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模拟课最重要的特点是仅面对老师、专家讲课,无学生配合,对此类课堂提出了更高要求:尽管目中无生,但要心中有生,课堂才能焕发生机和光辉。
[关键词]模拟 心中有生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课改也着重提出“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
对此说法,最初我只是把它当成专家的“金科玉律”,虽赞同但并未细细琢磨,深入思考。直到一次优质课结束后,我才有了深刻的反思:老师要充分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目中有生、心中有生,主动营造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使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学生展开,才能因势利导,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这次优质课是上模拟课,内容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上课前,每位教师仅有30分钟的准备时间。由于备课时间仓促,加之平时对学生地位认识不够,又是第一次执教只有老师,没有学生的课堂教学,我便自作聪明地边写提纲上的主要问题,边在问题下注明相关的标准答案。教学设计完成后,自我感觉颇佳。直到课后,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完全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由于备课没有考虑到学生复杂、差异性的学习状况,导致整个课堂教学“一帆风顺、一气呵成”。仅用了半节课的时间,我便完成了重点篇目的重点教学。“效率”虽高,但教学效果却是平平,整堂课成了我的独角戏。究其原因,便是因为“目中无人,心中无生”,省略掉了一些真实课堂中必须存在的重点要素。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任何课堂,都应关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体现着全体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心中有生,才可能让课堂生辉啊!那么,模拟课应该怎样上呢?
一、做好学情分析
现代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少年儿童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因此,在开课前,应对学生的经验能力作适当的分析,对已完成的学习任务作简要说明。而非想着听课的是老师、专家,他们自然知道相关的教学内容,就直接引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就应对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接受新知的能力、智力水平等有清醒的认识。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通常有哪些心理特征,怎样学习易于接收,应该怎样注意学法教授等。这样,不管是上模拟课还是借班上课,都能得心应手。
二、对学生的引导不可缺少
模拟课往往是教师自问自答,容易忽视真实课堂中,学生因能力差异而可能存在的各种答案或苦寻不着答案的情况。因此,老师在备课中也应备出重点环节的适当引导。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主体--部分--主体”的学习模式,故而一般写人记事的课文在整体感知事件时,应考虑大多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方式提问,然后鼓励学生把三部分串连起来形成课文的主要事件。而非直接提问: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老师便照本宣科,把事件读出来。同样,对于一个总领整个课堂教学的大问题,也应像平时教学一样,把它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节课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个大问题,就应从父亲和儿子两方面来探讨,引导学生从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去体会,并用不同符号勾画、标注,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还应让学生明确自己找的语句,属于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这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此举既能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又便于指导学生今后的习作,可谓一举两得。
三、复习有关知识不能流于形式
小学语文课堂中,往往需要复习前面的相关知识,如需学生掌握的生字词、古诗、名言警句等。此环节是巩固知识的手段,有利于加深理解,查漏补缺,解决没有搞懂的问题,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更完善,这对小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但上模拟课时,教师往往又容易忽视这个环节,或省略或复习得过于简单,这都不利于课堂目标的完成。笔者认为复习生字词,除让学生纠正易错、易混字音、字形外,还可鼓励学生找重点生字的形近字,或对多音字的不同读音组词,还可提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切实起到扫除字词障碍的作用。教师千万不能只是为了展示这个环节,使整个实施都流于形式。
四、朗读指导要落实
模拟课中,教师也应像平常一样,对学生有相关语句的指读、练读、赛读、评后读、示范读、分角色读,甚至可创设情境读。而非简单地发出怎么读的指令,之后便匆匆评价读得怎样,从而使最有意味的朗读变得苍白、乏味。
五、媒体展示意图要明确
大多数这类课型中,教师因忽略学生的存在,展示媒体时,往往忘了交代展示媒体的意图,以及怎样展示。造成有时使用媒体只用于学习字词,而忽视关键语句、插图、视频、练习等的恰当展示;有时即使事先有设计,但在上课中,往往没有体现,显得运用单一,为了用而用。因此,平时课堂中要大量使用多媒体,形成习惯,这样就能在模拟课中不会忽视其作用,做到有目的地配合课文内容合理展示。
六、做好師生互动
模拟上课最难处理的就是师生互动环节。因为这时候没有学生的配合,那教师应怎样解决抛出的问题或者后面的环节过渡呢?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教师可以模仿学生说出学生的回答;或是用一个短停顿表现学生的活动,然后教师用自己的话来进行后面的内容。两种方法各有优点,但我比较倾向第二种方法,因为这更符合模拟上课的要求。第二种方法具体操作的时候,又分两种情况,有时问题简单,学生回答的语言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只要教师略做停顿就好了;而有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或者是教学目标,这时教师在停顿后,应巧妙地把内容说出来,比如“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我们知道了……”
总之,在模拟课中,教师如能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做到尽管面前无学生,还是像有学生一样,把教学的本质定为师生交流,必能为课堂增添几分生机与光辉。因此,教师在模拟课中,要力争做到“目中无生,心中有生”,积极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那么整个教学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汉市金鱼小学)
[关键词]模拟 心中有生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讨论、研究、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过程。课改也着重提出“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
对此说法,最初我只是把它当成专家的“金科玉律”,虽赞同但并未细细琢磨,深入思考。直到一次优质课结束后,我才有了深刻的反思:老师要充分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目中有生、心中有生,主动营造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使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学生展开,才能因势利导,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这次优质课是上模拟课,内容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九册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上课前,每位教师仅有30分钟的准备时间。由于备课时间仓促,加之平时对学生地位认识不够,又是第一次执教只有老师,没有学生的课堂教学,我便自作聪明地边写提纲上的主要问题,边在问题下注明相关的标准答案。教学设计完成后,自我感觉颇佳。直到课后,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完全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由于备课没有考虑到学生复杂、差异性的学习状况,导致整个课堂教学“一帆风顺、一气呵成”。仅用了半节课的时间,我便完成了重点篇目的重点教学。“效率”虽高,但教学效果却是平平,整堂课成了我的独角戏。究其原因,便是因为“目中无人,心中无生”,省略掉了一些真实课堂中必须存在的重点要素。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任何课堂,都应关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以学生为主体,体现着全体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心中有生,才可能让课堂生辉啊!那么,模拟课应该怎样上呢?
一、做好学情分析
现代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少年儿童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因此,在开课前,应对学生的经验能力作适当的分析,对已完成的学习任务作简要说明。而非想着听课的是老师、专家,他们自然知道相关的教学内容,就直接引入。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就应对每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接受新知的能力、智力水平等有清醒的认识。如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通常有哪些心理特征,怎样学习易于接收,应该怎样注意学法教授等。这样,不管是上模拟课还是借班上课,都能得心应手。
二、对学生的引导不可缺少
模拟课往往是教师自问自答,容易忽视真实课堂中,学生因能力差异而可能存在的各种答案或苦寻不着答案的情况。因此,老师在备课中也应备出重点环节的适当引导。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主体--部分--主体”的学习模式,故而一般写人记事的课文在整体感知事件时,应考虑大多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你知道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的方式提问,然后鼓励学生把三部分串连起来形成课文的主要事件。而非直接提问: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老师便照本宣科,把事件读出来。同样,对于一个总领整个课堂教学的大问题,也应像平时教学一样,把它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这节课中,“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个大问题,就应从父亲和儿子两方面来探讨,引导学生从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去体会,并用不同符号勾画、标注,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还应让学生明确自己找的语句,属于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这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此举既能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又便于指导学生今后的习作,可谓一举两得。
三、复习有关知识不能流于形式
小学语文课堂中,往往需要复习前面的相关知识,如需学生掌握的生字词、古诗、名言警句等。此环节是巩固知识的手段,有利于加深理解,查漏补缺,解决没有搞懂的问题,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更完善,这对小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但上模拟课时,教师往往又容易忽视这个环节,或省略或复习得过于简单,这都不利于课堂目标的完成。笔者认为复习生字词,除让学生纠正易错、易混字音、字形外,还可鼓励学生找重点生字的形近字,或对多音字的不同读音组词,还可提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切实起到扫除字词障碍的作用。教师千万不能只是为了展示这个环节,使整个实施都流于形式。
四、朗读指导要落实
模拟课中,教师也应像平常一样,对学生有相关语句的指读、练读、赛读、评后读、示范读、分角色读,甚至可创设情境读。而非简单地发出怎么读的指令,之后便匆匆评价读得怎样,从而使最有意味的朗读变得苍白、乏味。
五、媒体展示意图要明确
大多数这类课型中,教师因忽略学生的存在,展示媒体时,往往忘了交代展示媒体的意图,以及怎样展示。造成有时使用媒体只用于学习字词,而忽视关键语句、插图、视频、练习等的恰当展示;有时即使事先有设计,但在上课中,往往没有体现,显得运用单一,为了用而用。因此,平时课堂中要大量使用多媒体,形成习惯,这样就能在模拟课中不会忽视其作用,做到有目的地配合课文内容合理展示。
六、做好師生互动
模拟上课最难处理的就是师生互动环节。因为这时候没有学生的配合,那教师应怎样解决抛出的问题或者后面的环节过渡呢?一般有两种处理方法:教师可以模仿学生说出学生的回答;或是用一个短停顿表现学生的活动,然后教师用自己的话来进行后面的内容。两种方法各有优点,但我比较倾向第二种方法,因为这更符合模拟上课的要求。第二种方法具体操作的时候,又分两种情况,有时问题简单,学生回答的语言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只要教师略做停顿就好了;而有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或者是教学目标,这时教师在停顿后,应巧妙地把内容说出来,比如“同学们刚才说得很好,我们知道了……”
总之,在模拟课中,教师如能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做到尽管面前无学生,还是像有学生一样,把教学的本质定为师生交流,必能为课堂增添几分生机与光辉。因此,教师在模拟课中,要力争做到“目中无生,心中有生”,积极营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那么整个教学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汉市金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