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良好的道德素养,教师就要从学生心理品质的分析入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小学班主任应将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才不会被困难打倒。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的关键就是班主任和中小学学校提高对心理品质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各个班主任还应将提高学生心理品质的教学手段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学生;心理品质;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139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要求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高了。为了响应号召,各个中小学班主任就要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重视起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对学生潜力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致力于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只有这样,才会降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难度系数。
1.提升中小学学生心理品质的必要性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求知欲望较强、好奇心较强的特点,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讲,外界的不良环境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他们的发展,进而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不利于他们产生积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中小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就必须要将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安排实际的教学日程上来,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受,使学生真正明确心理品质对他们发展的重要性,班主任就要致力于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将学生自信、宽容、积极向上等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己任,这样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同时对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还有着不小的帮助。
2.对提高中小学学生心理品质的方法与策略进行分析
2.1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中小学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他们往往会对新颖度较高、趣味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活动表现出浓烈的兴趣。通过实际的调查我们可以知道:中小学学生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也是导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的最主要原因。为了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品质,班主任教师就应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充分利用上面,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应着力于各种游戏活动的组织。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提高教学语言的简单化,同时还要将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与形象化作为己任,不仅如此,班主任还要将精力和时间放在教学手段的完善上面,并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动手以及动脑的机会,以此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1]。
2.2致力于家校合作有效性的提升,共塑学生的心理品质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会无意识的模仿班主任以及学生家长的行为,与此同时,家长以及班主任的情绪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班主任和家长应尽可能的克制自身消极情绪的产生,以此为学生乐观、积极心理品质的产生提供支持。一方面,各个中小学班主任可以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家庭辅导课的开展上面,使家长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而为和谐、愉悦的家庭氛围的创设提供助力,在此种家庭氛围中,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将不再是难事;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引导家长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作为核心进行探讨,使各位家长明确自身教育手段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加以改正,最终健全学生的人格[2]。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将家校之间的沟通提到日程上来。学校和家长之间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比如:班主任可以致力于交流平臺的建立。当平台建立完成后,家长可以通过此平台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进而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家长可以第一时间给予学生鼓励,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小动作时,家长也可以通过批评使学生认真听讲。使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也有着不小的帮助[3]。
2.3致力于组织公益活动,升华学生的心理品质
要想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就需要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心存善念。因此,中小学班主任应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对学生宽容、豁达、换位思考的品质的培养上面。使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评价自己遇到的事情。而要想实现以上目的,就需要中小学班主任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有效途径提高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参与欲望,并在公益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品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进步,进而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也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了。
2.4致力于多样化的德育活动的开展
提高学生心理品质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致力于各种德育活动的开展。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核心,带领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此种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行为的规范还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其次,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对班会活动的参与度。具体表现为:教师可以在五月初五开展“屈原精神永垂不朽”班会,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坚持理想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为了坚持理想都过什么事情,以此使学生更好的坚定自身的意志。
3.结束语
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就需要中小学班主任致力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同时各个班主任还需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上面。不仅如此,班主任还需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家长的配合程度,这都是因为中小学学生具有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而学生家长就是学生的首要模仿对象,只有家长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学生的心理品质才会在无形之中得到提升。基于此,中小学班主任就必须要做好各位学生家长的工作,另外,班主任还需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张世彪.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教育,2018,(49):71.
[2]容卓山.小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J].时代教育,2017,(4):180.
[3]刘婷婷,刘美玲,孙萍, 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8,35(4):566-568.
衡阳市"十三·五"规划课题《边远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中小学班主任;学生;心理品质;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3-139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要求也逐渐变得越来越高了。为了响应号召,各个中小学班主任就要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重视起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对学生潜力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致力于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只有这样,才会降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难度系数。
1.提升中小学学生心理品质的必要性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求知欲望较强、好奇心较强的特点,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讲,外界的不良环境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他们的发展,进而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不利于他们产生积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各个中小学校的班主任教师就必须要将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安排实际的教学日程上来,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受,使学生真正明确心理品质对他们发展的重要性,班主任就要致力于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将学生自信、宽容、积极向上等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己任,这样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同时对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还有着不小的帮助。
2.对提高中小学学生心理品质的方法与策略进行分析
2.1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中小学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较强的特点,他们往往会对新颖度较高、趣味性较强的课堂教学活动表现出浓烈的兴趣。通过实际的调查我们可以知道:中小学学生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也是导致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的最主要原因。为了提高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品质,班主任教师就应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充分利用上面,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应着力于各种游戏活动的组织。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提高教学语言的简单化,同时还要将教学内容的具体化与形象化作为己任,不仅如此,班主任还要将精力和时间放在教学手段的完善上面,并尽可能的给学生创造动手以及动脑的机会,以此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1]。
2.2致力于家校合作有效性的提升,共塑学生的心理品质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会无意识的模仿班主任以及学生家长的行为,与此同时,家长以及班主任的情绪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班主任和家长应尽可能的克制自身消极情绪的产生,以此为学生乐观、积极心理品质的产生提供支持。一方面,各个中小学班主任可以将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家庭辅导课的开展上面,使家长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而为和谐、愉悦的家庭氛围的创设提供助力,在此种家庭氛围中,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将不再是难事;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引导家长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作为核心进行探讨,使各位家长明确自身教育手段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加以改正,最终健全学生的人格[2]。
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将家校之间的沟通提到日程上来。学校和家长之间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比如:班主任可以致力于交流平臺的建立。当平台建立完成后,家长可以通过此平台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进而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家长可以第一时间给予学生鼓励,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小动作时,家长也可以通过批评使学生认真听讲。使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同时对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也有着不小的帮助[3]。
2.3致力于组织公益活动,升华学生的心理品质
要想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就需要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心存善念。因此,中小学班主任应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对学生宽容、豁达、换位思考的品质的培养上面。使学生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评价自己遇到的事情。而要想实现以上目的,就需要中小学班主任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有效途径提高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参与欲望,并在公益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品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进步,进而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也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了。
2.4致力于多样化的德育活动的开展
提高学生心理品质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致力于各种德育活动的开展。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核心,带领学生进行朗读比赛。此种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行为的规范还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其次,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作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对班会活动的参与度。具体表现为:教师可以在五月初五开展“屈原精神永垂不朽”班会,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坚持理想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为了坚持理想都过什么事情,以此使学生更好的坚定自身的意志。
3.结束语
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就需要中小学班主任致力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同时各个班主任还需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各种教学活动的组织上面。不仅如此,班主任还需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家长的配合程度,这都是因为中小学学生具有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而学生家长就是学生的首要模仿对象,只有家长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学生的心理品质才会在无形之中得到提升。基于此,中小学班主任就必须要做好各位学生家长的工作,另外,班主任还需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作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张世彪.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教育,2018,(49):71.
[2]容卓山.小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J].时代教育,2017,(4):180.
[3]刘婷婷,刘美玲,孙萍, 等.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8,35(4):566-568.
衡阳市"十三·五"规划课题《边远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