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述
案例教学在我国的推广实施已有20多年的历史,对促进我国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历史案例教学,就是通过描述具体的历史情景,引导学生对这些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案例活动,指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能力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二、基于案例的历史教学示例
1.组织材料过程。
学生在课前针对学案上的预习内容,初步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分组编写故事大纲,通过适当的表演和讲述,再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下苏俄人民的生活。教师对如何选材、如何演绎、如何制作课件进行适当的指导。
2.活动过程。
教师准备:将学生分为两组,并选出每组的组长,让其组织学生分别扮演苏俄商人、企业家、农民的角色,教师布置每组查找的资料和完成的任务。
学生准备:每个组查找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者相关的历史材料,来再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下苏俄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
3.教学过程。
师:(通过多媒体出示表现十月革命时起义部队冲击冬宫时的战斗场面的油画)这一战役宣告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的结束,随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工兵苏维埃政府。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结合材料和书本,请帮助列宁审时度势,当时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哪些国内和国际危机?请你给列宁出出主意。
生:形势: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国际:英、法、美、日等国派军队进犯苏俄,还扶植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主意:在军事上组建红军抵抗敌人进攻;在经济领域要采取特殊措施战胜敌人。
师:当时的苏俄领导人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那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通过哪些措施来巩固政权的?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苏俄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怎样?请第一小组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给大家展示一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的苏俄。
生(第一组):(结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大家好,我们生活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的苏俄,我们的国家正面临着严重的国内和国际危机,为了克服危机,国家实行了这一特殊的经济政策。(扮演农民的同学):我们农民为了支援前线红军的战斗,缓解城市饥荒,无偿地将粮食交给国家。(扮演商人的同学):那天我偷偷地在街上卖东西,结果还是被抓了,作为一个生意人,为什么我就做不成生意呢?做生意为什么就犯法了呢?(课件打出“取消自由贸易”的内容)
师:通过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发现,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无论农业、工业还是商品都收归国有,这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什么特点?你赞成这项政策的实施吗?
生:大家从不同阶层和角度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看法,总结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战时”和“共产主义”两大特点。
师:看来这一政策优点突出,弊端也很明显。那么又该怎样解决当时苏俄的政治经济危机呢?
生:苏俄必须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师: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在新经济政策实施下,农民、企业家、商人以及普通市民的生活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第二组):(在小品中,农民、企业家、商人围成一圈,谈论现在的生活)农民:今年我的收成很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我一定会更加拥护政府的领导。企业家:新的经济政策实施了,我相信只要我们和工人同心协力,工厂的效益一定会比过去好得多。商人:我终于可以卖我的商品了,我成了新经济政策实施下的第一批商人。
师: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在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工业方面,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在贸易方面,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在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制度。不过,因为大型企业仍然掌握在国家手中,这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改变苏俄的性质。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俄的形势怎样?取得了什么效果?
生: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起到了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
师:我们分析一个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总结)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三、教学反思和与建议
本节课的设计定位就在于让学生可以感受历史、品位历史,产生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实践,既能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进入正确的轨道,又能使学生保持学习历史的热情,看到成功的希望。当然,作为一种尝试,案例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地方。
1.在上课之前,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搜集资料、准备小品的表演。而高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每节课都做到准备充分、都能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不是非常现实。
2.学生通过观看小品、欣赏电影资料的方式获得感性认识,在分析材料和比较材料方面势必会有所欠缺。而历史讲究的是论从史出,不是单单靠体现趣味性可以代替的。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是以主导者身份出现,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让学生动起来,又让学生牢固地把握基础知识,这确实是一个很难协调的问题。[L]
案例教学在我国的推广实施已有20多年的历史,对促进我国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历史案例教学,就是通过描述具体的历史情景,引导学生对这些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学习案例活动,指导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能力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二、基于案例的历史教学示例
1.组织材料过程。
学生在课前针对学案上的预习内容,初步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分组编写故事大纲,通过适当的表演和讲述,再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下苏俄人民的生活。教师对如何选材、如何演绎、如何制作课件进行适当的指导。
2.活动过程。
教师准备:将学生分为两组,并选出每组的组长,让其组织学生分别扮演苏俄商人、企业家、农民的角色,教师布置每组查找的资料和完成的任务。
学生准备:每个组查找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者相关的历史材料,来再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下苏俄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
3.教学过程。
师:(通过多媒体出示表现十月革命时起义部队冲击冬宫时的战斗场面的油画)这一战役宣告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的结束,随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工兵苏维埃政府。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结合材料和书本,请帮助列宁审时度势,当时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哪些国内和国际危机?请你给列宁出出主意。
生:形势: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国际:英、法、美、日等国派军队进犯苏俄,还扶植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主意:在军事上组建红军抵抗敌人进攻;在经济领域要采取特殊措施战胜敌人。
师:当时的苏俄领导人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那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通过哪些措施来巩固政权的?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苏俄各个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怎样?请第一小组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给大家展示一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的苏俄。
生(第一组):(结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大家好,我们生活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的苏俄,我们的国家正面临着严重的国内和国际危机,为了克服危机,国家实行了这一特殊的经济政策。(扮演农民的同学):我们农民为了支援前线红军的战斗,缓解城市饥荒,无偿地将粮食交给国家。(扮演商人的同学):那天我偷偷地在街上卖东西,结果还是被抓了,作为一个生意人,为什么我就做不成生意呢?做生意为什么就犯法了呢?(课件打出“取消自由贸易”的内容)
师:通过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发现,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时,无论农业、工业还是商品都收归国有,这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什么特点?你赞成这项政策的实施吗?
生:大家从不同阶层和角度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看法,总结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战时”和“共产主义”两大特点。
师:看来这一政策优点突出,弊端也很明显。那么又该怎样解决当时苏俄的政治经济危机呢?
生:苏俄必须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师: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在新经济政策实施下,农民、企业家、商人以及普通市民的生活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第二组):(在小品中,农民、企业家、商人围成一圈,谈论现在的生活)农民:今年我的收成很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我一定会更加拥护政府的领导。企业家:新的经济政策实施了,我相信只要我们和工人同心协力,工厂的效益一定会比过去好得多。商人:我终于可以卖我的商品了,我成了新经济政策实施下的第一批商人。
师: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在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工业方面,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在贸易方面,恢复了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在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制度。不过,因为大型企业仍然掌握在国家手中,这说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改变苏俄的性质。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俄的形势怎样?取得了什么效果?
生: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起到了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
师:我们分析一个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总结)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三、教学反思和与建议
本节课的设计定位就在于让学生可以感受历史、品位历史,产生感性认识,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实践,既能使学生的历史学习进入正确的轨道,又能使学生保持学习历史的热情,看到成功的希望。当然,作为一种尝试,案例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探讨的地方。
1.在上课之前,学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搜集资料、准备小品的表演。而高中教学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每节课都做到准备充分、都能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不是非常现实。
2.学生通过观看小品、欣赏电影资料的方式获得感性认识,在分析材料和比较材料方面势必会有所欠缺。而历史讲究的是论从史出,不是单单靠体现趣味性可以代替的。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是以主导者身份出现,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让学生动起来,又让学生牢固地把握基础知识,这确实是一个很难协调的问题。[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