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是初中生学好数学的第一步。如何挖掘数学自身的学科资源,培养和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从事数学教学的每一位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本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如,在教学第一单元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制作,学生积极地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应侧重从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主动性、趣味性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2.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了,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要求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可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利用创新激发兴趣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不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一些表现的机会,一些成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创新的教学环境。学生有了创新才爱学,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比赛、拼图游戏等。适时地把竞赛引入第二课堂,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当一个章节学完后,可组织一堂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竞赛,作为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该章节情况的检查和总结。当然,题型要丰富多彩,题目要难易适中,计算量不要太大太繁,要有技巧性,要适当分组、公开记分、当场评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信心百倍地继续追求成功。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个灵活性很强的工作,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做法,但目的和结果都是一致的。在教学中,坚持以上几方面贯穿于数学课堂之中,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大面积取得教学丰收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单位 广东省兴宁市陂西中学)
编辑 薛直艳
本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如,在教学第一单元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两两一组互相制作,学生积极地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应侧重从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主动性、趣味性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2.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了,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要求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可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利用创新激发兴趣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也是我们教学面临的主要任务,但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不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空间,一些表现的机会,一些成功的体验,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创新的教学环境。学生有了创新才爱学,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比赛、拼图游戏等。适时地把竞赛引入第二课堂,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当一个章节学完后,可组织一堂数学知识、方法、技能的竞赛,作为对学生学习和掌握该章节情况的检查和总结。当然,题型要丰富多彩,题目要难易适中,计算量不要太大太繁,要有技巧性,要适当分组、公开记分、当场评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信心百倍地继续追求成功。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个灵活性很强的工作,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做法,但目的和结果都是一致的。在教学中,坚持以上几方面贯穿于数学课堂之中,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大面积取得教学丰收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单位 广东省兴宁市陂西中学)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