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群众文化建设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来源 :中国商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00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必然,人心共向。和谐社会内涵丰富,构建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的支撑,健康和谐的群众文化就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子。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之时,从和谐角度审视群众文化,以便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很有必要。
  建设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以及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如何适应和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我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结合实际,作了一些思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希望在社会主义生活方式中,努力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在此群众文化显示出特殊的功能。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会、故事会、书法、美术、摄影、集邮、集体音乐舞会、跳秧歌、健美操、自演自唱以及各种球类、棋类竞赛等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用美的旋律塑造各自的形象,把人们的思想境界引到更高阶段,使这些有益的精神生活在社会生活方式的形成中起到规范、引导和教育的作用。
  (一)发展群众文化是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要。群众的自娱自乐、自我表现、自我满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但能陶冶情操、愉悦心情、锻炼身体,而且会让时间和生命更加充实、更富有意义,更有艺术品位和文化品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群众富裕程度不断提高,富而思文、富而思乐的要求不断增强,重视群众文化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也就显现得更加重要、更加迫切。
  (二)发展群众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增强文化和精神的国力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任务。人类以民族划分而存在,民族国家依靠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得以生存发展,独特的民族文化最具民族的凝聚力。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形势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迫切需要发挥民族文化的力量。加强群众文化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三)发展群众文化对于引导、沟通与创造和谐具有重要作用。群众文化既是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认识的一种文化方式,又是在更广的范围上进行文化交流,动员更多的人,沟通更多的人的一种文化活动。发展群众文化对于加强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促进人们内心的表达、尊重个人的价值追求,调节人们的相互关系,增进人们的相互认同,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其他方式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当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勇于创新,完善体制,提高思想认识和服务水平是毋庸置疑的。但就推进农村和谐进程来说,笔者认为坚持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恰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和谐本质。人作为文化的单元,不仅要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而且也需要享受健康文化带来的身心愉悦。在熏陶中享受,在享受中接受熏陶,文化的和谐作用才能潜移默化的发挥出来。可见,群众文化要发挥和谐作用,首先是要端正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创造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活动,而且这种创建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活动场所由封闭的室内走向开放的广场,就反映着这种发展的轨迹。适应不了这种发展,就会遭到群众的拒绝,也就破坏了和谐。在群众参与的同时,感通和认同群众文化也是不可缺失的一方面,但和谐并不排斥差异,基于人文关怀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的原则,人文关怀讲求人性化,人性的内涵又是丰富多彩的,不可强求一律。因此,群众文化的开展一定要尊重人性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尊重人的需求的个性化,注重群众文化活动的个性化设计,在丰富多彩的基础上求整合。
  群众文化的载体是群众,群众的广泛参与是群众文化和谐作用发挥的基力,群众文化的有一个着力点在于努力发动群众参与,这种参与越广泛,社会的和谐度就会越高。同时依靠文化的作用去化解矛盾,倡导文明是重要的一环,健康的群众文化,是以最贴近民众的方式,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相处等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植入民众心田的文化活动,它以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和广泛参与的优势凸显着先进文化的和谐意蕴。
  和谐臻于文明,健康的、有序的、文明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病态的、无序的、野蛮的社会谈不上和谐。和谐社会以人为本,以文“化”人,这个化就是文明化。基于此,群众文化在注重群众性、广泛性和个性化的同时,要凸显对文明的追求。人民群众是社会的创造主体,社会文明是其始终不渝的创造取向。社会只有在不断追求文明中才能达于和谐,因而,群众文化以文“化”人,就是要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是群众文化的根本方向,也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1    摘要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突破原来的公路的建设养护融资及管理观念,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公路,大多数是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农村如何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不断创新,建立现代公路建设及养护观念,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公路发展的关键,本文就我国农村公路发展中存在的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2    摘要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1968年发表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提出的政治稳定理论对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在正确处理政治稳定与政治参与的关系方面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为顺利实现社会转型,就要实现政治制度化与政治参与的平衡,这就要建立有限政府,增强政府能力,同时构建公民社会,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样才可以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1    摘要伴随着我国城镇化、信息化以及工业化发展的不断加快以及我国城乡社会结构与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我国社会建设以及管理这一个平台上,社区一直都是新形势下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本文中,笔者就对社区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社区财务规范化管理措施建设研究      社会的不断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72.9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1    摘要21世纪是快速变迁的世纪,拥有学习能力且能因应环境变迁、不断创新突破的“学习型组织”,将成为企业追求成功并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实践皆起源于西方,产生的时间短,内容较为抽象、深奥,我国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构建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但如何进行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3    摘要家电下乡政策推行的三年多时间里,切实给予了民族地区农村居民在家电购买与使用上的实惠,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遭遇的困境影响了民族地区“家电乡下”的政策推行效果。阻碍了“家电下乡”工作在民族地区的深入开展。本文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为例,对当地的“家电下乡”监管工作的困境进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1  摘要农村宅基地整理是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关系用地结构调整的重要工作,本文将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宅基地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建议。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整理利用问题对策  目前,在大力发展经济与保证人口粮食安全的双重压力下,耕地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农村宅基地的整理将成为保护耕地的一
期刊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2    摘要为了提高用电效率和推进我国电价制度的改革,促进居民节约用电,对居民用电推行阶梯式电价。本文介绍了居民阶梯式电价的概念及定价,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现行居民阶梯式电价方案,提出了阶梯式电价制度。  关键词阶梯式电价电价制度改革节约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高校的不断扩招,多校区办学已越来越普遍。然而多校区办学体制在解决学校资源局限性等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本文对我国多校区办学体制的背景现状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多校区办学机遇与挑战文化断层  一、我国多校区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99.2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1    摘要自古以来,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村的核心问题,只有土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了,农民才能安居乐业,农业才能稳步发展,农村才能繁荣昌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促进中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重大战略举措,其执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繁荣与否,甚至关乎到中国经济的前途命运。  关键词经营权流转社会保障土地确权  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3-000-0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基于工作流的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逐步引起了高校的关注。通过基于工作流的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有利于实现高校的教学、科研、教务管理等等活动的流程化和自动化,提高高校教育工作者人员的工作效率。基于此,本文进行了基于工作流的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需求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