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所学校的管理要有序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校长,就要努力做到“三要”与“三不”。
一、要“信任放权”,不“亲力亲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校长要充分信任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不管什么工作,无须大包大揽、亲力亲为。只要交给他们去做的事情,就要给予时间与空间,相信他们能认真思考,努力做好。如果做校长的总是“不放心”,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时间久了,学校的一切工作,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就会等着校长去思考、去布置、去安排,校长吃力不讨好,学校管理成了一潭死水。李希贵校长的“谁的猴子谁来背”的管理理论值得借鉴。把握方向、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大胆放手,是校长应做的事,工作究竟怎么开展、具体怎么做,是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事情,不需要校长亲力亲为。校长需要的只是“结果”,“过程”有时并不重要。“偷懒”也是管理的智慧,校长做“甩手掌柜”未尝不可。
二、要“赞赏鼓励”,不“居高临下”
校长要改变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要“宣传造势”。教师的论文发表了、科研成果申报成功了,要通过QQ群、微信群、校讯通、家长会、学校网站等多种渠道帮他们“宣传”;学生学习进步了、比赛获奖了,要通过电子显示屏、喜报、开学典礼、散学典礼、学校橱窗等平台为他们“造势”。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肯定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体验成功和快乐的过程,就是收获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的过程,就是传递学校管理正能量的过程,就是向外界宣传学校的过程。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感受不到“居高临下”的压力,定会“不用扬鞭自奋蹄”,如此一来,学校何愁得不到发展?
三、要“避重就轻”,不“袖手旁观”
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教师也不例外。因此,校长要善于揣摩教师的心理,不要三句话不离本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下班了,教师还在办公室,校长可以走过去轻轻地说一声:“工作不要太辛苦,你的孩子和家人也需要你。”教师生病了,校长要登门慰问,嘘寒问暖。教师的子女要参加中考、高考,校长要想教师所想,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时间上的照顾。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与问候,能让教师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对于教师工作之外的事,校长绝不可“袖手旁观”。如果校长只是一味地跟教师谈工作,教师往往会感到厌倦。如果适当避开工作,主动与教师沟通、聊天,谈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教师的生活、学习、家庭……这样做往往会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无为而治”。“三要”与“三不”就是“无为而治”在学校日常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中心小学)
一、要“信任放权”,不“亲力亲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校长要充分信任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不管什么工作,无须大包大揽、亲力亲为。只要交给他们去做的事情,就要给予时间与空间,相信他们能认真思考,努力做好。如果做校长的总是“不放心”,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时间久了,学校的一切工作,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就会等着校长去思考、去布置、去安排,校长吃力不讨好,学校管理成了一潭死水。李希贵校长的“谁的猴子谁来背”的管理理论值得借鉴。把握方向、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大胆放手,是校长应做的事,工作究竟怎么开展、具体怎么做,是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事情,不需要校长亲力亲为。校长需要的只是“结果”,“过程”有时并不重要。“偷懒”也是管理的智慧,校长做“甩手掌柜”未尝不可。
二、要“赞赏鼓励”,不“居高临下”
校长要改变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要“宣传造势”。教师的论文发表了、科研成果申报成功了,要通过QQ群、微信群、校讯通、家长会、学校网站等多种渠道帮他们“宣传”;学生学习进步了、比赛获奖了,要通过电子显示屏、喜报、开学典礼、散学典礼、学校橱窗等平台为他们“造势”。这样的过程其实就是肯定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体验成功和快乐的过程,就是收获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的过程,就是传递学校管理正能量的过程,就是向外界宣传学校的过程。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感受不到“居高临下”的压力,定会“不用扬鞭自奋蹄”,如此一来,学校何愁得不到发展?
三、要“避重就轻”,不“袖手旁观”
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教师也不例外。因此,校长要善于揣摩教师的心理,不要三句话不离本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下班了,教师还在办公室,校长可以走过去轻轻地说一声:“工作不要太辛苦,你的孩子和家人也需要你。”教师生病了,校长要登门慰问,嘘寒问暖。教师的子女要参加中考、高考,校长要想教师所想,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时间上的照顾。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与问候,能让教师真正感受到职业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对于教师工作之外的事,校长绝不可“袖手旁观”。如果校长只是一味地跟教师谈工作,教师往往会感到厌倦。如果适当避开工作,主动与教师沟通、聊天,谈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教师的生活、学习、家庭……这样做往往会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无为而治”。“三要”与“三不”就是“无为而治”在学校日常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