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国际上优秀野生动物纪录片的引进,在中国也掀起了对于这类题材纪录片的关注,同时涌现出一些专门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像师。去年“野生华南虎照片”事件又使得更多的人关注野生动物,也重新把拍摄野生动物的道德规范提了出来。云南的DV发烧友和之雪在天寒地冻中给我们留下了野生黑颈鹤的美丽,他的拍摄技巧值得分享,但是他与黑颈鹤的和谐相处更值得钦佩和学习。正如今年“世界地球日”的口号“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应该牢记拍摄野生动物的目的,是为了认识和保护这些动物,而不是去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
鼠年春节,雪灾肆虐。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续降雪10余天,积雪厚度达30厘米,冰雪覆盖了在此越冬的1200余只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颈鹤的家园。
此时,春城昆明却是艳阳高照,温暖舒适。可是DV发烧友和之雪却挣脱阳光的怀抱,背着高清DV摄像机到大山包拍黑颈鹤去了。
约好了我也要去大山包的,车子、防滑链都准备好了。结果,老和回不来,我也去不了,大雪、封冻、几条道路都封闭!
老和这一去就“困”了50天,春节也陪着黑颈鹤过。一开始冰雪封路,走不了;后来被鹤勾了魂,不想走了。
老和的本职是雕塑艺术家,却没有一点阳春白雪。一个人、零下十几度、海拔3200米的高原山地、冰冻的沼泽,黝黑的面容、轻微雪盲的双眼……别人看他特立独行,但他自己知道,好镜头是熬出来的,没这点执著是别想有好东西的。大雪漫天,他专朝雪深的湖边走;拍鹤的人来了又走,都记住了这个“比当地人还像当地人”的摄影师;就连一向怕人的黑颈鹤,都对老和放松警惕,竟然让他近距离拍摄。
如何定位拍摄和追拍黑颈鹤
老和有一个拍鹤的时间表:
清晨—6点30分起床,赶往6公里外的保护区拍“鹤影映朝阳”。黑颈鹤一群一群起飞的时间总是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这个美丽的镜头拍摄时间只有不到5分钟,要先了解鹤起飞的路线和它们飞行的方向、习惯,找准拍摄位置。拍这个镜头老和有两种方法,一是追着拍,二是定位拍。
定位拍摄,用佳能XL H1高清摄像机、XLEF转接器、 100-400mm的镜头,7.7倍的焦距转化率几乎相当于焦距为3000mm的长焦镜头,可以将红色的朝阳拍成满画面,黑颈鹤飞过的影子更大、更清晰。但是往往因为风太大,镜头稍微抖动就拍废了。他也曾把车子开到山坡上,躲在车子里拍,但因角度限制也没拍成。只有运气好、没风时才能得到这绝佳的画面。
为保证成功率,老和最常用的是追拍,镜头焦段在600mm左右。太阳拍得没那么大,但可以让鹤更有动感。
老和自称是“懒人”,最常用自动对焦功能拍摄,为了防止跑焦,他常常用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结合的方式。或者比如拍黑颈鹤从太阳上方飞过的时候,用目测,看黑颈鹤在哪个山包上飞行,然后先开大光圈将焦点手动对准那个山包;对准焦点以后再变成小光圈,就能保证跟拍不散焦不跑焦,其实也就是焦点预测加大景深拍摄。
老和拍摄的时候,保护区内常常大雪纷飞,冰天雪地。这是拍摄的好时机,同时又是对设备的考验。为了保护机器和减轻野外活动时背负的重量,老和用厚塑料薄膜为机器量身做了一个套子,既是防雪罩,又是简易的摄影包。好多时候,老和都是把机子往雪地里随便扔。有人爱护机器,雨雪天、特殊天气宁愿不拍而把机子收起来,但老和却认为买机子就是要它出东西的,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拍够、拍好的话,7万多的机子还有什么用!事后他调侃道“这机子真耐折磨”!当然了,拍摄完的带子可是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否则,眼睛看到的一切惊喜都会灰飞烟灭!
与黑颈鹤和谐相处
日间—拍完日出后,老和就四处去找觅食的鹤。经过较长时间的拍摄,他已知道哪一群鹤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到哪里来。常常要提前去等着,太累了就睡在雪地上,要么被冷醒,要么被鹤的叫声惊醒。
拍野生动物最难的是捕捉动作,老和抢抓镜头用的是“笨办法”:随时待机,不错过一个镜头。为保证一刻都不关机,他每天早上出门都随身带上三块大容量的电池。摄像机待机一段时间后,会自动转为暂停状态,他马上开机拍一秒钟,再待机,让机器始终处于战备状态。
找到一群觅食的鹤,他就蹲守下来,一直到天黑。仔细观察,拍它们的生活细节,生活状态。
老和从不惊扰鹤,更不会有意将鹤群哄起来拍它们飞翔的姿态,惊慌失措的鹤一点也不美。我们要友善、和谐地和动物相处,这也是动物摄影师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
拍了这么多次,他总结出拍鹤的关键一句话:“距离决定清晰度”。要拍清晰度高的片子,一定要想方设法尽量靠近被拍摄物。是啊,长焦距避免不了空气的扰动及空气透明度的影响,更难克服刮风等因素造成的镜头抖动,拍高清更是如此!
老和说,靠近鹤要走“之”字形,走一小段就停下来,休息一下,再慢慢走,一边走一边观察鹤,如果它抬起头来,就停下,如果它低头吃食,就说明它不怕你。要用守的办法,让鹤习惯拍摄者的存在。鹤比较注意人的动作,而不是人衣服的颜色。如果拍摄者的动作像猎人,就没戏了,一定要让它感觉拍摄者像它常见的当地农民。
掌握手动挡拍黑颈鹤技巧
傍晚—19点左右,夕阳西下,觅食一天的鹤群回到沼泽地栖息。此时,沼泽地周围的小雪坡被夕阳映红,黑颈鹤白色的羽毛也呈现金红色。这是一个拍摄黑颈鹤好镜头的时机,也是考验拍摄功力的时刻。
首先,焦距的预置就很困难,靠自动对焦是不行的,黑颈鹤从落日前飞过的速度较快,太阳很亮,得大量减少曝光,自动对焦几乎不可能,只得靠平时观察黑颈鹤的飞行路线,找相近的参照物预置对焦。
为了保证得到黑颈鹤飞过太阳前清晰的剪影,要注意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虚化的太阳背景会有很好的艺术效果,大光圈的使用也是必须的,灰镜的应用更要灵活掌握,原则是:既能减光,又不会造成自动增益打开,产生噪点。当然,M手动控制曝光就可避免这一问题。
色温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用自动色温,有可能拍出的太阳被自动“校”白了,缺少傍晚落日的温暖气氛。应尽可能使用手动色温,把它调到“日光”挡上,像XL H1这样的机子能够调整色温数值,可根据喜好任意调整色温值。
正月十六的傍晚,老和拍摄鹤群从圆月上飞过的镜头。太阳刚下山,月亮也呈红色,鹤群从大大的月亮中心飞过……看到这样的美景,老和无比舒心地笑了……
可以说,老和这次拍鹤是:高清录像拍到疲劳,该拍的都拍到了,又重新操起本已不想再摆弄的相机,仍然拍下了不少的精彩画面。
野生鸟类拍摄考验基本功
拍DV,最难拍的应是鸟,也是最能检验设备性能、考验拍摄者水平的。鸟的起飞、降落速度快,飞行路线不易确定;主体目标小,背景较复杂,焦距、跟踪、曝光量都很难控制,娴熟地掌握、运用机子的性能和功能,拍摄中的预见性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至关重要。快速对焦、跟焦,曝光的控制等基本功力更需苦练。一句话,用脑子去拍,用心去体验。可以说,拍鸟是一个学习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快乐+快乐”的体验。拍摄时脑海中会闪烁后期制作的精彩,后期制作时同样会回味拍摄时的快乐!
鼠年春节,雪灾肆虐。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续降雪10余天,积雪厚度达30厘米,冰雪覆盖了在此越冬的1200余只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黑颈鹤的家园。
此时,春城昆明却是艳阳高照,温暖舒适。可是DV发烧友和之雪却挣脱阳光的怀抱,背着高清DV摄像机到大山包拍黑颈鹤去了。
约好了我也要去大山包的,车子、防滑链都准备好了。结果,老和回不来,我也去不了,大雪、封冻、几条道路都封闭!
老和这一去就“困”了50天,春节也陪着黑颈鹤过。一开始冰雪封路,走不了;后来被鹤勾了魂,不想走了。
老和的本职是雕塑艺术家,却没有一点阳春白雪。一个人、零下十几度、海拔3200米的高原山地、冰冻的沼泽,黝黑的面容、轻微雪盲的双眼……别人看他特立独行,但他自己知道,好镜头是熬出来的,没这点执著是别想有好东西的。大雪漫天,他专朝雪深的湖边走;拍鹤的人来了又走,都记住了这个“比当地人还像当地人”的摄影师;就连一向怕人的黑颈鹤,都对老和放松警惕,竟然让他近距离拍摄。
如何定位拍摄和追拍黑颈鹤
老和有一个拍鹤的时间表:
清晨—6点30分起床,赶往6公里外的保护区拍“鹤影映朝阳”。黑颈鹤一群一群起飞的时间总是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这个美丽的镜头拍摄时间只有不到5分钟,要先了解鹤起飞的路线和它们飞行的方向、习惯,找准拍摄位置。拍这个镜头老和有两种方法,一是追着拍,二是定位拍。
定位拍摄,用佳能XL H1高清摄像机、XLEF转接器、 100-400mm的镜头,7.7倍的焦距转化率几乎相当于焦距为3000mm的长焦镜头,可以将红色的朝阳拍成满画面,黑颈鹤飞过的影子更大、更清晰。但是往往因为风太大,镜头稍微抖动就拍废了。他也曾把车子开到山坡上,躲在车子里拍,但因角度限制也没拍成。只有运气好、没风时才能得到这绝佳的画面。
为保证成功率,老和最常用的是追拍,镜头焦段在600mm左右。太阳拍得没那么大,但可以让鹤更有动感。
老和自称是“懒人”,最常用自动对焦功能拍摄,为了防止跑焦,他常常用手动对焦和自动对焦结合的方式。或者比如拍黑颈鹤从太阳上方飞过的时候,用目测,看黑颈鹤在哪个山包上飞行,然后先开大光圈将焦点手动对准那个山包;对准焦点以后再变成小光圈,就能保证跟拍不散焦不跑焦,其实也就是焦点预测加大景深拍摄。
老和拍摄的时候,保护区内常常大雪纷飞,冰天雪地。这是拍摄的好时机,同时又是对设备的考验。为了保护机器和减轻野外活动时背负的重量,老和用厚塑料薄膜为机器量身做了一个套子,既是防雪罩,又是简易的摄影包。好多时候,老和都是把机子往雪地里随便扔。有人爱护机器,雨雪天、特殊天气宁愿不拍而把机子收起来,但老和却认为买机子就是要它出东西的,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拍够、拍好的话,7万多的机子还有什么用!事后他调侃道“这机子真耐折磨”!当然了,拍摄完的带子可是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好,否则,眼睛看到的一切惊喜都会灰飞烟灭!
与黑颈鹤和谐相处
日间—拍完日出后,老和就四处去找觅食的鹤。经过较长时间的拍摄,他已知道哪一群鹤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到哪里来。常常要提前去等着,太累了就睡在雪地上,要么被冷醒,要么被鹤的叫声惊醒。
拍野生动物最难的是捕捉动作,老和抢抓镜头用的是“笨办法”:随时待机,不错过一个镜头。为保证一刻都不关机,他每天早上出门都随身带上三块大容量的电池。摄像机待机一段时间后,会自动转为暂停状态,他马上开机拍一秒钟,再待机,让机器始终处于战备状态。
找到一群觅食的鹤,他就蹲守下来,一直到天黑。仔细观察,拍它们的生活细节,生活状态。
老和从不惊扰鹤,更不会有意将鹤群哄起来拍它们飞翔的姿态,惊慌失措的鹤一点也不美。我们要友善、和谐地和动物相处,这也是动物摄影师的职业道德和基本素质。
拍了这么多次,他总结出拍鹤的关键一句话:“距离决定清晰度”。要拍清晰度高的片子,一定要想方设法尽量靠近被拍摄物。是啊,长焦距避免不了空气的扰动及空气透明度的影响,更难克服刮风等因素造成的镜头抖动,拍高清更是如此!
老和说,靠近鹤要走“之”字形,走一小段就停下来,休息一下,再慢慢走,一边走一边观察鹤,如果它抬起头来,就停下,如果它低头吃食,就说明它不怕你。要用守的办法,让鹤习惯拍摄者的存在。鹤比较注意人的动作,而不是人衣服的颜色。如果拍摄者的动作像猎人,就没戏了,一定要让它感觉拍摄者像它常见的当地农民。
掌握手动挡拍黑颈鹤技巧
傍晚—19点左右,夕阳西下,觅食一天的鹤群回到沼泽地栖息。此时,沼泽地周围的小雪坡被夕阳映红,黑颈鹤白色的羽毛也呈现金红色。这是一个拍摄黑颈鹤好镜头的时机,也是考验拍摄功力的时刻。
首先,焦距的预置就很困难,靠自动对焦是不行的,黑颈鹤从落日前飞过的速度较快,太阳很亮,得大量减少曝光,自动对焦几乎不可能,只得靠平时观察黑颈鹤的飞行路线,找相近的参照物预置对焦。
为了保证得到黑颈鹤飞过太阳前清晰的剪影,要注意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虚化的太阳背景会有很好的艺术效果,大光圈的使用也是必须的,灰镜的应用更要灵活掌握,原则是:既能减光,又不会造成自动增益打开,产生噪点。当然,M手动控制曝光就可避免这一问题。
色温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用自动色温,有可能拍出的太阳被自动“校”白了,缺少傍晚落日的温暖气氛。应尽可能使用手动色温,把它调到“日光”挡上,像XL H1这样的机子能够调整色温数值,可根据喜好任意调整色温值。
正月十六的傍晚,老和拍摄鹤群从圆月上飞过的镜头。太阳刚下山,月亮也呈红色,鹤群从大大的月亮中心飞过……看到这样的美景,老和无比舒心地笑了……
可以说,老和这次拍鹤是:高清录像拍到疲劳,该拍的都拍到了,又重新操起本已不想再摆弄的相机,仍然拍下了不少的精彩画面。
野生鸟类拍摄考验基本功
拍DV,最难拍的应是鸟,也是最能检验设备性能、考验拍摄者水平的。鸟的起飞、降落速度快,飞行路线不易确定;主体目标小,背景较复杂,焦距、跟踪、曝光量都很难控制,娴熟地掌握、运用机子的性能和功能,拍摄中的预见性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至关重要。快速对焦、跟焦,曝光的控制等基本功力更需苦练。一句话,用脑子去拍,用心去体验。可以说,拍鸟是一个学习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快乐+快乐”的体验。拍摄时脑海中会闪烁后期制作的精彩,后期制作时同样会回味拍摄时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