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中的重头戏,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将重心放在讲解作文要求以及评阅作文上,但是学生在“改”作文这一环节上是缺位的。实际上,“改”作文能够让学生把作文理论转化为实践,让学生在作文教学中重拾自我,但“改”作文的确耗时费力,本文针对其弊端,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文章;百回改;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一直采取的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写,老师改的教学模式中。一篇作文在学生上交,教师评阅之后,似乎就完成了他的使命。那么教师评阅的作文评语,在学生作文实际写作中,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对学生的意义有多大?教师在评语中指出的问题,学生纠正了吗?如何纠正的?教师评阅后的作文,学生能否修改?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在教师评阅作文之后,需要学生在“改”中解决的问题,但往往也是常常被忽视的问题。
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将重心放在讲解作文应该写成什么样子,但是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作文怎样写,虽然有前期的讲解,但是多数教师在作文评了之后,并没有真正落实“改”,所以,学生们在写作中依然会出现各种中各样的问题。教师的评语往往很清楚,但是学生没有动手改作文这一环节,教师评语中指出的问题实际上没有得到解决,这就使得本次作文教学的效率实际上降低了。如果说,教师对作文的评语是在引导学生知道作文的优劣得失,那么学生动手改作文则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掌握作文写作方法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改”这一环节是缺位的。
一次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是确定目标—作文命题—作文写作—教师批改—学生修改—再次批阅—反馈交流,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作文教学仅到教师批改这一环节。比较两者的差异,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学生“改”的缺位。从学生层面上来看,原本应该是作文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变成了被动地接受教师给的评价,学生失去了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话语权。缺乏“改”的作文教学,使得学生们常常觉得作文写完上交,就是作文写作的终结。即使学生关注了,那么他出现的问题该怎么纠正,如何纠正,这也是在作文批阅后,需要在“改”这一环节中得到纠正和落实的。从教师层面来看,这种缺乏“改”的作文教学过程主要依靠教师的评阅,教师作为学生作文的评阅人,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但是,由于教师个人审美、文化素养、思想情感、个人好恶等主观因素,在评价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绝对客观,尤其是一个教师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评判风格各异的作文,评价作文的标准无形中就变成了一把尺子,在强调共性的同时,对个性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扼杀。长此以往,难免会出现,文章篇篇符合要求,但是偏偏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文章,“应试化”、“套路化”、“刻板式”的作文泛滥。从教学层面上来看,这导致一场原本是教与学的互动交流状态的作文教学,变成了一场教师的“独角戏”。久而久之,学生在作文上没有长进,教师的评语和分数也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更不要提思维训练。学生的懈怠也致使作文教学陷入低效和乏味,整个作文教学实际上變成一个恶性循环。
实际上,学生“改”作文,最大的问题是,耗时耗力,教师的工作量加大。加上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并不一样,逐一面批也不是长久之计。真正要落实到“改”,一篇作文可能需要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课时才能收到效果,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策略让学生真正动手“改”。
1. 教师修改典型案例。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系统讲解作文写作技巧,并让学生实践练习。或者教师可以把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制成表格,做成PPT,在课堂上当堂修改,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更好地写作。在纠正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取同时展示优劣两种不同作品的方法,让学生比较优劣,找出问题,师生共同修改。
2. 学生修改个别问题。除了教师批改,学生的互评也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完成作文初评后让学生互评,也可以将批阅作文优劣的标准教给学生。在班级内成立作文小组,将有不同层次作文水平的学生列为一个小组,组内成员的作文由组内成员轮流批阅,提出意见,讨论修改。最后由一名同学将本组批改情况进行总结。这种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时间期限,比如一周时间。学生在时间期限内自主安排时间完成作文批改。这种方式促使学生之间作文写作由原来的封闭式,变为开放式,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在评他人作文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反复修改自身问题。语文教育家叶圣陶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在批语中写出修改意见,切忌大而空,应该更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作文。“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刚开始,有的学生可能觉得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写作技巧,在写作能力上不断获得提升时,就能够乐于自批自改了。教师在学生每一次自批自改之后都要及时查阅,修改得好的可以作为范例展示,修改得不好的,需要了解原因,并要求其继续修改,不能敷衍了事,半途而废。
总之,不论采用何种策略,在作文评改中,我们需要将教师的评阅与学生的修改结合起来,如果说,教师的评阅能够起到引导作用,那么学生自己动手“改”作文,通过“改”这一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斟酌拿捏,遣词造句,体会情感,揣摩思考,通过“改”作文以提升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程艳飞.多元互动作文评改模式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杨慧慧.互动式作文评改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3]瞿中华.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作文评改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陈孝娥,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西飞第一中学。
关键词:文章;百回改;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一直采取的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写,老师改的教学模式中。一篇作文在学生上交,教师评阅之后,似乎就完成了他的使命。那么教师评阅的作文评语,在学生作文实际写作中,是否具有指导意义?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对学生的意义有多大?教师在评语中指出的问题,学生纠正了吗?如何纠正的?教师评阅后的作文,学生能否修改?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在教师评阅作文之后,需要学生在“改”中解决的问题,但往往也是常常被忽视的问题。
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将重心放在讲解作文应该写成什么样子,但是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作文怎样写,虽然有前期的讲解,但是多数教师在作文评了之后,并没有真正落实“改”,所以,学生们在写作中依然会出现各种中各样的问题。教师的评语往往很清楚,但是学生没有动手改作文这一环节,教师评语中指出的问题实际上没有得到解决,这就使得本次作文教学的效率实际上降低了。如果说,教师对作文的评语是在引导学生知道作文的优劣得失,那么学生动手改作文则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掌握作文写作方法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改”这一环节是缺位的。
一次完整的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是确定目标—作文命题—作文写作—教师批改—学生修改—再次批阅—反馈交流,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作文教学仅到教师批改这一环节。比较两者的差异,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学生“改”的缺位。从学生层面上来看,原本应该是作文教学活动主体的学生,变成了被动地接受教师给的评价,学生失去了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话语权。缺乏“改”的作文教学,使得学生们常常觉得作文写完上交,就是作文写作的终结。即使学生关注了,那么他出现的问题该怎么纠正,如何纠正,这也是在作文批阅后,需要在“改”这一环节中得到纠正和落实的。从教师层面来看,这种缺乏“改”的作文教学过程主要依靠教师的评阅,教师作为学生作文的评阅人,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但是,由于教师个人审美、文化素养、思想情感、个人好恶等主观因素,在评价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绝对客观,尤其是一个教师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评判风格各异的作文,评价作文的标准无形中就变成了一把尺子,在强调共性的同时,对个性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扼杀。长此以往,难免会出现,文章篇篇符合要求,但是偏偏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好文章,“应试化”、“套路化”、“刻板式”的作文泛滥。从教学层面上来看,这导致一场原本是教与学的互动交流状态的作文教学,变成了一场教师的“独角戏”。久而久之,学生在作文上没有长进,教师的评语和分数也就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更不要提思维训练。学生的懈怠也致使作文教学陷入低效和乏味,整个作文教学实际上變成一个恶性循环。
实际上,学生“改”作文,最大的问题是,耗时耗力,教师的工作量加大。加上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并不一样,逐一面批也不是长久之计。真正要落实到“改”,一篇作文可能需要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课时才能收到效果,我们可以采取多种策略让学生真正动手“改”。
1. 教师修改典型案例。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系统讲解作文写作技巧,并让学生实践练习。或者教师可以把学生出现的典型问题制成表格,做成PPT,在课堂上当堂修改,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更好地写作。在纠正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取同时展示优劣两种不同作品的方法,让学生比较优劣,找出问题,师生共同修改。
2. 学生修改个别问题。除了教师批改,学生的互评也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完成作文初评后让学生互评,也可以将批阅作文优劣的标准教给学生。在班级内成立作文小组,将有不同层次作文水平的学生列为一个小组,组内成员的作文由组内成员轮流批阅,提出意见,讨论修改。最后由一名同学将本组批改情况进行总结。这种方式,教师可以给学生一段时间期限,比如一周时间。学生在时间期限内自主安排时间完成作文批改。这种方式促使学生之间作文写作由原来的封闭式,变为开放式,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在评他人作文的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反复修改自身问题。语文教育家叶圣陶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在批语中写出修改意见,切忌大而空,应该更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作文。“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刚开始,有的学生可能觉得比较困难,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写作技巧,在写作能力上不断获得提升时,就能够乐于自批自改了。教师在学生每一次自批自改之后都要及时查阅,修改得好的可以作为范例展示,修改得不好的,需要了解原因,并要求其继续修改,不能敷衍了事,半途而废。
总之,不论采用何种策略,在作文评改中,我们需要将教师的评阅与学生的修改结合起来,如果说,教师的评阅能够起到引导作用,那么学生自己动手“改”作文,通过“改”这一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斟酌拿捏,遣词造句,体会情感,揣摩思考,通过“改”作文以提升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程艳飞.多元互动作文评改模式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杨慧慧.互动式作文评改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3]瞿中华.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作文评改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陈孝娥,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西飞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