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时光的车流,在红绿灯下匆匆飞逝……
时针指向2007年12月28日,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宾馆。
这里正在隆重召开“吉林省公安战线英雄模范先进集体表彰大会”,这一刻,对来自鹤乡通榆的钱孔亮来说,是终生难忘的,他披红戴花跨上颁奖台,在省委书记王珉手里捧过了沉甸甸的奖牌。这荣誉是来之不易的,这荣誉,是年轻有为、敢打敢拼的钱孔亮率领鹤乡交警,向党和人民交上的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一年,他所领导的通榆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整体工作在省市工作绩效考核中获得优胜,其中两项居全省榜首,五项居全市榜首。2007年末,钱孔亮又被评为公安部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先进个人,是白城市唯一的殊荣。同年,他还光荣的当选为通榆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白城市第四届人大代表。
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1990年8月,吉林警校毕业的钱孔亮怀着对家乡浓厚的深情,步入了通榆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面对神圣的职业,一种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强烈责任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是他,在交通事故管理科的8年中,直接或间接处理事故事件1300余起,没有一起复议的或上访;是他,在担任副大队长其间的2004年“4·12”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忍着腰间盘突出带来的病痛,第一个跳进深坑,率领大家搬掉75吨水泥,使两位农民死里逃生,之后,他却悄悄住进了医院;是他,首当其冲策划了与通榆电视台第一个联办栏目《红绿灯》……
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
钱孔亮的故事,宛如鹤乡天宇中的点点繁星,数不完;也像架上晶莹剔透的串串葡萄,一时半会儿摘不尽。
1995年春节后的一天,正在交通科担任交通事故处理员的钱孔亮接到报案,有位老人赶着毛驴车在街上被一辆载货车撞死了毛驴,老人也被撞伤。接警后,他和其他民警迅速赶到事故现场,他首先把老人送到医院进行诊治,经过询问得知,这位老人家住公主岭,是去泰来县岳父家串门的。因交通科忙于处理事故,钱孔亮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买了水果,妻子为老人做上可口的饭菜,如同亲人一样,照顾得非常周到。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在钱孔亮家住了5天,临走时钱孔亮专门给老人购买去泰来的火车票,又给老人100元钱做为路上用,直感动得这位老人泪流满面,连声称道:“我永远也忘不了你这位好心的警察啊!”
1998年秋,一场百年不遇的外洪内涝袭击着整个通榆大地,咆哮的洪水冲毁了村屯,淹没了农田、草原,水库、桥梁毁于倾刻间,铁路、公路和供电线路中断。一时间,整个通榆城乡洪水四溢,险象环生。通榆县的险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9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带着有关领导同志来到通榆视察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灾抢险。在这危急之时,时任大队宣传科长的钱孔亮和战友们一方面昼夜调车筑堤修坝,一方面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开展战地宣传,一干就是一个月。这期间,他没回过一次家,晚上稍有时间就睡在办公桌上或车里。由于长时间过度劳累,他患了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疼痛厉害时只能用止痛药顶着。8月7日,肆虐的洪水猛扑通榆县城,为了确保城区群众生命安全,县委、县政府指示县城内居民撤出县城。此时,情况万分紧急,他妻子几次打电话找他,电话里妻子满腹不可言状的心情,难免有些责怪。是的,任何成功事业没有女人的支持、理解、何谈成功、何谈步处辉煌。他除安慰妻子外,短短的一句话“我离不开呀,保通榆城要紧!”直到洪水退后,钱孔亮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才知道,妻子带着刚满4岁的女儿已转移到长岭县太平川镇亲属家去了。
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上,他不但做好宣传工作,还把全县人民抗击洪水、战胜洪水和抗洪抢险中一幕幕惊人场面全程记录下来,制成专题片, 为今后抗灾救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受到省里嘉奖。
2002年4月,这是一个晴朗的春日,明媚的春光轻吻着娇嫩欲滴的花蕾。钱孔亮以出色的工作,由大队宣传科长提升为通榆县公安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兼任公路巡警大队长,主管大队宣传和公路巡警工作。工作中,他不仅要求所分管的干警掌握过硬专业技能,而且主动示范、身先士卒。他始终坚持亲临一线亲自采写宣传稿件,带动身边人积极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培养出一大批业务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大队整体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他分管宣传工作3年间,在国家、省、市、县媒体先后发表各类稿件600余篇,引起了广大交通参与者和驾驶员强烈反响,他连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2002年,实施畅通工程启动后,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交通管理工作中,这一期间,他把一切家务几乎都交给爱人承担,在他的家庭中,上有70岁年迈父母,下有年幼女儿,诸多家务事情有些理应由他承担,但贤慧的妻子面临重多生活压力,从未抱怨过他,在他工作之余有机会多陪她母女一会儿,一家人能够多团聚一会儿这样简单的愿望,钱孔亮也很难满足,他把太多的时间投入到了事业之中。每天清晨5、6点钟,他带领民警上路执勤,晚上很晚才能回家,工作繁忙时又经常是不分昼夜工作在单位。一次母亲心脏病突发,妻子打电话找他,此时,他正在远离县城100多里瞻榆巡警中队处理一起交通事故,他告诉妻子赶紧把母亲送往医院治疗,直到第二天晚上10点钟才匆匆赶回医院看望自己亲爱的妈妈。望着儿子焦急的面孔,母亲握着儿子的手,含泪叮嘱道:“儿啊,妈知道你忙,我没事,千万不能因为我耽误工作啊!”面对母亲的病体,听着母亲的真心话语,他因没能很好地在床前照顾母亲,心里感到十分愧疚,他仅在医院护理一夜,次日清晨又赶往其他中队处理工作。
2004年4月12日中午12时,在齐双公路184公里加500米处发生一起三台机动车相撞的特大交通事故,现场惨不忍睹,一台轿车严重损坏,车内4人重伤,另一辆斯太尔大货车侧翻在路基下,75吨水泥全部压在一辆撞得支离破碎的农用四轮拖拉机上,当时埋在水泥和四轮车底下的人员生死不明, “上、救人要紧!”钱孔亮一声令下,带领民警第一个跳进深沟,搬掉水泥抢救伤者,水泥抛起的粉尘四处飞扬,他的全身和水泥一色,粉尘钻进他的喉咙,呛得他喘不过气来,眼睛被水泥烧得直淌眼泪,呼吸起来都感到窒息……汗水和粉尘粘乎乎的混合在一起顺着脸颊淌下来,他全然不顾,最终把伤亡减少到最低……
2005年11月,钱孔亮由副大队长升任大队教导员。工作性质的变化,使他陷入更多的思考,他及时调整工作方式,主动协助大队长做好艰苦、细微、繁杂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以思想领先、洞察秋毫、统筹全局、运筹帷幄的领导艺术和组织才干创新全大队各项工作,使全县公安交通管理整体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有力,群众基础深厚,队伍团结实干,专门工作主动,交通设施完备,交通秩序井然”的良好局面。为了抓好大队政治、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大队班子和整个交警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他协助大队长组织制定了《班子成员学习制度》、《党内民主生活制度》、《集体领导制度》、《工作联系制度》、《基层调研制度》和《班子成员廉洁自律规定》等一系列规定,规范大队领导干部言行,在全大队上下真正叫响“民警看中层,中层看班子成员”的口号。在队伍建设上,他针对队伍中警令不通、政令不畅、软、懒、散等现象向全大队郑重宣布:“谁砸交警队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同时公开8项承诺,使大队的工作始终处于群众监督之中。他担任大队教导员三年间,大队从2004—2006年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5年获得市交警支队“宣传、社会化管理、法制、驾管、科技”工作五个单项第一;2006年被评为省级创建平安畅通县区达标单位;2005-2006年连续两年被省评为“五进”先进单位;大队被省交警总队授予“2006年度优胜大队”称号;被市局评为全市2006年度交通管理先进单位、被市支队评为全市优胜大队,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三
几度风雨,练就了他飞翔中坚硬的翅膀。如今,钱孔亮己在公安交警战线拼搏了19个春秋。2007年6月,被县委县政府委以重用,被提拔为通榆县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大队大队长。
面对新的使命新的责任,钱孔亮没有沾沾自喜,他的视野在拓展,思维在燃烧,自我要求在提高。他想,交通管理工作,必须要负起两个责任:一个是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一个是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基于此,他大胆提出了“团结、友谊、发展、共赢”的超前工作理念。
上任伊始,钱孔亮带领大队领导班子始终遵循抓班子带队伍,创新工作思路;始终将班子建设置于全队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集体领导,使大队领导班子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发挥排头兵、领头雁的作用。在警力改革方面,他严格贯彻上级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和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从精简、统一、效能和突出实战的原则出发,进一步整合职能配置,规范了全队机构设置,优化了警力资源,建立起精干高效、运转协调、警令畅通、权责一致的交通管理队伍,更好地担负起新时期新形势赋予交通管理工作的新任务。在优化警力资源方面,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两年开发公益岗位100人,协助道路交通,为创造平安畅通交通环境,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当年,协管员队伍、城镇交通标识、标线施划、校车管理、电子监控设备安装、乡镇政府参与交通管理和农村交通勤务室的建设成为亮点,提高了大队道路管控能力,提高了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得到上级一致肯定。在密切警民关系方面,他率领大队全体民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第一需要,出台一系列便民服务公开办事制度,简化办公程序、严格收费标准和办公时限,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经钱孔亮多次协调上级有关部门,最终将小车落籍权下放到通榆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是全市第一家县级车辆落籍单位。办理落籍以来,已有400余台车辆就地就近落籍。2007年一年中,共收到社会各界赠送锦旗18面,群众自发送来感谢信69封,表扬电话136余次。
2007年,是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强化年”。面对全国各级公安部门你追我赶突出强化基层基础建设跨越发展的新形势,钱孔亮带领大队全体民警以科技强警为先导,进一步明确“强化年”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在“三基”工程建设上,采取“钱往基层使,物往基层用”,“两项工作一人干,节省一人上一线”的工作措施,以“一所一队一岗位”建设为目标,瞄准全省先进,倾全队之力,共计投资443万元完成5个基层中队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基层一线中队硬、软件设施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全部实现警营外观标识统一化,警务管理军事化,后勤保障一体化。带动了大队各项工作科学快速发展。
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益。一年中,共计增加捷达牌警用巡逻车6辆,购置雷达测速仪5台,2台电子称重仪,建设6个无线电对讲基地台,装配民警对讲机60部,车载电台10部,完成了车辆管理所营业厅电子大屏幕的安装。为交通事故处理中队购进了4部进口酒精测试仪,现场勘查灯一部。协调省网通资金120余万元,在镇内主要街路口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24套。提升了全大队管控道路安全的能力,不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工作思路,而且确保了全大队整体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打铁先得本身硬”,钱孔亮常说:“要想提高队伍素质,要想练就一支打硬仗、打胜仗的队伍,作为班长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交通管理大队每年查扣违法车辆上千台,有时难免上级、同事、同学和亲属朋友找他说情,他都按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好。对人情车、关系车也能够讲清道理,依法办事。一次他的一位亲属赶着二马车在街上被某单位油罐车撞后逃逸,按理说,这起交通事故很好处理,肇事者逃逸本身就是违法,让其赔偿一切损失是理所当然之事。然而他没有这样做,在处理中,他经过认真调查核实后,认为自己亲属也有一定责任,事故结案时亲属很不满意,怨恨他不讲亲情,但肇事方感到心服口服。还有一次,一位亲属无证驾驶摩托车被民警罚款2000元,这位亲属找到钱孔亮让他高抬贵手,可钱孔亮却说这种情我不能说,你无证驾驶己经违法,你应该受罚,没有钱我给你拿。那亲属生气的摔门而去……
四
“奏响平安曲,大道抖彩虹”,我国著名书法家、吉林省书协副主席曹伯铭为钱孔亮的题字,赫然挂在他办公室的墙壁上,字的刚劲、大气恰好映衬了钱孔亮拼搏、创新的胆识和力度。
2008年4月27日上午,首都北京晴空万里,鸟语花香。钱孔亮再度载誉进京,在全国千余名候选人激烈竞争中,一路遥遥领先,被评为中国骄傲第六届“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人物”,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和颁奖,为白城市再创佳绩。
夜幕北京,华灯璀璨。信步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年轻、英俊的警官钱孔亮,清澈、睿智的眼神,伴着长安街匆匆车流,茫茫人海,正在为家乡的平安大道构思一首崭新的、和谐的、奉献的人生诗篇!
[标题题字:曹伯铭]
时光的车流,在红绿灯下匆匆飞逝……
时针指向2007年12月28日,吉林省长春市南湖宾馆。
这里正在隆重召开“吉林省公安战线英雄模范先进集体表彰大会”,这一刻,对来自鹤乡通榆的钱孔亮来说,是终生难忘的,他披红戴花跨上颁奖台,在省委书记王珉手里捧过了沉甸甸的奖牌。这荣誉是来之不易的,这荣誉,是年轻有为、敢打敢拼的钱孔亮率领鹤乡交警,向党和人民交上的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一年,他所领导的通榆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整体工作在省市工作绩效考核中获得优胜,其中两项居全省榜首,五项居全市榜首。2007年末,钱孔亮又被评为公安部创建平安畅通县区先进个人,是白城市唯一的殊荣。同年,他还光荣的当选为通榆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白城市第四届人大代表。
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1990年8月,吉林警校毕业的钱孔亮怀着对家乡浓厚的深情,步入了通榆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面对神圣的职业,一种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强烈责任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是他,在交通事故管理科的8年中,直接或间接处理事故事件1300余起,没有一起复议的或上访;是他,在担任副大队长其间的2004年“4·12”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忍着腰间盘突出带来的病痛,第一个跳进深坑,率领大家搬掉75吨水泥,使两位农民死里逃生,之后,他却悄悄住进了医院;是他,首当其冲策划了与通榆电视台第一个联办栏目《红绿灯》……
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
钱孔亮的故事,宛如鹤乡天宇中的点点繁星,数不完;也像架上晶莹剔透的串串葡萄,一时半会儿摘不尽。
1995年春节后的一天,正在交通科担任交通事故处理员的钱孔亮接到报案,有位老人赶着毛驴车在街上被一辆载货车撞死了毛驴,老人也被撞伤。接警后,他和其他民警迅速赶到事故现场,他首先把老人送到医院进行诊治,经过询问得知,这位老人家住公主岭,是去泰来县岳父家串门的。因交通科忙于处理事故,钱孔亮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买了水果,妻子为老人做上可口的饭菜,如同亲人一样,照顾得非常周到。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在钱孔亮家住了5天,临走时钱孔亮专门给老人购买去泰来的火车票,又给老人100元钱做为路上用,直感动得这位老人泪流满面,连声称道:“我永远也忘不了你这位好心的警察啊!”
1998年秋,一场百年不遇的外洪内涝袭击着整个通榆大地,咆哮的洪水冲毁了村屯,淹没了农田、草原,水库、桥梁毁于倾刻间,铁路、公路和供电线路中断。一时间,整个通榆城乡洪水四溢,险象环生。通榆县的险情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9月6日,时任中共中央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带着有关领导同志来到通榆视察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灾抢险。在这危急之时,时任大队宣传科长的钱孔亮和战友们一方面昼夜调车筑堤修坝,一方面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开展战地宣传,一干就是一个月。这期间,他没回过一次家,晚上稍有时间就睡在办公桌上或车里。由于长时间过度劳累,他患了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疼痛厉害时只能用止痛药顶着。8月7日,肆虐的洪水猛扑通榆县城,为了确保城区群众生命安全,县委、县政府指示县城内居民撤出县城。此时,情况万分紧急,他妻子几次打电话找他,电话里妻子满腹不可言状的心情,难免有些责怪。是的,任何成功事业没有女人的支持、理解、何谈成功、何谈步处辉煌。他除安慰妻子外,短短的一句话“我离不开呀,保通榆城要紧!”直到洪水退后,钱孔亮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才知道,妻子带着刚满4岁的女儿已转移到长岭县太平川镇亲属家去了。
在抗洪抢险第一线上,他不但做好宣传工作,还把全县人民抗击洪水、战胜洪水和抗洪抢险中一幕幕惊人场面全程记录下来,制成专题片, 为今后抗灾救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受到省里嘉奖。
2002年4月,这是一个晴朗的春日,明媚的春光轻吻着娇嫩欲滴的花蕾。钱孔亮以出色的工作,由大队宣传科长提升为通榆县公安交警大队副大队长兼任公路巡警大队长,主管大队宣传和公路巡警工作。工作中,他不仅要求所分管的干警掌握过硬专业技能,而且主动示范、身先士卒。他始终坚持亲临一线亲自采写宣传稿件,带动身边人积极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培养出一大批业务人才,有力地推动了大队整体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他分管宣传工作3年间,在国家、省、市、县媒体先后发表各类稿件600余篇,引起了广大交通参与者和驾驶员强烈反响,他连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2002年,实施畅通工程启动后,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交通管理工作中,这一期间,他把一切家务几乎都交给爱人承担,在他的家庭中,上有70岁年迈父母,下有年幼女儿,诸多家务事情有些理应由他承担,但贤慧的妻子面临重多生活压力,从未抱怨过他,在他工作之余有机会多陪她母女一会儿,一家人能够多团聚一会儿这样简单的愿望,钱孔亮也很难满足,他把太多的时间投入到了事业之中。每天清晨5、6点钟,他带领民警上路执勤,晚上很晚才能回家,工作繁忙时又经常是不分昼夜工作在单位。一次母亲心脏病突发,妻子打电话找他,此时,他正在远离县城100多里瞻榆巡警中队处理一起交通事故,他告诉妻子赶紧把母亲送往医院治疗,直到第二天晚上10点钟才匆匆赶回医院看望自己亲爱的妈妈。望着儿子焦急的面孔,母亲握着儿子的手,含泪叮嘱道:“儿啊,妈知道你忙,我没事,千万不能因为我耽误工作啊!”面对母亲的病体,听着母亲的真心话语,他因没能很好地在床前照顾母亲,心里感到十分愧疚,他仅在医院护理一夜,次日清晨又赶往其他中队处理工作。
2004年4月12日中午12时,在齐双公路184公里加500米处发生一起三台机动车相撞的特大交通事故,现场惨不忍睹,一台轿车严重损坏,车内4人重伤,另一辆斯太尔大货车侧翻在路基下,75吨水泥全部压在一辆撞得支离破碎的农用四轮拖拉机上,当时埋在水泥和四轮车底下的人员生死不明, “上、救人要紧!”钱孔亮一声令下,带领民警第一个跳进深沟,搬掉水泥抢救伤者,水泥抛起的粉尘四处飞扬,他的全身和水泥一色,粉尘钻进他的喉咙,呛得他喘不过气来,眼睛被水泥烧得直淌眼泪,呼吸起来都感到窒息……汗水和粉尘粘乎乎的混合在一起顺着脸颊淌下来,他全然不顾,最终把伤亡减少到最低……
2005年11月,钱孔亮由副大队长升任大队教导员。工作性质的变化,使他陷入更多的思考,他及时调整工作方式,主动协助大队长做好艰苦、细微、繁杂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以思想领先、洞察秋毫、统筹全局、运筹帷幄的领导艺术和组织才干创新全大队各项工作,使全县公安交通管理整体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有力,群众基础深厚,队伍团结实干,专门工作主动,交通设施完备,交通秩序井然”的良好局面。为了抓好大队政治、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大队班子和整个交警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他协助大队长组织制定了《班子成员学习制度》、《党内民主生活制度》、《集体领导制度》、《工作联系制度》、《基层调研制度》和《班子成员廉洁自律规定》等一系列规定,规范大队领导干部言行,在全大队上下真正叫响“民警看中层,中层看班子成员”的口号。在队伍建设上,他针对队伍中警令不通、政令不畅、软、懒、散等现象向全大队郑重宣布:“谁砸交警队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同时公开8项承诺,使大队的工作始终处于群众监督之中。他担任大队教导员三年间,大队从2004—2006年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5年获得市交警支队“宣传、社会化管理、法制、驾管、科技”工作五个单项第一;2006年被评为省级创建平安畅通县区达标单位;2005-2006年连续两年被省评为“五进”先进单位;大队被省交警总队授予“2006年度优胜大队”称号;被市局评为全市2006年度交通管理先进单位、被市支队评为全市优胜大队,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三
几度风雨,练就了他飞翔中坚硬的翅膀。如今,钱孔亮己在公安交警战线拼搏了19个春秋。2007年6月,被县委县政府委以重用,被提拔为通榆县公安局党委委员,交警大队大队长。
面对新的使命新的责任,钱孔亮没有沾沾自喜,他的视野在拓展,思维在燃烧,自我要求在提高。他想,交通管理工作,必须要负起两个责任:一个是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一个是为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基于此,他大胆提出了“团结、友谊、发展、共赢”的超前工作理念。
上任伊始,钱孔亮带领大队领导班子始终遵循抓班子带队伍,创新工作思路;始终将班子建设置于全队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集体领导,使大队领导班子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发挥排头兵、领头雁的作用。在警力改革方面,他严格贯彻上级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和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从精简、统一、效能和突出实战的原则出发,进一步整合职能配置,规范了全队机构设置,优化了警力资源,建立起精干高效、运转协调、警令畅通、权责一致的交通管理队伍,更好地担负起新时期新形势赋予交通管理工作的新任务。在优化警力资源方面,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两年开发公益岗位100人,协助道路交通,为创造平安畅通交通环境,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当年,协管员队伍、城镇交通标识、标线施划、校车管理、电子监控设备安装、乡镇政府参与交通管理和农村交通勤务室的建设成为亮点,提高了大队道路管控能力,提高了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得到上级一致肯定。在密切警民关系方面,他率领大队全体民警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第一需要,出台一系列便民服务公开办事制度,简化办公程序、严格收费标准和办公时限,有效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经钱孔亮多次协调上级有关部门,最终将小车落籍权下放到通榆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是全市第一家县级车辆落籍单位。办理落籍以来,已有400余台车辆就地就近落籍。2007年一年中,共收到社会各界赠送锦旗18面,群众自发送来感谢信69封,表扬电话136余次。
2007年,是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强化年”。面对全国各级公安部门你追我赶突出强化基层基础建设跨越发展的新形势,钱孔亮带领大队全体民警以科技强警为先导,进一步明确“强化年”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在“三基”工程建设上,采取“钱往基层使,物往基层用”,“两项工作一人干,节省一人上一线”的工作措施,以“一所一队一岗位”建设为目标,瞄准全省先进,倾全队之力,共计投资443万元完成5个基层中队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基层一线中队硬、软件设施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全部实现警营外观标识统一化,警务管理军事化,后勤保障一体化。带动了大队各项工作科学快速发展。
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益。一年中,共计增加捷达牌警用巡逻车6辆,购置雷达测速仪5台,2台电子称重仪,建设6个无线电对讲基地台,装配民警对讲机60部,车载电台10部,完成了车辆管理所营业厅电子大屏幕的安装。为交通事故处理中队购进了4部进口酒精测试仪,现场勘查灯一部。协调省网通资金120余万元,在镇内主要街路口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24套。提升了全大队管控道路安全的能力,不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工作思路,而且确保了全大队整体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打铁先得本身硬”,钱孔亮常说:“要想提高队伍素质,要想练就一支打硬仗、打胜仗的队伍,作为班长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交通管理大队每年查扣违法车辆上千台,有时难免上级、同事、同学和亲属朋友找他说情,他都按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好。对人情车、关系车也能够讲清道理,依法办事。一次他的一位亲属赶着二马车在街上被某单位油罐车撞后逃逸,按理说,这起交通事故很好处理,肇事者逃逸本身就是违法,让其赔偿一切损失是理所当然之事。然而他没有这样做,在处理中,他经过认真调查核实后,认为自己亲属也有一定责任,事故结案时亲属很不满意,怨恨他不讲亲情,但肇事方感到心服口服。还有一次,一位亲属无证驾驶摩托车被民警罚款2000元,这位亲属找到钱孔亮让他高抬贵手,可钱孔亮却说这种情我不能说,你无证驾驶己经违法,你应该受罚,没有钱我给你拿。那亲属生气的摔门而去……
四
“奏响平安曲,大道抖彩虹”,我国著名书法家、吉林省书协副主席曹伯铭为钱孔亮的题字,赫然挂在他办公室的墙壁上,字的刚劲、大气恰好映衬了钱孔亮拼搏、创新的胆识和力度。
2008年4月27日上午,首都北京晴空万里,鸟语花香。钱孔亮再度载誉进京,在全国千余名候选人激烈竞争中,一路遥遥领先,被评为中国骄傲第六届“中国时代十大创新人物”,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和颁奖,为白城市再创佳绩。
夜幕北京,华灯璀璨。信步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年轻、英俊的警官钱孔亮,清澈、睿智的眼神,伴着长安街匆匆车流,茫茫人海,正在为家乡的平安大道构思一首崭新的、和谐的、奉献的人生诗篇!
[标题题字:曹伯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