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市J区B镇的实证研究,总结和分析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及优点。并从加强领导统揽、织密基层自治线下服务网络、搭建公共管理线上信息库、加强常态化宣传教育、锻造一体化工作体系等五个方面就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提出对策建议,以期通过 “互联网+网格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地方政府精准化治理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 智慧网格 基层公共管理 基层民主自治
一、 “互联网+”大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社会和公众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当前实际情况与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工作力量薄弱,落实上存在人少事多。基层政府工作头绪多,还有诸多对口的上级管理部门,涵盖经济、社会、综治、民生等各项事务,繁杂的事务性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完成,人少事多摊薄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力量。
2.管理力量分散,行政上存在协同壁垒。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特点要求基层政府在处理基层社会事物时要“大协调、小灵快”,而基层社会治理具体事务上往往事涉综治、建管、食药监、工商、环保等诸多部门信息和管理服务职能,由于技术上及行政上的制约,协同能力不强,九龙治水,力量分散,难形成合力。
3.服务对接滞后,群众需求难以及时满足。基层与群众接触最紧密,但许多部门存在“坐等事上门”现象,缺乏主动对接群众服务需求的能动性,如何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主动对接服务群众也是重要课题。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基层一体化社会治理模式的主要做法
针对上述问题,重庆市J区B镇坚持民意引领、问题导向,立足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大胆探索实践“互联网+”网格一体化社会服务治理模式,实现镇级综治工作考核连续6年保持本区考核第一梯队。
重庆市J区B镇在“数字城管”基础上结合基层网格服务体系,融合互通探索打造一体化社会治理模式。它是信息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利用数字化技术,依托基层网格服务,统筹综治、市政、建管、食药监、工商、环保等诸多部门信息和管理服务职能,实现不同行政领域的信息互联和管理协同,实现单一管理职能向“大综治”转型迈进,提升群众便捷性、满意度。其主要做法是:
1.以线下“网格服务”为基础,推进公共服务无缝化。一手夯实网格。按照“因地制宜、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划网原则构筑起覆盖全镇“1办14站15队89格623员”“镇包村、村包社、社包格、格包户”的4级联动联调立体“网格体系”。同时还凝聚和整合吸收环卫工人、退休人员、安保人员、物业人员等社会力量,充实网格志愿者队伍,扩大网格覆盖,让群众不出门或少走路就能办成事,办好事。一手丰富服务。改变网格员以往单一地信息报送员角色。B镇根据业务需求,将“城市管理、安全监管、两违整治、综治平安”4个当前社会治理重难点业务和“政策宣传、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调处、民事代办、民意收集、文明创建”8大项综合职能整合到网格中,要求每一名网格员即是政策宣传员,也是民情调查员、信息采集员,更是群众服务员、矛盾化解员,利用网格员对网格内事务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早就近服务群众。
2.以线上“信息平台”为突破,推进信息协同智能化。一是平台协同促整合。B镇探索完善了“智能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报事平台、受理平台、处置平台、反馈平台、数据统计平台、公告推送平台、监督管理平台”7个工作平台。将政府各部门信息整合在一起,统筹综治、市政等诸多部门信息。二是操作简便促管理。其工作运作以“一部手机、一个帐号、一个密码”为工作载体,以“人员”报事为要素,以“事件”处理为主线,以“数据”报表为基础,以“流程”动态管理为重点,集信息采集、逐级处置、分析研判、流转审批、交办督办、统计汇总、监督控制、绩效考核等各类功能为一体,形成“监管无死角、整改无遗漏、责任无推诿、证据无歧义”闭合监管系统。
3.以“线上线下融合”为抓手,锻造一体化管理模式。一是科学整合;通过给网格员统一配置装有“智能管理系统”的“手机终端APP”手机,实现网格服务与“互联网+”技术的完美融合。二是强化保障;B镇落实专项经费,为网格员提供工作补贴,并为网格员统一配发专业手机,补充手机数据流量(每月1G数据流量)139人,让网格员做事无“后顾之忧”,并实行网格考核“做得多得得多的計件制”,调动网格员工作积极性,实现服务前置。三是提升效率;自该系统运作后,网格员报事只需动动手指,填填资料、拍拍图片或录录语音就可以完成移动报事,实现信息采集随访随录,问题发现即拍即报,免除原来报事上下跑路、台帐资料填报一大堆的窘境。
三、利用“互联网+”网格加强地方政府精准化治理的着力方向
1.以坚定“党政统揽工作全局”为导向,构筑基层治理齐抓共管格局。基层治理涉及部门广、头绪多,基层党委、政府应充分发挥统揽工作全局的作用,加强对综治、市政、环保、质监等各个部门的引领、整合、凝聚。在党委领导下,可设立联合工作小组或构建定期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使各个部门既能各司其职,又能成相互配合,以加强领导、增强合力。
2.以夯实“专业化+网格服务”为抓手,织密基层自治线下服务网。加强对群众的线下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题中之义。镇街可结合自身实际,打造社区(村民)便民服务中心,根据居民工作生活需要,制定服务清单,并张贴办事流程,每天安排人员值班,做好线下服务。同时,在“互联网+网格”治理体系中,应加强对网格员特别是志愿者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做到即使是兼职志愿者也拥有专业化的业务水平。
3.以探索“互联网+智慧网络”为突破,搭建公共管理线上信息库。线上信息网高效快捷,利用“互联网+”数字信息平台,可进一步运用信息平台的收集、整合、分析功能,建立打造“基层社会管理难点热点案例信息库”,借助系统流程记录,还原再造相关案例发展路径及演变特征,以此梳理分析相关难点热点案例共性特点及处置流程并通过平台共享,提升社会事务处置效率。同时亦可利用信息平台,收集整合辖区群众实际服务需求及公共诉求,建立“辖区居民公共需求诉求信息库”,加强社情民意跟踪掌握,有针对性地做好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群众点菜,精准下单”,提升基层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4.以锻造“一体化工作体系”为支撑,推进基层公共管理和基层民主自治有效契合。通过“互联网+”构建互联、互通、共享、共促的社会治理体系,其关键在于切实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联动,需要通过一系列资源整合、有序参与,构建完整的“线下信息收集-线上分析反馈-线下反应处置”闭合回路。通过共建多渠道全领域的发现机制、分格分层报单机制、分类处置机制,切实保障问题得到及时反映和回应;积极打造辖区多元化参与机制、源头治理机制,激发引导辖区居民和辖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基层公共管理和基层民主自治良好互动、有效契合”的生动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兴灿.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实务[M].香港特区:中国国际图书出版社,2016:63-108.
[2]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S/OL][2016-06-09].
[3]宁家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信息惠民试点建设[J].电子政务,2016(5).
[4]汪习根.网格化管理背景下的制度创新研究——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宜昌为样本[J].湖北社会科学,2013(3):38-43.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姜媛媛,女。中共渝中区委党校科员。文学学士。通讯作者:袁茂琳,女。中共渝中区委党校校务委员。公共管理硕士。许昊,男。中共渝中区委党校副主任科员。法学硕士。代丽冰,女。中共渝中区委党校科员。教育硕士。王静,女。中共渝中区委党校科员,法学学士。
关键词:“互联网+” 智慧网格 基层公共管理 基层民主自治
一、 “互联网+”大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社会和公众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当前实际情况与发展要求存在差距,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工作力量薄弱,落实上存在人少事多。基层政府工作头绪多,还有诸多对口的上级管理部门,涵盖经济、社会、综治、民生等各项事务,繁杂的事务性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去完成,人少事多摊薄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力量。
2.管理力量分散,行政上存在协同壁垒。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特点要求基层政府在处理基层社会事物时要“大协调、小灵快”,而基层社会治理具体事务上往往事涉综治、建管、食药监、工商、环保等诸多部门信息和管理服务职能,由于技术上及行政上的制约,协同能力不强,九龙治水,力量分散,难形成合力。
3.服务对接滞后,群众需求难以及时满足。基层与群众接触最紧密,但许多部门存在“坐等事上门”现象,缺乏主动对接群众服务需求的能动性,如何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主动对接服务群众也是重要课题。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基层一体化社会治理模式的主要做法
针对上述问题,重庆市J区B镇坚持民意引领、问题导向,立足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大胆探索实践“互联网+”网格一体化社会服务治理模式,实现镇级综治工作考核连续6年保持本区考核第一梯队。
重庆市J区B镇在“数字城管”基础上结合基层网格服务体系,融合互通探索打造一体化社会治理模式。它是信息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利用数字化技术,依托基层网格服务,统筹综治、市政、建管、食药监、工商、环保等诸多部门信息和管理服务职能,实现不同行政领域的信息互联和管理协同,实现单一管理职能向“大综治”转型迈进,提升群众便捷性、满意度。其主要做法是:
1.以线下“网格服务”为基础,推进公共服务无缝化。一手夯实网格。按照“因地制宜、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划网原则构筑起覆盖全镇“1办14站15队89格623员”“镇包村、村包社、社包格、格包户”的4级联动联调立体“网格体系”。同时还凝聚和整合吸收环卫工人、退休人员、安保人员、物业人员等社会力量,充实网格志愿者队伍,扩大网格覆盖,让群众不出门或少走路就能办成事,办好事。一手丰富服务。改变网格员以往单一地信息报送员角色。B镇根据业务需求,将“城市管理、安全监管、两违整治、综治平安”4个当前社会治理重难点业务和“政策宣传、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调处、民事代办、民意收集、文明创建”8大项综合职能整合到网格中,要求每一名网格员即是政策宣传员,也是民情调查员、信息采集员,更是群众服务员、矛盾化解员,利用网格员对网格内事务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早就近服务群众。
2.以线上“信息平台”为突破,推进信息协同智能化。一是平台协同促整合。B镇探索完善了“智能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包括“报事平台、受理平台、处置平台、反馈平台、数据统计平台、公告推送平台、监督管理平台”7个工作平台。将政府各部门信息整合在一起,统筹综治、市政等诸多部门信息。二是操作简便促管理。其工作运作以“一部手机、一个帐号、一个密码”为工作载体,以“人员”报事为要素,以“事件”处理为主线,以“数据”报表为基础,以“流程”动态管理为重点,集信息采集、逐级处置、分析研判、流转审批、交办督办、统计汇总、监督控制、绩效考核等各类功能为一体,形成“监管无死角、整改无遗漏、责任无推诿、证据无歧义”闭合监管系统。
3.以“线上线下融合”为抓手,锻造一体化管理模式。一是科学整合;通过给网格员统一配置装有“智能管理系统”的“手机终端APP”手机,实现网格服务与“互联网+”技术的完美融合。二是强化保障;B镇落实专项经费,为网格员提供工作补贴,并为网格员统一配发专业手机,补充手机数据流量(每月1G数据流量)139人,让网格员做事无“后顾之忧”,并实行网格考核“做得多得得多的計件制”,调动网格员工作积极性,实现服务前置。三是提升效率;自该系统运作后,网格员报事只需动动手指,填填资料、拍拍图片或录录语音就可以完成移动报事,实现信息采集随访随录,问题发现即拍即报,免除原来报事上下跑路、台帐资料填报一大堆的窘境。
三、利用“互联网+”网格加强地方政府精准化治理的着力方向
1.以坚定“党政统揽工作全局”为导向,构筑基层治理齐抓共管格局。基层治理涉及部门广、头绪多,基层党委、政府应充分发挥统揽工作全局的作用,加强对综治、市政、环保、质监等各个部门的引领、整合、凝聚。在党委领导下,可设立联合工作小组或构建定期联席工作会议制度,使各个部门既能各司其职,又能成相互配合,以加强领导、增强合力。
2.以夯实“专业化+网格服务”为抓手,织密基层自治线下服务网。加强对群众的线下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题中之义。镇街可结合自身实际,打造社区(村民)便民服务中心,根据居民工作生活需要,制定服务清单,并张贴办事流程,每天安排人员值班,做好线下服务。同时,在“互联网+网格”治理体系中,应加强对网格员特别是志愿者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业务技能,做到即使是兼职志愿者也拥有专业化的业务水平。
3.以探索“互联网+智慧网络”为突破,搭建公共管理线上信息库。线上信息网高效快捷,利用“互联网+”数字信息平台,可进一步运用信息平台的收集、整合、分析功能,建立打造“基层社会管理难点热点案例信息库”,借助系统流程记录,还原再造相关案例发展路径及演变特征,以此梳理分析相关难点热点案例共性特点及处置流程并通过平台共享,提升社会事务处置效率。同时亦可利用信息平台,收集整合辖区群众实际服务需求及公共诉求,建立“辖区居民公共需求诉求信息库”,加强社情民意跟踪掌握,有针对性地做好基层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群众点菜,精准下单”,提升基层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4.以锻造“一体化工作体系”为支撑,推进基层公共管理和基层民主自治有效契合。通过“互联网+”构建互联、互通、共享、共促的社会治理体系,其关键在于切实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联动,需要通过一系列资源整合、有序参与,构建完整的“线下信息收集-线上分析反馈-线下反应处置”闭合回路。通过共建多渠道全领域的发现机制、分格分层报单机制、分类处置机制,切实保障问题得到及时反映和回应;积极打造辖区多元化参与机制、源头治理机制,激发引导辖区居民和辖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形成“基层公共管理和基层民主自治良好互动、有效契合”的生动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兴灿.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实务[M].香港特区:中国国际图书出版社,2016:63-108.
[2]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S/OL][2016-06-09].
[3]宁家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信息惠民试点建设[J].电子政务,2016(5).
[4]汪习根.网格化管理背景下的制度创新研究——以全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城市宜昌为样本[J].湖北社会科学,2013(3):38-43.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姜媛媛,女。中共渝中区委党校科员。文学学士。通讯作者:袁茂琳,女。中共渝中区委党校校务委员。公共管理硕士。许昊,男。中共渝中区委党校副主任科员。法学硕士。代丽冰,女。中共渝中区委党校科员。教育硕士。王静,女。中共渝中区委党校科员,法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