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技教育的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snow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形势下的学校科技教育需要哪些环境支持,应该如何利用与开发各种资源?2003年,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科学与技术教育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研究”的实验学校之一,我校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研究性学习、科技活动为平台,使学校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更加科学、规范。
  
  一、科技教育的环境建设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为科技教育提供硬件支持
  2003年,学校先后投资3000万元,建成9160平方米的实验楼。我们对实验楼的功能进行了精心设计,共设有10个物理实验室、10个化学实验室、11个生物实验室、3个科技创新工作室、1个生命科学基础实验室、1个环境科学实验室、1个数学实验室和一个一流的天文台。图书馆专门设置了科技图书阅读区、科技图书书架、电子阅览室,供学生学习阅览。
  
  2、坚持学生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
  科技求“真”,人文求“善”、“美”。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们力求实现学生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学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富有特色的校园科技活动,为提高科技教育水平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保证课程开设与课时安排
  学校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设置了科学、科学史话、劳动技术三门必修课,开发了大量的选修课程。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设科学史话、劳动技术课必修课程,每周每科1课时;在中学六年一贯制初一、初二学段开设科学必修课,每周4课时,取代初一和初二所开设的物理、生物、地理等课程。在初中部各年级开设综合活动课,每学期两天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4、设置专职科学教师,加强师资培训
  
  科学课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课程难度降低,但对教师来说,要求其知识面更宽、综合素质更高,因此必须选择学历高、年富力强、奉献精神强的教师担任科学课教师。学校为科学课配备了5名专职教师,他们中有物理特级教师、生物高级教师,地理、物理、生物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课程整合能力。一是定期召开科学教师座谈会,了解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二是组织教师与科学家直接对话,力求得到科学家的专业指导和理论帮助;三是加强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初高中教师的跨学科集体大备课,四是落实师带徒的制度,师傅和徒弟一起备课,一起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
  
  二、从课程和活动入手开发科技教育资源
  
  1、积极开发系列校本课程,建设科技教育课程体系
  教材的选择和开发应有机结合。我们在使用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需求、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等,合理开发校本教材。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已开发出13类118门科技教育课程,并编印出相应的科技教育系列校本教材,避免了科技教育的随意性,规范了科技教育的内容,初步建立了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
  (1)积极开发科学和科学史话必修课程
  从2001年秋开始,我们抓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利契机,在“文科重心下移、理科重心适度上移”的课程设置理念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兴趣为目标,以在初中阶段给学生建立广阔的知识背景为原则,率先在初中12个六年一贯制实验班,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和自然地理几门学科的内容,开发科学课程,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论难度和对学科体系的严格追求,避免科学课数学化,加强观察、采集、实验、动手操作和实践的环节,注重阅读、思考、探求、分析和直接发现。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使课程更加符合初一、初二孩子发展的特点,并为初三正式开设物理、化学课打下了基础,避免了学生因过早接触物理、生物、地理、化学单科知识而可能产生的学习困难。
  2005年,为了使教师更好地把握科学课程的学科特点,我们克服师资和教材的困难,又将科学史话课程以必修课的形式写进课表,使学生对于几千年来科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伟大科学家的成长足迹、科学研究的艰苦探索历程、科学造福人类的伟大功绩等有更深的理解。科学史话课程的开发成为我校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不断整合的一个成功的探索案例。
  (2)开发劳动技术校本必修课程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在科技实验楼中专门设置了3个科技创新工作室,为劳动技术课程的开设准备了足够的实践场所。学校组织教师开发了“日用机械拆装改系列”(内容包括小闹钟拆装改技术、冲水水箱拆装改技术、自行车拆装改技术、打气筒拆装改技术等)、“木工”、“金工”、“无线电技术”、“金属丝盘绕技术”等富有我校特色的科学技术教育课程。我们将劳动技术校本课程设置为必修课。
  (3)开发科技校本选修课程
  十一学校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选择,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的服务。只要提出学习某一新课程的学生数超过10人,学校就想办法开设此门课程。几年来,我校已开发出三大类60门科学校本课程,一是兴趣类,二是活动类,三是竞赛类。这些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内容涉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军事科学等,涵盖科学前沿与高新技术、实用技术、科学技术史等内容。
  
  2、创新科技教育课程实施方式,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
  (1)科学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
  我们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利用学校环境资源,结合综合活动课,让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活动课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既有个人单独完成的动植物标本制作和综合活动实践报告。也有小组合作解答的天文知识竞赛,以及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制作的综合活动课汇报展板等。
  我们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和活动内容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将评价过程变为学生展示才能和学习成果的舞台,实现了由选择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的转变。
  (2)科技教育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相结合
  学校每年的“一月一节”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每年上半年的科技活动节声势浩大,内容丰富下半年的“爱科学月”学生广泛参与,每人完成“六个一”:读一本科学书籍,讲一个科学故事,听一场专家的科技报告,写一篇科技小论文,参观一次科技展览,参加一次科技实践活动。
  (3)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科技教育活动
  我们将北京市特别是海淀区高校云集、科研院所众多、高新科技园区林立的优势,转化为学校进行科技教育的丰富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同北京天文馆、北京植物园、北京动物园、北京科技馆、自然博物馆以及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加强联系,抓好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入社会参加科技普及活动。
  (4)常年聘请科学家进校举办专题科技讲座
  我校聘请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几十个单位的60名专家,作为我校的科学教育专家、导师和校外科技辅导员,聘请了多位科学家来校做学术报告、进行学习指导。这种以科学家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载体的课程资源,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巨大的教育价值。
  
  三、对学校开展科技教育问题的思考
  
  1、科技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相对薄弱
  科技教育的实施需要复合型的教育人才,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多是接受单一学科教育成长起来的。如何培养复合型教师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科技教师的培训和评价制度尚需健全
  目前科技教师仍主要依靠校内的培训,一所普通中小学是很难独自完成这个任务的。同时,没有制度化的进修和定期的集体研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参与科技探索的积极性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3、科技教育的重心应转向课程研发
  中小学校的科技教育研究应从科技活动向科技教育课程的研发层面提升。我校在科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始终没有一本可以参考的、综合程度较高的教材,有些教材的“拼盘”痕迹太重。
  
  4、科技教育资源有待整合
  适合开展活动并符合中小学生兴趣特点、“价廉物美”的科技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地区教育资源需要系统整合,这是一所学校和教师难以独立完成的。
  
  编辑:孙金鑫
其他文献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宣武区回民小学是位于北京回民聚居区宣武区牛街地区的一所民族小学。独特的社区文化氛围、特殊的生源结构,使北京宣武区回民小学拥有了得天独厚的民族教育资源。校长米君兰自1997 年上任后,在引领学校向着“创建首都民族教育的品牌窗口校、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民族校、牵手国际教育不断开放的现代化学校”等目标努力奋进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人和思想为管理核心,以个性培养为
摘要:湖北洪湖市螺山镇推进教师绩效工资工作的具体做法为:分层负责,上下联动:扣住重点,揉捏难点:过程评定,终极分配。  关键词:教师绩效工资:30%奖励性绩效工资;“绩”“效”本义:工资杠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0)01-0015-02    2006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教师的工资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绩效工资的来源和分配成为教师最敏感的问题
近代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也是公认的移民城市。从全国各地涌向上海的“打工者”面临着子女教育难以解决的问题。当时,公立学校为数甚少,私立学校收费昂贵,广大普通的“打工者”没有能力负担子弟的教育费用。但各个移民群体都有按籍贯自发设立的民间社会组织——会馆或同乡会。这些同乡组织为移民子弟兴办学校、普及教育,满足了移民子弟入学的需求,为上海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解读移民子弟学校的办学特色对我们解
2008年11月,在随北京名校长工作室赴美考察学习期间,美国基础教育给我触动最大的是他们的中小学学科教学。通过在5所学校的观察与讨论,我感到美国的学科教学既没有因为有课程标准和考试的重压而变得高度紧张、死气沉沉,也不像已往人们想象中那样轻松自在、混乱无序。课堂呈现出来的是兴趣、自主、合作、探究、思辨、创造的学习特质,是学生在行为上的文明儒雅、在思维上的活跃深刻。所见所闻引发所思,我认为,美国中小学
李老伯常年患有胃溃疡,一直因腹痛、烧心、恶心等症状,导致寝食难安、神经衰弱,长期存在失眠现象。除了疾病的痛苦,失眠也严重影响了李老伯的生活质量。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陈玉辉副主任医师指出,躯体疾病常常导致睡眠障碍,临床上称之为器质性失眠,各个系统的疾病均有可能引起睡眠障碍。事实上,人们如果出现疼痛、呼吸困难、哮喘、频繁咳嗽、心悸、腓肠肌痉挛等,正常的睡眠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阅读是一种心理体验,能暂时消除个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使阅读者和作品内涵融合共鸣,成为阅读者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良药。阅读疗法是将阅读作为保健、养生以及辅助治疗疾病的手段,使阅读者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学习、讨论和领悟,养护或恢复身心健康。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大多数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能够较好地从图书中习得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元素。实践证明,阅读治疗有利于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我校建于1996年,是一所集中小幼为一体的整体改革实验学校。建校以来,在北京市特级教师王能智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狠抓以校为本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培训体系,特别注意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设计、实施不同的培训策略。实践证明,分层施训能够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校本培训从粗放走向精致。  我们认为,可以将教师成长大致划分为3个时期:憧憬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 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由于经济持续繁荣,成为我国最大的进城务工人员流入地之一。目前,“长三角”地区流动人口已达3000 万,每年约有100 多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随父母进入“长三角”地区的各个城市。沪、苏、浙三省市纷纷采取相关措施,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他们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的“同城待遇”。    一、“长三角”地区保障农民工子
信任是师生之间实现心灵无障碍沟通的前提,是师生间情感相互融合的黏合剂,更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催化剂。那么,在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发生嬗变的今天,当现代人日益步入信任危机的沼泽时,作为教师的我们是否也会失去信任的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是否存在着理论的优美与现实的混沌?    案例一:门窗外偷窥的眼睛    一天,我在公共汽车上听到几位中学生的一段对话。“我最烦咱们班主任了,口口声声说信任咱们,可总是从教室后窗
校史内含丰富的育人资源,学校管理者要善用校史,对学生进行教育。  ⑴利用校史资源,让学生受到“六会”教育。校史浓缩了学校各方面工作成就的精华,学校管理者要善于利用重要而生动的史料(如学校重大改革决策的实施情况,有杰出贡献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典型事迹,历届学生在校时为学校赢得的荣誉,学生走向社会后对社会做出的突出贡献等),激发学生的爱校之情,帮助学生找准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