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中,虽然学生要面临多次大考,要充分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学习效率,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综合素质的关键。所以,教师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升地理学科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渗透人地观念,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
  高中地理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地理知识,更是让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建立尊重与保护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因此,教师要在地理教学中不断渗透人地观念,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产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想法,再通过实践落实想法,这样便实现了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其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感受水资源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沙漠、草原缺水后荒凉的样子的图片,或呈现缺水地区人民艰苦生活的场景,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缺水对于人类生活以及动植物生长的巨大影响。在介绍水资源的分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所在地区水资源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与水资源的联系。这样,学生不仅充分掌握了水资源的相关知识,也了解到世界上很多地区极度缺水,从而提高保护与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可见,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人地观念,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认识到环境重要性的基础上掌握地理知识,不仅使学生更加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也促进其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借助地理图表,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图表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其中包含了关键的地理信息,是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要善于借助地理图表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提取地理图表中的信息,从而提高读图能力,能够有更加清晰的地理学习思路。
  例如,在教学《人口的数量变化》时,教师可以借助折线统计图,展现不同时间段世界人口增长的不平衡性,然后让学生根据图表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与时间变化的关系,探索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因素。通过所掌握的知识以及对图表的分析,学生能够发现其根本因素就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也懂得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不仅和出生率、死亡率有关,还与特定时间的人口基数有着密切联系。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世界地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让学生更加了解相关知识,对世界地图也有更深的认识。由此可见,借助地理图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让学生利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能使学生关注到图表所表达的主题以及现实存在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读图能力。
  三、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部分,且实践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积极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那么,学生便可以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使得地理知识体现出实际价值。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获取更多地理信息,再利用获取到的信息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从而实现实践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时,教材内容中有一个探究模块,要求探究煤城焦作的出路,教师便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活动。为了更加高效地完成实践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分工,有的学生负责收集焦作市的地理信息,有的去了解焦作市资源分布的特点。等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各自的任务,小组成员便可以借助获取的资源进行深入的讨论、探究与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整理出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通过实践与合作相结合,学生懂得了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如何高效完成实践任务,使合作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可见,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利用合作学习开展实践活动,既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也培养其各方面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关键。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提高个人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笔者在本文将从高中地理教学出发,提出培养高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众所周知,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掌握、理解以及运用知识,就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高中地理学科偏向于理科性质,但兼具人文特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只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于新时代人才做出了新的定义,提出了更加广泛的要求。而在新课标实施以来,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成为中小学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结合其所处的时空进行具体分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否掌握时空观念对教师的有效教学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使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学习
随着时代发展,信息化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中小学课堂。其中,微课资源凭借“微”的优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微课借助视频、动画、声音、图文、表格等多样化元素,具有形象、灵动、用时短、情境化的鲜明特征,既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突破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对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种有益补充和创新。  一、坚持以实效实用为统领,与时俱进认识应用微课的重要
一、应用生活化案例开展政治教学  政治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把生活现象和政治概念对应起来,理解政治教学内容。  例如,2020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个案例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在该案例中,学生发现了价值、供求关系、货币、市场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视频、新闻资料等,让学生看到生活化的案例,鼓励学生应用学过的政治理论诠释生活化的案例。开展这样的教学,教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政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既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又可以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的认知,进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培养政治认同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一、立足学情找准兴趣点,提高学生政治认同能力  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现代教育强调的是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人。核心素养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下的教育初衷是培养健康发展的、成功应对未来挑战的人。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改革是进步的动力,在变革中求生存,在变革中求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了人们过去的固有思维,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顺应改革潮流,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改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受益匪浅,对
借助历史故事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有效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  一、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意义  1.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历史故事不仅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广泛流传的历史故事还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
情境教学是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需求,创设合适的情境,引起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共鸣。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能使原本枯燥的高中历史课堂也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注意力,帮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情感。  一、通过创设虚拟情境再现历史  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很难产生情感共鸣,记忆过后如果不强化复习很容易遗忘,
史料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特别是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并且已经成为很多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然而在史料选择、史料解读与史料应用几个层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笔者在本文以《国共的十年对峙》的教学为例,从史料研读的角度,分别从上述几个层面进行解读。一、史料选择需要科学预构历史是发生于过去的事,主导者是过去的人,这与现实生活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史料选择进行科学预构,保证史料和课堂及学生的契合度。例如,在教学《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补充与拓展史料。教师
传统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将历史事件分解成一个个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答题框架,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到了教师的教学体系之中,这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力。高效课堂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最前沿,其重要性不断被增强。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