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外科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及意义。
方法:从我院2008年6月~2012年5月收治入院的外科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另选择同期入院治疗实施常规护理的外科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对护理工作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外科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方面的干预,明显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增加其对医护工作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具有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外科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91-02
临床外科患者病情较重,且多需实施手术治疗,患者受病情影响及对手术治疗的不了解,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担忧等不良负面情绪,甚至产生对治疗的抵触、排斥心理,以致延误治疗时机,降低治疗效果[1]。因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疾病知识与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保障医护工作顺利开展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前提基础。本文作者对我院收治的部分外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以作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我院2008年6月~2012年5月收治入院的外科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8.64±6.78岁;另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外科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8.82±6.91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病例均为在我院外科完成全部治疗、康复计划的患者;排除认知障碍、言语障碍或意识障碍等无法正常语言交流的患者,严重感染无法有效控制或严重无法自理患者,既往精神病史、癔病史等患者,以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所有患者在实验前均对实验有充分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外科护理,对患者脉搏、血压、呼吸、神志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控,出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或上报主管医生辅助其处理,做好基础护理,尤其对自理能力较差患者做好口腔、皮肤等护理,对卧床期患者注意定期翻身。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包括以下内容:
与患者及其家属主动进行充分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及心理活动状况等,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特点及其性格喜好,选择患者易于接受的交流方式,并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及平台。
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病因、影响因素、生活习惯与疾病之间关系等;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可以组织病友交流会请治疗成功病友介绍经验等;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及日常自我护理注意事项等;尤其注意对术后疼痛的讲解,使患者了解疼痛原因,帮助克服对疼痛的恐惧心理,并教授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术后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营养的均衡及充足;指导、教授患者术后康复性训练方法,帮助并督促患者完成训练,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2]。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统计其相关知识掌握度、对护理工作依从性及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其中焦虑、抑郁程度使用临床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相关知识掌握度使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超过80分为合格。
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估分为3个级别,非常依从/满意、一般依从/满意、不依从/满意,其中前两个级别之和为总依从性/满意度[3]。
1.4数据处理。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方法:从我院2008年6月~2012年5月收治入院的外科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另选择同期入院治疗实施常规护理的外科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对护理工作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外科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方面的干预,明显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有效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增加其对医护工作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具有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外科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191-02
临床外科患者病情较重,且多需实施手术治疗,患者受病情影响及对手术治疗的不了解,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担忧等不良负面情绪,甚至产生对治疗的抵触、排斥心理,以致延误治疗时机,降低治疗效果[1]。因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疾病知识与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保障医护工作顺利开展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前提基础。本文作者对我院收治的部分外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以作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从我院2008年6月~2012年5月收治入院的外科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8.64±6.78岁;另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外科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8.82±6.91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病例均为在我院外科完成全部治疗、康复计划的患者;排除认知障碍、言语障碍或意识障碍等无法正常语言交流的患者,严重感染无法有效控制或严重无法自理患者,既往精神病史、癔病史等患者,以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所有患者在实验前均对实验有充分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外科护理,对患者脉搏、血压、呼吸、神志等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控,出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或上报主管医生辅助其处理,做好基础护理,尤其对自理能力较差患者做好口腔、皮肤等护理,对卧床期患者注意定期翻身。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包括以下内容:
与患者及其家属主动进行充分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及心理活动状况等,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特点及其性格喜好,选择患者易于接受的交流方式,并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及平台。
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如疾病的病因、影响因素、生活习惯与疾病之间关系等;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可以组织病友交流会请治疗成功病友介绍经验等;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及日常自我护理注意事项等;尤其注意对术后疼痛的讲解,使患者了解疼痛原因,帮助克服对疼痛的恐惧心理,并教授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术后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营养的均衡及充足;指导、教授患者术后康复性训练方法,帮助并督促患者完成训练,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2]。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统计其相关知识掌握度、对护理工作依从性及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其中焦虑、抑郁程度使用临床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相关知识掌握度使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超过80分为合格。
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估分为3个级别,非常依从/满意、一般依从/满意、不依从/满意,其中前两个级别之和为总依从性/满意度[3]。
1.4数据处理。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