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對象是人,它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并且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从三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其次,论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研究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提出了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优化;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涵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可以定义成: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环境与情感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状态、个性形成、以及认知形成方面有着深刻的印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是一种主观的东西,本质是大学生对学校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客观反映。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各因素需要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必然有一个从认识到内化的心理过程,要调动环境要素中积向上的刺激因素从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使之与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建立起联结关系。使学生更多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要求,自觉地内化为个体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人们了解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会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减少必要的阻力,加快事情的发展进程,反之则不利于事情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因此,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一定要把握各环境因素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整体优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格、提高人的素质,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结合的角度来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亲身感受,有针对性的引导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心理机制的健康运转,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关键。
三、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途径
马克思曾经说过:“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主要从大学生自身、教师、学校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与有效利用,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从大学生的角度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
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广、更深、更直接,因此,从大学生角度探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优化的重中之重,其优化的主要途径如下:
1.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环境
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性认识的积累。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理性认识的升华、提高,都有赖于感性认识的积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性认识不论是对大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形成的基础;感性认识是主观和客观一致不可或缺的认识;感性认识还能激发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大学生应该努力于提高自己的观察水平,将思想政治教育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对象。
2.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环境
首先,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充分认识并运用自己的正当权利,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其次,大学生要在受教育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在实践中真正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通过经历的成功失败、人情冷暖来达到情感环境的优化。第三,大学生要致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学会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激发对真理的追求,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为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情环境贡献力量。
(二)从教育者的角度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没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很难在具体工作当中摸透学生的心理,更无法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因此,通过必要的途径来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培训是十分必要。现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强调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认识,明白如何在社会交往中处理好各种关系,还需要让他们知道在面对挫折和不顺利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还要教会他们如何计划自己的人生,如何在人生之路上发挥特长和潜能,不断的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规范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言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言行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明显。当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用饱满的热情、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学生,那么学生也会随之保持良好的心境,并且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相容,更容易沟通交流。因此,规范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三)从学校的角度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
1.优化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作为学校的硬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陶冶情操的物质条件,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这些良好的物质基础,如环境优美的校园、丰厚的馆藏资料、先进的实验设备等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置身于这个物质环境中,大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环境的熏陶,增强自身对高层次文化追求的欲望。因此,加大对校园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以优化物质环境,注重对校园的整体规划以及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势在必行。
2.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
优良的的校园精神环境是一种必要的教育力量,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校园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校园中大学生的心理面貌和价值思想。因此,加强校园精神建设对于大学社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俞国良,王青兰,杨治良.环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韩延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郭英敏,闵仕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解读[J].思想政治教育研,2010
作者简介:张欣(1992—),女,汉族,山西长治,研究生在读,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大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优化;途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涵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可以定义成: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环境与情感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状态、个性形成、以及认知形成方面有着深刻的印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是一种主观的东西,本质是大学生对学校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客观反映。因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是客观与主观的辩证统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各因素需要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影响,必然有一个从认识到内化的心理过程,要调动环境要素中积向上的刺激因素从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使之与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建立起联结关系。使学生更多地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标、要求,自觉地内化为个体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人们了解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就会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减少必要的阻力,加快事情的发展进程,反之则不利于事情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因此,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一定要把握各环境因素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整体优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塑造人格、提高人的素质,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结合的角度来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影响因素,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亲身感受,有针对性的引导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心理机制的健康运转,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关键。
三、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途径
马克思曾经说过:“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主要从大学生自身、教师、学校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与有效利用,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从大学生的角度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
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而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广、更深、更直接,因此,从大学生角度探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优化的重中之重,其优化的主要途径如下:
1.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环境
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性认识的积累。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理性认识的升华、提高,都有赖于感性认识的积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性认识不论是对大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都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形成的基础;感性认识是主观和客观一致不可或缺的认识;感性认识还能激发受教育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大学生应该努力于提高自己的观察水平,将思想政治教育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对象。
2.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环境
首先,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充分认识并运用自己的正当权利,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其次,大学生要在受教育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在实践中真正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通过经历的成功失败、人情冷暖来达到情感环境的优化。第三,大学生要致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学会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激发对真理的追求,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为营造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情环境贡献力量。
(二)从教育者的角度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没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很难在具体工作当中摸透学生的心理,更无法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因此,通过必要的途径来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培训是十分必要。现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要强调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认识,明白如何在社会交往中处理好各种关系,还需要让他们知道在面对挫折和不顺利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还要教会他们如何计划自己的人生,如何在人生之路上发挥特长和潜能,不断的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规范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言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言行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明显。当思想政治工作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用饱满的热情、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学生,那么学生也会随之保持良好的心境,并且能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相容,更容易沟通交流。因此,规范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言行举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三)从学校的角度探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
1.优化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作为学校的硬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陶冶情操的物质条件,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这些良好的物质基础,如环境优美的校园、丰厚的馆藏资料、先进的实验设备等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置身于这个物质环境中,大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环境的熏陶,增强自身对高层次文化追求的欲望。因此,加大对校园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以优化物质环境,注重对校园的整体规划以及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势在必行。
2.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
优良的的校园精神环境是一种必要的教育力量,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校园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校园中大学生的心理面貌和价值思想。因此,加强校园精神建设对于大学社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2]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俞国良,王青兰,杨治良.环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韩延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郭英敏,闵仕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解读[J].思想政治教育研,2010
作者简介:张欣(1992—),女,汉族,山西长治,研究生在读,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