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法棠书记的办公室大而简朴。座椅左侧的矮桌上,5部电话整齐地排列着,其中一部连通中南海的“红机子”显示着这里主人的身份。
9个书架占据了整整一面墙。粗粗看去,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资治通鉴》、《全宋词》、《危机处理手册》、《人生感悟》等等,还有一本反映贪官李真最后自白的书《地狱门前》。
报架上有5份报纸: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黑龙江日报和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是宋法棠家乡的报纸。他说,这一方面是关心家乡的动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借鉴山东的经验。
黑龙江省委机关的干部用“儒雅”来形容他。在接受采访中,他喜欢使用富有文采的比喻和描述。一位干部说,“宋书记的个人修养好,从不随便冲人发火。”
一位熟悉宋法棠的官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主政黑龙江的最初日子里,他的秘书瘦了4公斤,秘书长瘦了3公斤。“宋书记工作节奏太快。”这位官员说。
黑龙江一位厅局级官员告诉我们,宋法棠上任以来,黑龙江的大小官员在春节和元旦两节期间走动大大减少,“大家都在自己家里团聚多好,不用考虑该去向谁拜年,也不用担心谁不请自来”。
千位曾在宋法棠身边工作过的官员说,有些官员为了升迁,就到处托人在宋法棠面前说好话。但说得多了就会引起他的警惕,他反而会在心中对这个人打一个问号,“他最近起用了一批年轻、知识层次高的干部在地市主要领导岗位任职,被重用的都是那些不跑不要的实干型干部。”
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他身边的人都介绍到他的家庭十分和睦。“他夫人原来也是政府干部,为了支持他提前退休了。她特别善良,书记身边的工作人员有时陪书记忙过了饭点,就一定要留在家里吃饭。”
这些零零星星了解到的印象,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和一位党的高级干部的距离。在整整两个小时的对话中,他语速不快不慢,思维清晰。整个采访中,他甚至一口水都没有喝。
《瞭望东方周刊》:宋书记,首先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过去都来过哈尔滨,这次在丁香花的浓郁香气中,我们都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巨大变化。你能回忆一下当初来黑龙江时的第一印象吗?和现在做一个对比,你觉得有哪些变化呢?
宋法棠:我到黑龙江工作是2000年1月。黑龙江给我的印象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一个是“大”:疆域面积大,企业块头大,产品个头大,雪大、冰大。当时的困难也很大,四大国有煤矿基本停产,煤矿工人,林业工人发不出工资,省政府的前门后门都有上访者堵着,马上就面临稳定的问题。第二个是“多”:粮食多、土地多,粮食库存当时670多亿斤,卖不出去,压力很大。第三是“好”:生态环境好、空气好、粮肉蛋奶的品质好,尤其是黑龙江大米的品质好。
如果说来黑龙江这几年感觉到的变化,“大”还是没有变,但是困难比过去小了。经济发展、形势好了,煤矿工人、林业工人工资全部发下去了,还发了拖欠。生产形势好,安全事故也少了。社会稳定,城市面貌变化也很大,哈尔滨变得更美、更清洁了,更大气、洋气、秀气了。
《瞭望东方周刊》:就是说和你刚来的时候比,头疼事少了。
宋法棠:对,头疼事少多了。我来的时候,经常出不去门,上访的人把政府前门后门都堵着。现在没有这种情况了。开始的时候,粮食怎么能卖出去,工资能不能发下去都是问题。现在好多了,社会比较和谐了。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知道你是山东人,在孔子故乡曲阜读大学。和你手下的官员谈话,他们对你的评价是“儒雅”,那么你如何评价自己?你觉得在你这个位置上,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宋法棠:我觉得最重要的四个字,勤奋,诚信。先说勤奋,既然党给了你这个担子,你就要竭尽全力为党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没有服务好,就会感到寝食不安。二是诚信。一个领导干部,一个政府,说话要算数。要么不说,说了就要兑现。当然,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基本的东西。
《瞭望东方周刊》:有人说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诚信经济。我们就此谈谈东北人。东北人讲感情、义气,有人说是优点,感情和义气意味着诚信。也有人说这是缺点,感情和义气不能代表市场规律,容易吃亏。你怎么看东北人的这种个性特点?
宋法棠:诚信肯定是一个好的品质。重感情和讲义气也不错。但孔子说过,过犹不及。什么事情都要恰如其分。过了或者不到都不好。比如东北人讲义气,重感情,但你的承诺要慎重,哥俩好了什么事都可以拍胸脯,可到时候如果做不到就不好。我总的感觉,东北人好交往,心底都看得很清楚,但不那么细,少数人把这种豪爽任勇的性格发挥过了。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发脾气。我认为好的方面应该发扬,不足的地方要注意克服。
《瞭望东方周刊》:那你如何评价在这种亚文化下成长起来的东北官员呢?和其他地方的官员比有什么特点呢?
宋法棠:东北的官员总的来说,绝大多数是好的。尽管最近两年来,黑龙江出了一些案件,引起震动,但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好的。他们非常勤奋,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热情豪爽,过去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且创造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对困难是非常藐视的,“蓝天当被地当床”、“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那种豪迈的气魄和宽大的胸襟,那种创业的精神是很感人的。大庆生产的石油占全国陆上石油的46%,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这都是黑龙江的干部群众在黑土地上创造的。
黑龙江曾经有过很辉煌的时候,为国家贡献的粮食、林木和石油份额很大。现在遇到困难,干部待遇低,生活条件差,但是他们能负重工作,负重前行。从这一点来说,他们还是比较值得敬重的。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么多高级官员涉及腐败的动荡为什么会发生在黑龙江,原因到底在哪里?
宋法棠:近几年黑龙江省连续揭露出党员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主要是少数领导干部世界观出了问题,从组织上总结经验教训,一是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不够有力,要求不严,没有做到警钟长鸣。二是发现问题没有及时严肃处理,积累起来,“小洞不补,大洞尺五”。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人文环境,刚才说到黑龙江人比较重感情,有些人开始是人情往来,后来发展到权钱交易。所以我们在总结教训中,也提出提倡健康的礼尚文化。群众包括官员之间不是不要礼尚往来,而是要健康的礼尚往来。我们正在全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瞭望东方周刊》:黑龙江的官员有没有什么特别让你感动和着急的地方
宋法棠:黑龙江的官员最让我感动的是奉献精神,是相信党和人民群众的这种忠诚精神。特别是去年有些干部一方面在接受组织审查,一方面响应省委号召在奋力作,可以说负重工作,负重前行,不仅没有撂挑子,工作还做得挺好。这种相信组织忠于组织的表现非常令我感动。令我着急的问题,有两条。一是节奏慢。抢抓机遇抢不上来。二是工作粗。可能和性格有关系。工作标准不够高。
我接任省委书记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党风廉政和干部作风这“两风”建设。第一条就是解决用人问题。干部想进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通过什么渠道、怎么样来要求进步。我们明确提出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用肯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干部。第二个问题就是解决廉洁从政问题。第三,作风上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雷厉风行。
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干部都扎扎实实做事了,我们才能发展,黑龙江才能有希望。事实证明,我们抓“两风”抓对了。现在大家都比着千。为什么出了“两案”后,黑龙江的形势还这么好啊,是因为我们的干部在做事,在实干。 《瞭望东方周刊》:能不能具体谈谈你喜欢提拔和鼓励什么样的干部?
宋法棠:前面谈到了提拔干部首先要端正用人导向。干部想进步要靠工作,不能靠运作。我在大会上说,你想进步,就要干出来,我鼓励和提拔干实事的干部。二是严格执行中央选拔任用干部条例。三是我们结合黑龙江的实际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包括酝酿、提名、考察、公选公示、竞争上岗及工作实绩考评等,我们建立了整套的考核机制。我们还在探索公开、公平选拔干部的新渠道,通过猎头公司招聘。我们委托国家人事部人才招聘公司招聘招商局副局长,计划招两人,结果报名 500多人,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管人员,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人员,连外交部也有人报名。大家对黑龙江还是有信心的。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是,你如何做到在消除官场的震荡中保持社会和人心的稳定,保证经济的发展?
宋法棠:过去两年虽然黑龙江发生了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但全省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形势空前的好,主要是因为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确定的“既要惩治腐败又要维护社会稳定,既要坚决打击少数严重腐败分子,又要争取教育挽救大多数”的原则。第二,我们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人民群众最希望的就是发展,在反腐败中也始终突出抓发展,就能人心凝聚,我们的事业就能前进。第三,正确把握政策,妥善处理犯错误的干部,做到既反腐败,又促发展,既处理了犯错误的干部,又能稳定人心。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这种官场震荡是否已经停止,黑龙江是不是已经走出了田凤山、韩桂芝、马德等案件的阴影?现在还有没有余震?
宋法棠:马德等案的揭露,首先是给黑龙江干部一个很好的教育,也是黑龙江党风廉政建设的转折点,从长远看,对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有好处。但是案件的揭露给黑龙江干部群众很大压力,对外的形象也蒙上阴影。经过这一段工作,应该说黑龙江的干部基本上已经走出了这种阴影,我说基本上,但在外面,影响还要有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消除。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刚刚听说又有一位副省级干部被免职。这里面有什么内幕?外界传言还比较多。
宋法棠:他应该是韩案牵涉出来的,也是经济方面的问题。没有更深的内幕。
《瞭望东方周刊》:马德并不是你提拔的干部,但是马德案后你曾向全省表示道歉,你为什么要道这个歉?
宋法棠:马德2000年2月5日由市长改任书记,我2000年1月3日到黑龙江任省长,已是省委领导班子一员。所以我不是一点责任没有。我2003年3月底任职省委书记后,第一件事抓“两风”建设,重点解决用人问题,到马德原任职的绥化市去调研,听听大家讲如何防止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开了几个座谈会,其中两位在当地有影响的老同志提的意见很尖锐,说马德和王慎义都是省委派来的干部,这两个干部也是省委管理的,省委有什么责任,应该有个态度。我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用人失察和监督不到位省委是有责任的。我作为省委现任的主要领导人,我应该对干部的批评有个态度,所以就代表省委做了检讨。
《瞭望东方周刊》:这是否也算是开了省委书记公开道歉的风气之先?
宋法棠:媒体是这么说。实际上我是在内部干部会议上讲的,并没有打算让媒体报道,但是媒体觉得这是新闻。
《瞭望东方周刊》:你这样承担责任的效果如何?道歉对稳定局势和民心有没有作用?
宋法棠:我看效果是好的。首先,我道歉后,干部群众对省委提出的“两风”建设有了更多的认同。领导敢于承认错误,说明是要诚心改正错误,人们对省委的信任度高了,稳定了人心。其次,这次道歉后,没人再对这个问题提出批评了。党的实事求是作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还是管用的。
《瞭望东方周刊》:不久前,中直机关派出94人到东北三省挂职锻炼或调任东北三省任职。其中,有26人到黑龙江工作。在此之前,中央也下派了一些副省级官员到黑龙江重要岗位任职。你对此怎么看待?目前这,26人的工作情况如何?
宋法棠:东北的建设发展和人才的聚集是分不开的。1945年,中央派了21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带领二万干部,十万官兵到东北,那是东北的第一次人才大聚集。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援建了26个项目,十几个在黑龙江,那时又调集全国人才到黑龙江。60年代,主震同志带领十几万名官兵开发北大荒。还有大庆会战。每次东北开发建设和大发展,都和人才聚集分不开。
这次中央决定派出一百名干部来东北,这是中央对东北振兴的关心和支持。这次来黑龙江工作的26名干部,是中央人才支持东北振兴的一部分战略。这是配合东北振兴的,不是外面有些人所说的东北的干部要大换血了,这和田韩案件无关。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他们的工作情况如何?
宋法棠:今年年初,中央向黑龙江省选派了6名同志担任正副省级领导职务,这6名同志是中央按照能力强,作风正,形象好的标准精心挑选的,他们原来都在中央国家机关重要岗位担任领导职务,这充分反映了中央对黑龙扛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支持。此后,中央又于今年3月份给黑龙江省选派了26名地厅级、县处级任挂职干部,从几个月的工作情况看,这批同志政治上比较强,工作勤奋,作风深入,进入角色较快,工作比较好。
《瞭望东方周刊》:有人说黑龙江人似乎比较“黑”——在东南沿海一些地区的社区就有过不许东北人租住房屋的规定。提起东北人,有些人的感觉是:“打架很厉害,敢动刀子,敢下死手。”你怎么看这种偏见?东北人如何为自己正名?
宋法棠:首先我得说明几点,我们黑龙江在北京干保安的比较多,不是因为黑龙江人能打打杀杀,而是因为黑龙江人个头比较高,形象比较好。还有前几年做保安的干得不错,所以,黑龙江在北京的“保安”牌打得比较响,好些受奖励的多是黑龙江人,包括社区的、企业的、饭店的保安。
对于劳务输出,我们是有组织地派出去,就是说这边的政府给你选、培训,那边也有组织,加强联系、管理和考核。你刚才说的广东等地曾发生过不出租房子给东北人,后来我知道他们道歉了。这是一种地域歧视,这是不对的。
另外回过头来说,东北人确实也有他的缺点。东北人侠义、坦诚、直率、敢爱敢恨、喜形于表,这确实是东北人的特点。但少数人把这个发挥过了头,就成了缺点。而且黑龙江地域偏远,真正到这里的人比较少,都是通过人言相传、媒体报道了解的。少数的、影响大的事就传得比较广泛,有时形成一种偏见,说东北人好打架,好动粗。
最近几年,我们一直抓环境建设。我们从2001年开始在全省开展新世纪黑龙江人的大讨论。专家,学者,群众,干部,大家都来讨论新世纪黑龙江人到底应该是什么形象。黑龙江人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怎样发挥优点、克服缺点。讨论本身就是教育。经过这个讨论、教育,经过我们抓投资环境的建设,现在好多了。
最近哈尔滨举办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15万人齐聚哈尔滨,上上下下反响都非常好。前几天我们到绥化走了几个县,许多到当地投资的企业也一致赞赏。
我想,随着黑龙江人素质的不断提高,黑龙江人的形象将会越来越好。随着黑龙江对外交往的扩大和深入,黑龙江人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所接受、所喜欢。
《瞭望东方周刊》:有人说,在东北,正当的游戏规则常被感性取代。理性关系丧失的结果,使东北人有门不走专跳窗户。明明通过正常途径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在东北你要找人,要找关系,不找就心里没底。这种风气导致了对权力的崇拜,也成为滋生腐败分子的土壤。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宋法棠:相当一部分来东北办事的人确实是有这些想法和做法,我说这是不正确的,也是很危险的。诚然,黑龙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时间最长、程度最深,市场机制发育相对滞后,因此权力崇拜和腐败现象是有的。黑龙江的礼尚文化中也有不健康的成分,把人情往来、人际关系看得过重,对法律、规则重视不够。应该说这多是过去的情况,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2003年“两风”建设以后,尤其是田、韩案件揭露以后,我们大张旗鼓地开展了警示教育,廉洁从政,高效服务,依法办事,努力加快发展已蔚然成风。我们还将继续抓“两风”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情况将会变得更好。
《瞭望东方周刊》:那你怎么看振兴东北先振兴东北人的说法?你觉得东北人的改变对振兴东北有多大的作用?
宋法棠:非常关键。“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为政之要,贵在用人。振兴东北,关键在用人。用人根本在于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这也是温家宝总理对振兴东北提出的基本要求。
《瞭望东方周刊》:你到黑龙江后做了很多实事,我们也了解到你最近又有了一个大手笔的规划——哈大齐工业走廊。你的部下都说你工作节奏非常快,精神很饱满,你每天这么忙,怎么还能保持这么好的工作精力呢?
宋法棠:每一个人都有潜力,关键看你发挥的程度,看能不能激发潜力和活力。你心里有一个奋斗目标,想尽快达到这个目标,你就有干劲。所以人的生活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精神面貌是非常重要的。越是无所事事,就越是萎靡不振。
我想,既然中央把我派到黑龙江来,就要把黑龙江的工作做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很有发展潜力的省,也是有很多困难的省。我经常和沿海、和发达省份比,一比,就比出差距来,就要努力缩小这个差距。老是感到很多工作做不完,感觉潜力没有发挥出来。有时候,我身边的工作人员、我爱人都说我,你不要这么拼命了。但心中想着黑龙江如何加快发展,如何使群众尽快富裕,所以觉得有做不完的工作。
当然,保持好的精力还要有好的身体,注意身体的调节。我平常也有一些体育活动。我的爱好比较广泛。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太精。打打乒乓球、篮球、羽毛球。另外散步、跑步,目的是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还是想对你多一些了解。我们听到很多官员对你的印象,说工作是你的第一爱好,是不是这样呢?
宋法棠:是这样的。我脑子里整天想的首先是工作,看材料、找人谈话,一坐就是半天,要么就出去调研。原来我比较爱看书,但现在看书的时间很少了。有的时候也陪一陪家人,就是看电视、看新闻的时候,和家人谈话的时候就很少了。
《瞭望东方周刊》:那你夫人会不会对你有意见呢?
宋法棠:有意见,但他们也理解。他们知道,在黑龙江这样一个比较困难的省,担当主要领导不容易。他们听到大家对我的反响还比较好,他们也很高兴,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瞭望东方周刊》:听说你的家庭非常和睦,你也谈到家人比较理解你,是他们主动理解呢,还是你有一些办法让他们理解?你的秘诀是什么?
宋法棠:就是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他们尊重我,我也很尊重他们。他们主动照顾我,我有点时间也照顾照顾他们,你比如说做家务活,有时我看到了哪个地方没做到的,我也动动手。我拖过地,打扫过卫生,都做过。有时候他们发点牢骚,有两句埋怨话,我都不吭声的。过后再给他们做点解释。
《瞭望东方周刊》:黑龙江曾经发生过影响很大的宝马撞人案,这主要是通过网络传播和产生影响的。你平时上网吗?
宋法棠:我上网不太多。有时我需要上去看看新闻,看看网上怎么说。网络时代,网上信息量太大,看不过来。我办公室能上网,网上的东西应该重视。我了解新闻的渠道比较多。电视新闻,我每天必看:广播我每天必听,报纸也天天看。但网络我只是浏览一下,报纸电视上有的新闻就过了,没有的我看一下,作为信息来源的补充。
9个书架占据了整整一面墙。粗粗看去,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资治通鉴》、《全宋词》、《危机处理手册》、《人生感悟》等等,还有一本反映贪官李真最后自白的书《地狱门前》。
报架上有5份报纸: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黑龙江日报和大众日报。
大众日报是宋法棠家乡的报纸。他说,这一方面是关心家乡的动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借鉴山东的经验。
黑龙江省委机关的干部用“儒雅”来形容他。在接受采访中,他喜欢使用富有文采的比喻和描述。一位干部说,“宋书记的个人修养好,从不随便冲人发火。”
一位熟悉宋法棠的官员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主政黑龙江的最初日子里,他的秘书瘦了4公斤,秘书长瘦了3公斤。“宋书记工作节奏太快。”这位官员说。
黑龙江一位厅局级官员告诉我们,宋法棠上任以来,黑龙江的大小官员在春节和元旦两节期间走动大大减少,“大家都在自己家里团聚多好,不用考虑该去向谁拜年,也不用担心谁不请自来”。
千位曾在宋法棠身边工作过的官员说,有些官员为了升迁,就到处托人在宋法棠面前说好话。但说得多了就会引起他的警惕,他反而会在心中对这个人打一个问号,“他最近起用了一批年轻、知识层次高的干部在地市主要领导岗位任职,被重用的都是那些不跑不要的实干型干部。”
令我们印象深刻的是,他身边的人都介绍到他的家庭十分和睦。“他夫人原来也是政府干部,为了支持他提前退休了。她特别善良,书记身边的工作人员有时陪书记忙过了饭点,就一定要留在家里吃饭。”
这些零零星星了解到的印象,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和一位党的高级干部的距离。在整整两个小时的对话中,他语速不快不慢,思维清晰。整个采访中,他甚至一口水都没有喝。
《瞭望东方周刊》:宋书记,首先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过去都来过哈尔滨,这次在丁香花的浓郁香气中,我们都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巨大变化。你能回忆一下当初来黑龙江时的第一印象吗?和现在做一个对比,你觉得有哪些变化呢?
宋法棠:我到黑龙江工作是2000年1月。黑龙江给我的印象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一个是“大”:疆域面积大,企业块头大,产品个头大,雪大、冰大。当时的困难也很大,四大国有煤矿基本停产,煤矿工人,林业工人发不出工资,省政府的前门后门都有上访者堵着,马上就面临稳定的问题。第二个是“多”:粮食多、土地多,粮食库存当时670多亿斤,卖不出去,压力很大。第三是“好”:生态环境好、空气好、粮肉蛋奶的品质好,尤其是黑龙江大米的品质好。
如果说来黑龙江这几年感觉到的变化,“大”还是没有变,但是困难比过去小了。经济发展、形势好了,煤矿工人、林业工人工资全部发下去了,还发了拖欠。生产形势好,安全事故也少了。社会稳定,城市面貌变化也很大,哈尔滨变得更美、更清洁了,更大气、洋气、秀气了。
《瞭望东方周刊》:就是说和你刚来的时候比,头疼事少了。
宋法棠:对,头疼事少多了。我来的时候,经常出不去门,上访的人把政府前门后门都堵着。现在没有这种情况了。开始的时候,粮食怎么能卖出去,工资能不能发下去都是问题。现在好多了,社会比较和谐了。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知道你是山东人,在孔子故乡曲阜读大学。和你手下的官员谈话,他们对你的评价是“儒雅”,那么你如何评价自己?你觉得在你这个位置上,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宋法棠:我觉得最重要的四个字,勤奋,诚信。先说勤奋,既然党给了你这个担子,你就要竭尽全力为党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没有服务好,就会感到寝食不安。二是诚信。一个领导干部,一个政府,说话要算数。要么不说,说了就要兑现。当然,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基本的东西。
《瞭望东方周刊》:有人说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诚信经济。我们就此谈谈东北人。东北人讲感情、义气,有人说是优点,感情和义气意味着诚信。也有人说这是缺点,感情和义气不能代表市场规律,容易吃亏。你怎么看东北人的这种个性特点?
宋法棠:诚信肯定是一个好的品质。重感情和讲义气也不错。但孔子说过,过犹不及。什么事情都要恰如其分。过了或者不到都不好。比如东北人讲义气,重感情,但你的承诺要慎重,哥俩好了什么事都可以拍胸脯,可到时候如果做不到就不好。我总的感觉,东北人好交往,心底都看得很清楚,但不那么细,少数人把这种豪爽任勇的性格发挥过了。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发脾气。我认为好的方面应该发扬,不足的地方要注意克服。
《瞭望东方周刊》:那你如何评价在这种亚文化下成长起来的东北官员呢?和其他地方的官员比有什么特点呢?
宋法棠:东北的官员总的来说,绝大多数是好的。尽管最近两年来,黑龙江出了一些案件,引起震动,但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好的。他们非常勤奋,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热情豪爽,过去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且创造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对困难是非常藐视的,“蓝天当被地当床”、“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那种豪迈的气魄和宽大的胸襟,那种创业的精神是很感人的。大庆生产的石油占全国陆上石油的46%,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这都是黑龙江的干部群众在黑土地上创造的。
黑龙江曾经有过很辉煌的时候,为国家贡献的粮食、林木和石油份额很大。现在遇到困难,干部待遇低,生活条件差,但是他们能负重工作,负重前行。从这一点来说,他们还是比较值得敬重的。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么多高级官员涉及腐败的动荡为什么会发生在黑龙江,原因到底在哪里?
宋法棠:近几年黑龙江省连续揭露出党员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主要是少数领导干部世界观出了问题,从组织上总结经验教训,一是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不够有力,要求不严,没有做到警钟长鸣。二是发现问题没有及时严肃处理,积累起来,“小洞不补,大洞尺五”。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就是人文环境,刚才说到黑龙江人比较重感情,有些人开始是人情往来,后来发展到权钱交易。所以我们在总结教训中,也提出提倡健康的礼尚文化。群众包括官员之间不是不要礼尚往来,而是要健康的礼尚往来。我们正在全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瞭望东方周刊》:黑龙江的官员有没有什么特别让你感动和着急的地方
宋法棠:黑龙江的官员最让我感动的是奉献精神,是相信党和人民群众的这种忠诚精神。特别是去年有些干部一方面在接受组织审查,一方面响应省委号召在奋力作,可以说负重工作,负重前行,不仅没有撂挑子,工作还做得挺好。这种相信组织忠于组织的表现非常令我感动。令我着急的问题,有两条。一是节奏慢。抢抓机遇抢不上来。二是工作粗。可能和性格有关系。工作标准不够高。
我接任省委书记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党风廉政和干部作风这“两风”建设。第一条就是解决用人问题。干部想进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通过什么渠道、怎么样来要求进步。我们明确提出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用肯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干部。第二个问题就是解决廉洁从政问题。第三,作风上要求真务实,讲求实效,雷厉风行。
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干部都扎扎实实做事了,我们才能发展,黑龙江才能有希望。事实证明,我们抓“两风”抓对了。现在大家都比着千。为什么出了“两案”后,黑龙江的形势还这么好啊,是因为我们的干部在做事,在实干。 《瞭望东方周刊》:能不能具体谈谈你喜欢提拔和鼓励什么样的干部?
宋法棠:前面谈到了提拔干部首先要端正用人导向。干部想进步要靠工作,不能靠运作。我在大会上说,你想进步,就要干出来,我鼓励和提拔干实事的干部。二是严格执行中央选拔任用干部条例。三是我们结合黑龙江的实际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包括酝酿、提名、考察、公选公示、竞争上岗及工作实绩考评等,我们建立了整套的考核机制。我们还在探索公开、公平选拔干部的新渠道,通过猎头公司招聘。我们委托国家人事部人才招聘公司招聘招商局副局长,计划招两人,结果报名 500多人,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管人员,在跨国公司工作的人员,连外交部也有人报名。大家对黑龙江还是有信心的。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特别感兴趣的是,你如何做到在消除官场的震荡中保持社会和人心的稳定,保证经济的发展?
宋法棠:过去两年虽然黑龙江发生了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但全省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形势空前的好,主要是因为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确定的“既要惩治腐败又要维护社会稳定,既要坚决打击少数严重腐败分子,又要争取教育挽救大多数”的原则。第二,我们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人民群众最希望的就是发展,在反腐败中也始终突出抓发展,就能人心凝聚,我们的事业就能前进。第三,正确把握政策,妥善处理犯错误的干部,做到既反腐败,又促发展,既处理了犯错误的干部,又能稳定人心。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这种官场震荡是否已经停止,黑龙江是不是已经走出了田凤山、韩桂芝、马德等案件的阴影?现在还有没有余震?
宋法棠:马德等案的揭露,首先是给黑龙江干部一个很好的教育,也是黑龙江党风廉政建设的转折点,从长远看,对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有好处。但是案件的揭露给黑龙江干部群众很大压力,对外的形象也蒙上阴影。经过这一段工作,应该说黑龙江的干部基本上已经走出了这种阴影,我说基本上,但在外面,影响还要有相当一段时间才能消除。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刚刚听说又有一位副省级干部被免职。这里面有什么内幕?外界传言还比较多。
宋法棠:他应该是韩案牵涉出来的,也是经济方面的问题。没有更深的内幕。
《瞭望东方周刊》:马德并不是你提拔的干部,但是马德案后你曾向全省表示道歉,你为什么要道这个歉?
宋法棠:马德2000年2月5日由市长改任书记,我2000年1月3日到黑龙江任省长,已是省委领导班子一员。所以我不是一点责任没有。我2003年3月底任职省委书记后,第一件事抓“两风”建设,重点解决用人问题,到马德原任职的绥化市去调研,听听大家讲如何防止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开了几个座谈会,其中两位在当地有影响的老同志提的意见很尖锐,说马德和王慎义都是省委派来的干部,这两个干部也是省委管理的,省委有什么责任,应该有个态度。我觉得他们说得有道理。用人失察和监督不到位省委是有责任的。我作为省委现任的主要领导人,我应该对干部的批评有个态度,所以就代表省委做了检讨。
《瞭望东方周刊》:这是否也算是开了省委书记公开道歉的风气之先?
宋法棠:媒体是这么说。实际上我是在内部干部会议上讲的,并没有打算让媒体报道,但是媒体觉得这是新闻。
《瞭望东方周刊》:你这样承担责任的效果如何?道歉对稳定局势和民心有没有作用?
宋法棠:我看效果是好的。首先,我道歉后,干部群众对省委提出的“两风”建设有了更多的认同。领导敢于承认错误,说明是要诚心改正错误,人们对省委的信任度高了,稳定了人心。其次,这次道歉后,没人再对这个问题提出批评了。党的实事求是作风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还是管用的。
《瞭望东方周刊》:不久前,中直机关派出94人到东北三省挂职锻炼或调任东北三省任职。其中,有26人到黑龙江工作。在此之前,中央也下派了一些副省级官员到黑龙江重要岗位任职。你对此怎么看待?目前这,26人的工作情况如何?
宋法棠:东北的建设发展和人才的聚集是分不开的。1945年,中央派了21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带领二万干部,十万官兵到东北,那是东北的第一次人才大聚集。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援建了26个项目,十几个在黑龙江,那时又调集全国人才到黑龙江。60年代,主震同志带领十几万名官兵开发北大荒。还有大庆会战。每次东北开发建设和大发展,都和人才聚集分不开。
这次中央决定派出一百名干部来东北,这是中央对东北振兴的关心和支持。这次来黑龙江工作的26名干部,是中央人才支持东北振兴的一部分战略。这是配合东北振兴的,不是外面有些人所说的东北的干部要大换血了,这和田韩案件无关。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他们的工作情况如何?
宋法棠:今年年初,中央向黑龙江省选派了6名同志担任正副省级领导职务,这6名同志是中央按照能力强,作风正,形象好的标准精心挑选的,他们原来都在中央国家机关重要岗位担任领导职务,这充分反映了中央对黑龙扛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支持。此后,中央又于今年3月份给黑龙江省选派了26名地厅级、县处级任挂职干部,从几个月的工作情况看,这批同志政治上比较强,工作勤奋,作风深入,进入角色较快,工作比较好。
《瞭望东方周刊》:有人说黑龙江人似乎比较“黑”——在东南沿海一些地区的社区就有过不许东北人租住房屋的规定。提起东北人,有些人的感觉是:“打架很厉害,敢动刀子,敢下死手。”你怎么看这种偏见?东北人如何为自己正名?
宋法棠:首先我得说明几点,我们黑龙江在北京干保安的比较多,不是因为黑龙江人能打打杀杀,而是因为黑龙江人个头比较高,形象比较好。还有前几年做保安的干得不错,所以,黑龙江在北京的“保安”牌打得比较响,好些受奖励的多是黑龙江人,包括社区的、企业的、饭店的保安。
对于劳务输出,我们是有组织地派出去,就是说这边的政府给你选、培训,那边也有组织,加强联系、管理和考核。你刚才说的广东等地曾发生过不出租房子给东北人,后来我知道他们道歉了。这是一种地域歧视,这是不对的。
另外回过头来说,东北人确实也有他的缺点。东北人侠义、坦诚、直率、敢爱敢恨、喜形于表,这确实是东北人的特点。但少数人把这个发挥过了头,就成了缺点。而且黑龙江地域偏远,真正到这里的人比较少,都是通过人言相传、媒体报道了解的。少数的、影响大的事就传得比较广泛,有时形成一种偏见,说东北人好打架,好动粗。
最近几年,我们一直抓环境建设。我们从2001年开始在全省开展新世纪黑龙江人的大讨论。专家,学者,群众,干部,大家都来讨论新世纪黑龙江人到底应该是什么形象。黑龙江人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怎样发挥优点、克服缺点。讨论本身就是教育。经过这个讨论、教育,经过我们抓投资环境的建设,现在好多了。
最近哈尔滨举办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15万人齐聚哈尔滨,上上下下反响都非常好。前几天我们到绥化走了几个县,许多到当地投资的企业也一致赞赏。
我想,随着黑龙江人素质的不断提高,黑龙江人的形象将会越来越好。随着黑龙江对外交往的扩大和深入,黑龙江人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所接受、所喜欢。
《瞭望东方周刊》:有人说,在东北,正当的游戏规则常被感性取代。理性关系丧失的结果,使东北人有门不走专跳窗户。明明通过正常途径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但在东北你要找人,要找关系,不找就心里没底。这种风气导致了对权力的崇拜,也成为滋生腐败分子的土壤。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宋法棠:相当一部分来东北办事的人确实是有这些想法和做法,我说这是不正确的,也是很危险的。诚然,黑龙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时间最长、程度最深,市场机制发育相对滞后,因此权力崇拜和腐败现象是有的。黑龙江的礼尚文化中也有不健康的成分,把人情往来、人际关系看得过重,对法律、规则重视不够。应该说这多是过去的情况,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2003年“两风”建设以后,尤其是田、韩案件揭露以后,我们大张旗鼓地开展了警示教育,廉洁从政,高效服务,依法办事,努力加快发展已蔚然成风。我们还将继续抓“两风”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情况将会变得更好。
《瞭望东方周刊》:那你怎么看振兴东北先振兴东北人的说法?你觉得东北人的改变对振兴东北有多大的作用?
宋法棠:非常关键。“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为政之要,贵在用人。振兴东北,关键在用人。用人根本在于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这也是温家宝总理对振兴东北提出的基本要求。
《瞭望东方周刊》:你到黑龙江后做了很多实事,我们也了解到你最近又有了一个大手笔的规划——哈大齐工业走廊。你的部下都说你工作节奏非常快,精神很饱满,你每天这么忙,怎么还能保持这么好的工作精力呢?
宋法棠:每一个人都有潜力,关键看你发挥的程度,看能不能激发潜力和活力。你心里有一个奋斗目标,想尽快达到这个目标,你就有干劲。所以人的生活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精神面貌是非常重要的。越是无所事事,就越是萎靡不振。
我想,既然中央把我派到黑龙江来,就要把黑龙江的工作做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很有发展潜力的省,也是有很多困难的省。我经常和沿海、和发达省份比,一比,就比出差距来,就要努力缩小这个差距。老是感到很多工作做不完,感觉潜力没有发挥出来。有时候,我身边的工作人员、我爱人都说我,你不要这么拼命了。但心中想着黑龙江如何加快发展,如何使群众尽快富裕,所以觉得有做不完的工作。
当然,保持好的精力还要有好的身体,注意身体的调节。我平常也有一些体育活动。我的爱好比较广泛。什么都会一点,什么都不太精。打打乒乓球、篮球、羽毛球。另外散步、跑步,目的是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瞭望东方周刊》:我们还是想对你多一些了解。我们听到很多官员对你的印象,说工作是你的第一爱好,是不是这样呢?
宋法棠:是这样的。我脑子里整天想的首先是工作,看材料、找人谈话,一坐就是半天,要么就出去调研。原来我比较爱看书,但现在看书的时间很少了。有的时候也陪一陪家人,就是看电视、看新闻的时候,和家人谈话的时候就很少了。
《瞭望东方周刊》:那你夫人会不会对你有意见呢?
宋法棠:有意见,但他们也理解。他们知道,在黑龙江这样一个比较困难的省,担当主要领导不容易。他们听到大家对我的反响还比较好,他们也很高兴,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瞭望东方周刊》:听说你的家庭非常和睦,你也谈到家人比较理解你,是他们主动理解呢,还是你有一些办法让他们理解?你的秘诀是什么?
宋法棠:就是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他们尊重我,我也很尊重他们。他们主动照顾我,我有点时间也照顾照顾他们,你比如说做家务活,有时我看到了哪个地方没做到的,我也动动手。我拖过地,打扫过卫生,都做过。有时候他们发点牢骚,有两句埋怨话,我都不吭声的。过后再给他们做点解释。
《瞭望东方周刊》:黑龙江曾经发生过影响很大的宝马撞人案,这主要是通过网络传播和产生影响的。你平时上网吗?
宋法棠:我上网不太多。有时我需要上去看看新闻,看看网上怎么说。网络时代,网上信息量太大,看不过来。我办公室能上网,网上的东西应该重视。我了解新闻的渠道比较多。电视新闻,我每天必看:广播我每天必听,报纸也天天看。但网络我只是浏览一下,报纸电视上有的新闻就过了,没有的我看一下,作为信息来源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