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练习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关键词:数学 生活化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很多并非"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相关的经验。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由此我想到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找到数学与生活衔接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如,我们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1、找一找
①在学完“直角”以后,我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电视机、床、书桌、窗户、门 ……
②在教学“线段”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有的到厕所找。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2、写一写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以下是个别学生写的数学日记:
①在购物时感受数学。如李坤同学是这样写的:
今天,我和妈妈去姥姥家玩。我们玩了一会儿,姥姥说:“咱们去商店买东西,看有卖什么的,我们买了一包蛋黄派6元2角,一包面包5元8角,还有一袋肉丸4元9角,和一把拖把9元2角。妈妈还没有付钱的时候,我就想要多少钱呢?后来,我终于想出是26元1角。今天我玩得真高兴。
②在玩中体验数学,如王凯同学写的:
今天早上,我吃完早饭就和爸爸、叔叔一起去栽树,我在路边看着他们两个人栽树,我一边看一边数,数到爸爸栽了4棵树,叔叔栽了6棵树,我算了一下,原来叔叔这么棒比爸爸多栽了2棵。所以我对爸爸说加油。
③在家庭生活中领悟数学,李明珠同学是这样写的:
放学一进门妈妈给了我10颗又红又大的糖,接着姐姐又回来了,妈妈叫我给姐姐一半,我很不愿意给了姐姐2颗,妈妈说我很不公平,我的糖是姐姐的几倍,我想了想,是姐姐的4倍。后来,我又给了姐姐3颗,姐姐笑了,妈妈也笑了。妈妈夸我是好孩子。今天我心情特别高兴,因为我觉得自己在长大了。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尊重和承认"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也许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很可能会回到"灌输"的老路上去。着力实施一种"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也正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关键词:数学 生活化
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很多并非"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是"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相关的经验。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由此我想到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找到数学与生活衔接点,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以教材为蓝本,注重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轻松愉快的数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通过找教室周围的物体的长短高矮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现实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程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数学学习必须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如,我们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1、找一找
①在学完“直角”以后,我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电视机、床、书桌、窗户、门 ……
②在教学“线段”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同学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有的到厕所找。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2、写一写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
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以下是个别学生写的数学日记:
①在购物时感受数学。如李坤同学是这样写的:
今天,我和妈妈去姥姥家玩。我们玩了一会儿,姥姥说:“咱们去商店买东西,看有卖什么的,我们买了一包蛋黄派6元2角,一包面包5元8角,还有一袋肉丸4元9角,和一把拖把9元2角。妈妈还没有付钱的时候,我就想要多少钱呢?后来,我终于想出是26元1角。今天我玩得真高兴。
②在玩中体验数学,如王凯同学写的:
今天早上,我吃完早饭就和爸爸、叔叔一起去栽树,我在路边看着他们两个人栽树,我一边看一边数,数到爸爸栽了4棵树,叔叔栽了6棵树,我算了一下,原来叔叔这么棒比爸爸多栽了2棵。所以我对爸爸说加油。
③在家庭生活中领悟数学,李明珠同学是这样写的:
放学一进门妈妈给了我10颗又红又大的糖,接着姐姐又回来了,妈妈叫我给姐姐一半,我很不愿意给了姐姐2颗,妈妈说我很不公平,我的糖是姐姐的几倍,我想了想,是姐姐的4倍。后来,我又给了姐姐3颗,姐姐笑了,妈妈也笑了。妈妈夸我是好孩子。今天我心情特别高兴,因为我觉得自己在长大了。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来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尊重和承认"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果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能正确地加以分析,也许就很难准确地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很可能会回到"灌输"的老路上去。着力实施一种"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数学教学",也正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