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唐诗宋词”从语言的麻木中苏醒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ekccxea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词,特别是唐诗宋词,浸濡着“诗性的智慧”和“生命的体验”,弥漫着“真”与“善”,给人最真切的美的体验,以持久、细腻、真挚之美倾城倾国,感动人类。但我们的古典诗词的阅读教学很难指引着学生深入这座“宝山”,去探骊得珠,去寻美探幽,大多数学生对选修课《唐诗宋词》的感觉是“很敬畏”“很麻木”,甚至敬而远之,干脆不去选修。这真是一种悲哀,教育专家指出:经典诗文离学生的渐行渐远,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块心病。
  究其原因,应是现阶段的诗词阅读教学未能重点突出对古典诗词独特的语言之美的体味:未能从语言结构的角度了解诗歌的“个性”,从听觉的角度体味诗歌的语言形象,从意象与意境的角度去感受诗歌的语言形象的生成过程。笔者认为,要有效提高古典诗词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勿要肢解解剖,或隔靴搔痒、舍本逐末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作者所描绘、塑造的意境都具有完整性特点。构成一篇文章的各个文学要素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我们在指导学生欣赏诗歌时,决不能也没有必要把组成意境的各个要素人为地分开,去追本求源、条分缕析地探讨与解说,这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忽略了对文学作品意境直接、整体的感悟。不顾整体的所谓“欣赏”,实际上只是“解剖”而未“鉴赏”,结果是只见树木,未见森林,实属买椟还珠、得不酬失。比如很多学生欣赏王安石的《泊瓜州渡》这首诗时,都遵循前说,只是千篇一律地分析“绿”字之妙,而忽略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作家处理感情的方式,以至于本末倒置,领悟不到这首诗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把一篇充满着丰富意蕴、真挚情感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真的是“目无全牛”了。其实王安石的这首诗说的是他身处飘摇不定的宦途,泊船瓜州渡口,与故乡总是隔山隔水,思归不得,只好一次再次产生有家难回的失落感;至于句中“绿”字的有无,对于诗意可谓无关宏旨,倒是应以“又”字为诗眼,方能呼应“何时”的感叹,突出他年复一年思乡难归、无可奈何的情绪。这样看来,文学欣赏如果仅仅着眼于一个角度,局限于一个侧面,那只能是隔靴搔痒、舍本逐末,甚至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以,要领略文学作品的意境,一定要通览全篇,从自然景物、作品的色彩、作家处理感情的方式、情节的发展节奏、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综合探究,才能切中要害,得其主旨。
  第二,切忌咬文嚼字、循章摘句,不要太拘泥于语法和事实
  对任何文学样式、文学因素的分析,都必须首先抓住语言,把握住这一点,就能从整体上体味和领略意境。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文学语言,被称为“世上最美的语言形式”。欣赏诗歌可以从语言的音乐节奏上去感悟,可以从字词的咀嚼中去感受,也可以从意象的捕捉中去品赏;在指导学生品析诗词语言时,应提醒学生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品析语言切忌咬文嚼字、循章摘句。对作品字词句的理解,不要太拘泥于语法和事实,一定要和写作的表现和表达手法结合起来,否则,就会误入歧途。比如,苏轼有句名言“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先”字古今有争议,学生对此理解也不同,有的干脆问我:难道江中的鱼虾、青蛙、鹅这些生物不比鸭先知水暖吗?笔者先向他们讲了李渔不懂“通感”的修辞手法,而嘲笑宋祁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趣事,然后再指导学生分析描写的手法(作者眼前恰是群鸭戏春水,而苏轼心灵冷寂,这是对比描写,反衬他的些许孤寂)。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文学描写、意境的创造,并不是纯客观的,它灌注着作家主观的理解和愿望,形成了主客观相结合的审美情趣和理想”(《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第二点需要注意的是,品析语言一定要把简洁的语言描述复活为生动的艺术形象,从而再创造、再评价,最后才能身临其境般地初步领略意境。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分析是手段,意境的描述才是目的。
  第三,不要机械分析、归纳、演绎,而要凭借反复诵读熟参深悟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诵。”诗歌的意境往往是在反复吟咏中最佳的浮现出来,这也是一个形象再创造的过程。文学意境的浮现,并非由分析、归纳、演绎而来,而多是凭借反复诵读去熟参深悟。朗读应融汇着“涵泳”和“妙悟”,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境界美、情感美,产生心灵的共鸣,起到愉情悦性的作用,这是文学欣赏的较高境界。
  在领略古典诗词曲赋的意境时,特别要指导学生采用吟咏的方法。我国古典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只有采用吟咏的手段,才能调动各种感官来领略古典诗词曲赋跌宕起伏的节奏感、深邃的意境和抑扬顿挫的格律美。笔者在指导学生上《唐诗宋词》选修课时,就反复指导学生朗诵,又配以切合情景的轻音乐,同学们吟诵得感情真挚、韵味悠长,充分领略了作品的声韵美、绘画美、意境美和人格美。
  第四,千万别忽略意象意境,一定要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诗词意境的构成应当包括三个要素:意象、意象之空白、人们的联想和想象。领略意境的过程就是欣赏者的想象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通过联想、想象,鉴赏者可以“思结千载”“视通万里”,调动自己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情感思想等积淀而成的审美经验,把以前发生的事情、别处出现的事物融进意象空白之中,进一步补充、发挥,将文字符号化为生动活泼、色彩缤纷的生活画面,从而进入文学作品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去思考和领悟作家寄寓在文中对社会历史乃至宇宙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要是鉴赏者不善于进行积极的想象或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就不可能对作品的意境有深切的感受,也发现不了作品中的那些弦外之音、韵外之致。”(《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在领略诗歌的意境时,一定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跳跃性的诗句和章节的间隙,使它们连贯起来。只有这样,我们体味出的意境才是高度的真实性和形象的直观性统一的产物,才是主观感情和客观景象高度融合的统一体。
其他文献
对于黑夜来说,皎洁圆月是礼物,亿万星辰是礼物,点点萤火和刹那间绽开的烟花也是礼物。对于黑夜来说,礼物就是它漫漫征途中所遇到的一束光。  对于人生来说,平安顺遂是礼物,起起伏伏是礼物,不期而遇和柳暗花明也是礼物。对于人生来说,礼物就是装点平淡日子的一束光。  那么你呢?照亮你平淡日子的光是什么呢?姜涵之:大自然和意少  亲爱的小编们,大家好!我是大自然女孩DORO。为什么我的代号是“大自然女孩”呢?
前科学概念是学生基于个人经验和自己的认知系统建立起来的对自然规律或现象的认识,由于它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非本质证据的支持,所以,前科学概念在学生的认知系统中有一定的广泛性和顽固性,在教学中,要转变前科学概念,建立或构建科学概念有时会显得比较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能力,有效实施概念转变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以建构性教学模式来开展科学概念教学,能有效提高科学概念转变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以“
美国独立战争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的重要一幕,历来受到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视,有关教学佳作迭出不穷。在已有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多以“民主”为立意,遵循“寻求民主”“取得民主”和“巩固民主”的思路串联教学设计,其教学立意已臻于完美,若想创新,唯有另辟蹊径。笔者以为,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以及1787年《合众国宪法》的制定更多体现的是对“自由”的向往。例如,“五月花号”上的“始祖移民”——英国
对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4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在文化史教学中怎样实现这一目标?基于课标要求,笔者把教学立意确定为:以知识分子命运的坎坷与转折,折射出“以人为本”理念的回归。“以人为本”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对于知识分子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国家和社会应将其置于何处?从“双百”方针提出和落
我家有个小卖部,后面住着一位老奶奶,每天都来我家买豆腐乳。可她从没给过一分钱。  不怪老奶奶,都是母亲惯的。  老奶奶第一次来,问豆腐乳多少钱。母亲说,我先给你夹两块尝尝,好吃再买。  她顺手接过老奶奶手里的花瓷碗,从缸里夹出两块红鲜鲜的豆腐乳放进去,又拿勺子舀了小半碗腐乳汁。  隔天,老奶奶又来了,说,光盛点儿汤就行。母亲接过花瓷碗,舀上小半碗腐乳汁,再夹进一块豆腐乳。  老奶奶说,光要汤,不要
“我上课和其他同学一样认真,思想政治的知识、观点、理论我也掌握,为什么我的成绩总是比其他同学要差?”这是部分学生发出的疑问。究其原因,这些学生成绩不理想不在于智力的差别,而在于思维能力的差异。因此,有效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成为教师提升教学艺术的关键,因为思维能力是智力系统的核心,它参与并支配其他一切的智力活动,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又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但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实施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
前不久,由苏州市教科院组织的高中课改展示活动在常熟举行,三位教师同授一课——“抗日战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笔者也从中深受启迪。  一、教学的设计理念——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新课改对教师处理教材提出的新要求,效果也远比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好得多。  1. 整合教材资源  本课内容共设三个子目,即“全民族的抗战”“日
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自主命题已有五年,纵观这五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编制,都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加强与新课程改革的联系。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试卷以学科主干知识为载体,同时兼顾知识的覆盖面,注重对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等三大能力的考查。题型结构呈现较好的稳定性,难度控制也较为恰当,对浙江省
书面表达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令许多英语教师头疼的一个教学难点。笔者在参加2010年浙江省高考英语阅卷工作时有针对性地对考生在书面表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摘抄、整理和归类,现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2010年高考英语浙江卷书面表达题  最近,李越被评为你们班的“每周之星”。请你根据她的事迹(在上周六下午,不顾天气炎热,为班级选购歌咏比赛服装),用英语
一、引言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研活动形式,能较直观地展现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设计与风格,为探讨教学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已为广大一线教师熟知和接受。但时间一长,教师对这种活动形式缺乏新鲜感,活动的有效度大大降低。因此,传统机制下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形式面临挑战,这就需要创新,以激活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  二、“同课异构”中的可变元素  为了保证“同课异构”这一活动形式的经久不衰,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