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angel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中职学校德育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职学校应更新德育理念,将德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使德育走进生活,构建立体式中职德育网络,并采取多样化的方式评价德育。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B-0022-02
  
  随着社会多样化价值观的客观存在和社会经济结构、教育结构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职教育主要是为国家输送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而中职德育极其重要。本文探讨中职学校德育现状和对策。
  一、中职学校德育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学校把德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要求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德育进课堂、德育进生活,校园中处处都散发出德育的气息,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德育就在身边。然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注重理论上的德育,忽视实践中的德育。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扩招,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为了维持学生稳定率,中职学校加大对学生开展德育。然而,很多中职学校往往注重教育的过程而忽视教育的成果,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德育不够重视,学生难以感受到德育的实效性,这使得部分中职生认为德育的作用不大。
  第二,社会负面信息冲击德育效果,影响正能量的传播。受社会一些不良思想和观念的冲击,部分中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一些中职生日常行为不规范,人生观、价值观不清晰,心理素质脆弱、意志力差,受不了任何打击。而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未能及时跟上时代和形势的发展,使得负能量有机可乘,削弱了德育效果,极大地影响了正能量的传播。
  第三,德育方法单一、传统。中职学校虽然重视德育工作,但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只注重学生的共性问题,不注重学生道德认识与觉悟的个体差异,缺少针对性。同时,部分教师的德育工作还多采用传统方法,为了管理好班级不出现安全问题,对学生多采用责备、禁止、强迫、处罚等方法,而教导、引导也多以说教、灌输为主,不能使中职生的道德知识内化,久而久之学生也把老师的教育当做耳边风,德育效果不明显。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德育内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陈旧落后、简单粗暴,理论脱离实际,德育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
  二、开展中职德育对策
  中职学校要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必须将德育工作与时俱进,更新德育理念,采取多种形式的德育方式,扩展中职德育外延,改善中职德育环境,形成某些点的突破,以点带面提升中职德育的实效性。
  (一)更新德育理念,与时俱进。中职德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中职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知识性、科学性、娱乐性、趣味性统一起来;把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实践活动的多样性统一起来,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寓教于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既教育学生又服务于学生。同时,中职德育应讲究实用性,因为中职学生的学习是为就业准备的,中职德育对学生十分重要,所以应特别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适应社会需求。
  (二)德育融入课堂,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思想品德对青少年的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可见,教师在课堂中融入德育是其他形式教育无可替代的。各科都有着自身的特点,体现在德育渗透的内容和目标上要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当前,中职教育实施以“就业为导向”教育方式,将教学场所与专业实训基地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在真正企业上班一样,为此应从中教育学生从着装、打卡到整个工作过程都如企业一样,灌输一种企业理念,慢慢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有责任心,在岗期间不能随便离岗,不能无组织无纪律。每一门课都在无形中融入教育知识点,特别是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并能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德育习惯。这样中职学生才会在学会“做事”中学会“做人”。
  (三)德育走进生活,传递正能量。教育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走进生活才能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中职德育也是如此,让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是不可缺少的。中职德育应结合学生特点,培养中职学生健全人格,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德能兼备的人才,使其毕业后能为社会作贡献,真正传递德育的正能量。中职德育应进生活、进社区、进社会,不让那些负能量影响到我们这一代。中职德育活动应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让中职生从小事做起,学会感恩,学会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样社会才会传递正能量。
  (四)构建立体式中职德育网络,促进德育实效性。中职德育是“持久战”,学校课堂虽然能有一定的效果,但德育还是有必要联动学校、社会、家庭等大课堂,多方位的立体式教育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完成中职德育。因此,中职德育不是学校能够独立完成的教育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家庭、学校、社会都需要在德育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进行教育和感化,这样才会更全面,效果才会更明显。如父母的言传身教为孩子提供了一种无意识的教育,这种无意识的教育对孩子来说比有意识的教育更容易接受,原因就是父母比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亲和力。中职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随时代的发展而采取相适应的方式、措施,才能春风化雨,更显实效。
  (五)德育评价多样化。中职教育不是造就学术精英,但中职教师也应让每个中职生的优势得到展示,以不同的评价形式来评价自己的学生,认识到人人可以成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才能个个成才。在德育中评价也是重要条件之一,没有评价德育就不会有更好的实效性。现在中职学生主要是以下两种德育评价:一是操行分约束人;二是职业道德培养人。这种简单的评价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可以扩大评价的范围和采用更多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能在更多的地方受到约束和教育。中职德育要突出其实效性,就要有完善的评价体系,使教育的实施、检查、评价、督导都要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措施保证。
   总之,受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影响,中职生在无意识中受到很多负面的影响,中职学校应秉持“德育立校”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深刻地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德育素质螺旋式上升。
  
  【参考文献】
  [1]叶澜.试析中国当代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构成[J].教育研究,2001(9)
  [2]汪凤炎,等.中国传统德育心理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张延明.建设卓越学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瞿道航(1978-),男,广西田林人,梧州农业学校讲师。
  (责编卢海)
  
其他文献
【关键词】学校管理?摇精细化 四个层面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  0059-01  南宋诗人朱熹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蹉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于精,而精益求精也。”精益求精的态度古已有之,社会中各行各业的管理也都离不开“精细”二字。管理一所学校,更应突出精细化的内涵,把看似简单、容易的事情做好、做细,促进学校
当前,学校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共识。那么,怎样创建特色学校呢?笔者结合南宁市盲聋哑学校的办学经验,在此谈谈自己的浅见。南宁市盲聋哑学校创办于1958年11月,是一所专门
【摘要】分析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条件下公安法学实践教学效果,针对公安法学实践教学六个影响因素,包括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主体、实践教学目的、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评价,提出完善公安法学实践教学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公安法学实践教学影响因素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023-03   
[摘 要]探索诗歌“意象”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有“回归”意识,对教学展开创新设计,变抽象理论为形象体验,变讲解灌输为引导感知,变求同认知为个性发展,变统一训练为拓展探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索契机,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意象”;回归性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7-0012-02 
[摘 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是学校师生价值取向的向导,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应发挥校园文化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层面的引领作用,通过文体和学习活动,培养、延续、提升学生团队精神。  [关键词]校园文化;团队精神;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8-0076-02  一所学校,除了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
通过赴美教学培训过程中几个带来思想冲击的镜头,反思了科学精神培养中东西方教学的差异。通过反思发现,东西方教学的差异表面上看是教学方式的差异,实质上是教学目标的定位
[摘 要]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工具,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扩散思维,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复习课中可以应用于基础知识扫盲、试题讲解以及高频考点分析等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95002 
[摘要]任务牵引式教学就是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下,以真实的任务情境为驱动,通过探索学习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初中信息技术任务牵引式教学设计途径为: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任务;分析任务,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协作,分步完成主线任务;梳理知识,开展作品评价交流。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任务牵引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