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幅艺术作品的成败,最终是由评价者来体现,在教学中,则主要表现为“教学评价”。当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力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要着眼于学生群体和长远发展要求,强化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科学建全的教学评价体系,美术教学评价作为检验和改进美术课堂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促发成就感,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独特的价值。那么,对评价弹性最大的儿童抽象画如何进行评价呢?
1.儿童抽象画评价的意义
喜欢绘画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画画往往不是完全想好了再画,他们心情来了,想画就画,往往是随机自然地画出自己的心灵世界,一个个具体的形象在他们笔下往往用一些简单的线条便能勾勒出非常生动的画面,这种抽象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是在用自己独特的字体——“儿童抽象画”记述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一种种纯洁动人的心情。由于“儿童抽象画”中抽象的不确定性、标准的模糊性,导致了“儿童抽象画”教学评价必须要坚持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要能敏锐的抓到儿童画“抽象画”的个性倾向,适时引导,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儿童抽象画”教学评价策略,对“儿童抽象画”进行评价、培养;在创作教学中激活儿童的发散、抽象、重构思维能力。
每个孩子在面对一幅抽象画作品时,肯定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必然的,孩子们的理解很简单,可能只是一只小狗,一个月亮而已。也正如有的小朋友所说:“抽象画,就是我们看不懂的画。”但这确实是他们最真实最可贵的感受,作为教师的我们又何必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他们呢?而且既然追求的是浑然天成的作品,没有具象的严谨和守矩,却为什么又给孩子们提出那么多要求:线条,色彩……。大师们的抽象作品是一种凝练之后的返璞归真,但孩子们的创作表现恰恰应以自然取胜,如果摒弃了这一点,就不存在童心童趣了。所以在孩子们自由挥洒出一幅幅抽象画后或欣赏抽象画的同时,教师适当的评价指导将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不仅有认识、经验的交流和沟通,更多的更是情感、态度的交流,体验的碰撞,从某种程度上说,不仅能保持和延续孩子的绘画激情,张扬他们的个性、开发潜能、呵护他们的智慧之花,让他们在快乐与成功的感受中增强对抽象画、各美术活动的兴趣。
2.儿童抽象画评价策略
在“儿童抽象画”教学评价时,教师将站在何等高度把握对象,用何种眼光去评价孩子的“写真”,以及树立怎样的科学理念,去处理将面临的各教学问题,使教学评价朝更科学、合理、民主的良性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孩子全新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些问题非常重要,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有可行的措策略。
2.1 了解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一般说来,儿童一般在3至4岁左右已经结束了无意识涂鸦时期,开始有意识表现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由于年龄小思维简单,因而在“儿童抽象画”创作中表现在画面中的形象总是单一的,幼稚的,他们往往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部分加以夸张强调,其他则一切淡化,好像照相时用长焦将主体拉近,虚化周围景物一样。或是色彩鲜明的大笔涂沫,使点、线、色、块,产生强烈对比,极大的夸张了孩子内心的“形体”和倾诉的“话”等等,这些在“儿童抽象画”中是常见的,而恰恰这种主体极度夸张,比例失调的作品正是孩子那质拙、纯真感情的渲泻与表露,因此要正确评价“儿童抽象画”,必须要掌握儿童心理特点、发展规律,站在儿童角度去理解评价作品。
2.2 培养儿童绘画个性: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虽然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某些共同特点,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按照统一的教育模式去抹杀学生的个性。就是要求教育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开始考虑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的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特长”的人才。同时,儿童由于自身个性的差异性使得对事物产生各不相同的看法,那么,表现在“儿童抽象画”画面中则是儿童绘画风格的体现。这往往也是儿童个性发展、创新的潜在动力。而培养儿童在“儿童抽象画”创造中的个性必须建立于对儿童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之上即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眼光、思维,这也正是“儿童抽象画”能力培养中最重要的基源。毕竟儿童的艺术学习更多是接受一种思维与方法而不是纯技法,所以孩子只有用自己的头脑独立地将事物的感受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也就是自身个性的流露,是一种客观的真实写照。
2.3 欣赏童心和童趣: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童心、童趣。不能以“像不像”作为衡量标准,不能过于强调技法。在有些人眼里,“儿童抽象画”画得不像,而且乱七八糟,什么都不是。其实,成人的这种停留于表象的观点和观念并不适合儿童,要知道写实只是艺术形式中的一种,稚拙才是儿童在画中童心、童趣真挚的最显著特征,再加上天真无邪,歪歪扭扭、粗粗细细、曲曲直直、大红大紫等的表现是任何成人作品或一般抽象画所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要引导孩子,让孩子自由发挥,漫天畅游,这能体现出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因此,要鼓励孩子大胆创造,发挥孩子自己的天性、创造力,让他们用纯真的心去感悟、去表现,充分展示他对世界和生活的感受外,同时还应该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从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4 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望:在“儿童抽象画”中,有的物体夸张变形而使之妙趣横生,体现的是儿童的天性、天真、天趣,是自然年龄所特有的,在画中显示的独具的稚拙也是自然的,这些并非刻意追求。孩子喜欢幻想,喜欢把不可知的东西变成现实。而想象力是创作效果的一大特点,作为指导者教师应该结合儿童的抽象画作品,应该让孩子尽可能地拓展想象的空间,走出课堂,获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积累更丰富、更生动、更自然的生活感受。要积极培养孩子观察和探索的兴趣,从中获得感性知识并促进和加强向理性思维的过渡,以此增强其作品的表现力。事实上,绘画者总是需要一种体验状态才能进入描绘对象的内核,对儿童抽象画创作来说,同样如此。只有儿童放开自己,无所顾忌地亲自投入到体验过程中去,将产生兴奋的刺激留在脑中进行处理加工,才能激发表达的欲望,而发出“领悟”,同时也为灵感的发挥提供无限空间,因而体验的积累是相当重要的。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儿童抽象画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要努力学习先进、生动的教学方法、绘画形式,并充分去了解、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有兴趣的教学环境,组织开展能充分表达儿童情感和心智的绘画形式,用课改新理念评价儿童抽象画。
收稿日期:2008-10-08
1.儿童抽象画评价的意义
喜欢绘画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画画往往不是完全想好了再画,他们心情来了,想画就画,往往是随机自然地画出自己的心灵世界,一个个具体的形象在他们笔下往往用一些简单的线条便能勾勒出非常生动的画面,这种抽象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是在用自己独特的字体——“儿童抽象画”记述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一种种纯洁动人的心情。由于“儿童抽象画”中抽象的不确定性、标准的模糊性,导致了“儿童抽象画”教学评价必须要坚持多样化,这就要求教师要能敏锐的抓到儿童画“抽象画”的个性倾向,适时引导,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儿童抽象画”教学评价策略,对“儿童抽象画”进行评价、培养;在创作教学中激活儿童的发散、抽象、重构思维能力。
每个孩子在面对一幅抽象画作品时,肯定都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但有一点是必然的,孩子们的理解很简单,可能只是一只小狗,一个月亮而已。也正如有的小朋友所说:“抽象画,就是我们看不懂的画。”但这确实是他们最真实最可贵的感受,作为教师的我们又何必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他们呢?而且既然追求的是浑然天成的作品,没有具象的严谨和守矩,却为什么又给孩子们提出那么多要求:线条,色彩……。大师们的抽象作品是一种凝练之后的返璞归真,但孩子们的创作表现恰恰应以自然取胜,如果摒弃了这一点,就不存在童心童趣了。所以在孩子们自由挥洒出一幅幅抽象画后或欣赏抽象画的同时,教师适当的评价指导将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不仅有认识、经验的交流和沟通,更多的更是情感、态度的交流,体验的碰撞,从某种程度上说,不仅能保持和延续孩子的绘画激情,张扬他们的个性、开发潜能、呵护他们的智慧之花,让他们在快乐与成功的感受中增强对抽象画、各美术活动的兴趣。
2.儿童抽象画评价策略
在“儿童抽象画”教学评价时,教师将站在何等高度把握对象,用何种眼光去评价孩子的“写真”,以及树立怎样的科学理念,去处理将面临的各教学问题,使教学评价朝更科学、合理、民主的良性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孩子全新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些问题非常重要,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有可行的措策略。
2.1 了解儿童绘画心理的发展:一般说来,儿童一般在3至4岁左右已经结束了无意识涂鸦时期,开始有意识表现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由于年龄小思维简单,因而在“儿童抽象画”创作中表现在画面中的形象总是单一的,幼稚的,他们往往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部分加以夸张强调,其他则一切淡化,好像照相时用长焦将主体拉近,虚化周围景物一样。或是色彩鲜明的大笔涂沫,使点、线、色、块,产生强烈对比,极大的夸张了孩子内心的“形体”和倾诉的“话”等等,这些在“儿童抽象画”中是常见的,而恰恰这种主体极度夸张,比例失调的作品正是孩子那质拙、纯真感情的渲泻与表露,因此要正确评价“儿童抽象画”,必须要掌握儿童心理特点、发展规律,站在儿童角度去理解评价作品。
2.2 培养儿童绘画个性: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虽然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某些共同特点,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按照统一的教育模式去抹杀学生的个性。就是要求教育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开始考虑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从而使学生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的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特长”的人才。同时,儿童由于自身个性的差异性使得对事物产生各不相同的看法,那么,表现在“儿童抽象画”画面中则是儿童绘画风格的体现。这往往也是儿童个性发展、创新的潜在动力。而培养儿童在“儿童抽象画”创造中的个性必须建立于对儿童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之上即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眼光、思维,这也正是“儿童抽象画”能力培养中最重要的基源。毕竟儿童的艺术学习更多是接受一种思维与方法而不是纯技法,所以孩子只有用自己的头脑独立地将事物的感受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也就是自身个性的流露,是一种客观的真实写照。
2.3 欣赏童心和童趣: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童心、童趣。不能以“像不像”作为衡量标准,不能过于强调技法。在有些人眼里,“儿童抽象画”画得不像,而且乱七八糟,什么都不是。其实,成人的这种停留于表象的观点和观念并不适合儿童,要知道写实只是艺术形式中的一种,稚拙才是儿童在画中童心、童趣真挚的最显著特征,再加上天真无邪,歪歪扭扭、粗粗细细、曲曲直直、大红大紫等的表现是任何成人作品或一般抽象画所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要引导孩子,让孩子自由发挥,漫天畅游,这能体现出儿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因此,要鼓励孩子大胆创造,发挥孩子自己的天性、创造力,让他们用纯真的心去感悟、去表现,充分展示他对世界和生活的感受外,同时还应该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从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4 尊重学生的表现欲望:在“儿童抽象画”中,有的物体夸张变形而使之妙趣横生,体现的是儿童的天性、天真、天趣,是自然年龄所特有的,在画中显示的独具的稚拙也是自然的,这些并非刻意追求。孩子喜欢幻想,喜欢把不可知的东西变成现实。而想象力是创作效果的一大特点,作为指导者教师应该结合儿童的抽象画作品,应该让孩子尽可能地拓展想象的空间,走出课堂,获取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积累更丰富、更生动、更自然的生活感受。要积极培养孩子观察和探索的兴趣,从中获得感性知识并促进和加强向理性思维的过渡,以此增强其作品的表现力。事实上,绘画者总是需要一种体验状态才能进入描绘对象的内核,对儿童抽象画创作来说,同样如此。只有儿童放开自己,无所顾忌地亲自投入到体验过程中去,将产生兴奋的刺激留在脑中进行处理加工,才能激发表达的欲望,而发出“领悟”,同时也为灵感的发挥提供无限空间,因而体验的积累是相当重要的。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儿童抽象画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要努力学习先进、生动的教学方法、绘画形式,并充分去了解、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有兴趣的教学环境,组织开展能充分表达儿童情感和心智的绘画形式,用课改新理念评价儿童抽象画。
收稿日期:200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