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教育也取得飞速发展,数学作为中职教育阶段中一门较为基础的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不等式作为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中职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中职数学理论基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是研究数量大小关系的理论基础。因此,不等式的学习对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思维能力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职数学;不等式;名称特征化;导入生活化;运用数学化
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差、逻辑思维弱等特点,教师在中职数学不等式知识的课堂教学中,需考虑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结合不等式知识的数学逻辑,使每一步教学能够科学化与合理化,进而提高不等式教学的高效性,同时,不等式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充分的提高,并为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以中职数学不等式作为出发点,本文笔者对“名称特征化、导入生活化、运用数学化”三个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名称特征化,提升学生有意识记
目前,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学生能力薄弱,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不熟练,对知识的概念不清晰,对知识的应用不灵活。学生对中职数学中不等式的学习而言,由于存在有意注意目标不足,对不等式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不等式的概念认知模糊等现象。因此,教师需通过对各个不等式以特征化的名称体现出来,才能更好的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有意识记,并有利于学生的联想,从而提高学生对不等式学习的效率。
笔者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通过对不等式探索的过程,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采用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以及课堂成果回报等方式展开教学。首先,通过运用作差比较法对“a-b>0与a>b、a-b<0与a<b、a-b=0与a=b”进行互换,从而使学生学会比较实数的大小并理解不等式的概念。然后,笔者分析讲解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归纳不等式的4个性质,如:不等式的传递性:“a>b,b>c,那么a>c”,不等式的可加性:“如果a>b,那么a+c>b+c”,由于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叙述方式有些陌生,通过学生互动交流与证明推导的方式增加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有意识记从而使“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因此,教师在不等式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不等式的特征,选择能够准确表达其特性的名称,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性,而且引导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有意识记。
二、导入生活化,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由于符号语言的表达使数学知识显得枯燥,生活化例子的导入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关系具体化,学生通过具体形象化的直觉效果对不等式性质产生自觉认知。因此,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导入对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思想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生活化的例子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绝对值不等式”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了解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通过数轴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与辩证思维能力,笔者从生活实例引入,“按商品质量的规定,商店出售标明500g的袋醋,其实际质量与所标质量相差小于5g,设实际质量是Xg,X应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出绝对值不等式这一概念,此问题贴合学生的实际,激发了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学习兴趣,将抽象复杂的不等式知识变得更加生活化与清晰化。从而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们的距离。使学生对“绝对值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升。同时,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
三、运用数学化,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教师对不等式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不等式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不等式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利用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并为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类比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笔者在“一元二次不等式”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学会通过二次函数图像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的关系。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解方程:3x+5=0,作函数图像y=3x+5的图像,解3x+5>0的不等式”,在学生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运用类比思想,然后,笔者再次提出问题:“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是否存在类似关系”,最后,笔者结合不等式“3x?+2x+1>0的求解这一问题对一元二次不等式展开难点教学”,学生通过转化的思想将其变成不等式组求解从而解决问题。由于一元二次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模型,并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运用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至关重要。注意的是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一些关键词语要正确的理解,如:“不等于”、“至少”“不大于”等等,它们隐含了不等关系。因此,教师在数学不等式课堂教学中,需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使用不等式的性质展开相关不等式变形,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提高学生推理水平与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不等式的掌握不仅可以深化对等式、方程等模型的理解,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与数学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不等式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中的难点包括不等式在表达过程中使用了众多的符号与数学语言,并且利用不等式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频频出现。因此,在不等式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将不等式概念名称特征化,以增加学生对概念的有意识记,使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更加清晰明了。然后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将例子生活化,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不等式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最后,运用数学化的语言与思想将不等式的知识点融入到实际应用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林.中职数学教学设计科学性探究——以"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教学为例[J].才智,2017(4):172+174.
[2]王长锁.中职数学不等式性质的教学策略[J].学园,2013(29):188-188.
关键词:中职数学;不等式;名称特征化;导入生活化;运用数学化
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差、逻辑思维弱等特点,教师在中职数学不等式知识的课堂教学中,需考虑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结合不等式知识的数学逻辑,使每一步教学能够科学化与合理化,进而提高不等式教学的高效性,同时,不等式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充分的提高,并为其他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以中职数学不等式作为出发点,本文笔者对“名称特征化、导入生活化、运用数学化”三个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名称特征化,提升学生有意识记
目前,数学教学课堂中存在学生能力薄弱,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不熟练,对知识的概念不清晰,对知识的应用不灵活。学生对中职数学中不等式的学习而言,由于存在有意注意目标不足,对不等式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不等式的概念认知模糊等现象。因此,教师需通过对各个不等式以特征化的名称体现出来,才能更好的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有意识记,并有利于学生的联想,从而提高学生对不等式学习的效率。
笔者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通过对不等式探索的过程,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不等式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采用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以及课堂成果回报等方式展开教学。首先,通过运用作差比较法对“a-b>0与a>b、a-b<0与a<b、a-b=0与a=b”进行互换,从而使学生学会比较实数的大小并理解不等式的概念。然后,笔者分析讲解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归纳不等式的4个性质,如:不等式的传递性:“a>b,b>c,那么a>c”,不等式的可加性:“如果a>b,那么a+c>b+c”,由于学生对不等式性质的叙述方式有些陌生,通过学生互动交流与证明推导的方式增加学生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有意识记从而使“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因此,教师在不等式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不等式的特征,选择能够准确表达其特性的名称,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性,而且引导学生对不等式知识的有意识记。
二、导入生活化,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由于符号语言的表达使数学知识显得枯燥,生活化例子的导入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关系具体化,学生通过具体形象化的直觉效果对不等式性质产生自觉认知。因此,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导入对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思想内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生活化的例子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绝对值不等式”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绝对值的概念、了解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通过数轴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与辩证思维能力,笔者从生活实例引入,“按商品质量的规定,商店出售标明500g的袋醋,其实际质量与所标质量相差小于5g,设实际质量是Xg,X应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出绝对值不等式这一概念,此问题贴合学生的实际,激发了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学习兴趣,将抽象复杂的不等式知识变得更加生活化与清晰化。从而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们的距离。使学生对“绝对值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积极性也明显提升。同时,学生数学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
三、运用数学化,提高学生推理能力
教师对不等式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不等式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与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不等式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利用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并为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的学习奠定基础。从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类比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笔者在“一元二次不等式”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并学会通过二次函数图像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的关系。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解方程:3x+5=0,作函数图像y=3x+5的图像,解3x+5>0的不等式”,在学生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运用类比思想,然后,笔者再次提出问题:“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是否存在类似关系”,最后,笔者结合不等式“3x?+2x+1>0的求解这一问题对一元二次不等式展开难点教学”,学生通过转化的思想将其变成不等式组求解从而解决问题。由于一元二次不等式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模型,并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运用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学习至关重要。注意的是一元二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一些关键词语要正确的理解,如:“不等于”、“至少”“不大于”等等,它们隐含了不等关系。因此,教师在数学不等式课堂教学中,需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使用不等式的性质展开相关不等式变形,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提高学生推理水平与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不等式的掌握不仅可以深化对等式、方程等模型的理解,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与数学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不等式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中的难点包括不等式在表达过程中使用了众多的符号与数学语言,并且利用不等式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频频出现。因此,在不等式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将不等式概念名称特征化,以增加学生对概念的有意识记,使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更加清晰明了。然后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将例子生活化,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不等式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最后,运用数学化的语言与思想将不等式的知识点融入到实际应用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林.中职数学教学设计科学性探究——以"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教学为例[J].才智,2017(4):172+174.
[2]王长锁.中职数学不等式性质的教学策略[J].学园,2013(29):18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