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良的学风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学风好与否不仅反映高校整体育人环境和氛围,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可是根据调查,现实中许多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同时影响着高校学风建设进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心理问题;学风建设;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3-0059-013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style of study and research
Abstract:The fine style of study is a measure of the level of a university’s teaching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criteria, whether or not a good style of study reflects not only the university environment and atmosphere of the whole sports people, but also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training of personnel.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 integral par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talent, bu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in reality, many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xist in varying degrees, severely affecting their normal learning and life at the same time affect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Learning Atmosphere , and 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Keyword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default;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一、高校学风建设及现状
学风建设由一个学校的校风、院风(系风)、班风组成,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加强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高等学校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1]作为高等院校学生所具有的学风,除包括明确的学习目的、进取的学习精神、刻苦的学习态度、严明的学习纪律外,还应该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其本质是一所高校特有的育人环境,是无形的精神力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体现了一种状态、目标、意志,产生无形的力量;其外在表现是高校教师在教书与育人、治学与科研上的风气和学生在学习上的风气。[2]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会使学生感到一种压力,进而产生紧迫感,同时它又是一种动力,能使学生奋发进取、努力向上,并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蔓延。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育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但大学校园并非世外桃源,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社会不良风气必然对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产生影响和冲击。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经济、环境适应、网络和择业就业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导致不少大学生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学习兴趣不浓,沉迷于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甚至舞弊、抄袭,严重地影响着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调适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属于青年时期成长的心理问题,反映着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态度。大学时期正是青年人人生观形成、稳固的阶段,如果不对这些心理危机和问题予以干预和调适,不仅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使之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而且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行为方式及个性修养,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培养。
(一)学习不适的问题
大学学习方式与初高中有交大的差异,强调较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有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无所适从,表现出困惑的心理。因此,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乃至情绪低落,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二)人际交往不适的问题
大学生由于各自的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不同,同班及同寝室同学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使气氛紧张,导致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形成自我封闭的孤僻性格。[3]相当比例的同学常常在人际交往中,遭遇挫折,有的因交往技能差、缺乏成功的体验,有的因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存在着不合理的观念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个性因素带来人际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容易产生孤独、空虚、失落感并出现敏感多疑、自卑敌意等心理症状,从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逃课。
(三)恋爱和性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性生理基本成熟,性意识增强,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这都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但由于性心理未完全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出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表现为与异性交往困难,单相思的苦恼,失恋的痛苦,对性冲动的不良心理反应等,这些都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和逃学现象。
(四)睡眠问题
不少大学生有程度不同的睡眠障碍,具体表现在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早醒,因此出现白天上课或自习时精力不济,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不高。有的学生甚至以此为逃课的理由,时间长了便容易出现恶性循环,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
(五)经济问题
大学生的家景不尽相同,有的经济条件差甚至贫困,贫寒背景出生的大学生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沉重的生活负担使这一特殊群体的心中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并成为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往往出现表现出自卑、胆怯、嫉妒、孤僻、冷漠、悲观等心理特征,根本无法进行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个别同学甚至抱怨社会和命运的不公,引发仇恨和报复的心理,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
(六)网络心理障碍问题
网络的普及具有双刃作用,它既是学习和工作的好帮手,同时也是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长期“泡网”会导致网络迷恋、网络恐惧、网络孤独和网络自我迷失与自我认同混乱。由于长时间的沉溺、醉心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网上猎奇等,造成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依恋,导致个人生理和心理受损,上网时精神振奋,下网后精神萎靡,形消体弱,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
(七)就业问题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着严峻就业形势。不少学生由于对就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心向往大中城市和高收入的行业,同时又过高地估计了自身的条件,致使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差,由此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紧张、暴躁、抑郁、悲观、厌学和逃学等不同情绪反应。
三、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以促进学风建设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系统
首先,是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和由院系、班主任、辅导员、宿舍管理人员构成的四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系统,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题教育培训,同时要对学生工作干部、班级辅导员、教师进行心理危机预防的教育。建立早期识别心理问题学生和有效干预的快速反应通道,形成对学生自上而下的关注,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把可能引发的心理危机遏制在萌芽状态。其次,是启动社会、家庭和学校全方位的心理支持系统。在整合的基础上改善学校的软环境,并且在必要时能够有效地调动其同学、朋友、家庭、社区和自愿者组织等各种社会资源,完善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4]
(二)加强人生观和责任感的宣传教育,提高主体自我教育能力
大学生进入高校后面临着重新确定目标的问题,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分析困难和挫折,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成才、择业、交友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同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责任感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减少心理障碍的出现。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自我认识与评价、生活适应与发展、人际关系与调适、情绪变化与调控、职业规划与准备、心理挫折与应对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普查、排查和汇报制度
学校应对入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测量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实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跟踪引导工作提供参考,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学校应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卫生档案,建立集普查、教育、咨询、跟踪、干预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四)有效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
首先,学校心理咨询队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常规性咨询,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这些长期性的心理咨询应成为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窗口和心理危机预警的主要信息来源。另外,还要建立心理辅导网站,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心灵驿站。其次,医院对问题学生心理疾病实施门诊药物治疗或住院治疗。
(五)加强法制教育
大学生心理问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违法犯罪问题。很多心理问题学生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态度,甚至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远离违法犯罪底线。
(六)加强亲情教育和疏导
根据调查,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愿面对自己心理问题现状,外部表现多为敏感、多疑并排斥别人的帮助,但实际上内心希望得到关爱,特别是渴望得到家人及其他亲人的关心和爱护,因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通过亲情关怀为心理问题学生以温馨和克服心理问题的信心。
四、结语
当前大学生多是80后期和90后出生,其心理问题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同时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与调适有助于优良的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有助于推进高校学风建设进程,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个性修养、治学理念等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巧玲.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1,(23)
[2]唐华生.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OO3.7,(4)
[3]彭萍,何秀梅.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R].载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07
[4]时美英.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6,(24)
关键词:心理问题;学风建设;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10)03-0059-013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style of study and research
Abstract:The fine style of study is a measure of the level of a university’s teaching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criteria, whether or not a good style of study reflects not only the university environment and atmosphere of the whole sports people, but also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training of personnel.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 integral par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talent, bu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in reality, many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xist in varying degrees, severely affecting their normal learning and life at the same time affect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Learning Atmosphere , and 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Keyword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ultural default;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一、高校学风建设及现状
学风建设由一个学校的校风、院风(系风)、班风组成,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加强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高等学校优化育人环境、培养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1]作为高等院校学生所具有的学风,除包括明确的学习目的、进取的学习精神、刻苦的学习态度、严明的学习纪律外,还应该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其本质是一所高校特有的育人环境,是无形的精神力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体现了一种状态、目标、意志,产生无形的力量;其外在表现是高校教师在教书与育人、治学与科研上的风气和学生在学习上的风气。[2]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会使学生感到一种压力,进而产生紧迫感,同时它又是一种动力,能使学生奋发进取、努力向上,并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蔓延。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育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但大学校园并非世外桃源,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社会不良风气必然对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产生影响和冲击。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经济、环境适应、网络和择业就业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导致不少大学生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学习兴趣不浓,沉迷于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甚至舞弊、抄袭,严重地影响着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调适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属于青年时期成长的心理问题,反映着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态度。大学时期正是青年人人生观形成、稳固的阶段,如果不对这些心理危机和问题予以干预和调适,不仅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使之无法正常生活和学习,而且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行为方式及个性修养,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培养。
(一)学习不适的问题
大学学习方式与初高中有交大的差异,强调较多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有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无所适从,表现出困惑的心理。因此,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乃至情绪低落,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二)人际交往不适的问题
大学生由于各自的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不同,同班及同寝室同学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使气氛紧张,导致心理压力,久而久之,形成自我封闭的孤僻性格。[3]相当比例的同学常常在人际交往中,遭遇挫折,有的因交往技能差、缺乏成功的体验,有的因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存在着不合理的观念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个性因素带来人际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容易产生孤独、空虚、失落感并出现敏感多疑、自卑敌意等心理症状,从而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逃课。
(三)恋爱和性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性生理基本成熟,性意识增强,渴望与异性交朋友,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这都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但由于性心理未完全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出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表现为与异性交往困难,单相思的苦恼,失恋的痛苦,对性冲动的不良心理反应等,这些都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进而影响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和逃学现象。
(四)睡眠问题
不少大学生有程度不同的睡眠障碍,具体表现在入睡困难、睡眠浅、多梦、早醒,因此出现白天上课或自习时精力不济,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不高。有的学生甚至以此为逃课的理由,时间长了便容易出现恶性循环,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
(五)经济问题
大学生的家景不尽相同,有的经济条件差甚至贫困,贫寒背景出生的大学生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沉重的生活负担使这一特殊群体的心中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并成为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主要根源,往往出现表现出自卑、胆怯、嫉妒、孤僻、冷漠、悲观等心理特征,根本无法进行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个别同学甚至抱怨社会和命运的不公,引发仇恨和报复的心理,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
(六)网络心理障碍问题
网络的普及具有双刃作用,它既是学习和工作的好帮手,同时也是娱乐消遣的一种方式。长期“泡网”会导致网络迷恋、网络恐惧、网络孤独和网络自我迷失与自我认同混乱。由于长时间的沉溺、醉心于网络游戏、上网聊天、网上猎奇等,造成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依恋,导致个人生理和心理受损,上网时精神振奋,下网后精神萎靡,形消体弱,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交往。
(七)就业问题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着严峻就业形势。不少学生由于对就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一心向往大中城市和高收入的行业,同时又过高地估计了自身的条件,致使理想与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差,由此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紧张、暴躁、抑郁、悲观、厌学和逃学等不同情绪反应。
三、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以促进学风建设
(一)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机干预网络系统
首先,是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和由院系、班主任、辅导员、宿舍管理人员构成的四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网络系统,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专题教育培训,同时要对学生工作干部、班级辅导员、教师进行心理危机预防的教育。建立早期识别心理问题学生和有效干预的快速反应通道,形成对学生自上而下的关注,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把可能引发的心理危机遏制在萌芽状态。其次,是启动社会、家庭和学校全方位的心理支持系统。在整合的基础上改善学校的软环境,并且在必要时能够有效地调动其同学、朋友、家庭、社区和自愿者组织等各种社会资源,完善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4]
(二)加强人生观和责任感的宣传教育,提高主体自我教育能力
大学生进入高校后面临着重新确定目标的问题,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分析困难和挫折,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成才、择业、交友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同时对学生进行人生责任感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减少心理障碍的出现。
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自我认识与评价、生活适应与发展、人际关系与调适、情绪变化与调控、职业规划与准备、心理挫折与应对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普查、排查和汇报制度
学校应对入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测量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实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跟踪引导工作提供参考,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学校应通过建立大学生心理卫生档案,建立集普查、教育、咨询、跟踪、干预于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四)有效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
首先,学校心理咨询队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常规性咨询,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这些长期性的心理咨询应成为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窗口和心理危机预警的主要信息来源。另外,还要建立心理辅导网站,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心灵驿站。其次,医院对问题学生心理疾病实施门诊药物治疗或住院治疗。
(五)加强法制教育
大学生心理问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违法犯罪问题。很多心理问题学生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态度,甚至参与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远离违法犯罪底线。
(六)加强亲情教育和疏导
根据调查,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愿面对自己心理问题现状,外部表现多为敏感、多疑并排斥别人的帮助,但实际上内心希望得到关爱,特别是渴望得到家人及其他亲人的关心和爱护,因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必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通过亲情关怀为心理问题学生以温馨和克服心理问题的信心。
四、结语
当前大学生多是80后期和90后出生,其心理问题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同时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与调适有助于优良的学风、班风、校风的形成,有助于推进高校学风建设进程,同时对大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个性修养、治学理念等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巧玲.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1,(23)
[2]唐华生.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OO3.7,(4)
[3]彭萍,何秀梅.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R].载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07
[4]时美英.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