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我们》看扎米亚京的“新现实主义”

来源 :学问·科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3377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白银时代"的文学巨匠扎米亚京的作品随着本国的解禁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对于他创作特点的解读却是寥寥无几,扎米亚京称自己的创作属于"新现实主义"。本文试通过扎米亚京的代表作《我们》对"新现实主义"的内涵给予阐释。
  【关键词】新现实主义;人道主义;扎米亚京;《我们》
  
  Abstract: Yevgeny Zamyatin, is one of the greatest writers in "Silver Age", whose works gradually unveils to people after the lifting of the ban. Because of distinguish characteristics of his work, not many people could really appreciate them. Zamyatin claims his works belongs to"New Realism". This essay aims to illustrate the meaning of "New Realism" through Zamyatin's masterpiece We.
  Keyword:new realism;humanitarianism;Zamyatin;We
  
  扎米亚京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人们经常把他的代表作《我们》,奥威尔的《1984》和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称作"反乌托邦三部曲"。但是他的作品在俄国遭禁已长达半个多世纪。在多本《苏联文学史》中也很少能看到扎米亚京的名字。随着1988年《我们》在俄国开禁,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这位长期被埋没的作家。扎米亚京是处于"白银时代"的作家,他又被认为是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却称他的创作属于"新现实主义"。
  
  一.立足于现实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扎米亚京是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但现实主义始终是他作品的主线,在他早期的作品就有所体现。如1913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县城》中描摹了一个黑暗的、闭塞的县城,这个县城就是沙俄省城的缩影。1918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岛国》的主题是以尤里先生为主要对象讽刺了英国社会生活中的正统保守势力。
  《我们》表面上带有很强的虚幻性,但这个虚构的世界却是建立在作家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的基礎上的,因而带有强烈的现实性。《我们》绝对不像有些评论家所说的,是一部"针对苏维埃国家的恶毒讽刺的作品"。这是对《我们》的简单曲解,它是作家在对社会深刻体悟下的自然生成。"文学不等于政治、哲学的图解,也不是社会、历史的文献,而是具有独特审美性质与价值的艺术品"。 因而1932年扎米亚京在谈及《我们》时指出:"目光短浅的评论家在这部作品中只看到政治讽刺,这当然是不对的。这部小说是一个危险信号,预告人和人类会受到无论是机器还是国家过大权力的威胁。"
  人道主义在扎米亚京的早期作品中就有所体现,在这部作品中扎米亚京对人道主义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即人性自身的发展规律,造成了人性的扭曲和变异。在《我们》中作家通过对人道主义内外两个方面的探索,展现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作品中描写了专制社会对人性自由的压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对个人生活的强制和对个人思想的控制。
  对个人生活的强制。在这个"联众国"中是没有隐私可言的。居民的房屋全部是用玻璃制造的,街上到处都装有"机械化的耳目"。"安全卫士"更是无孔不入,使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密切监视之中。一天的生活内容也备有具体的时间表。一天之中只有一小部分时间是留给自己的,甚至最隐秘的性生活也受到控制。"联众国"制定的母性标准和父性标准,使不符合标准的人失去了生育权。"每天早晨,同一时刻,成百万个我们像六轮机一样精确地同时醒来。同一时刻,成百万个我们像一个人一样开始工作……"一切都是那么统一,和谐。但是这也泯灭了人的本性和个体意识。"我们"代替了我。人好像是一台永远不知反抗,永远不知疲倦的机器。这是一个专制达到了极端化的时代。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个人的情感和尊严都没有生存的空间。人就像动物一样的生活着。
  对个人思想的控制。联众国的统治者即"无所不能者",扮演着上帝的角色。人们对"无所不能者"只能服从和崇拜。他牢牢地控制着人们的思想。人们思想中的任何掺杂着个人的思想都是大逆不道的,都被看作是一种病。人的心中只能有"无所不能者"、联众国和我们。报纸等媒体成为统治者思想控制的工具,诗歌等文学形式也充满了对统治者和联众国的歌颂。音乐的音阶也要符合泰勒和麦克劳林公式。
  
  二.新颖而繁多的艺术手法
  
  高尔基曾称赞扎米亚京为"俄罗斯语言的卓越大师"。《我们》中成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变形、荒诞、梦境、幻觉乃至直觉和潜意识等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和隐喻是作家们惯用的艺术手法,扎米亚京作为象征主义大师,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多次用到了象征主义手法。数字是作者钟爱的意象,这大概与作者曾经从事的职业有很大的关系,数字是知识和理性的象征。数字出现标志着人类从愚昧走向了文明。在《我们》中数字则为带有强烈的反讽意味人物的名字、频繁出现的时间,甚至接吻的次数都是用精确的数字来表示。数字代表的理性和文明带给人们的不是安全感,而产生压抑感。数字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张无形的网,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受到了它的束缚。
  文中的颜色也赋予了象征性的意义。如在女主人公I-330身上用到最多的红色象征了反叛和爱情,I-330的嘴唇的颜色是红色的。黄色则象征了阳光和生命,I-330的裙子的颜色是黄色的。黄色还经常在D-503的梦境中出现。蓝色则代表了冷静和理性,人们制服的颜色则是蓝色的。粉红色象征了缺乏热情的生理健康。所以在进行性生活时出示的票证就是粉红色的。此外I-330眉间的X也有着象征意味,X是个未知数,表明了I-330这个人物的神秘性和反叛性。-1的平方根这个长久伴随着D-503的意象,象征了违反逻辑的力量和人的潜意识的萌发。
  讽刺幽默高手扎米亚京更是把讽刺和幽默用到了极致。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反讽手法, "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绿墙围裹的城市,亦无法想象一种没有时间表的数字围绕的生活","他们居然未能发现母性标准,父性标准之类事物,这岂不是怪事一桩?""我们欢庆的正是整体针对单一,全体针对个人的胜利!"这些话语读者看来是荒谬至极,这恰是作者的讽刺艺术。这往往比直接的批驳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扎米亚京最爱引用的一句格言是:"不妨教会人们,对蠢行和躁怒与其加以仇恨,不如加以嘲笑。"这些引人发笑的地方,又恰恰指出了人性的弱点,所以这种幽默是"含泪的幽默"。
  《我们》中还有大量对D-503幻觉和潜意识的描写,自从认识I-330后,D-503的人性开始凸现出来,"我体内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以前的D-503号,号码D-503;而另一个……";这些内心独白表明了残存下来的人性正在萌发但是美好的人性又与他信奉的理性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内心独白这种形式运用便能呈现出人物自身真切的思想流动,从而使得人物更加丰满。
  美国著名小说家、小说评论家塞米利安曾断言"日记体不适合写长篇小说",而扎米亚京的《我们》恰恰打破了这个惯例,而且写得很成功。日记体的形式再加上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无疑拉近了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叙述者时不时的跳出文本与读者直接对话,也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作品如果用第一人称叙事,不免造成叙述者形象的模糊。但在《我们》中D-503的形象却是清晰可见的。作者通过叙述者自己的话语和内心独白达到了这一目的,而且丝毫不留痕迹。这也是《我们》在摆脱传统小说写作模式上的一个创新。
  《我们》作为扎米亚京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他的独特新颖的新现实主义的艺术创新。它摆脱了传统现实主义对社会现实赤裸裸的揭露和批判,采用了众多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构建了一个虚幻的乌托邦世界,这不是神话,更不是空想。从这个世界中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深层次问题。看似荒诞,实是真实。经典的作品能够经受得起时间考验。扎米亚京的《我们》创作于上世纪初,站在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今天来审视这部"新现实主义"的顶峰之作,使我们看到了扎米亚京的思想的深邃和意识的超前性。20世纪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性被可怕的异化,人已经变成了"甲壳虫",二战把理性推向了被告席,"上帝死了"人们的思想变得极端匮乏。人的精神被横流的物欲所充斥。这一切早在1920年扎米亚京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皮特里姆·索罗金曾这样评价这部作品"哲学性可比柏拉图之《理想国》,趣味性可比H﹒G威尔斯之幻想作品,冷峻得像一把上膛左轮手枪,讽刺性直追《格列夫游记》"。这样的赞誉《我们》是当之无愧的,这部具有启示录意义的鸿儒大作中的"新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更是值得后人去学习和探究的。
  
  【参考文献】
  [1][俄]尤金o扎米亚京我们[M]殷杲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
  [2]刘文飞 苏联文学反思[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美]杰弗里o迈耶斯奥威尔传[M] 孙仲旭译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3
  [4][俄]扎米亚京明天[M]闫洪波译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0
  [5]彭克巽苏联小说史[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8
  [6]王锐 对扎米亚京的《我们》开禁的必然性的几点思考[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5.5
  
  作者简介:
  刘宁(1984--),女,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
  高江涛(1984--),男,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明楠
其他文献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法,分析奥运会后我国职业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安置问题与解决对策,建议国家应该制定新的法规政策,进行竞技体育教育体制改革,以及建立国家退役运动员就业服务机构等,为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妥善安置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奥运会;职业运动员;就业安置;对策研究    1、前言  2008奥运会已经结束 ,中国在此次运动会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奥运会取得好成绩的同时,还要想到比金牌
期刊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推广素质教育以来很多专家研究的课题。种种现象表明,从学生兴趣爱好出发,科学地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就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避免那种呆板拘谨的课堂气氛,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教学;艺术初探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
期刊
【摘要】园林艺术设计亦如文学、音乐、绘画艺术等般,作为整个人类文化创造活动的一部分,见证着人类社会审美水平和创造能力的变迁。而本土性的设计则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失去了这一精神,也就是失去了族群文化的生命力。我国的园林设计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风格,不胜枚举的园林设计作品均显示出我国能工巧匠的美学意识与娴熟技艺。然而,现代园林设计中本土化的设计却不是唯一的,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
期刊
【摘要】网络的发展给我们的教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视野。网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优势,与此同时它对学生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視。  【关键词】网络学习;优势;负面影响    计算机的出现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次巨大飞跃。它带来了现代技术的革命,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改革。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引起了一次全新的个体化自主学习的浪潮。特别是
期刊
【摘要】本文先通过对比初高中的数学知识方面特点的不同,从而得出针对高中生三个方面的学法指导的建议,对学法的实施也做了一些简略的意见  【关键词】学法指导;思维方法;学习能力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
期刊
【摘要】中国电视综艺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晚会时期,娱乐时期,竞猜时期和真人秀时期四个时期。并且中国娱乐节目一直分为中央台和地方台两大阵营。在几十年的过程中,它们进行了多次的博弈和比拼。我们对电视综艺节目研究的原因在于它的影响的广泛性。电视综艺节目己经渗透到人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但是,现在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是以综艺节目的现状和发展为研究对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电视;综
期刊
【摘要】新课程强调讨论式教学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但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做好讨论式教学,就要完整理解合作讨论教学的意义,讨论时要有准备,教师要有事当讲述,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等是做好讨论式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学生主导;合作讨论;探讨问题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是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期刊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抛弃了以知识传授为本的传统课程理念,目的是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本文从实际出发,做了一点尝试与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以知识灌输为目的,以课堂讲授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做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培养和能力提
期刊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古希腊唯一一部较系统的戏剧理论著作,也是欧洲戏剧理论的奠基之作,其中探讨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问题。长期以来人们对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情节、悲剧结局、悲剧风格、悲剧效果等方面的论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多角度的研究,本文将对悲剧人物论作进行总结归纳,以期能对这一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悲剧主人公;悲剧性格    Abstract: Ari
期刊
【摘要】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都要充分调动主体自觉积极参与教育过程。本文着眼于新课程理念,针对教学实际,结合自身实践,做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评价;学生主体    长期以来,地理课一直以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手段,因此地理考试成绩就成了评价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的主要依据。这种定量评价,把学生看成一个工业产品,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而现代教学认为:主体性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