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态由来画不成?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深入阅读文本,走近金岳霖先生,学做一个真性情的人。
  2.了解汪氏写人散文的风格,学习其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曾自请和亲。当汉元帝见到即将和亲的王昭君的“庐山真面目”时,惊为天人,懊恼之余龙颜大怒,一气之下斩杀贪心画家毛延寿。
  一千多年后,诗人王安石在《明妃曲》中为毛延寿鸣不平,说:“意态(风采神韵)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你觉得这话有道理吗?老师不以为然。我觉得一流的画家是可以用丹青绘出人物的灵魂的,同样,一流的作家通过文字绘出人物的意态,让人一见难忘。
  二、初读文本——探讨“趣”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金岳霖先生》跟作家汪曾祺学学写作。这篇散文是67岁的汪曾祺在他的老师——中国哲学大师金岳霖先生去世三年后写下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提问①:你觉得这篇散文写出了金先生的意态了吗?如果有,用一个词概括。 明确:有趣。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这是文章的文眼,在散文创作中叫做一字立骨。“一字立骨”是散文創作中常用的一种技法。精选一个关键字眼做立言之本,揭示主题,勾联全文内容,在结构上振起全篇。所以这是支撑整篇文章的主心骨,是文章灵魂的窗户。这个骨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比如《伤仲永》的“伤”,《陋室铭》的“陋”,《醉翁亭记》的“乐”,《留侯论》的“忍”,皆以一字为经,一贯到底,文清骨俊,千古超绝。
  提问②: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体现在哪些地方?
  事件相貌言行
  样子外貌、穿戴戴呢帽、穿夹克微微扬起的脑袋,深一脚浅一脚
  教学别出心裁的提问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课堂问答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
  出人意料的原因我觉得它很好玩。
  对话式教学王浩,你以为如何?
  讲座时捉跳蚤伸、捉、捏、看、得意
  生活和斗鸡同桌进餐
  与孩子比水果大小搜罗、送
  坐平板车逛王府井东张西望
  明确:作者从样子、教学、生活几个方面写了金先生的一些趣事,用墨不多,却让人一见难忘。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相貌、言行的特征来写,且各抓一点,不及其余,寥寥数笔绘出人物精神。我们把这种手法叫做漫画笔法。即突出外貌,抓住标志性语言,习惯性动作等。
  看两幅漫画,大家对这个手法了解更深刻。李咏:大卷发、大长脸,非常6+1节目中的标志性动作。名侦探柯南的代表性语言。
  三、再读文本——探讨“真”
  提问③:课文中还有几件事似乎并不“有趣”,这几件事表现金岳霖先生什么特点? 明确:“‘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表现其重于情深于情。时间、地点、称呼可见态度
  之郑重与神圣,心意之炽热与绵长。爱情不仅可以超越名利、地位而存在,也可以超越时空和生死而永生。
  补充相关材料:
  一次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林徽因对梁思成毫不隐讳,坦诚得如同小妹求兄长指点迷津一般。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终于告诉林徽因: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祝他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凡人惊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终生未娶,一辈子逐林而居。梁思成:我们三个人始终是好朋友……甚至我和徽音吵架也常要老金来“仲裁”……梁、林去世后,他们的儿子亲切地称金岳霖为“金爸”。金岳霖写给林徽因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提问④:其实,金岳霖先生的“有趣”和“重情”都只是他的表面,骨子里他是深受一类人影响的,你知道是哪一类人吗?
  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谈,旁若无人。——《晋书王猛传》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桮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刘义庆《世说新语》
  明确:这类人就是魏晋南北朝的名士们,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风度便叫“魏晋风度”,我们这样概括“魏晋风度”:魏晋时期名士们率直任诞、至情至性的行为风格。不合礼法,却给人震撼和影响,是对生命本真的坚守。我们发现这位游学欧美,接受了西方文化熏染的大哲学家,骨子里仍是一位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风流儒雅的学者,乃“真名士自风流”。
  冯友兰先生在《怀念金岳霖先生》一文中说:“金先生的风度很像魏晋大玄学家嵇康。嵇康的特点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天真烂漫,率性而行;思想清楚,逻辑性强;欣赏艺术,审美感高……金先生的著作,我们可以继续研究,金先生的风度是不能再见了。”的确是对金岳霖先生的最好评价。
  提问⑤:除了金先生,文章还写了几个人物,而且用墨不少,你觉得这样合适吗?这不是显得喧宾夺主吗?要不要删掉?
  明确:文章还写了西南联大其他教授的穿着和有关王浩的介绍。这些内容烘托了金先生的风骨神采,绘出了西南联大灿若群星的时代精英。闻一多先生死在了国民党特务的枪口之下。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西南联大的教授你知道哪些?梅贻琦校长有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陈寅恪、华罗庚、钱钟书、杨振宁。
  补充:
  这是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但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剑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窳陋而辉煌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   有一位曾在西南联大任教的作家教授在美国讲学。美国人问他,西南联大八年,设备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为什么能出那样多的人才?这位作家回答了两个字:自由。——《新校舍》
  闲笔不闲,金先生是一朵花,西南联大灿若繁星的教授就是那一世界。所谓闲笔,就是沿着文章的主题或情节主线,在叙述的过程中忽然忙里偷闲,插上看似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一笔。可以是一段闲谈、一处闲论,甚或是一方闲景。
  四、三读文本——探讨“苦”
  过渡:汪曾祺说:“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他师承沈从文,文风近似老师。他在《自序》说:“我的散文大都是记叙文……我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我觉得散文的感情要适当克制。”汪先生的
  老师沈从文在《习作选集代序》中也说:“先生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学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提问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先生“有趣”和“真挚”的背后还有什么?
  明确:第6节,“我觉得它很好玩。”——此处“玩”是“玩味、钻研、探索”之意。他研究的学问曲高和寡,能理解的人很少,但他却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度过了无数个与孤灯、书籍相伴的夜晚。
  第11节,为林徽因终身不娶,重情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孤独。用理性约束情感,难得,对爱坚守一生,可贵。在金岳霖身上,简单的“痴情”二字衍生出堂堂的君子之风、浩浩的君子之气。我也领悟到爱的最高境界是克制和责任。对于金先生终身未娶,我有一种全新的感受,那就是他真性情之上的孤往精神。孤往并不完全是独自前往,在汉语里,“孤”是王者的自称,孤往就是王者的追寻。金先生就是精神王国里的王者,卓尔独立,与众不同。他的恋爱,不全是为了结婚;他的坚守,也不是必须有结果。他恋爱的是一种精神;他坚守的,也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不是率性的,而是理性的、克制的。所以,我们在他请客的这个事件里,读出的不仅是他的“有趣”、他的真性情,更是他的孤往精神,至死不渝,无怨无悔。
  第12节:“他和一个蹬平板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圈。”——正值“文化大革命”,这可看做是对时代的调侃与幽默,但也足见一个没有政治头脑的知识分子响应政治号召的无奈与辛酸。政治运动让学者远离学术,让文人磨灭个性与立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文章渗透着对时代的思考和追问,饱含着浓重的苦涩与悲凉。不谙世故、头脑单纯的金岳霖就把接触社会理解为坐在三輪车上看世界。对一位痴迷于学问的老学者而言,也许给他一间斗室、一盏黄灯、一壶淡茶、几本书,他会更加快乐更加自由。所以坐在三轮车上被折腾的那个老弱身影,让我读出了辛酸。
  第14、15节:“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联大的许多教授都应该有人好好地写一写。”“1987年2月23日”,还有一孤我来自于作者汪曾祺先生。八十年代后期,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挣扎于理想信仰与世俗追求、返回传统与追随西方的漩涡中。在这个物欲日益膨胀、人心日益复杂与浮躁的现实社会,西南联大的精神矿藏被更多更深地挖掘出来,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西南联大已然消失,但西南联大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已不复存在,一代名士的风流余韵已烟消云散,像金岳霖先生这样的只属于那个时代的文人们都已成广陵绝响。真是“孤往精神谁人懂,悲歌一曲风流散”。
  五、总结全文
  汪曾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曾说:“我有个朴素的古典的中国式的想法,就是作品要有益于世道人心。”“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今天,我们和大师学为文之法,为人之道。当有一天,我们都变得世俗功利,我们真地该把目光投向遥远的西南联大那条土路上的深一脚浅一脚走着的金岳霖先生。
  六、推荐阅读
  刘宜庆《绝代风流:西南联大生活录》《大师之大:西南联大与士人精神》
  七、板书设计
  意态由来画不成
  趣 真 苦 一字立骨,为千万语所托命
  漫画笔法,寥寥数笔见精神
  闲笔不闲,一花见出一世界
  由表及里,苦心经营的随便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23800)
其他文献
古人云:“开卷有益。”这四个字在当下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中可能有不一样的理解,书卷变成闲物,习题卷成为正道。笔者有这样的经历,课上我与一位答错问题的学生开玩笑:“小张,你怎么像六脉神剑,时灵时不灵?”下面没有笑声,学生一片懵,我只好提示:“段誉?《天龙八部》?……金庸知道吗?”学生的回答很干脆且有底气:“教师,那种闲书没时间看。”何为“闲书”?我哑然。审视当下高中生的阅读,在以成绩与分数为考评标准的背
期刊
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一流传甚远的信条式命题,意在强调“情”是“缀文者与观文者”之间相互交流、彼此亲近、同振共鸣的有效链接点。同样道理,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利用“情感浓郁”这一学科优势,借助丰富多元的情感元素,积极开展“以教入情、以生促情、以文品情”课程活动,不仅有利于拉近
期刊
学本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課堂,教只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换言之,学本课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本课堂能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情感,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唯有如此,他们的素养才能在课堂生根。要想让学本课堂展露它的优势,成为课堂教学的范式,教师就要在课堂渗透三种意识,即自主意识、问题意识、思辨意识。当学生形成这三种意识,并在语文学习中显露出来时,他们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去管理、经营自
期刊
苏教版语文教材按不同的教学模块编写,其中必修三第四专题的模块主题是“寻觅文言津梁”,共包含六篇文言文。“津梁”本义是桥梁,比喻能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物,加上“寻觅”二字,是否意味着编写者希望教者积极探索文言文学习的多种途径,从而使学生也能在教师的不断“寻觅”中领悟文言之妙呢?  一、活用翻译,激发兴趣  因为文言和现代汉语在词汇、句式表达上有较大差异,所以,学生学习文言文都要过翻译理解这一关。师生把
期刊
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学习文言文,不是简单地学习字词和翻译,而是学习文中的思想精华,从文章里汲取营养。文言文教学重在朗读,学生在朗读中正音;在朗读中筛选信息、感悟文本;在朗读中理解思想精华;还可以跨越数百年或者数千年和古人对话。叶圣陶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討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语文学习
期刊
高中语文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时代重任,语文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责任,帮助学生形成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建构语言文字、积累言语经验的过程中,加深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提高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升其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情趣。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所选的诗词包含多种题材、多样主题、多种风格,且多为名家名作。如果教师能够充分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采用单篇细读的讲授方式,“套板化”“碎片化”教学现象严重,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难以形成。  “群文阅读”应用于高中语文阅
期刊
自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整本书阅读以来,其便成为高中语文教学探索的新热点,许多教师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研究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几点肤浅的思考,与各位教育界同仁商榷。  在语文学习中,提升语文核心能力最关键的途径就是阅读。强大的阅读能力才是学生受益一生的财富。作为语文教师,在高中阶段应让学生精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
期刊
【教学内容】  一、把握知识难点  1.語文教材情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人教版必修五教材中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在学习这篇古典小说之前,学生其实已经学习了三篇相关的小说,分别为《祝福》、《老人与海》、《林黛玉进贾府》。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必修三里第一次出现小说题材的文章,学生也是首次触碰到这样的课文,教师会在教学中着重教授学生理解古典小说的叙事手法。之后在必修五出现小说章节,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
期刊
整本书阅读并不是新生事物,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就包含了“读整本书”的重要内容。整本书阅读的回归正是体现了学生精神层面的发展需求和阅读现状之间存在的矛盾。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基于手机等设备的片段性、碎片化、快餐型阅读对传统纸质阅读造成巨大的冲击。整本书阅读的回归就显得刻不容缓。随着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整本书阅读重新走进了语文教学的视野。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有非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