对接的交响曲。
杨院长熟练地拿起茶具沏茶,颇有感触地说:“历史千年折身一转,所谓‘经济兴,文化兴’。今天,中国经济的热度已燃亮了中国文化之灯,国际人脉网络正叩寻着深具历史文脉的中国。如果一定要在世界寻找千年老字号的传承者,那一定是‘西装孔子’。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代号,对于值守海外课堂的我们,能为开辟文化‘新丝路’担责,深感荣幸。”
孔子学院——中国名片
齐向宇: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听起来是那样美好,“汉语热”近年在国外持续升温,孔子学院也成为中国在海外的文化名片。2004年第一家
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成立,十年来,从阿根廷到波兰,从欧洲到非洲,已经发展到全球四百多所孔子学院和六百多所孔子课堂,可谓风生水起。不过在国人的眼中,孔子学院还只是一所“神秘花园”,您能借此机会介绍一下孔子学院吗?
杨兆宇:好的。孔子学院是中国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推介与教育传播模式而设立的汉语教学机构,自成立以来,在推介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中国好声音、展示和谐中国软实力等方面扮演了重要和积极的角色,已经成为人文交流的有效载体和增进中外人民友谊的重要平台。
任何一件事物的产生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随着人类的某种需求应运而生。孔子学院是在“中国想走向世界,世界想了解中国”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孔子学院是一个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一般的成立程序是:首先由国外大学向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汉办”)提出申请,汉办对这所大学的相关资质审核合格后,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孔子学院。孔子学院采取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如特兰西瓦尼亚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合作高校就是沈阳建筑大学。国内很多人认为孔子学院的建立完全是我国政府出钱,这是不对的,《孔子学院章程》规定,任何孔子学院的建立和运营费用由中外双方按1:1比例出资。还有一点我要说明的是,中国建立孔子学院根本不像某些负面报道说的那样,花钱输出我们的价值观。我国建立孔子学院的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孔子学院是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综合平台,可做的语言文化教育交流项目很多,但汉语教学和推介中国文化是孔子学院最主要的任务。
齐向宇:为什么叫孔子学院而没叫其他名称?
杨兆宇:因为孔子最有资格代表中国文化,就像歌德最有资格代表德国文化一样。这个世界从表面看是政治家统治的,实际上是由思想家统治的,因为政治家也是某个思想家的信徒。孔子被公认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一书中提出哲学发展的“轴心理论”,他认为世界上的主要哲学大约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出现的。在中国,轴心文明的标志就是圣人孔子,西方在这个时期则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之后出现的哲学只是在解释他们的思想,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他在《大哲学家》这本巨著中把哲学家做了一个划分,最高层次的是“开创范式的哲学家”,只有四人获此荣誉,我国的孔子就在其中。很多朝代的皇帝都给孔子制定一个尊号,在诸多的尊号中,我最欣赏的是“万世师表”,孔子是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榜样,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也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人。我们中国只有孔子和孟子拥有拉丁语名字,而孔子又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最容易被各国人民接受。因此,叫孔子学院更容易被世界认同。
齐向宇:听您讲这么多,我感觉您很崇拜孔子啊!
杨兆宇:那当然!我认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牛人”,他的思想、他的学说深深地影响着历代中国人,可以说我们中国人是看着他的书、学着他的样子走过来的,孔子的人格和学说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尽管代代都有人才,但也仅是独占风骚数百年,而孔子的影响却达至千秋万代,永不过时。昆仑山峰不及其高,钱塘江潮不及其壮,真伟人也!宋朝有位诗人写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我觉得这句话是对孔子的最高礼赞。
我一直私淑孔子,处处都在学他。孔子的神奇在于,他很平凡。他做的事,你也能做,甚至借助现代化手段会比他做得更好,比如“御”,他“御”的是马车,你开的是汽车。孔子虽周游列国,但也只是在中国中原一带转了一圈,你去过世界各地。但无论你怎么学,怎么刻意模仿,你永远也不能超过他,他永远在你的前面。学孔子就像走在一个不太陡峭的山坡上,你甚至感觉不到是在坡上走,但只要坚持下去,这条路会把你带到无限高。孔子被中国人学了两千五百多年了,但却没有一个人超过孔子,正所谓“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国运盛,语言盛
齐向宇:“国运盛,棋运盛。”这是陈毅同志的名言。孔子学院能布棋于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国力在不断地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经济总量为代表的硬实力的提升,为世界带来了诸多利好,相应地,全球性的汉语学习热也随之日渐成为一种时尚,不认得方块字那就是落伍了。孔子学院生逢其时,作为一家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主要工作内容的教育机构,它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软实力在海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也可以说是中外教育、文化交往史上一个成功范例。 杨兆宇:是这样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妈妈领着自己的孩子去商店买玩具,所有的玩具上都印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他们的小孩子就很好奇,中国在哪儿?它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带着这样的好奇感,这些小朋友走进了孔子课堂或者孔子教学点。由我们的老师教他们说中国话,唱中国歌,朗诵中国儿歌。学语言要从娃娃抓起,他们记忆力好,接受新鲜事物快。每次我和其他中国老师在教孩子们中国知识的时候,看见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的心里就无比自豪。在罗马尼亚,70%的自行车都是中国制造的,他们天天接触中国制造的东西,怎么会对中国不产生兴趣呢?我所在的城市里有一个超市,老板最初只是一个摆地摊的小商贩,以卖中国的南孚电池为生。后来生意越做越好,他就开一个超市,专门卖中国商品,现在生活很富裕。他的富裕生活得益于中国,他感谢中国,所以自然地想要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现在他的夫人和孩子都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
让世界尊重中国
齐向宇:“汉语桥”中文比赛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海外的孔子学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交流方式更具草根性、更接地气,用更多样化的形式,将文化影响力辐射到更大范围。文化传播是民间的舞台,但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我想孔子学院就是由“中国制造”来推动的吧?
杨兆宇:没错,噢,我想考考你的记忆力,你还记得2013年3月29日的天气是怎样的吗?
齐向宇:呃……记不起来了。
杨兆宇:呵呵,我记得很清楚。因为直到那天我才发现中国的影响力现在已经无孔不入了。2013年3月29日,晴空万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迈阿密港演讲,他意气风发地呼吁人民大众,支持美国制造,重建美国经济。此时,突然一阵大风吹过来,刮落了他背后高大起落架上悬挂的一面美国国旗,你说巧不巧,露出了下面一个“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标志。CNN当天就用这样的标题讽刺了这种尴尬的场面:“The White House’s Chinese cover up.(白宫的中国掩盖。)”还揶揄道:“总统先生,您下次应该用更加结实的绳子来系国旗。”虽然天公不作美,但事实就是事实。纽约时报中文网统计2012年排行榜,位列技术类前两名的新闻话题全部都跟中国制造有关,其中第二条“iPhone为何由中国制造”,说的就是2011年2月奥巴马和硅谷的几位顶尖名人共进晚餐,轮到了苹果教父乔布斯说话的时候,奥巴马意外打断问:“如果要在美国生产iPhone的话,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为何不把工作拿回来做呢?”而乔布斯直接回答:“这些工作是不会回来的。”《纽约时报》分析人员认为,外国工厂的规模和外国工人的灵活性、勤勉精神以及工业技能都远远超过美国同行。
不管外国人接受不接受,他们都无法拒绝中国制造。孔子学院作为一个非营利教学机构遍布全球,加大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往,这是催生孔子学院产生的直接诱因。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外国人到商店,买的衣服、玩具、食品都是中国制造,一定会诱发他们想要了解中国的兴趣。我现在用的苹果笔记本电脑,虽然是在罗马尼亚买的,但是背面还是印着“Made in China”字样。当然,“中国制造”还仅仅是中国走向世界、孔子学院走向世界的第一波力量,它让世界对中国产生了认知的兴趣。
齐向宇:中国的新一届领导人,积极地与其他国家展开对话合作,李克强总理现在已成为“中国制造”、“中国装备”的代言人了。如果说“中国制造”让中国成为了一个世界工厂,目前仅仅还停留在生产轻工业产品的初级阶段,那么“中国设备”就是摘掉世界工厂帽子的硬件设施,尤其是李克强总理刚刚结束的对罗马尼亚的访问,这次出行,是否意味着是“中国制造”向“中国装备”迈进的转折点呢?
杨兆宇:可以这样说。在罗马尼亚当地时间2013年11月25日下午,中罗总理出席签字仪式并共同会见记者。这是中国总理19年来首次访问罗马尼亚。中罗签署了核电、火电、风电等能源大项目合作协议。李克强总理在会见记者时表示,中罗经济互补性强,要发挥中国装备的优势,加强中罗铁路、电力等领域合作。“中国装备”迅速成为本次出访的一个核心关键词。
李总理在当地时间27日下午,应邀在罗马尼亚议会发表题为《让中罗友好合作继续扬帆远航》的演讲。李总理在演讲中建议“打造大型合作项目亮点”。他说:中国在一些领域已掌握先进的装备制造能力,中国装备走向世界,同罗马尼亚等国开展合作完全可以实现互利共赢。罗马尼亚媒体称,李克强此次访问是一次“历史性访问”,当前是两国加强经贸合作最佳时期,罗方有望借助中国投资推动和发展本国经济。
听到“罗方有望借助中国投资推动和发展本国经济”时,我十分激动,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贫穷落后的中国了,现在外国要靠中国投资来发展本国经济。实际上,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也就意味着中国管理走向世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但从长远看,孔子学院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中国制造”来推动,它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后盾来支撑,这就是“中国装备”。虽然很多人都在谈战略、定战略,但是其间的差别是巨大的。吉姆·科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说:“危险鲁莽的宏伟目标来源于虚张声势,而大胆创新的宏伟目标都是理解的结果。”孔子学院的建立,就是大胆的创新;能在全球遍地开花,就是理解的结果。儒家思想倡导“君子和而不同”,因此建立孔子学院,要有大局意识和海纳百川的大胸怀,中国对转型后的中东欧国家需要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比如罗马尼亚的语言、文化、民族、宗教和历史等复杂多样,加上与中国地理位置较远,国家变化较大,这为文化融合增加了难度。我们奉行的原则或说心态就是相互尊重。正如稻盛和夫说,具备同时让两种完全相反的思维方式合而为一,并能根据不同情况加以灵活运用的超人的大智慧,才是称得上超人的智慧。
齐向宇:在世界一些国家建立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的一种大智慧,彼得·德鲁克认为:“能使平凡的人足以完成不平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孔子学院正是有像您这样一些出色的中国文化传播者,才使得孔子学院受到世界的欢迎和喜爱。您刚才说,“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是助推孔子学院发展的第一波力量;“Equipment by China(中国装备)”是助推孔子学院发展的第二波力量,那么孔子学院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第三波的助推力量又是什么呢? 杨兆宇:问得好。最近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可以预言,孔子学院未来的发展一定是靠“Man from China(中国人才)”来助推。一定是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精通现代科学技术、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且具有深厚的国学思想的中国人。我说过,孔子是中国人的原型,是中国人的榜样。而今的中国人,又何尝不是打着孔子的烙印呢?在外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尊重远方的“风景”;在内孝敬长辈、疼爱子女。上至维护国家利益,下至保持家庭稳定和谐。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比今天更加需要中国,到那时,不仅仅是中国制造行,中国装备行,而且是中国人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穿着西装的孔子”,就像当年的孔夫子一样,周游列国,弟子三千。今天的中国,孔子学院、孔子课堂超过1000所,洋弟子又何止百万?孔子学院办到哪里,就把沟通、了解、和谐、友爱的种子播撒到哪里,把汉语和中华文化带到哪里,同时又把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引入本国,融合当地文化,为我所用。
我们在探索孔子学院的国际范儿,就要把“文化”当成动词,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学院的发展,乃至中国、世界的发展,都离不开刻着孔子烙印的中国人才。只有中国真正强大起来,才能输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才能真正赢得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齐向宇:能说说您2014年的工作设想吗?比如还想再出一本诗集吗?
杨兆宇:作为孔子学院的院长,我在2014年首先要保证我们孔子学院的学生数量翻一番,达到五百名;其次,在特兰西瓦尼亚大学开设汉语选修课;再次,开设至少十个汉语教学点。
至于诗集,我一直信奉“一本书主义”,希望自己每年都出版一本书,2013年我出版的书是《论语导读》。我知道《论语》已经被古今中外的专家解释过3000遍以上了,为什么我还要解释,因为我的解释是从我的工作出发的。首先一个特点,我用“微博体”解释,每条解释不超过140字,适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其次,我的读者对象界定为80后、90后和外国人;最后,以往的解释是在一元文化背景下的解释,而我是在多元文化中来进行解释。2014年,我准备写一本理论性强一点的书,暂定书名为《西装孔子》,目的是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人。我看过林语堂的《吾国吾民》,还有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我认为这些说法早已是过去时了,中国人并不丑陋,更不再是当年的“东亚病夫”了,今天的国人应该都是“西装孔子”,都是打着孔子烙印的现代人,从前人的手中接过传承千年老字号的接力棒。
走进杨院长在国内的工作室,左边是三个大书架,右边的长案上放置着笔墨纸砚、茶具杯皿,墙面上有书法、人物肖像、风景油画等,整个房间内处处流露出他对待生活的精致态度,同时也彰显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是这样一位儒雅、大气、颇具中国气韵的教授在罗马尼亚这片东欧大地上,演奏出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友好对接的交响曲。
杨院长熟练地拿起茶具沏茶,颇有感触地说:“历史千年折身一转,所谓‘经济兴,文化兴’。今天,中国经济的热度已燃亮了中国文化之灯,国际人脉网络正叩寻着深具历史文脉的中国。如果一定要在世界寻找千年老字号的传承者,那一定是‘西装孔子’。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代号,对于值守海外课堂的我们,能为开辟文化‘新丝路’担责,深感荣幸。”
孔子学院——中国名片
齐向宇: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听起来是那样美好,“汉语热”近年在国外持续升温,孔子学院也成为中国在海外的文化名片。2004年第一家
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成立,十年来,从阿根廷到波兰,从欧洲到非洲,已经发展到全球四百多所孔子学院和六百多所孔子课堂,可谓风生水起。不过在国人的眼中,孔子学院还只是一所“神秘花园”,您能借此机会介绍一下孔子学院吗?
杨兆宇:好的。孔子学院是中国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推介与教育传播模式而设立的汉语教学机构,自成立以来,在推介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中国好声音、展示和谐中国软实力等方面扮演了重要和积极的角色,已经成为人文交流的有效载体和增进中外人民友谊的重要平台。
任何一件事物的产生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随着人类的某种需求应运而生。孔子学院是在“中国想走向世界,世界想了解中国”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
孔子学院是一个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一般的成立程序是:首先由国外大学向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汉办”)提出申请,汉办对这所大学的相关资质审核合格后,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孔子学院。孔子学院采取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如特兰西瓦尼亚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合作高校就是沈阳建筑大学。国内很多人认为孔子学院的建立完全是我国政府出钱,这是不对的,《孔子学院章程》规定,任何孔子学院的建立和运营费用由中外双方按1:1比例出资。还有一点我要说明的是,中国建立孔子学院根本不像某些负面报道说的那样,花钱输出我们的价值观。我国建立孔子学院的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孔子学院是一个中外文化交流的综合平台,可做的语言文化教育交流项目很多,但汉语教学和推介中国文化是孔子学院最主要的任务。
齐向宇:为什么叫孔子学院而没叫其他名称?
杨兆宇:因为孔子最有资格代表中国文化,就像歌德最有资格代表德国文化一样。这个世界从表面看是政治家统治的,实际上是由思想家统治的,因为政治家也是某个思想家的信徒。孔子被公认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The Origin and Goal of History)一书中提出哲学发展的“轴心理论”,他认为世界上的主要哲学大约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出现的。在中国,轴心文明的标志就是圣人孔子,西方在这个时期则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之后出现的哲学只是在解释他们的思想,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他在《大哲学家》这本巨著中把哲学家做了一个划分,最高层次的是“开创范式的哲学家”,只有四人获此荣誉,我国的孔子就在其中。很多朝代的皇帝都给孔子制定一个尊号,在诸多的尊号中,我最欣赏的是“万世师表”,孔子是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榜样,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也是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中国人。我们中国只有孔子和孟子拥有拉丁语名字,而孔子又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最容易被各国人民接受。因此,叫孔子学院更容易被世界认同。
齐向宇:听您讲这么多,我感觉您很崇拜孔子啊!
杨兆宇:那当然!我认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牛人”,他的思想、他的学说深深地影响着历代中国人,可以说我们中国人是看着他的书、学着他的样子走过来的,孔子的人格和学说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尽管代代都有人才,但也仅是独占风骚数百年,而孔子的影响却达至千秋万代,永不过时。昆仑山峰不及其高,钱塘江潮不及其壮,真伟人也!宋朝有位诗人写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我觉得这句话是对孔子的最高礼赞。
我一直私淑孔子,处处都在学他。孔子的神奇在于,他很平凡。他做的事,你也能做,甚至借助现代化手段会比他做得更好,比如“御”,他“御”的是马车,你开的是汽车。孔子虽周游列国,但也只是在中国中原一带转了一圈,你去过世界各地。但无论你怎么学,怎么刻意模仿,你永远也不能超过他,他永远在你的前面。学孔子就像走在一个不太陡峭的山坡上,你甚至感觉不到是在坡上走,但只要坚持下去,这条路会把你带到无限高。孔子被中国人学了两千五百多年了,但却没有一个人超过孔子,正所谓“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国运盛,语言盛
齐向宇:“国运盛,棋运盛。”这是陈毅同志的名言。孔子学院能布棋于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国力在不断地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经济总量为代表的硬实力的提升,为世界带来了诸多利好,相应地,全球性的汉语学习热也随之日渐成为一种时尚,不认得方块字那就是落伍了。孔子学院生逢其时,作为一家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华文化为主要工作内容的教育机构,它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软实力在海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也可以说是中外教育、文化交往史上一个成功范例。 杨兆宇:是这样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妈妈领着自己的孩子去商店买玩具,所有的玩具上都印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他们的小孩子就很好奇,中国在哪儿?它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带着这样的好奇感,这些小朋友走进了孔子课堂或者孔子教学点。由我们的老师教他们说中国话,唱中国歌,朗诵中国儿歌。学语言要从娃娃抓起,他们记忆力好,接受新鲜事物快。每次我和其他中国老师在教孩子们中国知识的时候,看见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我的心里就无比自豪。在罗马尼亚,70%的自行车都是中国制造的,他们天天接触中国制造的东西,怎么会对中国不产生兴趣呢?我所在的城市里有一个超市,老板最初只是一个摆地摊的小商贩,以卖中国的南孚电池为生。后来生意越做越好,他就开一个超市,专门卖中国商品,现在生活很富裕。他的富裕生活得益于中国,他感谢中国,所以自然地想要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现在他的夫人和孩子都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
让世界尊重中国
齐向宇:“汉语桥”中文比赛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重要平台,在中国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海外的孔子学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交流方式更具草根性、更接地气,用更多样化的形式,将文化影响力辐射到更大范围。文化传播是民间的舞台,但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我想孔子学院就是由“中国制造”来推动的吧?
杨兆宇:没错,噢,我想考考你的记忆力,你还记得2013年3月29日的天气是怎样的吗?
齐向宇:呃……记不起来了。
杨兆宇:呵呵,我记得很清楚。因为直到那天我才发现中国的影响力现在已经无孔不入了。2013年3月29日,晴空万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迈阿密港演讲,他意气风发地呼吁人民大众,支持美国制造,重建美国经济。此时,突然一阵大风吹过来,刮落了他背后高大起落架上悬挂的一面美国国旗,你说巧不巧,露出了下面一个“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标志。CNN当天就用这样的标题讽刺了这种尴尬的场面:“The White House’s Chinese cover up.(白宫的中国掩盖。)”还揶揄道:“总统先生,您下次应该用更加结实的绳子来系国旗。”虽然天公不作美,但事实就是事实。纽约时报中文网统计2012年排行榜,位列技术类前两名的新闻话题全部都跟中国制造有关,其中第二条“iPhone为何由中国制造”,说的就是2011年2月奥巴马和硅谷的几位顶尖名人共进晚餐,轮到了苹果教父乔布斯说话的时候,奥巴马意外打断问:“如果要在美国生产iPhone的话,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为何不把工作拿回来做呢?”而乔布斯直接回答:“这些工作是不会回来的。”《纽约时报》分析人员认为,外国工厂的规模和外国工人的灵活性、勤勉精神以及工业技能都远远超过美国同行。
不管外国人接受不接受,他们都无法拒绝中国制造。孔子学院作为一个非营利教学机构遍布全球,加大了中国与外国的经济、文化交往,这是催生孔子学院产生的直接诱因。正如我前面所说的,外国人到商店,买的衣服、玩具、食品都是中国制造,一定会诱发他们想要了解中国的兴趣。我现在用的苹果笔记本电脑,虽然是在罗马尼亚买的,但是背面还是印着“Made in China”字样。当然,“中国制造”还仅仅是中国走向世界、孔子学院走向世界的第一波力量,它让世界对中国产生了认知的兴趣。
齐向宇:中国的新一届领导人,积极地与其他国家展开对话合作,李克强总理现在已成为“中国制造”、“中国装备”的代言人了。如果说“中国制造”让中国成为了一个世界工厂,目前仅仅还停留在生产轻工业产品的初级阶段,那么“中国设备”就是摘掉世界工厂帽子的硬件设施,尤其是李克强总理刚刚结束的对罗马尼亚的访问,这次出行,是否意味着是“中国制造”向“中国装备”迈进的转折点呢?
杨兆宇:可以这样说。在罗马尼亚当地时间2013年11月25日下午,中罗总理出席签字仪式并共同会见记者。这是中国总理19年来首次访问罗马尼亚。中罗签署了核电、火电、风电等能源大项目合作协议。李克强总理在会见记者时表示,中罗经济互补性强,要发挥中国装备的优势,加强中罗铁路、电力等领域合作。“中国装备”迅速成为本次出访的一个核心关键词。
李总理在当地时间27日下午,应邀在罗马尼亚议会发表题为《让中罗友好合作继续扬帆远航》的演讲。李总理在演讲中建议“打造大型合作项目亮点”。他说:中国在一些领域已掌握先进的装备制造能力,中国装备走向世界,同罗马尼亚等国开展合作完全可以实现互利共赢。罗马尼亚媒体称,李克强此次访问是一次“历史性访问”,当前是两国加强经贸合作最佳时期,罗方有望借助中国投资推动和发展本国经济。
听到“罗方有望借助中国投资推动和发展本国经济”时,我十分激动,中国早已不再是那个贫穷落后的中国了,现在外国要靠中国投资来发展本国经济。实际上,中国经济走向世界,也就意味着中国管理走向世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但从长远看,孔子学院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中国制造”来推动,它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后盾来支撑,这就是“中国装备”。虽然很多人都在谈战略、定战略,但是其间的差别是巨大的。吉姆·科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说:“危险鲁莽的宏伟目标来源于虚张声势,而大胆创新的宏伟目标都是理解的结果。”孔子学院的建立,就是大胆的创新;能在全球遍地开花,就是理解的结果。儒家思想倡导“君子和而不同”,因此建立孔子学院,要有大局意识和海纳百川的大胸怀,中国对转型后的中东欧国家需要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比如罗马尼亚的语言、文化、民族、宗教和历史等复杂多样,加上与中国地理位置较远,国家变化较大,这为文化融合增加了难度。我们奉行的原则或说心态就是相互尊重。正如稻盛和夫说,具备同时让两种完全相反的思维方式合而为一,并能根据不同情况加以灵活运用的超人的大智慧,才是称得上超人的智慧。
齐向宇:在世界一些国家建立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的一种大智慧,彼得·德鲁克认为:“能使平凡的人足以完成不平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孔子学院正是有像您这样一些出色的中国文化传播者,才使得孔子学院受到世界的欢迎和喜爱。您刚才说,“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是助推孔子学院发展的第一波力量;“Equipment by China(中国装备)”是助推孔子学院发展的第二波力量,那么孔子学院要想做到可持续发展,第三波的助推力量又是什么呢? 杨兆宇:问得好。最近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可以预言,孔子学院未来的发展一定是靠“Man from China(中国人才)”来助推。一定是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精通现代科学技术、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且具有深厚的国学思想的中国人。我说过,孔子是中国人的原型,是中国人的榜样。而今的中国人,又何尝不是打着孔子的烙印呢?在外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尊重远方的“风景”;在内孝敬长辈、疼爱子女。上至维护国家利益,下至保持家庭稳定和谐。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比今天更加需要中国,到那时,不仅仅是中国制造行,中国装备行,而且是中国人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穿着西装的孔子”,就像当年的孔夫子一样,周游列国,弟子三千。今天的中国,孔子学院、孔子课堂超过1000所,洋弟子又何止百万?孔子学院办到哪里,就把沟通、了解、和谐、友爱的种子播撒到哪里,把汉语和中华文化带到哪里,同时又把不同国家的语言文化引入本国,融合当地文化,为我所用。
我们在探索孔子学院的国际范儿,就要把“文化”当成动词,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子学院的发展,乃至中国、世界的发展,都离不开刻着孔子烙印的中国人才。只有中国真正强大起来,才能输出更多更好的人才,才能真正赢得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齐向宇:能说说您2014年的工作设想吗?比如还想再出一本诗集吗?
杨兆宇:作为孔子学院的院长,我在2014年首先要保证我们孔子学院的学生数量翻一番,达到五百名;其次,在特兰西瓦尼亚大学开设汉语选修课;再次,开设至少十个汉语教学点。
至于诗集,我一直信奉“一本书主义”,希望自己每年都出版一本书,2013年我出版的书是《论语导读》。我知道《论语》已经被古今中外的专家解释过3000遍以上了,为什么我还要解释,因为我的解释是从我的工作出发的。首先一个特点,我用“微博体”解释,每条解释不超过140字,适合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其次,我的读者对象界定为80后、90后和外国人;最后,以往的解释是在一元文化背景下的解释,而我是在多元文化中来进行解释。2014年,我准备写一本理论性强一点的书,暂定书名为《西装孔子》,目的是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人。我看过林语堂的《吾国吾民》,还有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我认为这些说法早已是过去时了,中国人并不丑陋,更不再是当年的“东亚病夫”了,今天的国人应该都是“西装孔子”,都是打着孔子烙印的现代人,从前人的手中接过传承千年老字号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