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将二者有机结合将会对青年学子思想引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使广大学子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
1.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深刻领会其基本内涵、核心要义,对于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的根和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爱国主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二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但究其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的根和魂。天下一统、以民为本的政治愿望,是爱国主义的理论源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是爱国主义的生动体现;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生活态度,是爱国主义的实践路径;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点,是爱国主义的现实要求;厚德载物、修齐治平的人生追求,是爱国主义的重要载体;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观,是爱国主义拓展时代内涵的动力。
3.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路径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都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我们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既要坚持既有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更要敢于突破与创新,突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去掉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外部环境和工作机制因素,笔者认为还要从如下路径探索将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3.1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培养作用
高校党团组织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以党团组织为依托开展相关活动,一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开展相关教育中所具有的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团组织的先进性、政治性和群众性,不断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增强青年学子对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践行。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和贯穿党建工作全方位和全过程,着力抓好党团组织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党员教育工作者和党团学生对其他教育工作者、学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3.2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环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实践是知识转化为素质和能力的根本途径,没有实践就不具有相应的品德和素质。就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一定要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要明确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不是理论产物,也不是实物,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印记,贯穿于新时代党的思想理论和国家大政方针之中,体现在国家“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通识課教师,亦或是党团工作者和辅导员,每一个教师都肩负着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重任。
(1)将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涉及的内容融入课程实践教学全过程,具体表现为课堂上围绕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某一主题或培育内容的情景模拟、科学实验等和课外的生产劳动、专题调研、专业实训等。同时要结合大学生生活方式特征和相应课程教学要求,充分利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提供的时代条件,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创新实践教学载体。
(2)着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2018 年 9 月 26 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了《中华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对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具体指导。设计开展“弘扬红色文化,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主题活动,高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进大学生对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奋斗历程的感悟,提升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精神学习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形式开展学习人民英模、时代楷模活动。
(3)与地方政府、城市社区、科研院所、社会服务机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打造相对稳定的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参观革命遗址、革命英雄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和当代中国发展成就展等,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考察、社会公益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3.3将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深入开展精神文化建设。(1)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牢记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自觉按照党和国家对青年的要求来要求自己。(2)适度结合地方文化传统,总结凝练校史校训,深入挖掘学校和地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弘扬本校教师的优秀事迹,培育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3)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做到两个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时代发展步伐相结合。扎根中华大地汲取营养,接纳时代因素培育爱国主义精神。(4)充分利用校园各类载体开展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扎实地体现在校园的各个方面。课堂上,要弘扬主旋律,任课教师“种好责任田”,任重道远;公寓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公寓辅导员和楼管重任在肩;活动中,时刻高扬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旗帜,所有人共同努力。
3.4科学合理规划,创造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氛围
早在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里就规定了要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建设、设计好教学场所、图书馆,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学习环境,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同时指出“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必须要统筹兼顾,整体设计,在保障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校园设计和功能分类,从学校发展需求出发,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进行校园环境建设。不能因为学校环境规划或建设影响到师生员工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现阶段,很多学校都在建设新校区,如何使新校区与旧校区实现统一,避免违和感,是各高校需要认真思考与设计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教育
1.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深刻领会其基本内涵、核心要义,对于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时代价值。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的根和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爱国主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二者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但究其根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的根和魂。天下一统、以民为本的政治愿望,是爱国主义的理论源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是爱国主义的生动体现;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生活态度,是爱国主义的实践路径;经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点,是爱国主义的现实要求;厚德载物、修齐治平的人生追求,是爱国主义的重要载体;求实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观,是爱国主义拓展时代内涵的动力。
3.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路径
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都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我们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既要坚持既有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更要敢于突破与创新,突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去掉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外部环境和工作机制因素,笔者认为还要从如下路径探索将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3.1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培养作用
高校党团组织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以党团组织为依托开展相关活动,一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开展相关教育中所具有的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团组织的先进性、政治性和群众性,不断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增强青年学子对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践行。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和贯穿党建工作全方位和全过程,着力抓好党团组织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党员教育工作者和党团学生对其他教育工作者、学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3.2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环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实践是知识转化为素质和能力的根本途径,没有实践就不具有相应的品德和素质。就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一定要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要明确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不是理论产物,也不是实物,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印记,贯穿于新时代党的思想理论和国家大政方针之中,体现在国家“五位一体”整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通识課教师,亦或是党团工作者和辅导员,每一个教师都肩负着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重任。
(1)将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所涉及的内容融入课程实践教学全过程,具体表现为课堂上围绕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某一主题或培育内容的情景模拟、科学实验等和课外的生产劳动、专题调研、专业实训等。同时要结合大学生生活方式特征和相应课程教学要求,充分利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提供的时代条件,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创新实践教学载体。
(2)着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2018 年 9 月 26 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了《中华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对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具体指导。设计开展“弘扬红色文化,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主题活动,高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进大学生对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奋斗历程的感悟,提升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精神学习会、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形式开展学习人民英模、时代楷模活动。
(3)与地方政府、城市社区、科研院所、社会服务机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打造相对稳定的实践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参观革命遗址、革命英雄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和当代中国发展成就展等,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考察、社会公益活动、创新创业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中国发展大势,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3.3将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深入开展精神文化建设。(1)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牢记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自觉按照党和国家对青年的要求来要求自己。(2)适度结合地方文化传统,总结凝练校史校训,深入挖掘学校和地方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弘扬本校教师的优秀事迹,培育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3)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做到两个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时代发展步伐相结合。扎根中华大地汲取营养,接纳时代因素培育爱国主义精神。(4)充分利用校园各类载体开展爱国主义和传统文化教育,扎实地体现在校园的各个方面。课堂上,要弘扬主旋律,任课教师“种好责任田”,任重道远;公寓里,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公寓辅导员和楼管重任在肩;活动中,时刻高扬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旗帜,所有人共同努力。
3.4科学合理规划,创造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氛围
早在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里就规定了要重视校内文化设施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建设、设计好教学场所、图书馆,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学习环境,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同时指出“加强校园规划和建设,特别是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必须要统筹兼顾,整体设计,在保障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校园设计和功能分类,从学校发展需求出发,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进行校园环境建设。不能因为学校环境规划或建设影响到师生员工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现阶段,很多学校都在建设新校区,如何使新校区与旧校区实现统一,避免违和感,是各高校需要认真思考与设计的重点。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