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低年级教学的重头戏。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低年级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教学的难点。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更好地进行识字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采取多种识字手段使识字教学情趣化,变识字教学为有趣的教学活动尤为重要。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激发兴趣;多途径识字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然而识字教学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识记大量的生字,扫除认读障碍,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我采取了以下几种识字的教学方法,力争营造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愚教于乐。
一、创设情境,唤起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的支配,凡是他们喜爱学的,学习的持久性就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设计中,我借助故事、儿歌,为孩子打开识字的兴趣大门。把生字编成儿歌,让学生乐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是低段的孩子。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经常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一般都将故事排在课的导入部分。
二、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1、情境识字:
在课堂上,把一个字放在特定的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记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学习“泼”与“波”这两个易被学生混淆的字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当你洗完头“发”之后,要把“水”泼掉,这就是泼水的“泼”;当一个“皮”球掉到“水”里之后,便会形成一圈圈的波纹,这就是“波”。识字的过程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而且识字的效率特别高。
2、游戏识字:
刚开始,教师编些字谜让学生来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识记生字。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学生自己也可以尝试来编编儿歌,自创谜语来认识生字。在教学“午”字,学生马上就能编出: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教学“喜”字,就编出: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合一起,欢乐不发愁;“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这一类的游戏激活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3、归类识字:
把一些带有共同点的字进行人为的归类,通过比较,提高识记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归类识字法在学生识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从我们的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
4、看图识字:
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配有大量的插图。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加上教师的引导,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它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学生记忆汉字的桥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学生记忆。
5、歌诀识字法:
由于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教“坏”字,编成“地里不长草,坏了”;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6、故事识字法:
通过听故事加深某字印象,从而记住字形。如:教学“治”字,如果仅告诉学生是“治病”的“治”、“治安”的“治”,学生的印象就不会深刻,也不能记牢生字。讲“治”字时,教师给学生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学生“大禹治水时先挖了很宽很宽的沟,然后在沟两边砌起土台,最后把水引到沟里疏通”,学生既理解了大禹治水的方法,更记住了生字“治”是由“三点水”和“台”组成的;学习“匡”,可以给学生讲“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使学生记住“匡”这个不常见的字。故事可以自己编,还可以把当堂学习的多个字编入一个故事中,加深学生的印象。
7、图画识字法:
用一幅画表示汉字,最好能和甲骨文或繁体字联系起来。如“鸟”,画一只正在用力向上飞的小鸟;“画”,画一幅卷轴画;“灯”,画一盏最古老的(青铜器)小油灯,同时讲科学的发展及现在的电灯;“盘”,画出古代盘子的形状;“盏”,画出古代盏的形状,类似现在的高脚酒杯;“燕”,写出甲骨文燕的字形;“原”,一望无际的草原,一弯河水静静流淌,白色的小羊一群群;“黑”字,本身稍加变形就可以看到一只小黑猫的样子;还有“竹、叶、舞”等等很多很多字,都可以用一幅简笔画表示出来。
三、引导学生在课外、生活中主动识字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外书、广告牌、商店名、包装袋、车站名……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活资源。因此在课余时间,我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看的书籍,并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和用音序和部首查字典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识字,掌握的字也就越来越多。另外,我还让同学们多留心生活,充分利用影视、广告、商标等识字,不需要老师教,他们就认识了“优酸乳”、“黄金搭档”、“贝奇野菜” 等广告词中的字。这样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提高了,认识的也不只是课堂学到的字,弥补了课堂上的局限。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在识字教学中培植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他们感受我们中国汉字的魅力,每一个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人的诗,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让他们体会语言文字带来的乐趣,使他们真正喜欢上汉字,并能祖国文字的王国里自由自在地快乐翱翔!
【关键词】低年级;识字;激发兴趣;多途径识字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然而识字教学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识记大量的生字,扫除认读障碍,提高阅读写作能力,我采取了以下几种识字的教学方法,力争营造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愚教于乐。
一、创设情境,唤起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兴趣”的支配,凡是他们喜爱学的,学习的持久性就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语文课程标准》也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设计中,我借助故事、儿歌,为孩子打开识字的兴趣大门。把生字编成儿歌,让学生乐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小学生爱听故事,尤其是低段的孩子。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经常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到教学的内容中去,一般都将故事排在课的导入部分。
二、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1、情境识字:
在课堂上,把一个字放在特定的场景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记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学习“泼”与“波”这两个易被学生混淆的字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当你洗完头“发”之后,要把“水”泼掉,这就是泼水的“泼”;当一个“皮”球掉到“水”里之后,便会形成一圈圈的波纹,这就是“波”。识字的过程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而且识字的效率特别高。
2、游戏识字:
刚开始,教师编些字谜让学生来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识记生字。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学生自己也可以尝试来编编儿歌,自创谜语来认识生字。在教学“午”字,学生马上就能编出: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教学“喜”字,就编出: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合一起,欢乐不发愁;“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这一类的游戏激活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3、归类识字:
把一些带有共同点的字进行人为的归类,通过比较,提高识记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归类识字法在学生识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一定的识字结构,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从我们的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
4、看图识字:
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配有大量的插图。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插图色彩鲜艳、生动有趣,加上教师的引导,自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它的作用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利用它来搭建学生记忆汉字的桥梁,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汉字放到有生命的环境中,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促进学生记忆。
5、歌诀识字法:
由于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如教“坏”字,编成“地里不长草,坏了”;如教“法、丢”时,我先复习“去”字,再以旧字带新字,编成一句儿歌:“去”字头上戴斜帽,丢、丢、丢;“去”字旁边冒水泡,法、法、法。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6、故事识字法:
通过听故事加深某字印象,从而记住字形。如:教学“治”字,如果仅告诉学生是“治病”的“治”、“治安”的“治”,学生的印象就不会深刻,也不能记牢生字。讲“治”字时,教师给学生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学生“大禹治水时先挖了很宽很宽的沟,然后在沟两边砌起土台,最后把水引到沟里疏通”,学生既理解了大禹治水的方法,更记住了生字“治”是由“三点水”和“台”组成的;学习“匡”,可以给学生讲“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使学生记住“匡”这个不常见的字。故事可以自己编,还可以把当堂学习的多个字编入一个故事中,加深学生的印象。
7、图画识字法:
用一幅画表示汉字,最好能和甲骨文或繁体字联系起来。如“鸟”,画一只正在用力向上飞的小鸟;“画”,画一幅卷轴画;“灯”,画一盏最古老的(青铜器)小油灯,同时讲科学的发展及现在的电灯;“盘”,画出古代盘子的形状;“盏”,画出古代盏的形状,类似现在的高脚酒杯;“燕”,写出甲骨文燕的字形;“原”,一望无际的草原,一弯河水静静流淌,白色的小羊一群群;“黑”字,本身稍加变形就可以看到一只小黑猫的样子;还有“竹、叶、舞”等等很多很多字,都可以用一幅简笔画表示出来。
三、引导学生在课外、生活中主动识字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外书、广告牌、商店名、包装袋、车站名……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活资源。因此在课余时间,我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适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看的书籍,并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和用音序和部首查字典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识字,掌握的字也就越来越多。另外,我还让同学们多留心生活,充分利用影视、广告、商标等识字,不需要老师教,他们就认识了“优酸乳”、“黄金搭档”、“贝奇野菜” 等广告词中的字。这样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提高了,认识的也不只是课堂学到的字,弥补了课堂上的局限。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在识字教学中培植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他们感受我们中国汉字的魅力,每一个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人的诗,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让他们体会语言文字带来的乐趣,使他们真正喜欢上汉字,并能祖国文字的王国里自由自在地快乐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