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贡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童年时代那些金黄的街道,在我故乡失踪了,却保留在越南。故乡是一种辽阔的东西,故乡是世界的精华,某个民族创造了某种生活方式,精华总是流传到其它民族中,创造者容易不识庐山真面目,局外人却意识到它的价值,为我所用,世界是一个文明的故乡,文明总是将故乡的精华保存下来,在一些人的故乡被抛弃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的故乡却敝帚自珍。
  
  我从小知道西贡,胡志明市这个名字令我感到很别扭。我还是称它西贡吧。从金边到西贡汽车要开7个小时,现在还有两个小时的路程。VTV的驾驶员一路超车前进,他显然已经习惯超车。我发现军队、公安等特殊单位以及VTV有在道路上的优先行驶权,在渡口之类需要排队等候的地方,还有第三条专用车道,因此每次当渡口等待摆渡的汽车排成长龙的时候,我们总是可以通过专用车道到达队伍的最前头。正是中午,阮带我们去吃午饭,上来的菜两条鱼、春卷、鸡蛋肉饼和各种野菜,野菜是生的,蓬蓬松松地一大盘,沾着蘸水吃,配科有柠檬草、罗勒、胡荽、薄荷、欧芹、酸橙叶、大蒜、姜片等等,酸辣甜。4个人,约合人民币80元,不算责。
  越南的土地上可吃的东西太多了,水里的、陆地上的,简直是密密麻麻,后来我对此深有感受。越南是个密密麻麻的国家,给人一种密密麻麻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房子、密密麻麻的集市、密密麻麻的水果,密密麻麻的河流、密密麻麻的鱼、密密麻麻的帽子、密密麻麻的商店、密密麻麻的植物、密密麻麻的昆虫、密密麻麻的渡口、密密麻麻的小贩、密密麻麻的吊床、密密麻麻的船只、密密麻麻的小吃、密密麻麻的大米、密密麻麻的桥梁……不是集中于某几个地区,而是密密麻麻分布在整个大地的每个角落。密密麻麻,生活水平比较整齐,贫富差异不是很大,抢眼的亮点、鹤立鸡群的事物不多。到处都是摩托,郊区、城市中心,仿佛每个人都有一辆摩托,其实汽车肯定比摩托多,但我一点印象也没有。摩托也就是摩托而已,没有哪一辆特别突出,以名牌亮度炫耀。这些摩托成群飞驰,冒着烟,发出浓烈的臭味,就像某种新的物种,蝗虫的近亲。密密麻麻的西贡,无边无际的城市,从它的外围进入到市中心,走了一个多小时,漫长的街道。两边全是狭长的房子。人们买土地而不是房子,自己建造,在大的规划街区下,房子像蘑菇那样自然生长,风格各异,参差错落。高低随着各家的经济状况不同,但最高也就是5层楼。每家的房子都是宽不过3米左右,纵深长得像小巷。经常看见人们开着摩托直接驶进家去,轰响的马达在房间深处熄火。这也许是因为每家都希望有一个临街的铺面。因为住房是平面铺开的,因此人们居住的地区范围广大,街道小巷密密麻麻,摩托成为穿街走巷最方便的交通工具。西贡更是~个摩托社会,五百万人口,摩托就有将近100万辆。密密麻麻的摩托,从四面八方飞出来,蝗虫般地聚集在路口,绿灯一亮,马达惊天动地地一齐轰鸣,蜂涌而去,仿佛全城正在进行一次大搜捕,空气里总是散发着强烈的汽油燃烧后的臭味。
  西贡像巴黎那样分为16个区,其中11个区是编号的,另外的5个新区取了名字,最繁华的街道在1区,第5区主要住着华人。这个城市非常美丽,黄调子,似乎刚刚被阳光漆过一遍。人们的住肩没有被大规模地改造成千篇一律,看得出都是私人的,各家我行我素,有的是法国风格,有的是现代风格,有的坚持着家族的传统,房子一般喜欢涂成黄色或者淡绿色,屋顶上覆盖着红瓦或者平顶,上面是阳台,飘扬着衣服,屋宇之间也夹杂着中国风格的佛寺、教堂什么的,就像一幅巨大的拼贴画。生活的天堂,但空气质量太糟糕了。越南人身体非常灵活,好动,老太太坐在孙子的摩托后座上奔驰,白发飘飘。混血少女翘着长腿耽在摩托后座上,仿佛这是前面戴墨镜的小伙子的大腿。许多摩托上坐着一家三口,甚至五口,有的摩托后座上绑着一辆皮卡那么大体积的货物。他们把摩托想象成比摩托本身大几倍的载体,也就这么用了。摩托是青年谈恋爱的长凳,摩托手中午小睡的床、报贩的躺椅、小贩的货架……摩托就像是流动着的杂技舞台,每个人都有很高的驾驶技巧、平衡技巧和捆绑技巧。密密麻麻的摩托、迷宫般的街道、密密麻麻的铺面,几乎每家的门面部在卖着点什么,轮胎、汽油、杂货、工具、帽子、修车的、小吃店,咖啡馆、理发店……铺面都是自家的,所以大都有一种家庭的氛围,就像多年前的昆明。充满活力的地方,没有湄公河流域普遍的那种昏昏欲睡的气氛。天气也非常热,但是人们始终在劳动、工作。挑着水果担子沿街兜售的妇女从早到晚在街道上游荡,卖了一挑又一挑。赤露身体的人显然少多了,没湄公河流域的其它地区那么普遍。旗袍美丽地飘扬在越南的天空下,女性们的旗袍五彩缤纷。最普遍的是白旗袍,使女性娉婷袅娜,犹如仙鹤。这种起源自中国的服装在本土已经基本绝迹,却继续流行于越南,似乎是为越南的身体发明的。旗袍真是为女性设计的最美丽服饰,没有哪种衣服能够像旗袍这样令女子身材尽显,含蓄的裸体,线条分明,顺其自然,随流赋形,但是隔着文明的轻纱薄丝,既彰显了性感又可望不可及,若有若无,保护着纯洁。最人性的文明就是一层纱,太厚就是观念,设计、包装、累赘、装模作样了,太露就是下流。与旗袍比起来,西装真是与身体无关的,只为了观念、礼节而设计的身体刑具,还有根领带勒着脖子!
  越南是个苗条的国家。女学生也穿着白色的旗袍,那是她们的校服,更显天真纯洁。放学的时候,一群群女生骑着单车驶过街道,旗袍飘飘,如群鸥在水田上掠过。亚洲许多风俗受到古代中国的影响,中国盛行维新,一切都抛弃了,而周边的人们继续着,在日本、在泰国、在越南……许多人到日本的京都,奈良去寻找古代长安,其实你也可以去越南怀旧,那里不仅是建筑,也是生活方式、旗袍。我童年时代那些金黄的街道,在我故乡失踪了,却保留在越南。故乡是一种辽阔的东西,故乡是世界的精华,某个民族创造了某种生活方式,精华总是流传到其它民族中,创造者容易不识庐山真面目,局外人却意识到它的价值,为我所用,世界是一个文明的故乡,文明总是将故乡的精华保存下来,在一些人的故乡被抛弃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的故乡却敝帚自珍。
  有一天在西贡的一条小街,看见街道边露天为顾客掏耳朵的摊子。旁边是一个小花园,里面开着紫色的叶子花,我像失去记忆的人忽然苏醒,什么都想起来了,这就是我童年时代的昆明,那些挑着担子满街走的货郎、卖马樱花的姑娘,那金黄色的挂着巴黎钟的火车站、那个天天在近日楼下的公园里掏耳朵的师傅,他的铁饭盒里有许多长长的小勺子,他像魔术师一样将一把勺子伸进藏在耳轮后面的洞穴,轻轻地转动,有人的耳朵里居然藏着一块石头。想起来了,那些永远是一个老母鸡般的老妈妈在守候着的小摊子,她面前支着个大簸箕,里面放着一堆瓜子、一堆松子、一堆葵瓜子、还有一堆花生米,中间放着个玻璃小盅,无论什么都是一毛钱一盅。想起来了,那些光线阴暗的咖啡馆,这种咖啡馆在茶馆和咖啡馆之间,卖咖啡,也卖茶水,从前昆明最有名的咖啡馆就是越南人开的,叫作南来盛。里面永远坐着些没有 时间的人,他们似乎从来不工作,也不富裕,却天天在咖啡馆、茶馆中从早呆到晚。我恍惚看见已故多年的外祖母坐在某个门洞口做针线,我走过去就要喊外婆,却失望地醒来。昆明曾经与越南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从昆明去国外,总要经过越南,通过滇越铁路。那铁路通向南方,金黄色的车站、阳光、巨大如伞的榕树。我记起少年时代的一个金色的下午,我跟着父亲去看我们家即将搬去的新居,当我们进去的时候,有人在楼梯上奔跑,走廊上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随即出现了一个金发的少女,她是有点混血的越南人,此后,我整个少年时代,都与一家越南人为邻。这一切在昆明已经了无痕迹,我站在西贡的旧街区,不能确定这是50年代以前的昆明还是越南的西贡。这儿肯定是西贡,人们说另一种语言,商店的招牌写着拼音字母。
  住在一家法国风格的酒店,木制楼梯通向幽暗的楼道,房间的窗子外面紧贴着另一栋建筑的墙。腥红色的窗帘,西式卧具,房费包括早餐。面包、咖啡、果汁,感觉是在巴黎。越南有时候给我不知道身在何处的感觉。大地是越南的大地,但城市和建筑物的气氛则有些模糊,殖民主义的后遗症。西贡市中心基本上是法国风格。街道宽阔、干净,除了市场和一些主要街道,人并不多。
  1886年建立的邮政总局依然在营业,宽大深邃,像个礼堂,镶着黄铜边的写信台已经磨得发亮,好像还没有全面进入因特网时代,有许多人伏在那里写信。圣母大教堂建于1877年,红砖砌的,外面的广场上有一座圣母像,穿白裙子的新娘在教堂前照像。要不是挑担子卖水果的大嫂在周围晃来晃去,会以为是在巴黎。街道依然是生活的天堂,生活从房间里蔓延到街道上,使得整个城市有一种家的氛围,而不仅仅是贸易商业中心。人们在街道上做生意、摆摊子、播凉棚、下棋、修理摩托、喝咖啡、开餐馆、烧烤食物、炎热的气候使得日子没法只是龟缩在房间里,露天下的生活,使西贡充满着活力,在街道上漫游,走很远也感觉不到累,走走停停,东张西望一晃就过去了几个小时。
  西贡之夜黑暗与光明交替,巨大的游轮在西贡河上飘着,灯光灿烂,人们痛饮狂歌。咖啡店一家接着一家,灯光稀微,人们密谈似地坐在里面,许多咖啡馆看上去已经营业了一百年的样子,鬼魂也混迹于咖啡客中间。咖啡馆本身就是一杯杯黑咖啡,模仿着19世纪的巴黎,越南在20世纪50年代后,与西方有一段隔绝的时间,19世纪已经成为一个遥远的记忆,这些记忆被越南化了,咖啡馆具有东方的神秘味道,有时候,我觉得波德莱尔、兰波、普鲁斯特已经魂渡大海,就坐在西贡的某个咖啡店里面。印象派在西方已经过时,西贡的画廊里却摆满印象派风格的作品,画得非常好,富于装饰性。光明热闹的地点是夜总会,门口围着摩托和青年,警车呆在一边冷冷地看着。有时候黑暗的巷道里出现一个洞穴,姑娘们掀开门帘,火焰般地吐出来,吆喝客人进去。三轮车夫悄悄地停在你身后,用英语向你介绍某些非法的去处,有人惊喜地上了车。西贡沿着西贡河展开,主要部分在河的右岸,右岸是高级饭店、夜总会、旧总统府、政府机构、购物中心、来去匆匆的外国人、咖啡、葡萄酒、外汇……左岸却是另一个世界,那些在右岸摆摊的、走街串巷的、蹬三轮车的、小贩、掏耳朵的、擦皮鞋的、卖水果的……大都住在左岸。黎明,他们乘着渡轮渡过西贡河前往右岸淘金,黄昏,他们又乘渡轮回到左岸。
  一个黄昏,我来到渡轮停靠的码头上。码头上站着一个人,背着一个大袋子,胆怯地望着右岸,她刚刚从渡轮上下来,码头上已经空无一人,她似乎在犹豫着走还是不走。过了一阵,码头上已经集结了一大群摩托。船一停,摩托们就驶进去大船舱去。一一熄火。并不从摩托上下来。很多挑着担子在大街上叫卖了一天的妇女夹杂其中,挑着空掉的箩筐。右岸游客如云,衣着时髦光鲜,巴黎香水的气味时断时续,而这个渡轮却集合着右岸的破绽,污点,散发着浓烈的汗味、汽油味,大家表情疲惫地望着对岸,就像从矿山下班回家的矿工。西贡河不宽,几分钟就到了对岸,船一停,摩托就一起轰鸣起来,黑雾腾腾一一吐着黑烟开走了。河这边是另一个世界,河那边繁华矫饰、珠光宝气,这边朴素,安静,自然、永恒。少年刚刚放学,接到了孩子的父母推着摩托车慢慢穿越人群,卖纸烟的老爹守着一个摆着打火机和香烟的木盒坐在码头上,几个少年和一个少女蹲在栏杆边抽烟。另一些少年光着身子在河流中一个废桥墩上晒太阳,突然张臂飞起,跳入水中,炊烟在老屋顶上飘着,空气中有煎咸鱼的气味。渡过西贡河不需要护照,自由往来,但这个渡口就像一个海关。彼岸是金山银海、眼花缭乱、十里洋场,过河来到此岸,立即安静,立即朴素、立即古老、立即亲切、立即肮脏,立即破旧、涂脂抹粉立即消失,反差巨大,简直就像是到了另一个国家,父老乡亲,邻居、故乡、日复一日的日子,令我深深感动。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石硖’龙眼果肉为材料,在(4±0.5)℃条件下贮藏,并将贮藏后期不同状态果肉分为自溶与未自溶2部分,对其中的乙醇脱氢酶(ADH)、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细胞色素氧化酶(COD)、苹果酸脱氢酶(MDH)、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8个酶进行同工酶电泳检测,以果肉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为参照,对龙眼果肉自溶与同工酶变化的关系
期刊
当中原人民还不知道何谓佛陀时,四川地区已开始有石刻佛像出现。南丝路把异域的风情带来,秣菟罗的印度本土风,加上键陀罗的希腊罗马风,都巧妙地融合在四川地区的早期佛教石刻之中,并不断地进行着“本土化”调整。  今天我们所见的石刻佛像,俨然和中国人的相貌没什么区别,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个个都是英俊潇洒的美男子。但细细看来,佛像面目内也有印度美男子的影子,薄薄的上唇,微厚的下唇。而某些隐藏的细节,甚至和希腊
期刊
1271年夏,凉爽的海风从亚德里亚海吹过来。就在这时,威尼斯青年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尼古拉、叔父玛窦踏上了前往遥远中国的旅程。他也许不知道,人类历史上浓重一笔的伟大壮行始于他的脚下。    成都府的廊桥、锦江、蜀布    马可波罗前往西南是在他先前作了江南之旅之后,所循道路也是习以为常的:河北涿州、山西太原、陕西西安,接下来折往西南,过关中,翻越秦岭,经广元到成都。马可波罗称,从广元出发,骑马向南行2
期刊
摘 要 CaDREB3是辣椒DREB家族中1个成员,为明确CaDREB3受逆境胁迫诱导表达的分子机制,从辣椒基因组DNA中分离获得了CaDREB3上游的启动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启动子的TATA框为起始密码子ATG上游-89 bp至-86 bp的TATA,同时含有多种与逆境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如ABRE、HSE、MYB和TCA等,并使用Gateway技术构建了
期刊
邛崃的富庶和发展变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经纬相连。“火井”的横空出世,使得井盐、邛窑、铁器得以赋形。临邛是世界上最先使用天然气的地区,出产的井盐为成都平原提供了源源不绝的骨力,而火与黏土的结合而孕育出的精美邛窑,不仅给繁华的丝绸商旅增添了一脉活水,更给这片土地带来了釉彩一般的荣光。邛窑还是中国彩绘的故乡,这是南方丝绸之路给人类文明的又一出其不意的贡献,同时也升跃了南方丝绸之路的文化品质。    南丝路第
期刊
打发时间的潮流玩法,无非是借酒撒欢。雅一点可在演艺吧品酒观舞,俗一点可在酒吧歌城摇骰K歌。可惜无论雅俗,早被唐时的古人玩至顶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往往走在时尚和潮流的浪尖上。    胡姬酒肆    灯火阑珊时,我们下了车,走进本地人开的酒吧喝点洋酒。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李太白和一群纨绔少年骑着肥马,喧哗着拥进长安城里胡人开的“酒吧”,喝几杯味如醪糟的黄酒,派头远胜今人。
期刊
他想开始做一个自己认为的好人    这几年梁文道越来越多地在大陆和香港之间飞来飞去。他定居香港,每月却必定要来北京一次,待上几天。他在大陆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在大陆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越来越多,更重要的是,他受到数量庞大的大陆读者的关注,无论在哪里的讲座都是场场爆满。  于是,你在大陆的各大报刊都能看到他的文章,在北京的各种场合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忙碌的工作伴随的是他睡眠时间的减少。在北京紫竹院附近香
期刊
莫洛哈拉(Manohara),是尼泊尔首府加德满都城边的一条小河。河水不丰,在当地却很有名,河畔有一个无名的贫民聚居村落,距加德满都8公里,海拔约1300米。当地人说,这个村落里的村民大都来自尼泊尔东部山区和靠印度边界地区的受灾难民。在此居住时间最长的已有15年,现在每年还有新的流浪难民加入。他们来自四面八方,通常是十几家或七、八家同乡人结伴成伙,相互照应,共同对外。这个地方原本是政府荒芜的一片公
期刊
无论是遥远陌生的暹罗,还是今人熟知的泰国,都用或古老或现代的乐器,奏出充满宗教仪式感的神秘旋律。在享受音乐之美时,每个人都能穿越时空感受异域的迷幻。    泰国古乐之“印度风”    1685年和1686年,暹罗国王设宴招待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使节楚蒙大使等人。英国人布赛尔对此记述:“1685年和168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使节来到暹罗。大使楚蒙和两个随从,楚西长老和福屏伯爵都有记行……路易十四派
期刊
十张诡异或离奇的图,是平静的头脑中突然爆发的激烈风暴,产生出美丽的幻象。而每一个人的眼睛和图像一接触,都会以飞快的速度把冲击带给大脑,迸射出一道亮丽炫目的思维闪电。  思维闪电的形状绝不雷同,正如三男三女六个人,以各自迥异的语言解读十张图,说出来的虽是疯言疯语,但却呈现出六颗本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