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要真正与普通高等教育齐头并进,必须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注意解决好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规格的设计,专业建设模式,课程模块体系设计,实践性教学体系,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高职专业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高职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3-0071-017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Model
Abstract: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really go hand in hand with the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we must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 build,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High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in the build process, pay attention to sol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designed to locate and develop specification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mode, curriculum module system desig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he 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to develop high-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to achieve Vocational students a smooth job.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构建的特定的由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能力与素质结构、教学装备、教学过程、评估与反馈等诸因素组成的一个方程,是一个教育的系统工程(广东省技术师范学院副研究员郑国强)。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国情、省情和行业的一些情况,已摸索出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教育、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等,为成功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做出了贡献。但不同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不同的,必须积极探索,构建适合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根据教育部提出的“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出特色”的基本工作思路作为指导思想,突出“质量、特色、水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大胆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规范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实践、实习实训,加大招生就业工作的关注力度,努力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规格的设计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一)培养目标的定位
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教育与培训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和标准,它有层次、类别、范围的界定。研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考虑的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它起着导向和坐标的作用。高职专业培养目标是分析社会需求的归纳,是制定培养计划的开端,是社会需求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途径和人才培养质量就不可能得到保证。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一般将高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就要确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对本地区经济建设和各行业发展现状,我们将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及企业的基本运作过程,掌握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拥有一定的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和相应的管理技能,能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各类中基层管理问题,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培养规格的设计
要达到培养目标,就必须为受教育者设计合理的培养规格,构建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一是知识结构的设计。知识结构是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层次与比例关系,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尺度之一。高职学生应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基本理论知识是一个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环境多变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凭借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基础和自学能力,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优化、更新自己的知识,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专业知识是学生进入未来职业时从事某一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因此,知识结构的设计,既要重基础,也要重专业,二者比例要适度,不能仅强调专业性、技术性而忽视基础性。二是能力结构的设计。能力是指保证一个人顺利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综合。高职学生的能力主要由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构成。三是素质结构的设计。素质结构按照不同方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单元。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一线人才,学生素质结构除了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外,还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指个体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
二、以“政府+行业+企业+专业”为专业建设模式,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本专业工作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邀请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行业协会负责和选择有代表性的校企合作企业,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该委员会为依托,调查分析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领域和技术领域,确定职业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能力。进一步将基本岗位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当独立的工作项目,再对工作项目进行具体分析,获得每个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职业本领。分析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目前由国家政府部门和各行业颁发、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繁多,往往一个工作岗位(群)对应有若干合适的职业资格证,有国家人力资源与劳动部职业资格鉴定标准,行业协会制定的职业鉴定标准,还有各省市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职业标准。要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作为参考。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变化、职业岗位变化、产业调整变化与技术发展动态等信息,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析职业岗位需求变化趋势与新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建立专业反馈平台,及时采纳调整意风,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三、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证融通、情境教学、产学结合”模块化课程体系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双证融通、情境教学、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任课教师共同将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以项目导向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以任务驱动组织课程内容和设置学习情境。共同对学习领域课程进行教学内容项目化、课程组织工作化、课程实施情境化、课程评价多元化的以体现产学结合为特点的学习情境设计,制定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教案,将学习领域课程变为可实施的教学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四环节”教学体系,即高职高专人才基本素质实训、专业项目情境教学职业能力实训、企业岗位群专项岗位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就业能力实训。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评”合一。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流程,如下图所示。
四、“产学互动,实景育人”,实施“4321”体验式实践性教学
4: 4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即形成由校、院(系)、专业、课程实践组成的完善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3:指三个实践教学模块,形成由沙盘模拟、计算机仿真/模拟和专业技能大赛组成的实践教学模块。2:指的是两种体验式实践教学方式,即学生主导型体验方式和教师主导型体验方式,前者包括主办大型活动如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以及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案例,课堂讨论、参加各种院系级、校级以及团组织活动,让学生在主动体验方式中进行学习;后者包括:专业技能训练、教学软件模拟操作等教师主导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活动。1:指的是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是要把课堂内外、实验室内容、校园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配合本专业培养方案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以“四位一体”模式打造“德、识、艺”三馨教学团队
“四位”,双高带头人(高职称、高技能证书),“双师”专业课教师(具备在企业挂职经历的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双高综合型基础课教师(高学历、高职称),双强兼职指导教师(强技能、强素质)。“一体化”,四类人员共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四位一体”模式,以建设以专业带头人培养为重点,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培养为支撑,吸纳高水平的现场专家,优化“双师”职称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通过企业或认证单位或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轮训,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100%。以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意见》为依据,制订学校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四位一体”模式,逐步建设一支水平更高、结构更趋合理、更富有活力的“德、识、艺”三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六、产学合作,共同实现高职专业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一)建设产学合作的实习与就业基地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产学研的校企合作,广泛拓展实习与就业基地,聘请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成为专业的特聘教师,形成定期来校讲学,亲自给学生授课,举办行业专业论坛,开展校企研讨会。同时,让校企合作单位成为专业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参观学习和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和实现就业的重要基地。
(二)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
与合作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共同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明确双方职责,由企业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成立以本团队成员为主体的实习指导小组,况红、宋延军、张伟等同志带领团队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检查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学生在该期间具有“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校企双方根据企业提供的实习鉴定成绩、学生的实习报告和指导教师评价,共同实施考核,综合评定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实现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全面质量监控。
(三)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合作,保障学生就业
以专业为单位形成专业教学团队,并组建就业队伍网络,团队所有成员力所能及地参与就业指导,本团队负责人作为就业工作的责任人,团队所有成员都担负就业推介责任,收集和公布就业信息,负责向用人单位推介。团队成员带领专业毕业生参加各级各类的大型双选会,组织召开专业双选会,积极与当地人才市场联系,为每位毕业生提供使用供需见面的就业卡。
参考文献:
[1]陈宝玉.我国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
[2]官灵芳.王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09.7
[3]余群英.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EB/OL],http://www.syzy.com.cn/baicao/nhf/gzjy/200612/20061216085620.
关键词:高职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3-0071-017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Training Model
Abstract: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really go hand in hand with the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we must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 build,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High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in the build process, pay attention to solv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designed to locate and develop specification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mode, curriculum module system desig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he 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team to develop high-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to achieve Vocational students a smooth job.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所构建的特定的由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能力与素质结构、教学装备、教学过程、评估与反馈等诸因素组成的一个方程,是一个教育的系统工程(广东省技术师范学院副研究员郑国强)。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国情、省情和行业的一些情况,已摸索出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教育、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等,为成功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做出了贡献。但不同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不同的,必须积极探索,构建适合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根据教育部提出的“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办出特色”的基本工作思路作为指导思想,突出“质量、特色、水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大胆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规范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实践、实习实训,加大招生就业工作的关注力度,努力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定位和培养规格的设计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和基础
(一)培养目标的定位
培养目标是指学生经过一定教育与培训过程,最终达到的状态和标准,它有层次、类别、范围的界定。研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考虑的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它起着导向和坐标的作用。高职专业培养目标是分析社会需求的归纳,是制定培养计划的开端,是社会需求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如果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途径和人才培养质量就不可能得到保证。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一般将高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就要确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对本地区经济建设和各行业发展现状,我们将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及企业的基本运作过程,掌握从事工商管理活动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拥有一定的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和相应的管理技能,能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各类中基层管理问题,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培养规格的设计
要达到培养目标,就必须为受教育者设计合理的培养规格,构建新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一是知识结构的设计。知识结构是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层次与比例关系,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尺度之一。高职学生应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基本理论知识是一个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环境多变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凭借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基础和自学能力,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优化、更新自己的知识,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专业知识是学生进入未来职业时从事某一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因此,知识结构的设计,既要重基础,也要重专业,二者比例要适度,不能仅强调专业性、技术性而忽视基础性。二是能力结构的设计。能力是指保证一个人顺利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技能的综合。高职学生的能力主要由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构成。三是素质结构的设计。素质结构按照不同方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单元。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需要的一线人才,学生素质结构除了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外,还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是指个体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
二、以“政府+行业+企业+专业”为专业建设模式,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本专业工作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邀请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行业协会负责和选择有代表性的校企合作企业,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该委员会为依托,调查分析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领域和技术领域,确定职业岗位群对应的职业能力。进一步将基本岗位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当独立的工作项目,再对工作项目进行具体分析,获得每个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职业本领。分析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目前由国家政府部门和各行业颁发、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繁多,往往一个工作岗位(群)对应有若干合适的职业资格证,有国家人力资源与劳动部职业资格鉴定标准,行业协会制定的职业鉴定标准,还有各省市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职业标准。要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作为参考。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变化、职业岗位变化、产业调整变化与技术发展动态等信息,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分析职业岗位需求变化趋势与新要求,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建立专业反馈平台,及时采纳调整意风,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三、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证融通、情境教学、产学结合”模块化课程体系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双证融通、情境教学、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任课教师共同将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以项目导向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以任务驱动组织课程内容和设置学习情境。共同对学习领域课程进行教学内容项目化、课程组织工作化、课程实施情境化、课程评价多元化的以体现产学结合为特点的学习情境设计,制定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教案,将学习领域课程变为可实施的教学课程。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四环节”教学体系,即高职高专人才基本素质实训、专业项目情境教学职业能力实训、企业岗位群专项岗位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就业能力实训。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做、评”合一。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流程,如下图所示。
四、“产学互动,实景育人”,实施“4321”体验式实践性教学
4: 4个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即形成由校、院(系)、专业、课程实践组成的完善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3:指三个实践教学模块,形成由沙盘模拟、计算机仿真/模拟和专业技能大赛组成的实践教学模块。2:指的是两种体验式实践教学方式,即学生主导型体验方式和教师主导型体验方式,前者包括主办大型活动如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以及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案例,课堂讨论、参加各种院系级、校级以及团组织活动,让学生在主动体验方式中进行学习;后者包括:专业技能训练、教学软件模拟操作等教师主导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活动。1:指的是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是要把课堂内外、实验室内容、校园内外的实践教学活动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配合本专业培养方案的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以“四位一体”模式打造“德、识、艺”三馨教学团队
“四位”,双高带头人(高职称、高技能证书),“双师”专业课教师(具备在企业挂职经历的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双高综合型基础课教师(高学历、高职称),双强兼职指导教师(强技能、强素质)。“一体化”,四类人员共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四位一体”模式,以建设以专业带头人培养为重点,中青年专业骨干教师培养为支撑,吸纳高水平的现场专家,优化“双师”职称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教师通过企业或认证单位或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进行轮训,双师素质的教师达到100%。以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意见》为依据,制订学校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以“四位一体”模式,逐步建设一支水平更高、结构更趋合理、更富有活力的“德、识、艺”三馨的专业教学团队。
六、产学合作,共同实现高职专业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一)建设产学合作的实习与就业基地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产学研的校企合作,广泛拓展实习与就业基地,聘请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成为专业的特聘教师,形成定期来校讲学,亲自给学生授课,举办行业专业论坛,开展校企研讨会。同时,让校企合作单位成为专业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参观学习和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和实现就业的重要基地。
(二)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
与合作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共同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明确双方职责,由企业安排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成立以本团队成员为主体的实习指导小组,况红、宋延军、张伟等同志带领团队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检查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学生在该期间具有“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校企双方根据企业提供的实习鉴定成绩、学生的实习报告和指导教师评价,共同实施考核,综合评定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实现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全面质量监控。
(三)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合作,保障学生就业
以专业为单位形成专业教学团队,并组建就业队伍网络,团队所有成员力所能及地参与就业指导,本团队负责人作为就业工作的责任人,团队所有成员都担负就业推介责任,收集和公布就业信息,负责向用人单位推介。团队成员带领专业毕业生参加各级各类的大型双选会,组织召开专业双选会,积极与当地人才市场联系,为每位毕业生提供使用供需见面的就业卡。
参考文献:
[1]陈宝玉.我国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
[2]官灵芳.王锋.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09.7
[3]余群英.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EB/OL],http://www.syzy.com.cn/baicao/nhf/gzjy/200612/2006121608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