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篇
有营养的美味才是“真美味”
常言道:“病从口入”,中国人的重盐、重糖、重油、重辛辣的饮食偏好成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重要诱因,而在节日期间,这长期形成的“恶习”更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才能过一个营养和健康兼顾的节日呢?
把好入口第一关
过年采购年货,是每一个家庭都要在年前做的。张国玉介绍说,年货关系到整个节日的营养调配,很有技术含量。但很多家庭都是在节前一次性准备好整个节日的食材,这就带来很多隐患。
首先,对于果蔬。果蔬从采摘的那一刻起,水果和蔬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就开始减少了。也就是说,你采购回来的蔬菜存储时间越久,它们所含的营养就越少。同时蔬菜中含有硝酸盐,储藏了一段时间后,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硝酸盐就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它在人体内与蛋白质类物质结合,可生成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蔬菜产生的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与蔬菜存储的时间及温度成正比,但在冰箱内储存也不应超过3天。
其次,对于冷鲜。应尽量到大商场、大超市或信誉好的连锁店购买。这类企业一般都从正规渠道采购产品,有较严格的进货验收制度和销售记录,食品质量安全可信度较高。购买速冻食品,首先要查看商品的保存条件,速冻食品的保存条件在零下8度。对包装袋内有较多冰块的,有可能是多次解冻后再次冷冻的,尽量不要购买。
最后,选购各种卤制品、糖果、蜜饯、凉菜、糕点,应首选有防尘或隔离设施的食品,不选或慎选裸露的食品。要查看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于超过保质期或是接近保质期的一定不要购买。
健康在于巧搭配
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60多种营养素,很多都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品中摄入来满足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张国玉表示,说到营养,均衡才是首位,而均衡的营养需要用心的搭配。
1、碱搭酸 健康人体必须保持微碱性状态,以PH值在7.3左右为宜。如果人体血液呈酸性,血黏度和胆固醇都比较高,人就容易疲劳,同时人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荤菜几乎都是酸性食品(奶类、血品例外),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因此,节日为保证人体酸碱平衡,就要有碱性食物来搭配着吃。含碱量最高的要数海带,其次是青菜、莴笋、生菜、芹菜、香菇、胡萝卜、萝卜等等。
2、钾排钠 我国居民的食盐摄入量原本就偏高,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量的2倍以上。节日期间副食吃多了,食盐的摄入量就更多,然后血液中的钠含量就会更高,这不利于人体保持正常的血压。而钾是钠的克星,它能排出人体内多余的钠。含钾较丰富的蔬菜有紫菜、海带、香菇、芦笋、豌豆苗、莴笋、芹菜等等。
3、“多渣”掺“少渣” 荤菜不含膳食纤维,而畜禽水产等也都是精细的“少渣食品”,吃多了会造成便秘,粪便等毒废物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会增加肠黏膜对毒素的吸收,这样就容易诱发结肠癌。而粗纤维食物则属于“多渣食品”,多吃这类食物能消除“少渣食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主要有小米、玉米、麦片、花生、水果、卷心菜、萝卜等等。
少用油炸多用炖
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很多家庭都是使出浑身解数,煎炸烹炒。但春节期间饮食一般已经荤菜较多了,所以要选择科学的烹调方法控制热量摄入,少用油炸、油煎、红烧或炖。多用水煮、凉拌、烤或清蒸,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热量的摄取,而且还可以减少食物的油腻感和重口味。张国玉解释说,这是因为在炸时,一定会加入油,而每1克的油会产生9卡的热量。若是炸了之后又红烧,因为加了糖,每1克的糖则又产生4卡的热量。
同时,张国玉还提倡原汁原味、清淡爽口,少调料。他解释说,自己熬的靓汤,鲜味和营养是各种人工调味料所不能取代的。鸡骨头熬汤可浓可淡,色清味鲜,最适合于做菜。对于节日餐桌而言,最应该注意的就是营养过剩,而油、糖、米酒、淀粉类因含热量较高,应有所控制。1克油脂会产生9卡的热量,1克的糖则是4卡,20克的淀粉会产生约70卡热量。一般来说,营养师在估算食物热量时,对于酱油、盐、味精、醋、葱、姜、蒜等不会考虑,但过多的调料,尤其是超市买来的成品“速成”调料,不但会抢夺食物本身美味,更可能因为成分不清“分化”食物营养。
菜肴贪多不代表丰盛
年节宴请或家庭聚餐,总觉得桌子不摆满就显得不够热情,不能尽兴,于是,一桌丰盛的饭菜,最后总还有很多菜没吃完,于是很多家庭冰箱里都塞满了剩菜剩饭。张国玉指出,改善这种现象,首先尽量要做到饭菜求精不求多,其次要科学“吃掉”这些残余营养。
节日餐桌上一定要懂得“取舍”,不管是在外面餐馆还是自家餐桌,如各种蔬菜、冷菜、色拉等要“大方的”弃之不用,因为这些菜肴除了维生素容易大量流失外,蔬菜中的硝酸盐反复加热后,会生成含量较高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冷菜、色拉在制作过程中没有经过加热,容易沾上细菌,即使有剩余,也不适合保留再次食用。
荤素搭配的菜肴,及鸡鸭鱼肉类的荤菜可以保留,但保留时间也不一样。荤素搭配的菜最好在一两顿内吃完,鸡鸭鱼肉类的荤菜可以多放两天,但要注意在装进冰箱前先按顿分装进不同的盒子里,并放在冰箱冷藏室的最里面。这样每顿要吃之前只需拿出一小盒来进行高温加热,避免了重复加热。
此外,储存食物最好要加盖保鲜膜。实验结果显示,加盖保鲜膜确实能起到保护蔬菜中维生素C的作用,但热菜加盖保鲜膜不仅不能保护维生素C,反而会增加维生素C的损失,所以必须要等到蔬菜完全冷却后,再盖保鲜膜。
【Tips】
冰箱不是保鲜“万能箱”
第一:冰箱里的食物是有保质期的,一般来说,冰箱里的食物最好不要放置超过四天。超过四天,食物的营养和品质都会有所损坏。
第二:在冰箱里存放食物时要遵循“生下热上”原则,即在冰箱里,生的食物要放在熟食的下方,这样熟食就不会被生食的汁水所污染。此外,热的食物应该冷却后再放入冰箱,否则会导致冰箱的温度上升,令其他食物处于危险温度之下,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第三:食品解冻时切忌在室温下自然解冻,正确的解冻方法可以是冷水解冻、低温解冻、微波解冻或者烹调解冻,这是由于在低温的环境下细菌的生长速度受到抑制,但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室温环境下,致病细菌就会快速生长从而给人体健康带来隐患。
主食篇
“民以食为天”莫跑偏
节日里餐桌上的菜肴丰盛,每样吃几口就饱了,往往再也吃不下主食。李春祥介绍说,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其实这个“食”主要指的还是主食。现在很多人认为吃主食会让人发胖,这其实是个误区。主食吃得好不好、对不对,不仅仅是膳食平衡的问题,还关系着对其它菜肴的吸收。因此,节日主食的摄取就很有讲究了。
?茺简单化
所谓主食,主要是指粮食,包括米、面、杂粮、豆类、薯类等。然而在节日里,人们常常把主食范围扩大了,将饭后的点心如春卷、奶黄包、蛋黄酥、奶油蛋糕、烧卖、油条等都被当成了主食对待。事实上,这类食物脂肪、热量等含量较高,多吃对健康无益。节日饮食中,菜肴已经非常丰盛,蛋白质不会缺乏,质量也不差,此时最需要的是以淀粉为主的米、面食品,而非各种制作精细、营养丰富的点心。此外,节日期间人们还喜欢吃各种各样的零食,一些人甚至将零食当成了主食,无疑是本末倒置。
?茺定量化
主食摄入量不足,副食特别是荤菜吃得太多,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也相应增多,容易引起肥胖及并发症。因此,应避免无限量地吃菜,将一部分胃口留给主食,健康成人每天吃的主食至少要在300克以上。很多人习惯用蔬菜或水果代替主食,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水果和蔬菜主要是提供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其糖类含量并不高,起不到主食的供能作用。
?茺杂粮化
讲营养就一定要提到粗粮。稻米在碾白加工过程中,米糠被全部丢弃,反复碾轧后,就只剩下淀粉及少量的蛋白质。米糠包括果皮、种皮、糊粉层、米胚芽等,包含了稻米64%的营养素。白面是人们获得维生素B1、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最方便、最重要的来源,如果因为精加工而损失了营养素,则需要通过其他食物来补偿。燕麦、大麦、荞麦、粟米、玉米、高粱米等杂粮中,都含有白米、白面中所缺乏的营养素,并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对节日里的饮食能起到很好的补充和调剂作用。
提到过年的主食,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饺子。李春祥介绍说,饺子作为一种既有粮食,也有肉类和蔬菜的食物,营养素比较全面。孩子不爱吃的胡萝卜,老人容易塞牙的各种青菜,都可以巧妙地用馅藏起来,不知不觉地让人吃下去。同时一种馅中可以加入多种原料,轻松实现了多种食物原料的搭配,更有益于营养平衡。如何配制饺子馅才能既营养又美味,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少放肥肉多放蔬菜
按照膳食酸碱平衡的原则,“酸性”的肉蛋类和精白面粉,应当与“碱性”的蔬菜原料相平衡,最好一份肉类搭配三份未挤汁的蔬菜原料,而且馅料所用肉类为九分瘦肉,不要再添加动物油和植物油,提高蔬菜用量,才能降低饱和脂肪和热量的摄入,达到真正的营养平衡。
2、菌类、藻类做馅较好
肉类馅料尽量多搭配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蔬菜,同时再加一些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如香菇、木耳、银耳及各种蘑菇、海带、裙带菜等藻类。它们可改善口感,帮助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吸收量,控制食用肉馅后血脂的上升。竹笋、干菜等也有吸附脂肪的作用。各种豆制品和鱼类也可以入馅,代替一部分肉类,有利于降低脂肪含量。吃饺子时还可搭配各种清爽的凉拌蔬菜。
3、素馅饺子健康营养
相比之下,蛋类和蔬菜为主要原料的素馅较为健康,其中油脂来自于植物油,蔬菜的比例也比较大。由于蛋类含磷较多,这类馅料应当配合富含钙、钾和镁的绿叶蔬菜,以及虾皮、海藻等原料,以促进酸碱平衡。而粉丝之类纯淀粉材料营养价值低,不应作为馅料的主要原料。
4、烹调方法
一般蔬菜较多、肉类很少的饺子水分含量高,容易“散”,煮食则营养素损失大,口感也差些,可以考虑水煎、蒸等方法,而肉类较多的带馅食品适合用来煮食。尽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调方法,避免额外增加脂肪摄入。
【大师推荐】:
玉米秋叶包
?茺主料:玉米面、白面
?茺配料:酵母、泡打粉、茼蒿、鸡蛋
?茺制作方法:
1、 将玉米面、白面混合均匀,加酵母、泡打粉搅拌调制成酵面团。
2、 把茼蒿择洗干净,切成末,加入鸡蛋拌成馅。
3、 待面团发酵好,下剂,包入馅,捏成秋叶状,蒸20分钟即成。
荤菜篇
蜻蜓点水 细嚼慢咽
快乐的假期,丰盛的宴席,很多家庭顿顿大鱼大肉,很容易造成胃黏膜损伤,引发胃炎、溃疡病等。尤其是边吃边谈,暴食暴饮,有人因此而发生急性胃肠炎、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同时,丰盛宴席上的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食物,还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
李春祥表示,节日很多人往往吃得较为肥腻,餐桌上不但有肥肉,还有不少动物内脏,而在烹饪方式上,多集中在煎和炸。本来新年和春节期间身体就处于过冬状态,胃口大但新陈代谢较慢,此时若不停地吃大鱼大肉,体内积聚太多脂肪,短时间内会难以消化。
但对于节日餐桌,没有“荤腥”似乎也不现实。因此,李春祥建议,家庭聚餐时,要“蜻蜓点水”式地进食,每样菜只夹一口,并且要细嚼慢咽,一来能吸收多种营养,二来细嚼可减少胃部的压力,三来吃的时间也可以比较长,不会让长辈感觉招待不周。
同时,在荤菜的选择方面,也可以多做点文章。以海鲜为例,很多人特别喜欢河鲜海鲜类产品,总觉得只有吃这些才显得宴席足够高档。还有人认为海鲜多吃没事,“不长肉”。其实,这都是营养误区。每餐的水产品应控制在1至3个菜的水平,食用量也要适当控制,每餐不超过200克为好。因为水产品尽管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却也富集重金属,过多食用不仅会加重身体的解毒负担,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中毒。 对于荤菜的烹调方法,李春祥建议以清蒸、白灼、清炖做法为主,口味要有咸有淡,有酸有辣,才不至于令味蕾过分疲惫。浓味烹调往往会遮盖食物原料的不新鲜气味和较为低劣的质感,满桌菜肴有两三个浓味菜肴过瘾即可,再配一两个酸辣或酸鲜菜,用来提神醒胃。这样,有突出、有呼应、有回味,口味丰富,也不至于过分油腻。
此外还有冷菜,不建议选择酱牛肉、皮冻等,这会使冷菜失去了调剂营养平衡的作用,加剧了蛋白质过剩。
素食篇
注意食物多样化
与荤菜相对应,素食风潮在世界范围内也越刮越盛。相信在这个大年,一定有些家庭依然坚持素食风行。那么素食怎样吃才能既烘托节日的喜庆气氛,又能兼顾营养平衡呢?
李春祥介绍,从长远健康出发,我们还是比较提倡素食的。素食能提供均衡的营养,纠正过度肉食对身体的危害,给人类带来健康。现代营养学的研究表明,从素食的营养角度看,素食是可以满足人体需要的,但想通过素食来做到营养的均衡并非易事,其中有许多难点和问题。
素食有两种,一种是吃鸡蛋牛奶的蛋奶素食,另一种完全不吃动物来源食物的纯素。一般来说,蛋奶素的人比较容易保持营养素平衡,蛋白质缺乏不明显,只是铁吸收率偏低。要获得充足的铁元素,一是要经常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如青椒、菜花、绿叶蔬菜、番茄等,让膳食当中的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二是烹调时注意用铁锅,多用醋和柠檬来调味,帮助铁的溶解和吸收;三是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枣、柑橘等。
另外,素食也有健康不健康之分。很多营养差的食品,比如白糖、薯片、膨化食品、方便面、油条、甜饮料、果脯蜜饯、人造奶油,都可以称为“素食”,但它们不利健康。李春祥建议,在节日期间应当选择那些平日食用较少的高档素食,如菌类、高档新鲜蔬菜、保健坚果,以及藻类、薯类等具有健康价值的蔬菜。这些素食既能促进健康,还能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李春祥表示,节日餐桌要考虑到全家人的饮食需要,因此建议蔬菜、豆制品之类的素菜可以与肉配制。蔬菜品种丰富,色泽多样,只要做好了,丝毫不会令节日餐桌逊色。需要提醒的是,蔬菜沙拉确实是增加植物性食物摄入的好方法,但是沙拉酱中的脂肪比例很高,不妨选择油醋汁、麻酱等作为作料,做成大拌菜。
Tips:素食要诀
一:粗细粮要搭配,粗粮的比例保持在50%左右,过多摄入不必要,因为粗粮中的营养素较难消化和吸收。
二:豆子、坚果、山珍、菌藻类食物和蜂产品每天都应摄入。
三:尽量不要放弃奶、蛋制品。
四:发酵食品含有维生素B12,平时应该多吃一点。
五:摄取适量而多样的植物油,日常生活中常常变换食用油品种,红花油、橄榄油、粟米油等等交替使用,每日摄入量为30~50克。
【大师推荐】:
一品酿青瓜
?茺主料:青瓜450克
?茺配料:虾肉50克 蟹黄50克
?茺调料:味素5克 盐5克 鸡蛋清50克 鲜汤50克
?茺制作方法:
1、先把青瓜切成片去瓤备用。
2、再将虾肉剁成陷加调料拌好,和蟹黄一起酿在青瓜上蒸3-5分钟,装入盘中即可。
零食篇
高糖高盐高脂藏隐患
节日走亲访友,休闲零食必不可少,尤其是儿童,平时家长不让吃的薯片、牛肉干、糖果、瓜子等,都“开戒”了。李春祥表示,其实这些小零食才是高糖高盐高脂的最大隐患。
?茺高糖:以蜜饯为代表,如果脯、山楂片、果丹皮等。它们的主要原料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为便于储存运输,也为食用方便,加工成蜜饯类食品,方便的同时,也使原有营养价值降低。节日期间本来饮食就偏油腻,能量已经过多,再多吃高糖食品,膳食更加失衡,人也容易疲劳,甚至导致抵抗力低下,诱发疾病。
?茺高盐:以牛肉干、烤鱼片、鱿鱼丝等为代表。这些原料都是优质蛋白和矿物质含量很高的动物性食物,是钙、铁、锌、硒、碘等人体必需营养素的良好来源,但它们的共同点是盐的含量较高。高盐饮食是诱发高血压的首席元凶,节日里生活规律难免打乱,如果此时摄入食盐过多,对血压无疑是推波助澜,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就更是雪上加霜。
?茺高脂:以坚果为代表,比如花生、瓜子、杏仁等。它们都是植物性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良好来源,但要注意控制在每天一小把(去壳后,约半两)。如果多吃了,就要减少烹调油的用量。如果能够用烤香或炒香的坚果来拌凉菜,不用或少用烹调油,倒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李春祥总结道,即便在欢快的节庆期间,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认识,零食就是零食,它们的角色就是生活的点缀,使膳食更加丰富多彩,生活更加充满乐趣。但不能多吃,零食吃多了,势必挤占正餐的位置,或者使全天的整体进食严重超量,造成营养失衡。那样的话,我们的生活也将被打乱,最终付出失去健康的代价。
酒水篇
“水饱”扰餐又伤人
无酒不成席,节日家宴自然也不会缺了酒的“润色”,而对于很多女性、儿童、老人来说,饮料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酒水的选择,也是有很多学问的。
李春祥说,餐前饮料应以新鲜的果汁、菜汁为主,但果汁也要限量,肥胖者、高甘油三脂、高血糖的人不宜多喝。碳酸饮料最好别喝,酸奶可以喝,但也要控制量。糖尿病、脂肪肝、痛风病人、高尿酸血症最好以茶代酒,也可以菜汁代替,苏打水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高尿酸血症者可以此代替酒类。市面上卖的饮料大多含糖5-10g/100ml 不等,长期喝甜饮料容易诱发胰岛素抵抗等等,应该少喝。
对于酒类的选择,葡萄酒可以帮助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所以说在一定量的前提下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都是不错的酒品选择。这里说的“一定量”是指,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1斤半),葡萄酒250毫升(半斤),38度白酒75克;成年女性一天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9两),葡萄酒150毫升(3两),38度白酒50克。
此外,对于功能饮料的选择,尤其是一些号称“解酒”的功能饮料,购买前一定要先看清说明,一定要看清标签上的配方组成和适合人群。而且,虽然功能饮料能提供比较多的营养素,但并不全面,更不能代替饮用水。
【Tips】 饮酒原则
不要空腹饮酒。饮酒前可以适当进食一些高蛋白饮品如牛奶、酸奶等,或者喝一些葛根粉茶,蛋白质可以与酒精中和,减轻其对身体的损害。
饮酒不宜过快,饮酒中间可适量喝水,水可以稀释血液中的酒精。可以多吃绿叶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能保护肝脏。
要控制量,小酌怡情,但醉酒伤身,更会因情绪失控而导致发生其他伤害。
有营养的美味才是“真美味”
常言道:“病从口入”,中国人的重盐、重糖、重油、重辛辣的饮食偏好成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重要诱因,而在节日期间,这长期形成的“恶习”更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才能过一个营养和健康兼顾的节日呢?
把好入口第一关
过年采购年货,是每一个家庭都要在年前做的。张国玉介绍说,年货关系到整个节日的营养调配,很有技术含量。但很多家庭都是在节前一次性准备好整个节日的食材,这就带来很多隐患。
首先,对于果蔬。果蔬从采摘的那一刻起,水果和蔬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就开始减少了。也就是说,你采购回来的蔬菜存储时间越久,它们所含的营养就越少。同时蔬菜中含有硝酸盐,储藏了一段时间后,由于酶和细菌的作用,硝酸盐就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毒物质,它在人体内与蛋白质类物质结合,可生成致癌性的亚硝胺类物质。蔬菜产生的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与蔬菜存储的时间及温度成正比,但在冰箱内储存也不应超过3天。
其次,对于冷鲜。应尽量到大商场、大超市或信誉好的连锁店购买。这类企业一般都从正规渠道采购产品,有较严格的进货验收制度和销售记录,食品质量安全可信度较高。购买速冻食品,首先要查看商品的保存条件,速冻食品的保存条件在零下8度。对包装袋内有较多冰块的,有可能是多次解冻后再次冷冻的,尽量不要购买。
最后,选购各种卤制品、糖果、蜜饯、凉菜、糕点,应首选有防尘或隔离设施的食品,不选或慎选裸露的食品。要查看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对于超过保质期或是接近保质期的一定不要购买。
健康在于巧搭配
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60多种营养素,很多都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品中摄入来满足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张国玉表示,说到营养,均衡才是首位,而均衡的营养需要用心的搭配。
1、碱搭酸 健康人体必须保持微碱性状态,以PH值在7.3左右为宜。如果人体血液呈酸性,血黏度和胆固醇都比较高,人就容易疲劳,同时人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荤菜几乎都是酸性食品(奶类、血品例外),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因此,节日为保证人体酸碱平衡,就要有碱性食物来搭配着吃。含碱量最高的要数海带,其次是青菜、莴笋、生菜、芹菜、香菇、胡萝卜、萝卜等等。
2、钾排钠 我国居民的食盐摄入量原本就偏高,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量的2倍以上。节日期间副食吃多了,食盐的摄入量就更多,然后血液中的钠含量就会更高,这不利于人体保持正常的血压。而钾是钠的克星,它能排出人体内多余的钠。含钾较丰富的蔬菜有紫菜、海带、香菇、芦笋、豌豆苗、莴笋、芹菜等等。
3、“多渣”掺“少渣” 荤菜不含膳食纤维,而畜禽水产等也都是精细的“少渣食品”,吃多了会造成便秘,粪便等毒废物在肠道内滞留的时间过长,会增加肠黏膜对毒素的吸收,这样就容易诱发结肠癌。而粗纤维食物则属于“多渣食品”,多吃这类食物能消除“少渣食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主要有小米、玉米、麦片、花生、水果、卷心菜、萝卜等等。
少用油炸多用炖
作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很多家庭都是使出浑身解数,煎炸烹炒。但春节期间饮食一般已经荤菜较多了,所以要选择科学的烹调方法控制热量摄入,少用油炸、油煎、红烧或炖。多用水煮、凉拌、烤或清蒸,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热量的摄取,而且还可以减少食物的油腻感和重口味。张国玉解释说,这是因为在炸时,一定会加入油,而每1克的油会产生9卡的热量。若是炸了之后又红烧,因为加了糖,每1克的糖则又产生4卡的热量。
同时,张国玉还提倡原汁原味、清淡爽口,少调料。他解释说,自己熬的靓汤,鲜味和营养是各种人工调味料所不能取代的。鸡骨头熬汤可浓可淡,色清味鲜,最适合于做菜。对于节日餐桌而言,最应该注意的就是营养过剩,而油、糖、米酒、淀粉类因含热量较高,应有所控制。1克油脂会产生9卡的热量,1克的糖则是4卡,20克的淀粉会产生约70卡热量。一般来说,营养师在估算食物热量时,对于酱油、盐、味精、醋、葱、姜、蒜等不会考虑,但过多的调料,尤其是超市买来的成品“速成”调料,不但会抢夺食物本身美味,更可能因为成分不清“分化”食物营养。
菜肴贪多不代表丰盛
年节宴请或家庭聚餐,总觉得桌子不摆满就显得不够热情,不能尽兴,于是,一桌丰盛的饭菜,最后总还有很多菜没吃完,于是很多家庭冰箱里都塞满了剩菜剩饭。张国玉指出,改善这种现象,首先尽量要做到饭菜求精不求多,其次要科学“吃掉”这些残余营养。
节日餐桌上一定要懂得“取舍”,不管是在外面餐馆还是自家餐桌,如各种蔬菜、冷菜、色拉等要“大方的”弃之不用,因为这些菜肴除了维生素容易大量流失外,蔬菜中的硝酸盐反复加热后,会生成含量较高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冷菜、色拉在制作过程中没有经过加热,容易沾上细菌,即使有剩余,也不适合保留再次食用。
荤素搭配的菜肴,及鸡鸭鱼肉类的荤菜可以保留,但保留时间也不一样。荤素搭配的菜最好在一两顿内吃完,鸡鸭鱼肉类的荤菜可以多放两天,但要注意在装进冰箱前先按顿分装进不同的盒子里,并放在冰箱冷藏室的最里面。这样每顿要吃之前只需拿出一小盒来进行高温加热,避免了重复加热。
此外,储存食物最好要加盖保鲜膜。实验结果显示,加盖保鲜膜确实能起到保护蔬菜中维生素C的作用,但热菜加盖保鲜膜不仅不能保护维生素C,反而会增加维生素C的损失,所以必须要等到蔬菜完全冷却后,再盖保鲜膜。
【Tips】
冰箱不是保鲜“万能箱”
第一:冰箱里的食物是有保质期的,一般来说,冰箱里的食物最好不要放置超过四天。超过四天,食物的营养和品质都会有所损坏。
第二:在冰箱里存放食物时要遵循“生下热上”原则,即在冰箱里,生的食物要放在熟食的下方,这样熟食就不会被生食的汁水所污染。此外,热的食物应该冷却后再放入冰箱,否则会导致冰箱的温度上升,令其他食物处于危险温度之下,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第三:食品解冻时切忌在室温下自然解冻,正确的解冻方法可以是冷水解冻、低温解冻、微波解冻或者烹调解冻,这是由于在低温的环境下细菌的生长速度受到抑制,但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室温环境下,致病细菌就会快速生长从而给人体健康带来隐患。
主食篇
“民以食为天”莫跑偏
节日里餐桌上的菜肴丰盛,每样吃几口就饱了,往往再也吃不下主食。李春祥介绍说,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其实这个“食”主要指的还是主食。现在很多人认为吃主食会让人发胖,这其实是个误区。主食吃得好不好、对不对,不仅仅是膳食平衡的问题,还关系着对其它菜肴的吸收。因此,节日主食的摄取就很有讲究了。
?茺简单化
所谓主食,主要是指粮食,包括米、面、杂粮、豆类、薯类等。然而在节日里,人们常常把主食范围扩大了,将饭后的点心如春卷、奶黄包、蛋黄酥、奶油蛋糕、烧卖、油条等都被当成了主食对待。事实上,这类食物脂肪、热量等含量较高,多吃对健康无益。节日饮食中,菜肴已经非常丰盛,蛋白质不会缺乏,质量也不差,此时最需要的是以淀粉为主的米、面食品,而非各种制作精细、营养丰富的点心。此外,节日期间人们还喜欢吃各种各样的零食,一些人甚至将零食当成了主食,无疑是本末倒置。
?茺定量化
主食摄入量不足,副食特别是荤菜吃得太多,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也相应增多,容易引起肥胖及并发症。因此,应避免无限量地吃菜,将一部分胃口留给主食,健康成人每天吃的主食至少要在300克以上。很多人习惯用蔬菜或水果代替主食,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水果和蔬菜主要是提供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其糖类含量并不高,起不到主食的供能作用。
?茺杂粮化
讲营养就一定要提到粗粮。稻米在碾白加工过程中,米糠被全部丢弃,反复碾轧后,就只剩下淀粉及少量的蛋白质。米糠包括果皮、种皮、糊粉层、米胚芽等,包含了稻米64%的营养素。白面是人们获得维生素B1、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最方便、最重要的来源,如果因为精加工而损失了营养素,则需要通过其他食物来补偿。燕麦、大麦、荞麦、粟米、玉米、高粱米等杂粮中,都含有白米、白面中所缺乏的营养素,并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对节日里的饮食能起到很好的补充和调剂作用。
提到过年的主食,几乎所有人都会想到饺子。李春祥介绍说,饺子作为一种既有粮食,也有肉类和蔬菜的食物,营养素比较全面。孩子不爱吃的胡萝卜,老人容易塞牙的各种青菜,都可以巧妙地用馅藏起来,不知不觉地让人吃下去。同时一种馅中可以加入多种原料,轻松实现了多种食物原料的搭配,更有益于营养平衡。如何配制饺子馅才能既营养又美味,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少放肥肉多放蔬菜
按照膳食酸碱平衡的原则,“酸性”的肉蛋类和精白面粉,应当与“碱性”的蔬菜原料相平衡,最好一份肉类搭配三份未挤汁的蔬菜原料,而且馅料所用肉类为九分瘦肉,不要再添加动物油和植物油,提高蔬菜用量,才能降低饱和脂肪和热量的摄入,达到真正的营养平衡。
2、菌类、藻类做馅较好
肉类馅料尽量多搭配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的蔬菜,同时再加一些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如香菇、木耳、银耳及各种蘑菇、海带、裙带菜等藻类。它们可改善口感,帮助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吸收量,控制食用肉馅后血脂的上升。竹笋、干菜等也有吸附脂肪的作用。各种豆制品和鱼类也可以入馅,代替一部分肉类,有利于降低脂肪含量。吃饺子时还可搭配各种清爽的凉拌蔬菜。
3、素馅饺子健康营养
相比之下,蛋类和蔬菜为主要原料的素馅较为健康,其中油脂来自于植物油,蔬菜的比例也比较大。由于蛋类含磷较多,这类馅料应当配合富含钙、钾和镁的绿叶蔬菜,以及虾皮、海藻等原料,以促进酸碱平衡。而粉丝之类纯淀粉材料营养价值低,不应作为馅料的主要原料。
4、烹调方法
一般蔬菜较多、肉类很少的饺子水分含量高,容易“散”,煮食则营养素损失大,口感也差些,可以考虑水煎、蒸等方法,而肉类较多的带馅食品适合用来煮食。尽量少用油煎、炸等烹调方法,避免额外增加脂肪摄入。
【大师推荐】:
玉米秋叶包
?茺主料:玉米面、白面
?茺配料:酵母、泡打粉、茼蒿、鸡蛋
?茺制作方法:
1、 将玉米面、白面混合均匀,加酵母、泡打粉搅拌调制成酵面团。
2、 把茼蒿择洗干净,切成末,加入鸡蛋拌成馅。
3、 待面团发酵好,下剂,包入馅,捏成秋叶状,蒸20分钟即成。
荤菜篇
蜻蜓点水 细嚼慢咽
快乐的假期,丰盛的宴席,很多家庭顿顿大鱼大肉,很容易造成胃黏膜损伤,引发胃炎、溃疡病等。尤其是边吃边谈,暴食暴饮,有人因此而发生急性胃肠炎、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胆囊炎等。同时,丰盛宴席上的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食物,还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
李春祥表示,节日很多人往往吃得较为肥腻,餐桌上不但有肥肉,还有不少动物内脏,而在烹饪方式上,多集中在煎和炸。本来新年和春节期间身体就处于过冬状态,胃口大但新陈代谢较慢,此时若不停地吃大鱼大肉,体内积聚太多脂肪,短时间内会难以消化。
但对于节日餐桌,没有“荤腥”似乎也不现实。因此,李春祥建议,家庭聚餐时,要“蜻蜓点水”式地进食,每样菜只夹一口,并且要细嚼慢咽,一来能吸收多种营养,二来细嚼可减少胃部的压力,三来吃的时间也可以比较长,不会让长辈感觉招待不周。
同时,在荤菜的选择方面,也可以多做点文章。以海鲜为例,很多人特别喜欢河鲜海鲜类产品,总觉得只有吃这些才显得宴席足够高档。还有人认为海鲜多吃没事,“不长肉”。其实,这都是营养误区。每餐的水产品应控制在1至3个菜的水平,食用量也要适当控制,每餐不超过200克为好。因为水产品尽管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却也富集重金属,过多食用不仅会加重身体的解毒负担,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中毒。 对于荤菜的烹调方法,李春祥建议以清蒸、白灼、清炖做法为主,口味要有咸有淡,有酸有辣,才不至于令味蕾过分疲惫。浓味烹调往往会遮盖食物原料的不新鲜气味和较为低劣的质感,满桌菜肴有两三个浓味菜肴过瘾即可,再配一两个酸辣或酸鲜菜,用来提神醒胃。这样,有突出、有呼应、有回味,口味丰富,也不至于过分油腻。
此外还有冷菜,不建议选择酱牛肉、皮冻等,这会使冷菜失去了调剂营养平衡的作用,加剧了蛋白质过剩。
素食篇
注意食物多样化
与荤菜相对应,素食风潮在世界范围内也越刮越盛。相信在这个大年,一定有些家庭依然坚持素食风行。那么素食怎样吃才能既烘托节日的喜庆气氛,又能兼顾营养平衡呢?
李春祥介绍,从长远健康出发,我们还是比较提倡素食的。素食能提供均衡的营养,纠正过度肉食对身体的危害,给人类带来健康。现代营养学的研究表明,从素食的营养角度看,素食是可以满足人体需要的,但想通过素食来做到营养的均衡并非易事,其中有许多难点和问题。
素食有两种,一种是吃鸡蛋牛奶的蛋奶素食,另一种完全不吃动物来源食物的纯素。一般来说,蛋奶素的人比较容易保持营养素平衡,蛋白质缺乏不明显,只是铁吸收率偏低。要获得充足的铁元素,一是要经常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如青椒、菜花、绿叶蔬菜、番茄等,让膳食当中的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二是烹调时注意用铁锅,多用醋和柠檬来调味,帮助铁的溶解和吸收;三是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枣、柑橘等。
另外,素食也有健康不健康之分。很多营养差的食品,比如白糖、薯片、膨化食品、方便面、油条、甜饮料、果脯蜜饯、人造奶油,都可以称为“素食”,但它们不利健康。李春祥建议,在节日期间应当选择那些平日食用较少的高档素食,如菌类、高档新鲜蔬菜、保健坚果,以及藻类、薯类等具有健康价值的蔬菜。这些素食既能促进健康,还能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李春祥表示,节日餐桌要考虑到全家人的饮食需要,因此建议蔬菜、豆制品之类的素菜可以与肉配制。蔬菜品种丰富,色泽多样,只要做好了,丝毫不会令节日餐桌逊色。需要提醒的是,蔬菜沙拉确实是增加植物性食物摄入的好方法,但是沙拉酱中的脂肪比例很高,不妨选择油醋汁、麻酱等作为作料,做成大拌菜。
Tips:素食要诀
一:粗细粮要搭配,粗粮的比例保持在50%左右,过多摄入不必要,因为粗粮中的营养素较难消化和吸收。
二:豆子、坚果、山珍、菌藻类食物和蜂产品每天都应摄入。
三:尽量不要放弃奶、蛋制品。
四:发酵食品含有维生素B12,平时应该多吃一点。
五:摄取适量而多样的植物油,日常生活中常常变换食用油品种,红花油、橄榄油、粟米油等等交替使用,每日摄入量为30~50克。
【大师推荐】:
一品酿青瓜
?茺主料:青瓜450克
?茺配料:虾肉50克 蟹黄50克
?茺调料:味素5克 盐5克 鸡蛋清50克 鲜汤50克
?茺制作方法:
1、先把青瓜切成片去瓤备用。
2、再将虾肉剁成陷加调料拌好,和蟹黄一起酿在青瓜上蒸3-5分钟,装入盘中即可。
零食篇
高糖高盐高脂藏隐患
节日走亲访友,休闲零食必不可少,尤其是儿童,平时家长不让吃的薯片、牛肉干、糖果、瓜子等,都“开戒”了。李春祥表示,其实这些小零食才是高糖高盐高脂的最大隐患。
?茺高糖:以蜜饯为代表,如果脯、山楂片、果丹皮等。它们的主要原料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为便于储存运输,也为食用方便,加工成蜜饯类食品,方便的同时,也使原有营养价值降低。节日期间本来饮食就偏油腻,能量已经过多,再多吃高糖食品,膳食更加失衡,人也容易疲劳,甚至导致抵抗力低下,诱发疾病。
?茺高盐:以牛肉干、烤鱼片、鱿鱼丝等为代表。这些原料都是优质蛋白和矿物质含量很高的动物性食物,是钙、铁、锌、硒、碘等人体必需营养素的良好来源,但它们的共同点是盐的含量较高。高盐饮食是诱发高血压的首席元凶,节日里生活规律难免打乱,如果此时摄入食盐过多,对血压无疑是推波助澜,对于已经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就更是雪上加霜。
?茺高脂:以坚果为代表,比如花生、瓜子、杏仁等。它们都是植物性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良好来源,但要注意控制在每天一小把(去壳后,约半两)。如果多吃了,就要减少烹调油的用量。如果能够用烤香或炒香的坚果来拌凉菜,不用或少用烹调油,倒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李春祥总结道,即便在欢快的节庆期间,我们也应保持清醒的认识,零食就是零食,它们的角色就是生活的点缀,使膳食更加丰富多彩,生活更加充满乐趣。但不能多吃,零食吃多了,势必挤占正餐的位置,或者使全天的整体进食严重超量,造成营养失衡。那样的话,我们的生活也将被打乱,最终付出失去健康的代价。
酒水篇
“水饱”扰餐又伤人
无酒不成席,节日家宴自然也不会缺了酒的“润色”,而对于很多女性、儿童、老人来说,饮料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酒水的选择,也是有很多学问的。
李春祥说,餐前饮料应以新鲜的果汁、菜汁为主,但果汁也要限量,肥胖者、高甘油三脂、高血糖的人不宜多喝。碳酸饮料最好别喝,酸奶可以喝,但也要控制量。糖尿病、脂肪肝、痛风病人、高尿酸血症最好以茶代酒,也可以菜汁代替,苏打水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高尿酸血症者可以此代替酒类。市面上卖的饮料大多含糖5-10g/100ml 不等,长期喝甜饮料容易诱发胰岛素抵抗等等,应该少喝。
对于酒类的选择,葡萄酒可以帮助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所以说在一定量的前提下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都是不错的酒品选择。这里说的“一定量”是指,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1斤半),葡萄酒250毫升(半斤),38度白酒75克;成年女性一天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9两),葡萄酒150毫升(3两),38度白酒50克。
此外,对于功能饮料的选择,尤其是一些号称“解酒”的功能饮料,购买前一定要先看清说明,一定要看清标签上的配方组成和适合人群。而且,虽然功能饮料能提供比较多的营养素,但并不全面,更不能代替饮用水。
【Tips】 饮酒原则
不要空腹饮酒。饮酒前可以适当进食一些高蛋白饮品如牛奶、酸奶等,或者喝一些葛根粉茶,蛋白质可以与酒精中和,减轻其对身体的损害。
饮酒不宜过快,饮酒中间可适量喝水,水可以稀释血液中的酒精。可以多吃绿叶蔬菜,其中的抗氧化剂和维生素能保护肝脏。
要控制量,小酌怡情,但醉酒伤身,更会因情绪失控而导致发生其他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