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虎是威猛的象征,它镇守一方,具有极大的威慑力,同时也有正义、吉祥、辟邪等寓意。自古勇将被誉为“虎将”,民间喜欢给小孩做虎枕、戴虎帽、穿虎鞋,皆表达了人们对虎的崇拜和喜爱。中国的虎枕,见证了古代枕头的发展史,传承了东方的虎文化。
探寻民俗虎迹
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虎一直被当做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为人们所敬畏。中国的虎文化始于传说的蒙昧时代,《山海经》中已有“恶虎食百鬼”以及“西王母是母虎化身”的神话。在大量古文献中,虎的威严被用来象征官府的森严和权力。《说文解字》称其为“山兽之君”。《风俗通义·祀典》:“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魁。”故传统风俗常祭虎以为神,汉唐时期即有画虎于门首,取虎之神威以镇妖邪。古代还有谓勇武之臣为“虎臣”,《诗经·泮水》有“矫矫虎臣”;又称勇士为“虎贲”,以其“若虎之贲走逐兽,言其猛也”。
虎文化在中国很多民族中都存在着,汉族、彝族、纳西族、土家族、朝鲜族等民族的艺术中都有形式多样的虎纹图案和信仰习俗。在民间,百姓不再仅将虎视为凶猛的野兽或者权威的象征,而是把虎视为有灵性的保护神,虎系列的民艺品在生活中自始至终起着护生的神威,并寄托着对生命和生殖的崇高希望。虎象征了英勇、刚健、正义、威严等正面人物的形象和品格,并具有图腾、生殖符号、生命力等象征功能。
古代瓷虎枕
据资料记载,古代最早出现的枕头是用天然石块做成的,以后逐步使用了木、玉、铜、竹、瓷等材料。瓷枕始于隋代,唐代开始大量生产,宋元时期最为鼎盛,明清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宋李清照《醉花阴》有句:“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此“玉枕”是白瓷枕的形象比喻,反映了瓷枕清凉去热,爽心沁肤,为古人所喜爱。
南北方各大名窑都有烧制瓷枕的风俗,到了宋代,品种造型便丰富起来,有动物形的,如狮枕、虎枕、猫枕;有人形的,如孩儿枕、仕女枕;有几何形的,如长方、八方、椭圆、腰圆、鸡心、花瓣、银锭等形状。虎枕,是宋金时期最为典型的一种瓷枕。呈卧虎形,多施褐釉,虎纹常用黑彩绘制,造型极为逼真。
民间布老虎
陕西民间艺人将虎的形象制作成枕头的形式,在小孩子满月后送给他们,既可以做他们的玩具,同时又利用虎的这一形象意义,起到赈灾辟邪的作用,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虎的庇护下健康茁壮成长。
艺人们还将虎的这一象征意义,直接反映在对它的装饰及局部造型上。为了加强它的这种象征意义,艺人们将民间常用来赈灾辟邪的五毒纹饰——蟾蛙、壁虎、蜈蚣、蛇、蝎子,立体地缝制在虎枕的身上作为装饰,以此来加强对孩子们的保护,体现出长辈对子女们的无限关爱。
传统的虎枕作为枕头的一种形式,具备了枕头的功用性与舒适性。在设计制作时,艺人们充分考虑到儿童枕卧时的舒适感,因此将虎枕的脊背轮廓设计成向下凹陷的弧形,且这一弧度刚好适合头部枕卧时的弯度。在制作材料的选用上和普通枕头也并无两样,只是考虑到小孩子适合的枕卧高度时,将虎枕制作成卧虎的形象,以降低其高度。因此虎枕的制作充分体现了它的功用性,其舒适度和实用性并没有丝毫降低。
另外,虎枕区别于普通枕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很巧妙地将枕与玩具的功能相结合,使它在不经意间又多了一项“任务”——陪小孩子玩耍,这似乎是大人们的故意安排。虎枕的设计围绕着儿童的心理要求,精心地对其装扮了一番。在老虎的面部处理中,艺人们采用了民间大量的具有象征作用的纹饰来造型。如,以双鱼为眉,以人祖为鼻,以太阳为眼的标志,身上则以五毒和各色小花作为装饰等,使整个虎枕既可爱又有趣。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虎枕既扮演着枕头这一实用型角色,又扮演着儿童玩具这一重要角色。因此,它的造型受到实用和儿童审美心理的双重制约。
这样一种造型形象,在民间经历了数千年,代代相传。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使虎枕的地域特色逐渐同化,形成了较为统一的风格模式。
探寻民俗虎迹
虎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虎一直被当做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为人们所敬畏。中国的虎文化始于传说的蒙昧时代,《山海经》中已有“恶虎食百鬼”以及“西王母是母虎化身”的神话。在大量古文献中,虎的威严被用来象征官府的森严和权力。《说文解字》称其为“山兽之君”。《风俗通义·祀典》:“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魁。”故传统风俗常祭虎以为神,汉唐时期即有画虎于门首,取虎之神威以镇妖邪。古代还有谓勇武之臣为“虎臣”,《诗经·泮水》有“矫矫虎臣”;又称勇士为“虎贲”,以其“若虎之贲走逐兽,言其猛也”。
虎文化在中国很多民族中都存在着,汉族、彝族、纳西族、土家族、朝鲜族等民族的艺术中都有形式多样的虎纹图案和信仰习俗。在民间,百姓不再仅将虎视为凶猛的野兽或者权威的象征,而是把虎视为有灵性的保护神,虎系列的民艺品在生活中自始至终起着护生的神威,并寄托着对生命和生殖的崇高希望。虎象征了英勇、刚健、正义、威严等正面人物的形象和品格,并具有图腾、生殖符号、生命力等象征功能。
古代瓷虎枕
据资料记载,古代最早出现的枕头是用天然石块做成的,以后逐步使用了木、玉、铜、竹、瓷等材料。瓷枕始于隋代,唐代开始大量生产,宋元时期最为鼎盛,明清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宋李清照《醉花阴》有句:“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此“玉枕”是白瓷枕的形象比喻,反映了瓷枕清凉去热,爽心沁肤,为古人所喜爱。
南北方各大名窑都有烧制瓷枕的风俗,到了宋代,品种造型便丰富起来,有动物形的,如狮枕、虎枕、猫枕;有人形的,如孩儿枕、仕女枕;有几何形的,如长方、八方、椭圆、腰圆、鸡心、花瓣、银锭等形状。虎枕,是宋金时期最为典型的一种瓷枕。呈卧虎形,多施褐釉,虎纹常用黑彩绘制,造型极为逼真。
民间布老虎
陕西民间艺人将虎的形象制作成枕头的形式,在小孩子满月后送给他们,既可以做他们的玩具,同时又利用虎的这一形象意义,起到赈灾辟邪的作用,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虎的庇护下健康茁壮成长。
艺人们还将虎的这一象征意义,直接反映在对它的装饰及局部造型上。为了加强它的这种象征意义,艺人们将民间常用来赈灾辟邪的五毒纹饰——蟾蛙、壁虎、蜈蚣、蛇、蝎子,立体地缝制在虎枕的身上作为装饰,以此来加强对孩子们的保护,体现出长辈对子女们的无限关爱。
传统的虎枕作为枕头的一种形式,具备了枕头的功用性与舒适性。在设计制作时,艺人们充分考虑到儿童枕卧时的舒适感,因此将虎枕的脊背轮廓设计成向下凹陷的弧形,且这一弧度刚好适合头部枕卧时的弯度。在制作材料的选用上和普通枕头也并无两样,只是考虑到小孩子适合的枕卧高度时,将虎枕制作成卧虎的形象,以降低其高度。因此虎枕的制作充分体现了它的功用性,其舒适度和实用性并没有丝毫降低。
另外,虎枕区别于普通枕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很巧妙地将枕与玩具的功能相结合,使它在不经意间又多了一项“任务”——陪小孩子玩耍,这似乎是大人们的故意安排。虎枕的设计围绕着儿童的心理要求,精心地对其装扮了一番。在老虎的面部处理中,艺人们采用了民间大量的具有象征作用的纹饰来造型。如,以双鱼为眉,以人祖为鼻,以太阳为眼的标志,身上则以五毒和各色小花作为装饰等,使整个虎枕既可爱又有趣。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虎枕既扮演着枕头这一实用型角色,又扮演着儿童玩具这一重要角色。因此,它的造型受到实用和儿童审美心理的双重制约。
这样一种造型形象,在民间经历了数千年,代代相传。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使虎枕的地域特色逐渐同化,形成了较为统一的风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