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因此,新课程实施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
但是,纵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现状,更多时候仅仅停留在利用信息技术去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上,如将微观的东西直观化,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将静止的东西运动化等。虽然解决了知识上传授的困难,但却很少利用信息技术去关照学生能力的培养,无疑削弱了运用信息技术所应该起到的某些功能与价值。经过两年的科研课题实验,我就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认识
正如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上明确指出的:“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所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应建立在打破传统语文教学封闭、僵化的模式,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基础,使语文教育朝着现代化课程方向发展的前提下,也就是说,应注意有效性、自主性、人文性、开放性这几个原则。
可是我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有些课堂上,老师们把多媒体当成一种“时尚”、一种“装饰”、一种“目标”来追求,课上教师成了课件的奴隶,他们只是机械地操纵着鼠标,心里默念着下一步要出示哪个窗口,按动哪个按钮,却不能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作出准确及时的反馈。
二、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渲染环境,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精心营造一个可感可知的学习情境,那么网络中鲜丽的色彩、美妙的音乐、丰富的信息量就会形成形象的语文信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它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其中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和信息的加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说说自己的做法:
1、课前组织学生收集信息
这节课讲的是伽利略在青年时代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态度研究科学的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与孩子的生活距离很远,我就鼓励他们去上网查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对伽利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帮助学生整理信息
由于学生选择的信息涉及文章的各个方面,我就指导他们通过多媒体网络将收集的信息资料分类整理,如人物的生平简介、人物生活中的故事、他们各自的观点以及有关比萨斜塔的趣闻等等。这样通过收集、整理工作,不仅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丰富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3、课上指导学生运用信息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后,往往会在课上急于表现自己,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课文的重难点也各不相同,这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需要将信息资料适时地展示出来。
4、针对疑点,筛选信息
信息的选择一定要唯我所用,因此,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时还应教会学生针对问题去筛选信息。一节课讲完后,我要求学生课下围绕疑点继续查找、筛选资料,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在学习质疑中打通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而且使他们自主地参与到信息探求之中。
(三)利用信息技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在多媒体这种交互性很强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他人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他们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等多种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课,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体会张家界的迷人;然后,按课文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人喜好,把学生分成奇山、秀水、异物三个组,去网上查寻张家界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到一起;接着选派一名同学汇报学习收获,演示制作成果,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理解的目的;最后让每个组选择一种表达方式,通过绘画、写解说词或朗诵课文等方式来表达对张家界迷人景色的赞美。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显示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使学生在分组学习中,既发挥了个人所长,又各有分工,相互帮助;既与教师保持相互联系,又通过网络与同学进行交流。学生在使用各种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上只是对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的初步探索,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就小学语文学科的更多内容进行探索,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向更深入、更活跃的领域。
但是,纵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现状,更多时候仅仅停留在利用信息技术去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上,如将微观的东西直观化,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将静止的东西运动化等。虽然解决了知识上传授的困难,但却很少利用信息技术去关照学生能力的培养,无疑削弱了运用信息技术所应该起到的某些功能与价值。经过两年的科研课题实验,我就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认识
正如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上明确指出的:“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所以,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的整合,应建立在打破传统语文教学封闭、僵化的模式,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良好的基础,使语文教育朝着现代化课程方向发展的前提下,也就是说,应注意有效性、自主性、人文性、开放性这几个原则。
可是我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有些课堂上,老师们把多媒体当成一种“时尚”、一种“装饰”、一种“目标”来追求,课上教师成了课件的奴隶,他们只是机械地操纵着鼠标,心里默念着下一步要出示哪个窗口,按动哪个按钮,却不能仔细倾听学生的发言,作出准确及时的反馈。
二、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渲染环境,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精心营造一个可感可知的学习情境,那么网络中鲜丽的色彩、美妙的音乐、丰富的信息量就会形成形象的语文信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它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组成,其中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分析和信息的加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呢?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说说自己的做法:
1、课前组织学生收集信息
这节课讲的是伽利略在青年时代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态度研究科学的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与孩子的生活距离很远,我就鼓励他们去上网查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对伽利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帮助学生整理信息
由于学生选择的信息涉及文章的各个方面,我就指导他们通过多媒体网络将收集的信息资料分类整理,如人物的生平简介、人物生活中的故事、他们各自的观点以及有关比萨斜塔的趣闻等等。这样通过收集、整理工作,不仅培养了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丰富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3、课上指导学生运用信息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后,往往会在课上急于表现自己,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课文的重难点也各不相同,这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需要将信息资料适时地展示出来。
4、针对疑点,筛选信息
信息的选择一定要唯我所用,因此,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时还应教会学生针对问题去筛选信息。一节课讲完后,我要求学生课下围绕疑点继续查找、筛选资料,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在学习质疑中打通了学科之间的界限,而且使他们自主地参与到信息探求之中。
(三)利用信息技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在多媒体这种交互性很强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他人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他们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四)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趋势之下,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等多种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教学《迷人的张家界》一课,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体会张家界的迷人;然后,按课文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人喜好,把学生分成奇山、秀水、异物三个组,去网上查寻张家界的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到一起;接着选派一名同学汇报学习收获,演示制作成果,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理解的目的;最后让每个组选择一种表达方式,通过绘画、写解说词或朗诵课文等方式来表达对张家界迷人景色的赞美。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显示了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使学生在分组学习中,既发挥了个人所长,又各有分工,相互帮助;既与教师保持相互联系,又通过网络与同学进行交流。学生在使用各种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以上只是对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整合的初步探索,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会就小学语文学科的更多内容进行探索,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向更深入、更活跃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