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hun5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宗礼主编的初中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主题“学会读书”。主要篇目是《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这几篇写景文章都是以“自然山川”为中心内容,热情讴歌了祖国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材编排中,洪宗礼主编着重从“吟哦讽诵”的角度出发,教给学生要学会读书,掌握学会读书的方法。
  教材第一单元主题词:“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吟哦讽诵”就是要放声读,读得正确,流畅,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得”是说“读”了以后,能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要达到有所得的目的,就要求能读中悟,悟后读,读后思,把感悟、理解、欣赏统一起来。
  这段话明确地告诉我们:这一单元就是要求学生能通过吟诵去体会和把握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依据本单元的中心内容和学习要求,就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这四篇课文,反复吟诵中,了解作品所写的各个自然风景的个性特点,这些风景给予人们的种种启示,加深理解其中深蕴的人文内涵。并且能从吟诵中品味文章的神气,写作上的妙处,领会到写景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一栏中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教学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往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阅读”一栏中又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熟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初步掌握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大纲》明确地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达到正确、流畅、有感情。可初三阶段是中考的关键时期,很多的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朗读的教学,更不能从教材的编写目的入手,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下册教科书,针对这一现象,从更高的层次上体现《大纲》的要求,每个单元前,都编写一则点拨性的介绍某种读书方法与习惯的短文。两册九个现代文单元,两个文言文单元构成“学会读书”系列,引导学生学会,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第一单元是“学会读书”。重点从吟哦讽诵中指导学生,有利于全面而扎实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吟哦讽诵,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识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在教学中,教者加强学生的朗读教学,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传授知识,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教者加强诵读的目的教育。诵读课文,是为了感受祖国的语言美,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更深地体悟作者写作意图。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欣赏电视片《黄山》朗读片断,感悟朗读效果,明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引起情感的共鸣,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
  二、教者加强诵读要求的指导。《鼎湖山听泉》是一篇描写鼎湖山的山泉的写景散文,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表现,采用“听”的方式极力描摹山泉的魅力。语言优美,生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听录音,使学生明白:第一,诵读不同于演员表演中的朗诵。演员的朗读是一种表演,是艺术家对诵读的文章有了感悟以后的艺术再创造;我们的诵读是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是为了悟,把感悟、理解、欣赏统一起来。第二,吟哦讽诵,就是读的时候要思索、品味,可以读读停停,读得入神,也不妨摇头晃脑,语调抑扬顿挫,总的要求是进入课文,像作者一样亲身游览鼎湖山、黄山、桂林山水。第三,诵读还要用普通话语言来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者多指导朗读的方法。诵读的方式很多,如教师范读,分组读,自由读,精读,默读等。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读书,都要注意把诵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读前想,想之不得,就再读,读后讲感悟到的,用笔在文中记下感悟到的东西。达到单元主题词中提出的“要达到所得的目的,就要求能读中悟,悟后读,读后思,把感悟、理解、欣赏统一起来”。《画山绣水》是一篇从桂林山水的自然风景出发,去发掘由于奋斗而取得美好生活的内涵,表现出珍惜现在,感受未来的人生理想。教学中,针对初三学生特点,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结合课文特点,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如自由读,读懂课文内容;精读,读出句子的感情;品读,读出语言的韵律美。
  四、教者加强朗读训练。我们必须转变观念,从应试教学转变过来,把教学立足点转移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将朗读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一)读准,结合查字典,清扫阅读障碍,(二)读得通顺,做到“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多一字,少一字,误一字”,(三)读得流利,做到琅琅上口,了然于心,(四)读出语气,朗读从语调上讲的升调,降调,平调和曲调,从语气上讲的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从重音上讲有逻辑重音,语法重音,语气重音,情感重音等等。做到情感地真情流露。
  《飞红滴翠记黄山》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黄山独特的美,如何感受黄山松的姿态各异,生命力顽强,黄山烟云的轻盈飘忽,黄山日出的瑰丽,壮观,辉煌,首先用话说长江——黄山的专题片展现了黄山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黄山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黄山奇峰,怪石,烟云,日出特色的句子,结合看到的画面,说说对某一景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讽诵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跳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爱国爱自然之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者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字词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诵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美的抚慰,情的熏陶。
  总之在本单元教学中,着重围绕“吟哦讽诵”这一学习要求,力求做到三少一多,即空洞繁琐的分析减少,问答式提问减少,结构段落剖析减少,多的是对课文的朗读教学。通过四篇课文的训练,紧扣语文教学大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真正做到读中悟出真情,悟中读出感情,把感悟、理解,欣赏有机地统一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鲁垛镇中心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农村学生,他们的阅读面和交际能力是有限的,要求他们在课堂上用流利的原创语言交流是比较困难的,如何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可从以下几下面努力: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放松地说;给学生以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正确地说;给学生以信心的激励,让学生自信地说;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地说。  【关键词】口头语言表达  正文: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语文,语是指口头语言,文是指书面语言。可见,语
教材分析: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在积累巩固古文言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得到品格上的教育。  设计理念: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掌握作者情感倾向,结合个人的认知体验阐发阅读体悟,汲取精神营养。  研究主旨:“建构式”文言文阅读(指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研读,在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发现语言规
【内容摘要】本文剖析了影响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元认知学习策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元认知学习策略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的要素。《高中英语教学大纲》与《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了既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英语这种语言,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我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探索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注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然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的,要求突破师生的单一单向的“对话”
【内容摘要】《囚绿记》是陆蠡的散文名篇。该文写于烽烟四起的抗战时期,作家陆蠡有着时代赋予他的具有鲜明立场的民族话语权,但文章体现出的共性往往是“学生一望即知”的东西。文中最具分析价值的个性成分解读,往往湮没于功利价值的取向中,习焉不察,致使微观文本的低效或无效分析大行于世。笔者通过对“窗”意象的深入剖析,将作者矛盾心理中孕寓的平衡诉求纳入到文本主旨的探讨中,认为“我”在“囚绿”过程中,不仅认识到“
【内容摘要】提高潜能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爱心与耐心的运用,巧用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多表扬,少批评。是提高潜能生学习英语的途径。  【关键词】目的 态度 爱心 耐心 表扬 批评  英语既是活的语言,也是枯燥无味的语言。如何激发潜能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我认为必须作好以下几点:  1.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许多家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基础教育必须培养学生下列基本素质:会表达关于自己所见、所观察、所做、所想的事情的思想;能流利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朗读;能区分出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各部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能找到有关所要了解问题的书,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东西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回顾自己这些年来在语文教学工作上的付出,觉得我们的教学工作离教育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既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即如此。同时,好的阅读能力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其它科目。由此,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我们不得不深思:如何尽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如何让学生博览群书,开展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
【设计思想】  1.我以为,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出现的种种失误,全在于没有理解文章的主题;要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的解题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迅速把握主题的能力。  2.依据课文的文体特点,迅速把握主题。  根据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规律,通过对《祝福》中的典型人物——祥林嫂在典型环境——“祝福”中的活动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而快捷地理解人物形象,从整
世界经济论坛1月25日至29日以线上方式举行“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政商界和社会组织领导人围绕“把握关键之年,重建各方信任”这一主题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应对新冠疫情下全球面临的经济、环境、社会、技术等挑战,寻觅合作抗疫和推动经济复苏的方案。  刚刚过去的一年,人类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多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世界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