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以不变应万变”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BING0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各种教学模式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你方唱罢我又登场。而首当其冲的还是语文教学,以致语文教师都感叹自己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越来越迷惘了。一时间语文教师觉得语文难教,学生觉得语文难学,家长觉得语文难辅导。而这各种各样“难”的责任最后都落到语文教师的肩上,说什么语文教师不会教、知识面狭窄、不会使用多媒体、方法老旧等等。于是乎一些老语文教师、名语文教师都怀疑自己,面对教学都感到张皇失措、不知所从,甚至有些还因此出现怕教厌教的心理。我作为一名多年的语文教师也深有同感。但我觉得,不管课改如何变幻,我们都必须抓住语文教学中最本质的东西来“以不变应万变”,这就是所谓的“以静制动”。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就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 学语文,要做到会听、善听
  语文,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和文字。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语言是它的载体。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会学生会听、善听是很有必要的。人与人的交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别人说什么,我们要能听懂,能快速抓住主要的信息。所以我要求学生听别人说话时必须做到二个方面。第一、别人说话时,我们要用心听、耐心听。这样做,一表示对别人的尊重,让说话者能把话愉快地说完;二听者才能获取完整的信息,不至于断章取义。老师讲课,学生回答问题,或平时跟人说话也好,都要能用心听、耐心听,不要自己一有想法就急于打断别人,善于聆听才能做到善于获取。第二,别人的话,我们要能快速归纳、概括出主要的信息。也就是别人表达的重点是什么,有什么言外之意,我们要能迅速弄明白。简单地说就是注重听人说话的态度和方法。
  为了训练学生的听话能力,我往往会在课前用十分钟时间自己或让学生讲一些故事、笑话、新闻、或朗读一些文章、诗歌等来提高学生的听话能力。还经常鼓励学生多听广播,多看新闻、多听音乐等。久而久之,学生的听话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学习兴趣也不知不觉浓厚了,知识面、思维等都开阔了,可谓一石多鸟啊!
  二、 学语文,要做到会说、善说
  会说、善说的标准是能把字音读准读对,能准确用词造句,能准确流利地表情达意。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我们学习语文就要做到从字、词、句到段、章步步过关。第一步,每一篇课内文章在课前我都让学生先预习,找出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等,然后让他们自己先利用工具书弄清楚,再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讨论交流。这样既解决了生字词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能使学生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第二步,训练引导学生多开口读句、段、章。每一篇课内文章我都要求学生多开口读、多大声读。开口读、大声读的好处是:一是开阔了心胸和锻炼了口腔肌肉,为日常生活中敢于表达自己要说的话打下了基础;二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多开口读、多大声读,字、词、句到段、章的意思自然而然就掌握了,这就为日常生活中的准确表达做好了准备。另外,我还经常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话题让学生们思考、讨论、交流,同时我还经常创设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演练,以此来训练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些训练,既达到了口语训练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等,可谓一举多得啊!
  三、 学语文,要做到会读、善读
  这里的读主要是指阅读。会读、善读的第一个标准是:能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课本上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各类文体中的经典范文,讲的时候我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习各类文体的文体知识、语言、结构、修辞和写作技巧等,让学生对各种文体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再结合所讲内容介绍一些相应文体的文章给学生品读、练习以进一步掌握。
  会读、善读的第二个标准是:能准确应用各种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在现代物质横流的社会,各种文章、书籍也同样是满天飞,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方法有侧重地去阅读。我常常会在班上介绍一些名家名篇或平时看到的好文好书给同学们,这样时间久了,自然就让学生们也能识别和挑选好文章好书籍了。同时还告诉学生哪些文章要精读、细读,哪些文章要粗读、略读,一段时间后,学生们便也心领神会了。另外,我还经常把自己阅读时所抄写的好词好句、好章好节拿出来与学生分享,并有时在班上课堂上给学生一个平台交流他们摘抄的好词好句、好章好节,以此激发和鼓励阅读时多做笔记,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没有条条框框,没有苦口婆心,只要身体力行,我的学生便喜欢上了阅读并轻松愉快的掌握了阅读方法阅读技巧。可谓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四、 学语文,要做到会写、善写
  这里的写主要是指书写和写作。会写、善写的第一个标准是:能把汉字写规范、写准确、写漂亮。我们经常说“字如其人”,也就是说看一个人写的字就能看出他的性格等特点。所以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既符合语文学科的要求,又能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可谓两全其美。我通常是就在课堂上让学生静下心来以抄写或默写的形式认真练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好的语句语段或要求背诵的诗歌、文言文等,告诉他们不求数量但求质量,多强调写好字、写对字的好处。时不时我也挑出写得好的同学的字来张贴并表扬鼓励他们。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也觉得抄抄写写没有什么意思,但抄着写着,他们竟喜欢上了书写,字也越写越规范漂亮了,学习的劲头也越有了。
  会写、善写的第二个标准是:能用文字准确遣词造句,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能得心应手地把一件事精炼简洁地记述下来;能不费吹灰之力地把一个事物的特征描述出来;能轻而易举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能能准确恰当地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抒写出来;这正是学习语文必须达到的能力。所以我在重视培养学生书写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平均两个星期一次习作,分文体、限数字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学生的习作或我自己改或学生自改互改,改后评出好作文来宣读和张贴,以此鼓励学生多写。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如能始终坚持大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让我们的学生会听善听、会说善说、会读善读、会写善写,谁又能说我们的学生没学好语文?谁又敢说我们语文教师不会教语文呢?我们语文教师又何惧哪些歪风斜雨呢?
其他文献
阅读是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使语文学习本身的听说读写一系列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而且对数、理、化、外语等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大有帮助。可是,目前学生阅读能力差的情况却引人注目。这里姑且抛开学生方面的原因不论,就教师方面来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就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了。以下从学法指导的角度谈几个阅读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要特别重视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体阅读能力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也带来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是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大了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力度,同时也加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特别是矿产资源。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消耗的总量也是比较大的。随着地表矿产的消耗殆尽,加强地质勘查和深部地质物探找矿技术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结合相关技术在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是检测课堂教学成功与否一个重要标准。实施有效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保证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众多的教学策略当中,课堂评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小学语文课堂中,课堂评价可以拉近小学生与教师间距离,吸引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最终保证整节课的有效教学。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年级学生要求会认识900个常用字,会写350个认识的字。如何在有限的时间识记这些生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无疑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一味地去强制灌输,而应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灵动地学习,让孩子产生学习的愿望,主动识字。下面我将从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发挥课堂最大价值,指导识字  孩子的识字最主要途径就是课堂上的的学习,然而一年级的
期刊
审美情感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普通高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充分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剐重视审美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德、智的发展,从而全面发展。在语文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期刊
行政(政府)组织发生变革后,应在一定时期内进行绩效评价以验证变革是否取得了成功。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府机构,在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撤乡并镇”工作呈现日益扩
语文是充满爱与悲悯的学科,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必须还学生以自由,要让语文课堂灵性飞扬,让语文的自由和浪漫冲淡学生生活的平淡和乏味。下面笔者就语文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理念,是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促进性的生生互动学习活动。当今的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各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
期刊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但是,纵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现状,更多时候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