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人心共向。和谐社会内涵丰富,构建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的支撑,健康和谐的群众文化就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子。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之时,从和谐角度审视群众文化,以便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很有必要。
建设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以及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如何适应和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我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结合实际,作了一些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希望在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中,努力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在此群众文化显示出特殊的功能。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会、故事会、书法、美术、摄影、集邮、集体音乐舞会、跳秧歌、健美操、自演自唱以及各种球类、棋类竞赛等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用美的旋律塑造各自的形象,把人们的思想境界引到更高阶段,使这些有益的精神生活在社会生活方式的形成中起到规范、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一)发展群众文化是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群众的自娱自乐、自我表现、自我满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但能陶冶情操、愉悦心情、锻炼身体,而且会让时间和生命更加充实、更富有意义,更有艺术品位和文化品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富裕程度不断提高,富而思文、富而思乐的要求不断增强,重视群众文化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就显现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
(二)发展群众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增强文化和精神的国力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任务。人类以民族划分而存在,民族国家依靠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得以生存发展,独特的民族文化最具民族的凝聚力。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迫切需要发挥民族文化的力量。加强群众文化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三)发展群众文化对于引导、沟通与创造和谐具有重要作用。群众文化既是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认识的一种文化方式,又是在更广的范围上进行文化交流,动员更多的人,沟通更多的人的一种文化活动。发展群众文化对于加强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人们内心的表达、尊重个人的价值追求,调节人们的相互关系,增进人们的相互认同,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其他方式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当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勇于创新,完善体制,提高思想认识和服务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就推进农村和谐进程来说,笔者认为坚持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恰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和谐本质。人作为文化的单元,不仅要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而且也需要享受健康文化带来的身心愉悦。在熏陶中享受,在享受中接受熏陶,文化的和谐作用才能潜移默化的发挥出来。可见,群众文化要发挥和谐作用,首先是要端正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创造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而且这种创建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活动场所由封闭的室内走向开放的广场,就反映着这种发展的轨迹。适应不了这种发展,就会遭到群众的拒绝,也就破坏了和谐。在群众参与的同时,感通和认同群众文化也是不可缺失的一方面,但和谐并不排斥差异,基于人文关怀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的原则,人文关怀讲求人性化,人性的内涵又是丰富多彩的,不可强求一律。因此,群众文化的开展一定要尊重人性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尊重人的需求的个性化,注重群众文化活动的个性化设计,在丰富多彩的基础上求整合。
群众文化的载体是群众,群众的广泛参与是群众文化和谐作用发挥的基力,群众文化的有一个着力点在于努力发动群众参与,这种参与越广泛,社会的和谐度就会越高。同时依靠文化的作用去化解矛盾,倡导文明是重要的一环,健康的群众文化,是以最贴近民众的方式,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等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植入民众心田的文化活动,它以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和广泛参与的优势凸显着先进文化的和谐意蕴。
和谐臻于文明,健康的、有序的、文明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病态的、无序的、野蛮的社会谈不上和谐。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以文“化”人,这个化就是文明化。基于此,群众文化在注重群众性、广泛性和个性化的同时,要凸显对文明的追求。人民群众是社会的创造主体,社会文明是其始终不渝的创造取向。社会只有在不断追求文明中才能达于和谐,因而,群众文化以文“化”人,就是要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群众文化的根本方向,也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人心共向。和谐社会内涵丰富,构建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的支撑,健康和谐的群众文化就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子。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之时,从和谐角度审视群众文化,以便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很有必要。
建设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以及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如何适应和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我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结合实际,作了一些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希望在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中,努力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在此群众文化显示出特殊的功能。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会、故事会、书法、美术、摄影、集邮、集体音乐舞会、跳秧歌、健美操、自演自唱以及各种球类、棋类竞赛等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用美的旋律塑造各自的形象,把人们的思想境界引到更高阶段,使这些有益的精神生活在社会生活方式的形成中起到规范、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一)发展群众文化是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群众的自娱自乐、自我表现、自我满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但能陶冶情操、愉悦心情、锻炼身体,而且会让时间和生命更加充实、更富有意义,更有艺术品位和文化品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富裕程度不断提高,富而思文、富而思乐的要求不断增强,重视群众文化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就显现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
(二)发展群众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增强文化和精神的国力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任务。人类以民族划分而存在,民族国家依靠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得以生存发展,独特的民族文化最具民族的凝聚力。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迫切需要发挥民族文化的力量。加强群众文化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三)发展群众文化对于引导、沟通与创造和谐具有重要作用。群众文化既是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认识的一种文化方式,又是在更广的范围上进行文化交流,动员更多的人,沟通更多的人的一种文化活动。发展群众文化对于加强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人们内心的表达、尊重个人的价值追求,调节人们的相互关系,增进人们的相互认同,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其他方式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当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勇于创新,完善体制,提高思想认识和服务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就推进农村和谐进程来说,笔者认为坚持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恰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和谐本质。人作为文化的单元,不仅要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而且也需要享受健康文化带来的身心愉悦。在熏陶中享受,在享受中接受熏陶,文化的和谐作用才能潜移默化的发挥出来。可见,群众文化要发挥和谐作用,首先是要端正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创造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而且这种创建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活动场所由封闭的室内走向开放的广场,就反映着这种发展的轨迹。适应不了这种发展,就会遭到群众的拒绝,也就破坏了和谐。在群众参与的同时,感通和认同群众文化也是不可缺失的一方面,但和谐并不排斥差异,基于人文关怀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的原则,人文关怀讲求人性化,人性的内涵又是丰富多彩的,不可强求一律。因此,群众文化的开展一定要尊重人性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尊重人的需求的个性化,注重群众文化活动的个性化设计,在丰富多彩的基础上求整合。
群众文化的载体是群众,群众的广泛参与是群众文化和谐作用发挥的基力,群众文化的有一个着力点在于努力发动群众参与,这种参与越广泛,社会的和谐度就会越高。同时依靠文化的作用去化解矛盾,倡导文明是重要的一环,健康的群众文化,是以最贴近民众的方式,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等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植入民众心田的文化活动,它以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和广泛参与的优势凸显着先进文化的和谐意蕴。
和谐臻于文明,健康的、有序的、文明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病态的、无序的、野蛮的社会谈不上和谐。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以文“化”人,这个化就是文明化。基于此,群众文化在注重群众性、广泛性和个性化的同时,要凸显对文明的追求。人民群众是社会的创造主体,社会文明是其始终不渝的创造取向。社会只有在不断追求文明中才能达于和谐,因而,群众文化以文“化”人,就是要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群众文化的根本方向,也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