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轻松学语文

来源 :当代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以,我认为新课程中的语文课堂要呼唤真与实。只有优化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轻松学语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素养;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堂,学生常常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果老师能够运筹帷幄,善于梳理,总结评述出一两个有共性的问题,定能大大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从而凸显其学习的主体性。 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操,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提高教师素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1、教师必须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者,必须不断学习,不断修炼自己,努力培养自身的良好师德,完善新的教学理念,搭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精彩的教学,推进新课程成功的实施。
  想要教得好,创新意,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及课堂教学,就要对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扩大知识视野,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语文学科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慢功,是硬功。每个人的文化涵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的。要耐住寂寞,静下心来潜心读书,专心读书,能动地、灵活地读书。把读书所得应用于教学,提高教学艺术,要让学生对课文深感兴趣,教师必须把学生引进教材的趣味境地,教师也必须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这需要语文教师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
  《诗经o蒹葭》,这是一篇极具感染力的诗歌,王国维说:“《诗经o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但是,时隔数千年历史的烟云,加上语言的隔离,学生未必完全能够欣赏其妙处。教师可以从琼瑶的小说《在水一方》说起,通过情节和形象,理解主人公上下求索的情感历程,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在反复聆听其幽幽凄切的乐曲中,理解《蒹葭》一诗的内涵,感受其艺术的魅力。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创造活跃课堂。
  首先,师生的情感关系,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会使教学效果锦上添花。同时,师生的情感关系,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期望、要求等。当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教师的期望、要求就易为学生接受,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努力的目标;而师生情感冷漠、隔阂,即使教师有合理、适宜的期望,也会被学生拒绝,无法成为其前进的动力。可见,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学生多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次,送给学生最美的眼神。曾读过这么一段话:“老师的眼神是一泓汩汩流淌的清泉,贮满了父母般的慈爱,在严肃中包蕴着爱意,在安静中传递着温柔;老师的眼神是一杯香甜无比的琼浆,不断地流进学生的心田,温暖了一颗颗纯洁的心灵,让他们从中得到了前进的力量,并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这使同样是老师的我很受启迪。于是,我便信守着“送给学生最美的眼神”,不论在课上还是在课外,不管他(她)做得对与错。时间一长,我竟惊奇地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对我的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课堂上同学们的发言也积极了。
  再次,快乐地教,快乐地学。我们应该知道,课堂不是教堂,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是学生生活的中心地带,动感地带,在这里,他们体味到的应是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意义,激情的迸发,而不该是压抑、无聊和厌倦,应是老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教师一旦融入快乐,学生学习就不再充满烦恼,恐惧和畏难。
  二、精心安排授课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1、巧设情境,在铺垫中激发学习动机 。
  中学生的心理不稳定,较脆弱,缺乏学习动机,需要在学习新知识时设置一定的情境,形成学生感知的刺激物。而常见的东西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不起来。只有当所设置的情境具备新异、变化的特点,才能对学生形成强烈的刺激,成为学生注意的对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如讲《孙权劝学》时,我让学生唱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来了兴趣再讲课。讲朱自清的《春》时,放了这一课的配乐朗诵带,学生一下便融入了朱自清所描绘的春天的情境中,学习兴趣更浓了。通过音乐辅助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安塞腰鼓》一课时,出示录像安塞腰鼓表演的场面,可以使学生在画面的色彩、明暗、动作、声音形象直观地领悟安塞腰鼓的魅力,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比如在教学《斑羚飞度》一文时,先让学生想像,当一群斑羚面临着被猎人追捕到进退维谷的绝境,该如何自救呢?对于学生的答案先不表态,让学生带着好奇去学课文。这样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使学生形成悬念,课堂上必然会聚精会神地随教师一起研究新课内容,探求问题的答案。
  2、发掘教材的意蕴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兴趣的长期、最好的方法,还是认真钻研教材,发掘课文深含的意蕴魅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以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如讲 鲁迅小说《祝福》一课,对于祥林嫂的死:有人说,祥林嫂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有人说,祥林嫂是被鲁四老爷之流逼迫死的;也有人说是柳妈这一类人害死了。那么,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由于我注意发掘课文深含的意蕴,又精心地巧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掘丰富的想像,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提高了教学实效。
  3、巧妙组织课堂,调动学生情绪。
  随着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好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学习的主阵地,老师的“一言堂”已不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语文课堂也应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分组讨论、集体交流等方式和可行的手段,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亲自阅读,亲自和作者交流,用心去感受和欣赏,就能领会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间断的波浪式的兴奋状态,每个学生都具有求知的冲动,把学习语文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我在上《羚羊木雕》这篇散文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我把同学们分成几组排成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模仿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个个都跃跃欲试,每位同学都主动参加到课堂中来了,积极思考,认真回答问题。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   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以精彩的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果将一堂课比作一部电影,那么课前导语则是这部电影的序幕,好的序幕可以一下子吸引观众,产生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导语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不拘一格,但总原则是要切合课文内容,符合文体特点,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新课。在教《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苏轼有首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春天的西湖烟雨蒙蒙,远山近水,尽在画中,漫步湖边,荡舟湖上,令人如在画中游。这样的春天好美呀!而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有把冬天描写得也如诗如画、别具情致。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吧。”导语引古博今,讲得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学生听得神思飞越、如痴如醉、欲罢不能,那么课堂上出现的将是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
  2、用富于情感的语言感染学生 。
  课堂上,教师注意语言表达艺术,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情感,往往能感染学生,给学生以强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例如讲授高尔基的《海燕》一文时,我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几个片断,学生们被我的情绪感染着,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很好地掌握了课文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学生总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且难学,尽是“之乎者也”,还要背诵,一提到上文言文内容,他们便“怕”,字当头。针对这些情况,我注重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我先把这片山水小品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进行了讲述,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兴趣。教学中用浓厚的富于情感的语言组织教学,对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同样有效。
  3、多种形式并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烈,有竞争意识。基于这种特点,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我在所教班级设立了语文擂台,由学生设计了颇具特色的板报张贴于墙壁之上,取名为“小荷初露尖尖角”,充分体现了自我的个性,于谦虚中见锋芒。我们师生共议,在板报中设立了演讲、作文、书法、绘画、诗歌、活动等栏目,将每天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的绘画、书法、等定期进行评比,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逐步累积,准备到期末时评选出获得优秀数目最多的学生,适当给予鼓励。在这项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与,竞争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也不甘示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学生们有一种在语文知识的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由此可见,竞争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更好地融入到语文素质教育当中,能丰富语文教材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4、利用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多媒体色彩鲜艳的动画,生动美妙的音响,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的优势,使课堂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场所之一,使学生视、听、触及思维联合行动,使文章中的艺术形象更活,大步“跨入”学生的脑际心间,较快地把学生的心神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如《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我们的学生基本上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这一课“潮来之时”一段,我让学生先观看录像,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出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受到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轻松学语文,让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融,是我在教改路上不懈的追求。
其他文献
几何图形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几何形体概念的学习又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和难点部分,在教学中时常出现效果不佳的状况,究其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几何形体概念自身的复杂性,抽象性特点,学生在学习此类概念有一定的困难。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僵化教条地讲授,使概念的本质揭示不够透彻,忽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忽视概念的综合应用等问题,导致学生要透彻理解掌握几
期刊
新课改背景的推动下,当代教育工作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小学是整个教学生涯中的启蒙教学阶段,作为小学教师要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领悟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本文笔者根据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出发,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浅析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
期刊
丰富多彩的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物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提供了生动而又直观的材料,美妙奇特的生命现象对学生具有特殊的魅力,开辟第二课堂,走进大自然,是学生学习生物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广泛兴趣和必要的操作技能,以及培养和发展智能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青年》杂志上登过一篇文章,认为“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培养新人的手段”。一些在校学生针对枯燥单调的学校生
期刊
识字教学,是历年来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因此,在新的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识字的条件,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处处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来激活学生主体,放手给学生一个自行探索、合作、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活起来,从而使他们愉快地进入学习环境中。  如:我在教《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我特意编了顺口溜把生
期刊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各种形式来实现的,和谐教学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体现了时代精神。如何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中实施和谐教学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平等对话、合作过程及教学内容的和谐是实施和谐教学的前提  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外国语言的教学,更是一门美的艺术,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呈现和谐的美呢?  1、建立
期刊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初中化学复习课也不例外。如何才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应该是我们一直追求、一直实践、一直探索的话题。由于学生的学情不同,教师风格的差异,对这个话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提高初中化学复习效率”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首先,弄清初中化学复习的目的和复习课中常见的弊端。  初中化学复习是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 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怎样做呢?  一、挖掘身边的生活素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活中的
期刊
【摘要】英语是一门要求创造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亲自实践比学习文化课知识更为重要。英语老师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要一味地把知识灌进学生的脑子里,而是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英语教学在课堂中得到优化。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突出主体地位;增加主体意识  当今社会“死啃书”“死钻书”的书呆子已经没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新教材教学改革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面向全体,淡化“优生”与“差生”; 以人为本,重视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关键词】教学改革;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面向全体;以人为本;重视素质  教学改革已经走过九年的历程,我在教学改革的陪伴下成熟起来, 成为一名一线的骨干教师。对初中英语新教材教学改革有了一定的理解,我认为初中英语新教材教学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期刊
“要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功,在各种交际的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掌握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交往,发挥合作精神。”这是新课改对语文提出的新要求。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在组织学生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准确把握“口语交际”的目的要求  1、“口语交际”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的欲望,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通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