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喜庆的profile:
出生日期:197x年5月17日 [娱乐业的惯例,年龄保密]
星座:金牛座
身高:175左右[目测]
体重:不说,不说,就不说
恋爱经历:欲言又止,考虑再三,还是不说了
婚姻状况:好像结婚了,好像还是单身
籍贯:吉林省吉林市
本职工作:《第一财经日报》广告发行总监
业余工作:第一财经频道每晚22:30时,《上班这点事》特邀嘉宾。
上岛咖啡店,康定路,斜斜的阳光,初秋的午后。
3点55分,我坐在靠窗的沙发上,等一个叫温喜庆的男人。
最初是在一个谈话类节目中见到他的,一副憨憨的表情,偶尔在主持人曹启泰的妙语连珠中插一句貌似真理的玩笑话,让人忍不住微笑。《上班这点事》看得多了,越来越喜欢他不苟言笑之下的真实表情,有时故作紧张,有时故作从容。好像一直是其他嘉宾的攻击对象,若谈到一些不甚体面的办公室情节,矛头必定指向他。他总是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坦然面对,时不时地用一种自嘲加他讽的方式,把矛头转向曹老师,很有点费加罗的喜剧色彩。
后来慢慢知道温喜庆不是演艺圈的,只是在《上班这点事》节目里友情客串,越串越红,大有红遍上海滩之势。不仅拥有众多的喜糖,而且还有一个什么喜糖俱乐部,据说某婚庆公司有邀请温喜庆加盟的意向,谁让他的名字取得好呢?喜庆,粉丝们也沾喜带庆地变成喜糖了。据同事爆料,现在的温喜庆特别注意形象,连过马路也规规矩矩地等红绿灯,绝不乱穿。走在街上,常常被喜糖们认出,大呼小叫地向他致意,温喜庆总是面露特有的温氏微笑,签名、合影,来者不拒。有一次,温喜庆走在南京路上,被一个促销果汁的小姑娘认出,非拉着温喜庆买果汁,结果温喜庆碍于名人情面,买了两瓶大号装的果汁拿到单位请客[同事私下交流,一致认为此果汁极其难喝]。
打听得知温喜庆是《第一财经日报》的广告发行总监,于是辗转要来了他的手机号码,约好采访。一开始,他要我把采访提纲发给他,我说,我不用采访提纲的,只是随便聊聊,只听见电话那头顿时长舒一口气。
4点,温喜庆准时出现在我面前。西装,黑底白花的衬衫,短短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点像写中学生作文,不过他的眼睛的确很大),1米75左右,胖瘦程度不便在此描述,读者见谅。习惯性的,在采访开始前,我总会八卦一下人家的个人情况,比如什么大学毕业的?芳龄几何?是否婚嫁?于是乎,当我问起温喜庆毕业于何所高校时,他回答:“这个,还是不说的为妙,因为会有好事之徒据此追根溯源,万一什么校友、室友,以及一些曾经有过微妙感觉的女同学,都纷纷撰写回忆录《我的xxx温喜庆》,那怎么了得?我不希望自己太红,仅局限在上海还是可以承受的。”汗!转话题,小心翼翼地问他,君婚否?他一笑,“这个嘛,这个嘛,要看是在什么圈子里,在娱乐圈,我肯定是未婚的,坚决是未婚的,单身的。在广告圈,好像结了,好像没(注:此处为东北音,妹)结,要不我问问我们导演,我结婚了吗?”暴汗!再次换话题,芳龄几何?回答:“介于30和40之间,一般来说,心理年龄超过生理年龄,我现在努力想把自己的心理年龄调整下来,以接近实际的生理年龄。”终于彻底崩溃。
他略带歉意地解释:“不是我不说,而是我一下把自己的情况都爆料了,其他的杂志来采访的时候,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我要公平地对待其他媒体,无偏袒无私心。比如你们是《交际与口才》杂志,那我们就谈交际,就谈口才。如果说,每个媒体能从我这里得到部分精彩,那么所有媒体合起来就是温喜庆的全部精彩,对不对?”我点头,我微笑,我无语问青天。于是有了下面的温喜庆之《交际与口才》版本:
在人际交往中,温喜庆是个特别注意别人感受的人,他说和不同的人相处,需要用不同的说话方式,尤其是销售这一行业,要面对不同经历、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性格的人,还要学会察言观色,根据客户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甚至天气情况来决定说什么话,该怎么去说。可以说,职业决定一个人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又决定了一个人的潜能发挥度,潜能发挥得越充分,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就比如温喜庆进入《上班这点事》节目,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一开始,温喜庆在和同事、客户的交往中,常常以幽默的方式来活跃气氛,后来,名气慢慢传到整个报社,于是报社的一些大型客户联谊会就让他主持,并穿插以温氏情歌的表演,效果极佳。正巧有一次《上班这点事》的总策划杨晖寻找嘉宾主持,朋友就向她推荐了温喜庆,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节目主编刘娴找到了温喜庆,据刘娴事后说,初见温喜庆有点失望,人不是很帅,好像也不怎么说话。在谈话行将结束的时候,温喜庆忽然问了一句:“如果上了你们节目,我红了该怎么办?”刘娴忍俊不禁。
第一次触电,又是和名嘴曹启泰搭档,温喜庆似乎有点拘谨,没有放开。可是他是一个虚心好学的人,每次录完节目,他都要回家反省,一再地琢磨,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镜头感。几档节目下来,温喜庆开始有了对自己的定位,他知道自己说什么样的话才能出效果,比如在某一期节目中,温喜庆为观众献歌一首,“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哦哦……浪……”温喜庆对着镜头流浪了半天没有下文,于是曹老师友情提醒:“ 还有……还有……”温喜庆恍然大悟,“还有……还有……还有梦中的她……”全场观众顿时晕倒。这首温氏《橄榄树》奠定了他在节目中,乃至观众心目中温喜庆的形象。有些观众就是冲着温氏情歌而来,每次听之而大块朵颐。温喜庆也很谦虚地在节目中说:“以前我要花钱到钱柜去唱卡拉OK,而且唱着唱着,钱柜的老板就出来恳请我到别的地方去唱歌,因为我的歌声实在太动听了。现在节目组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展示我的海豚音,我当然要以加倍的努力来表达我的感谢。谢谢大家,谢谢。谢谢CCTV,谢谢MTV,谢谢CHANNEL [V],哦,对不起,搞错了,应该是SMG。”
听听温喜庆是怎么说自己上节目的吧,“我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有今天这一点成就。当初制片人听我们单位一个前辈说,我们这儿有个特别会说笑话的人,但是那位前辈把名字给忘了,她就跟制片人说,反正你到第一财经打听一下就知道了,就是那个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围着他听笑话的那个,准没错。结果,那天我在办公室,接到了制片人的电话,我说对,他们说的就是我。现在我要坦白,其实他们说的那个人不是我。但是,我想,机会来了,咱能放弃吗?……”
觉得很搞笑吗?这就是温氏风格的幽默。幽默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当生活的压力无可逃避的时候,就必须找到一种释放的方式,有的人会抱怨,有的人会消沉,温喜庆,学会了用幽默去应对。初到上海的时候,工资老是不够花,经常是刚发下来的工资就去还了银行的透支款,每次财务发下工资单,温喜庆总是作痛苦状,“烦死了,又发工资了,上个月发的钱还没用完呢,这下怎么办?谁帮我一起把这钱花了啊?”同事笑,老板也笑。旁边的女同事发话了:“哎,温喜庆,钱花不完,可以找个女朋友帮你花啊!”温喜庆更痛心疾首了:“我那女朋友,就是不听话,怎么劝她花钱,就是学不会,还把她的钱拼命往我这塞,唉,你说,上海的物价这么低,房子这么便宜,还不会花钱,苦啊。”皆笑。笑过之余,领略个中滋味,欲说还休。
幽默也是一种生活经历的再现,当成长的历程中出现曲折和坎坷的时候,用完美的方式去诠释不完美的过程,是智者的选择。温喜庆出生在吉林的一个普通家庭,有一个弟弟,父母都是生意人,曾经是当地首富。后来,在温喜庆上初中的时候,父母的生意投资失败,家境每况愈下。不久,父母因为经济,以及其他种种原因离异了,温喜庆有时跟着母亲生活,有时跟着父亲。少年时代一段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被打上时间的烙印,他把很多很多故事藏在了心底最深的角落,不轻易提起。也许是这世间的人情冷暖都已见过,反而生出一种无所畏惧的心态从容面对一切,成功不大喜,失败亦不大悲。他说有些东西,如果站在人生的高度回头去看,只是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既然没有人能改变事实,那么,何不改变看事实的心态?很多人都欣赏他幽默的说话方式,他坦言:“其实是因为我太苦了,从而养成了笑的习惯,因为没有人可以给你开心,你只有自己帮自己,只有自己开心了,这个世界才是彩色的。”
幽默更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和自信的表现,其实从小温喜庆就不是一个能言善道的人,尤其是在陌生人面前,显得特别拘谨。读大学的时候,喜欢看书,历史、地理、人物传记、小说、杂文等等,涉猎范围很广,慢慢的,知识层面积累得越深,自信心就开始增强。后来进入销售行业,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必须和客户沟通,不仅是言语上的沟通,还包括心理上的沟通,于是口才方面的潜力被无限度地挖掘出来,再加上东北人特有的说话方式,就形成了现在的这种风格。
幽默需要巧妙,需要睿智,在什么样的环境开什么样的玩笑,更是一种技巧。温喜庆的段子张口就来,说的人自己觉得好玩,听的人皆大欢喜。用《上班这点事》另一嘉宾主持简妨的话来总结温氏幽默的特点:
1. 慢半拍的冷幽默节奏
温喜庆在接收曹老师启泰嗖嗖嗖抛过来的包袱的时候,总是先缓1秒,卸了对方的来势之力,然后幽幽地打出太极,常以“我吧……”为开头,慢慢抖开包袱,与曹老师一如火一如水,相得益彰,极尽采阴补阳之能事。
2. 滔滔江水,决不漏嘴的“马屁功”
就像曹老师所说:喜庆现在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喜庆的领导是世界上最好的领导,喜庆的老婆,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婆。所有的好事情,都是发生在现在这个公司的,所有的坏事情,都是发生在以前那几个公司的。每时每刻表衷心已经成为他表演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拍马屁并不难,但能把拍马屁拍到如此有娱乐功能的,还非喜庆不行。
3. 貌似真诚的小油滑
当然,这都是表演需要。喜庆本人,绝对是貌似小油滑的大真诚。喜庆把自己成功塑造成了一个善拍马屁,善哄老婆,渴望一夜成名,平时貌似谦虚低调,却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机会主义者。
4.爆浆至尊无敌歌声
喜庆是《上班这点事》这个节目的驻场歌手,而且免费,而且索1给2,而且不唱无欢。从《橄榄树》到《千里之外》,从《在那遥远的地方》到《死了也要忍》,喜庆的演绎完全是一种艺术上,歌词上以及声调上的再创作,以至于有的时候,这些歌已经跟原作者没什么关系了。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试图诱导温喜庆谈一点家乡的事情,“温老师,在上海漂了这么多年了,有没有特别想家的时候?”温喜庆不动声色地看着我:“想家?从来没有啊,其实我倒觉得吧,我在上海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相比吉林,上海更适合我。”等于没说。有点不甘心,想打探一下他的感情生活,于是问:“如果失恋了,你会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解脱?”温喜庆哈哈一笑,“对付失恋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始一段新的爱情,当然,我是一个对感情非常认真的人,每一段感情,我都保证我是真心实意的,爱就是爱,不用考虑将来会怎样。”我咄咄逼人:“那这就意味着不负责任,爱情的最终结果是圆满。”温喜庆左顾而言他,指着楼下的小店,说:“你看,这家糖炒栗子店,生意一直很红火,价格低廉,味道不错,服务态度又好,每天都有人排着队买。”我晕。也许是看见我脸上悻悻的表情,温喜庆安慰我:“多吃点,今天我来买单。”
摘录《HOW》杂志编辑陆洋的话,“温喜庆这个人很会打太极,他想说的,自然会说,不想说的,滴水不漏,百米之内难以近身。”深有同感,以此共勉。
出生日期:197x年5月17日 [娱乐业的惯例,年龄保密]
星座:金牛座
身高:175左右[目测]
体重:不说,不说,就不说
恋爱经历:欲言又止,考虑再三,还是不说了
婚姻状况:好像结婚了,好像还是单身
籍贯:吉林省吉林市
本职工作:《第一财经日报》广告发行总监
业余工作:第一财经频道每晚22:30时,《上班这点事》特邀嘉宾。
上岛咖啡店,康定路,斜斜的阳光,初秋的午后。
3点55分,我坐在靠窗的沙发上,等一个叫温喜庆的男人。
最初是在一个谈话类节目中见到他的,一副憨憨的表情,偶尔在主持人曹启泰的妙语连珠中插一句貌似真理的玩笑话,让人忍不住微笑。《上班这点事》看得多了,越来越喜欢他不苟言笑之下的真实表情,有时故作紧张,有时故作从容。好像一直是其他嘉宾的攻击对象,若谈到一些不甚体面的办公室情节,矛头必定指向他。他总是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坦然面对,时不时地用一种自嘲加他讽的方式,把矛头转向曹老师,很有点费加罗的喜剧色彩。
后来慢慢知道温喜庆不是演艺圈的,只是在《上班这点事》节目里友情客串,越串越红,大有红遍上海滩之势。不仅拥有众多的喜糖,而且还有一个什么喜糖俱乐部,据说某婚庆公司有邀请温喜庆加盟的意向,谁让他的名字取得好呢?喜庆,粉丝们也沾喜带庆地变成喜糖了。据同事爆料,现在的温喜庆特别注意形象,连过马路也规规矩矩地等红绿灯,绝不乱穿。走在街上,常常被喜糖们认出,大呼小叫地向他致意,温喜庆总是面露特有的温氏微笑,签名、合影,来者不拒。有一次,温喜庆走在南京路上,被一个促销果汁的小姑娘认出,非拉着温喜庆买果汁,结果温喜庆碍于名人情面,买了两瓶大号装的果汁拿到单位请客[同事私下交流,一致认为此果汁极其难喝]。
打听得知温喜庆是《第一财经日报》的广告发行总监,于是辗转要来了他的手机号码,约好采访。一开始,他要我把采访提纲发给他,我说,我不用采访提纲的,只是随便聊聊,只听见电话那头顿时长舒一口气。
4点,温喜庆准时出现在我面前。西装,黑底白花的衬衫,短短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点像写中学生作文,不过他的眼睛的确很大),1米75左右,胖瘦程度不便在此描述,读者见谅。习惯性的,在采访开始前,我总会八卦一下人家的个人情况,比如什么大学毕业的?芳龄几何?是否婚嫁?于是乎,当我问起温喜庆毕业于何所高校时,他回答:“这个,还是不说的为妙,因为会有好事之徒据此追根溯源,万一什么校友、室友,以及一些曾经有过微妙感觉的女同学,都纷纷撰写回忆录《我的xxx温喜庆》,那怎么了得?我不希望自己太红,仅局限在上海还是可以承受的。”汗!转话题,小心翼翼地问他,君婚否?他一笑,“这个嘛,这个嘛,要看是在什么圈子里,在娱乐圈,我肯定是未婚的,坚决是未婚的,单身的。在广告圈,好像结了,好像没(注:此处为东北音,妹)结,要不我问问我们导演,我结婚了吗?”暴汗!再次换话题,芳龄几何?回答:“介于30和40之间,一般来说,心理年龄超过生理年龄,我现在努力想把自己的心理年龄调整下来,以接近实际的生理年龄。”终于彻底崩溃。
他略带歉意地解释:“不是我不说,而是我一下把自己的情况都爆料了,其他的杂志来采访的时候,就没什么可说的了。我要公平地对待其他媒体,无偏袒无私心。比如你们是《交际与口才》杂志,那我们就谈交际,就谈口才。如果说,每个媒体能从我这里得到部分精彩,那么所有媒体合起来就是温喜庆的全部精彩,对不对?”我点头,我微笑,我无语问青天。于是有了下面的温喜庆之《交际与口才》版本:
在人际交往中,温喜庆是个特别注意别人感受的人,他说和不同的人相处,需要用不同的说话方式,尤其是销售这一行业,要面对不同经历、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性格的人,还要学会察言观色,根据客户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甚至天气情况来决定说什么话,该怎么去说。可以说,职业决定一个人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又决定了一个人的潜能发挥度,潜能发挥得越充分,成功的概率就越大。就比如温喜庆进入《上班这点事》节目,就是偶然中的必然。一开始,温喜庆在和同事、客户的交往中,常常以幽默的方式来活跃气氛,后来,名气慢慢传到整个报社,于是报社的一些大型客户联谊会就让他主持,并穿插以温氏情歌的表演,效果极佳。正巧有一次《上班这点事》的总策划杨晖寻找嘉宾主持,朋友就向她推荐了温喜庆,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节目主编刘娴找到了温喜庆,据刘娴事后说,初见温喜庆有点失望,人不是很帅,好像也不怎么说话。在谈话行将结束的时候,温喜庆忽然问了一句:“如果上了你们节目,我红了该怎么办?”刘娴忍俊不禁。
第一次触电,又是和名嘴曹启泰搭档,温喜庆似乎有点拘谨,没有放开。可是他是一个虚心好学的人,每次录完节目,他都要回家反省,一再地琢磨,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镜头感。几档节目下来,温喜庆开始有了对自己的定位,他知道自己说什么样的话才能出效果,比如在某一期节目中,温喜庆为观众献歌一首,“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哦哦……浪……”温喜庆对着镜头流浪了半天没有下文,于是曹老师友情提醒:“ 还有……还有……”温喜庆恍然大悟,“还有……还有……还有梦中的她……”全场观众顿时晕倒。这首温氏《橄榄树》奠定了他在节目中,乃至观众心目中温喜庆的形象。有些观众就是冲着温氏情歌而来,每次听之而大块朵颐。温喜庆也很谦虚地在节目中说:“以前我要花钱到钱柜去唱卡拉OK,而且唱着唱着,钱柜的老板就出来恳请我到别的地方去唱歌,因为我的歌声实在太动听了。现在节目组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展示我的海豚音,我当然要以加倍的努力来表达我的感谢。谢谢大家,谢谢。谢谢CCTV,谢谢MTV,谢谢CHANNEL [V],哦,对不起,搞错了,应该是SMG。”
听听温喜庆是怎么说自己上节目的吧,“我谢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有今天这一点成就。当初制片人听我们单位一个前辈说,我们这儿有个特别会说笑话的人,但是那位前辈把名字给忘了,她就跟制片人说,反正你到第一财经打听一下就知道了,就是那个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围着他听笑话的那个,准没错。结果,那天我在办公室,接到了制片人的电话,我说对,他们说的就是我。现在我要坦白,其实他们说的那个人不是我。但是,我想,机会来了,咱能放弃吗?……”
觉得很搞笑吗?这就是温氏风格的幽默。幽默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当生活的压力无可逃避的时候,就必须找到一种释放的方式,有的人会抱怨,有的人会消沉,温喜庆,学会了用幽默去应对。初到上海的时候,工资老是不够花,经常是刚发下来的工资就去还了银行的透支款,每次财务发下工资单,温喜庆总是作痛苦状,“烦死了,又发工资了,上个月发的钱还没用完呢,这下怎么办?谁帮我一起把这钱花了啊?”同事笑,老板也笑。旁边的女同事发话了:“哎,温喜庆,钱花不完,可以找个女朋友帮你花啊!”温喜庆更痛心疾首了:“我那女朋友,就是不听话,怎么劝她花钱,就是学不会,还把她的钱拼命往我这塞,唉,你说,上海的物价这么低,房子这么便宜,还不会花钱,苦啊。”皆笑。笑过之余,领略个中滋味,欲说还休。
幽默也是一种生活经历的再现,当成长的历程中出现曲折和坎坷的时候,用完美的方式去诠释不完美的过程,是智者的选择。温喜庆出生在吉林的一个普通家庭,有一个弟弟,父母都是生意人,曾经是当地首富。后来,在温喜庆上初中的时候,父母的生意投资失败,家境每况愈下。不久,父母因为经济,以及其他种种原因离异了,温喜庆有时跟着母亲生活,有时跟着父亲。少年时代一段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被打上时间的烙印,他把很多很多故事藏在了心底最深的角落,不轻易提起。也许是这世间的人情冷暖都已见过,反而生出一种无所畏惧的心态从容面对一切,成功不大喜,失败亦不大悲。他说有些东西,如果站在人生的高度回头去看,只是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既然没有人能改变事实,那么,何不改变看事实的心态?很多人都欣赏他幽默的说话方式,他坦言:“其实是因为我太苦了,从而养成了笑的习惯,因为没有人可以给你开心,你只有自己帮自己,只有自己开心了,这个世界才是彩色的。”
幽默更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和自信的表现,其实从小温喜庆就不是一个能言善道的人,尤其是在陌生人面前,显得特别拘谨。读大学的时候,喜欢看书,历史、地理、人物传记、小说、杂文等等,涉猎范围很广,慢慢的,知识层面积累得越深,自信心就开始增强。后来进入销售行业,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必须和客户沟通,不仅是言语上的沟通,还包括心理上的沟通,于是口才方面的潜力被无限度地挖掘出来,再加上东北人特有的说话方式,就形成了现在的这种风格。
幽默需要巧妙,需要睿智,在什么样的环境开什么样的玩笑,更是一种技巧。温喜庆的段子张口就来,说的人自己觉得好玩,听的人皆大欢喜。用《上班这点事》另一嘉宾主持简妨的话来总结温氏幽默的特点:
1. 慢半拍的冷幽默节奏
温喜庆在接收曹老师启泰嗖嗖嗖抛过来的包袱的时候,总是先缓1秒,卸了对方的来势之力,然后幽幽地打出太极,常以“我吧……”为开头,慢慢抖开包袱,与曹老师一如火一如水,相得益彰,极尽采阴补阳之能事。
2. 滔滔江水,决不漏嘴的“马屁功”
就像曹老师所说:喜庆现在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喜庆的领导是世界上最好的领导,喜庆的老婆,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婆。所有的好事情,都是发生在现在这个公司的,所有的坏事情,都是发生在以前那几个公司的。每时每刻表衷心已经成为他表演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拍马屁并不难,但能把拍马屁拍到如此有娱乐功能的,还非喜庆不行。
3. 貌似真诚的小油滑
当然,这都是表演需要。喜庆本人,绝对是貌似小油滑的大真诚。喜庆把自己成功塑造成了一个善拍马屁,善哄老婆,渴望一夜成名,平时貌似谦虚低调,却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机会主义者。
4.爆浆至尊无敌歌声
喜庆是《上班这点事》这个节目的驻场歌手,而且免费,而且索1给2,而且不唱无欢。从《橄榄树》到《千里之外》,从《在那遥远的地方》到《死了也要忍》,喜庆的演绎完全是一种艺术上,歌词上以及声调上的再创作,以至于有的时候,这些歌已经跟原作者没什么关系了。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试图诱导温喜庆谈一点家乡的事情,“温老师,在上海漂了这么多年了,有没有特别想家的时候?”温喜庆不动声色地看着我:“想家?从来没有啊,其实我倒觉得吧,我在上海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相比吉林,上海更适合我。”等于没说。有点不甘心,想打探一下他的感情生活,于是问:“如果失恋了,你会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解脱?”温喜庆哈哈一笑,“对付失恋的最好办法就是开始一段新的爱情,当然,我是一个对感情非常认真的人,每一段感情,我都保证我是真心实意的,爱就是爱,不用考虑将来会怎样。”我咄咄逼人:“那这就意味着不负责任,爱情的最终结果是圆满。”温喜庆左顾而言他,指着楼下的小店,说:“你看,这家糖炒栗子店,生意一直很红火,价格低廉,味道不错,服务态度又好,每天都有人排着队买。”我晕。也许是看见我脸上悻悻的表情,温喜庆安慰我:“多吃点,今天我来买单。”
摘录《HOW》杂志编辑陆洋的话,“温喜庆这个人很会打太极,他想说的,自然会说,不想说的,滴水不漏,百米之内难以近身。”深有同感,以此共勉。